第 109 章

第一百零九章

贾家玩的麻将是那种一副牌里万饼条都要有的玩法。惜春手里有二条和四条, 就单钓三条呢。

虽然惜春赢了牌,但尤氏做为长嫂还是非常用心的教导了一回惜春,“胡夹得碰, 胡两边赢面大, 下次尽量留二三条或是三四条。留二三条, 你一条能胡, 四条也能胡。留三四条, 就胡二条五条。你再看看下面,下面都打出两个三条了……”

如果胡两边,有八次赢牌的希望。若是只胡中间的牌, 那就只有四次希望, 若是胡牌前打出去的牌里就有这张牌,那就更不容易胡了。

细心教导了一回自己的牌搭子,尤氏又说起了荣国府省亲的事。

尤氏和秦可卿贾蓉都是三年的孝期,惜春则只有一年。

贾珍死在元春封妃后, 除夕祭祖前。按贾家盖省亲别院和之后请旨省亲的节奏, 等元春省亲的时候,惜春就已经出孝了。

太妃省亲是大事,只要在京城且没生育丧孝的族人,甭管男女肯定都要去接驾。这会儿姑嫂两个说的就是省亲时惜春是他们宁国府唯一去凑热闹的人。

区别只在于位置是靠前还是靠后了。

惜春虽然是宁国府的姑娘,但她肯定是要跟迎春和探春站在一块的,这会儿尤氏说的便是衣裳首饰和应对规矩。

“已经叫外面的人拿了首饰册子过来了。”听到尤氏和惜春说衣裳首饰, 带着几个婆子进来的秦可卿便笑着接了这么一句, “刚让人送了些料子来, 咱们先挑料子,等首饰册子来了再挑首饰,赶在年前总能打出来。”

哪怕是守孝, 也不可能不做新衣裳。更何况无论是秦可卿还是尤氏惜春都对贾珍没啥感情,甚至是没啥好感,如此一来自是不会悲伤到不顾自己的日子。

秦可卿拿来的料子有秋天的也有冬天,有颜色鲜艳的,也有素净的。

不过打眼瞧去,就能看出来鲜艳的料子几乎都是冬季的厚料子。

“姑姑年底就了出孝了,我想着多做几身鲜艳衣裳备着……”

也不知道太妃要在家里住多久,回头姑娘们都在一起,可别就她宁国府的姑娘穿戴最寒酸。

就算惜春自己不介意,她都丢不起那个人。

一套衣裳配一套首饰,旁的先不管,衣裳首饰至少得先备出六套预备太妃省亲之用。

除此之外,还得做两身新衣裳过年时穿戴。

抛开这些,秋天和冬天总也是要做衣裳的。这会儿早早让人弄起来,也省得耽误事。

一时惜春秦可卿和尤氏便在尤氏的屋子里挑了一回布料首饰,等这边挑完了,秦可卿又带着人回了她院子,分别给贾蓉贾敬和养在道观里的贾环挑了几块料子做衣裳。

忙完了衣裳首饰,秦可卿又带着人去库房挑了一回敬上的礼。

太妃回家省亲,总是少不了孝敬的。

秦可卿知道元春就是颗棋子,如今也半残要废了,所以准备礼物的时候也多有敷衍。

都不是什么名贵物件就是了。

她和贾蓉送一份,她婆婆尤氏送一份,然后再打听着迎春和探春,如果她们有单独送,那就也给惜春准备一份。如果她们没给元春准备孝敬之物,那她这边也不准备了。

太公公是出家人,省亲时不会回府,孝敬什么的自然也不用准备。

宁国府库房这这还有一间上着大锁贴着封条的小库房,秦可卿知道那里封存的是惜春生母的嫁妆。每次来库房都会路过这间小库房,这次也不例外。

那里面是惜春生母的嫁妆,将来也会是惜春的嫁妆。当然了,惜春出嫁的时候宁国府这边肯定还是要再给她准备一些嫁妆就是了。

这会儿再次从这里路过时,秦可卿还在心底腹诽了一回贾敬。

相较于贾环,这怕是他对亲生女儿做过的最上心的事了。

宁望雪和黛玉是在宫里过的重阳节,之后便被小公主留在宫里,一直到寒衣节前宁望雪才和黛玉从宫里出来。

十月初一寒衣节,要给亡者送纸钱烧寒衣。宁望雪在宁园这边的小祠堂折腾了一回,黛玉则回了林府的小祠堂替远在倭奴的老子娘给祖宗们送了一回温暖。

之后去库房寻了十几匹料子让人带着到了宁园。

“大姐姐回家省亲,外祖母肯定会留咱们在那府里热闹的。也不知道要呆多少天,总要多做几身新衣裳的。”

之前黛玉还没想到这茬,还是荣国府那边做衣裳才提醒了黛玉一回。

‘嘶~’宁望雪正在练绣活,听到黛玉这么说直接扎到了手指,飞快的将手指含在嘴里,宁望雪才一言难尽的看向黛玉。

“咱们都在长身体,做多了穿不过来也实是浪费,较往年多做两身也就是了。”宁望雪不知道怎么告诉黛玉,元春的这次省亲从出宫到离开都没几个时辰的残酷事实,只用年纪说事,“再一个,咱们平时进宫都要先按郡主品级大妆,之后才会换上宫里给咱们准备的宫装。元春是太妃,不会在宫外呆太久,顶天三五天罢了。咱们有那些郡主衣裳和那些宫装,再做两身新衣裳也就够了。”

按太上皇这两年表现出来的优待忠臣的意思,她们年节都要在宫里过。

哦,寒衣清明不算。

正月十五是出国孝的第一个上元节,那日宫里肯定有宫宴,她和黛玉也肯定会留在宫里过节。

原著中元春未初用晚膳,未正二刻到宝灵宫拜佛,酉初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戌初才起身出宫。

元春酉初领的就是宁望雪和黛玉要参加的宫宴。

如果不想错过元春省亲的一幕,那她们就要跟着元春在戌初出宫。她们参加宫宴,穿戴的肯定是郡主大妆。坐着车轿去荣国府,元春需要更衣换装,但她俩却不需要。

毕竟那一天贾母等人也肯定是按品级穿戴,夹在她们中间也不算太突兀。

“宫里的宫装都是新做的,咱们穿宫装,也省得人拿咱们和贾家的姑娘做比较。”

贾家待迎春和探春并不上心,为了这次的省亲,荣国府虽然也给她俩准备了衣裳首饰,但肯定是没有黛玉和宁望雪家常用的好。

与其穿一身家常衣裳再踩了迎春和探春,还不如穿宫装呢。

黛玉一听还真是这么回事,只吩咐人较往年再额外做两身衣裳备着,其他的料子都让人送到了宁园的库房里。

“你身上这件褙子是晴雯做的?”黛玉眼尖,一眼就瞧出宁望雪身上这件褙子的针脚绣工了。这会儿吩咐完琐事才与宁望雪说笑,“到是捡到宝了。”

宁望雪笑,可不是嘛。

腊月二十八,太上皇就派人来接宁望雪和黛玉进宫了。

除夕,仍旧没有宫宴,宁望雪和黛玉又跟着太上皇一家在慈宁宫吃了一除夕团圆饭。

饭毕,太上皇依旧提前离开,明旭也依旧带着儿子过去陪太上皇。

初一,正式结束三年国孝,所有人都换了一身极为鲜亮的衣裳各处拜年。

宁望雪和黛玉陪着小公主呆在太后宫里,先是见了一干来给太后拜年的太妃太嫔们,后是又在这里见了一回宗室女眷,闹了大半日刚跟小公主离开慈宁宫就被抱琴请去了凤藻宫。

一番行礼,分别落座后,坐在上首的元春笑得一派亲切自然,雍容华贵的说道:“两位妹妹还是头一回来凤藻宫吧?”

【谁没事来凤藻宫做什么?】

宁望雪坐在那里,面上带着一抹浅笑,先是轻柔的对元春轻轻颔首,随即便看向了黛玉。

宁望雪和黛玉在一起的时候,通常都由黛玉代表二人回答应对,这次也不例外。

只可惜她的谦虚礼让全都毁在读心术上了。

←_←

黛玉并不知道宁望雪在心底腹诽了什么,只轻声回道:“宫规森严,不敢擅动。”

没说为什么没来,也没做那套惶恐告罪的套路,黛玉就简简单单轻飘飘的将不来凤藻宫的原因都推到了宫规上。

“妹妹说的是。”元春闻言还一脸赞同的对黛玉点了点头,“妹妹在宫里住的可还习惯。”

【说的好像我们不习惯你还能咋的似的。有话就说呗,扯这弯弯绕绕的做什么,难不成你今儿就主打废话了是吗?】

【无事献殷勤,傻子都知道你肯定有事。】

元春抽了下嘴角,努力控制自己的视线不要看向宁望雪的方向。心中对于宁望雪已经有了几分不满,但碍于种种不可言说的原因,元春还不能发作。如今就只得先无视宁望雪了。

“习惯。”黛玉没说太后如何如何,也没说小公主如何如何,竟又是用了让元春没办法往下接的回答应付元春。

听到‘习惯’二字,不光元春忍不住打量了黛玉几眼,就是坐在一旁拧望雪都不由诧异的看向黛玉。

【这妞儿今天怎么儿了?还是她已经猜到了元春唤我们过来的用意了?】

想到这里宁望雪转头看向上首的元春,心中一连串又快又急的心声砸得元春都有些接不住。

【啊啊啊啊啊,元春不会是想让我们给太后下毒吧?毒死了太后她好上位。】

【不对不对,说不定不是下毒,而是搞什么栽赃陷害,来一个贾太妃升职记。】

【元春是不是想要让咱们在太上皇面前多提提她呀?曲线争宠什么的。】

【搞没搞错,她一个太妃还想上天咋的?】

【等等!杨贵妃是儿媳妇转岗,则天女皇……难不成元春想从小继母转成儿媳妇?】

【不能这么想,www.youxs.org。也许元春就是想要来个假孕,搞一出狸猫换太子。】

【会不会是已经知道了荣国府想让她在太上皇嘎了以后,立时出家呀?】

【话说回来,太上皇真嘎了,做太妃都已经够糟心的,为什么还要逼迫元春出家呢?】

【啧啧啧,好好的省亲别院又是僧,又是尼,又是道的。也亏得他们还给了元春选择。】

【不过再怎么选了就是尼姑和道姑的区别吧?】

……

太呱噪了!

对于宁望雪那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心声,若不是涵养好,元春都能被宁望雪气得大声咆哮了。可即便是这样,元春的脸色也已经十分难看了。

宁望雪不知道是自己之故,还以为元春因着黛玉言简意赅的回答而动怒了呢。

一边想着如果元春生气责怪黛玉了,她要怎么维护黛玉,一边又觉得元春咋这么事呢。

元春:本宫‘事’?

本宫还什么都没做的,就被你扣了一大堆的帽子,到底谁‘事’,你心里没点逼数吗?

还有什么出家不出家的,这都什么跟什么呀。

其实元春这次会请宁望雪和黛玉来凤藻宫,也是意识到了太上皇有多渣了,她知道宁望雪是电母转世,也知道太上皇等人都知道宁望雪的身份了。所以想借着宁望雪的身份给她和荣国府寻求个庇护。

但现在她改变主意了。

有些事情还是得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给自己做了一回心理建设后,元春伸手按在太阳穴上,对着黛玉和宁望雪说道:“本宫自去年小产后,便总会头疼。早前便一直想要请两位妹妹说话,只本宫这身子却总是不争气。难得刚刚好了些,不想这会儿竟又疼了起来。”

【小产后落下头疼的毛病?那可不是小事哦~】

【听说小产落下的毛病只能靠生产或是再小产才能养回来呢。】

宁望雪在心中腹诽完就见黛玉站起身,于是连忙也跟着站了起来。

“既然娘娘身子抱恙,那臣女便不打扰了。”

“本宫也不虚留两位妹妹了。”元春对二人露出一个虚弱的笑容,“不知十五那日,两位妹妹可愿随本宫一块回府省亲?”

【别说,还真有这个打算,不过这得看林妹妹的意思。】

心忖完的宁望雪和听到宁望雪心声的元春都不约而同的看向黛玉。

在元春提出这话前,贾母就已经跟黛玉提过了。黛玉此时就摆出一副欣然接受样的回了元春。

少时退出凤藻宫,宁望雪看了一眼宫道前后并无什么人,这才问黛玉元春找她们过来做什么?

“总不是真就为了省亲那点事吧?”

黛玉瞥了宁望雪一眼,想了想却是什么都没说。

肯定跟你有关,但偏偏就我和你不知道。

心累~

╮(╯▽╰)╭

过年这两天,小公主不慎染了风寒,原本想初三回宁园的宁望雪和黛玉便都留了下来。

一直到初十,小公的风寒才好。正月十二去跟太后告辞的时候,偏巧太上皇也在,便说过了上元节再走也不迟。

“朕听说你们要跟贾元春一道省亲?”

【那可不!将近三百万两才修起来的省亲别院咋都得逛一逛吧?】

【一脚踩下去就是一块雪花银,想想都激动。】

【话说荣国府建这省亲别院赖家也是出了不少力气的,回头皇家要是再盖什么行宫,也可以参照这个来。盖处行宫就抄一个贪官。啧啧啧,想想都替你们兴奋。】

太上皇:神仙要是都损成你这样,也真是天下苍生的报应。

黛玉知道宁望雪不会主动回话,见太上皇问便站起身回道:“回陛下,那日贤德妃娘娘派了宫中女使等在慈宁宫外……”

【话说哈,旁人的封号都一个字,就贾元春两个字,咱盲猜一个谥号,就问对不对吧?】

对你个球!

太上皇看向一脸乖巧温婉坐在那里却在心里各种碎碎念的宁望雪,也是被她烦得不要不要的。

朕当初就没想过谥号这种事。

多给个字,不但能显得朕待那贾元春的与众不同,还能省银子不用晋贵妃位,朕何乐不为?

【对了,突然想起件事。黄嬷嬷和周嬷嬷是不是快要出宫了?】

【有她们在身边,我也不用时时刻刻担心林妹妹受委屈了。】

太上皇:呵!

……

就这样,宁望雪和黛玉又在宫里呆了两三天,等十五那日参加了宫宴,也赏了一回宫里的花灯后这才坐着绣凤版舆跟着元春一道出宫去了。

元春的版舆在前,宁望雪和黛玉的版舆在后。元春做的是皇妃级别的版舆,宁望雪和黛玉则是合坐一乘公主级别的版舆。

太上皇特意吩咐的,也不用宁望雪和黛玉去谢恩。二人时不时会受点超规格的待遇,时间一长,到也习以为常了。

她们的版舆就跟在元春那抬后面,一路被抬到荣国府大门前时,二人看着跪了一地的贾氏族人和跪在最前面的贾母等女眷多少有些不自在。

进了荣国府,一路向东,后宫人落舆,请元春更衣,宁望雪和黛玉对视一眼,二人想了想都没下舆。

“这么冷的天就别折腾了,谁知道换衣裳时会不会着凉呢。”

宁望雪点头,又看了一眼退到院外的太监以及这一院子人影憧憧的情景,便觉得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少时,元春出来,视线落在宁望雪和黛玉这台版舆上,眼神微微有些暗。收回视线复又上舆,前后两台版舆被宫人抬进了省亲别院。

再没想到有一天我还能坐着版舆以贾元春的视角游一回大观园。

太值了!

版舆四周都是宫人,两抬版舆的后面才是贾家一众人。

宁望雪与黛玉靠坐在一起,脚下踩着脚炉,手里抱着手炉,身上穿得厚厚的,腿上还盖了一块火狐狸皮驱寒。两人透着版舆看外面,时不时小声说上两句。

园中香烟缭绕,各色花灯烂灼,处处都是灯光相映,亮如百昼。满园纱堆出来的各种花朵犹如真花般在寒夜里绽放,就着隐隐约约还能听到的丝竹之声,更是说不尽富贵风流。

然在元春和黛玉以及不少人眼里今晚的大观园都是奢侈太过了。可在宁望雪的意识体系里,今晚也真没有后世说的那么好看。

就问后世那些收费的主题公园,哪个晚上不比这个好看呢?

坐在版舆上欣赏了一回大观园,后又随着元春下舆乘船继续游大观园。

元春没坐,而是站在船头看两岸,宁望雪与黛玉便也跟着站在船头。船的速度并不快,毕竟是游揽而不是赶路。但夜风仍是吹得人脸颊生疼,宁望雪牵着黛玉手,用一种自以为不动声色却是众目睽睽的方式往后蹭蹭。

宁望雪和黛玉从未在贾家摆郡主的架子,众人虽知二人是太上皇亲封的郡主,但却没多少概念。日常仍旧当成亲戚小辈看待。

一直到今天,看着宁望雪和黛玉坐着版舆跟在元春的仪驾后,众人才恍恍惚惚的想到这二人的郡主身份。

昨天用过早饭,贾母便派人去宁园想接了黛玉和宁望雪来荣国府,今天一道迎接元春省亲。派去的下人回来了贾母才后知后觉的想到黛玉和宁望雪还没出宫。

贾母笑着说老了糊涂了,还说要是宁望雪她们出宫了,肯定会来给她拜年的。她们没来拜年,那定然是还在宫里呢。

说完还担心了一回明天宁望雪和黛玉能不能出宫。

无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和元春,他们都是希望宁望雪和黛玉能在元春省亲的时候出现在荣国府的。

不说宁望雪了,只说黛玉吧,她老子是钦差,还是一部尚书,虽然这两年不在京城,但谁不知道她老子替太上皇做什么去了呢。

那是太上皇倚重的朝中重臣,在朝中也是有着一定份量的。

在知道宁望雪和黛玉会跟着元春出宫时,他们是怎么都没想到二人是用这种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

懵逼中带着几分怅然若失。

其实今天除了贾家人,四王八公以及史家,王家和薛家都来了。

太上皇特意让人去传的口谕。

说元春在宫里多年,不光思亲心切,也怀念幼时在宫外的生活,让所有跟贾家和元春有关系的人都来。

因为人太多没瞧出什么的宁望雪和黛玉一直到跟着元春乘船游园了才发现好出来了好多诰命夫人。

她记得京城贾家这一支,也就宁荣两府的女眷有诰命。

后知后觉的发现不对劲了,又扭头看向一身宫女妆扮的九歌,让她去打听一下怎么这么多的诰命。

九歌不动声色的退到人群里,然后再悄无声息的出去转了一圈,差不多两刻钟左右,九歌才又回到宁望雪跟前,小声跟宁望雪提了一回太上皇的口谕。

宁望雪与黛玉对视一眼,都觉得这道口谕怪异得紧。

元春得不得宠,她们俩经常进宫还是知道一些的。那日见元春,黛玉之所以那般态度一是贾敏临出京前曾跟黛玉反复叮嘱过不要亲近贾元春,虽不知何故但黛玉却知道她老娘不会害她。二是黛玉知道有些话不让元春说出来,他们彼此都不为难。毕竟没交情没感情,说出来的话肯定都是难为人的。

元春并没多得宠,但太上皇却为了元春下这么一道口谕,看起来就像将人都聚到一块一般。

太上皇不会想要学先皇后来个团灭吧?

黛玉看出宁望雪想到了什么,也是吓了一跳,随即示意宁望雪别瞎想,这样的斩草不除根,可不是太上皇的行事风格。

知道是自己吓自己了,宁望雪先是笑了笑,随即又将注意力放在了游园上。

为了今天宁望雪还特意抽空翻了一回原著,并且还特别认真的做了一回笔记。

今天晚上元春省亲有三个阶段,一阶段是出宫入府,先坐版舆后乘舟以水路游园。二阶段是于玉石牌坊处下舟乘舆进入大观楼,后步至省亲别院的正殿,再于偏殿更衣,最后接受贾家男女以及其他外姓诸人行国礼。礼毕乘车去贾母的荣庆堂与家中老少行家礼,叙一回别情。之后就是第三阶段,由宝玉做导游,引着元春游省亲别院。

游完几个著名景点后再回大观楼后的省亲别院正殿,于那里开席作诗听戏,玩得差不多了,再到之前没去过的栊翠庵焚香拜佛一回。

还别说,晚上七点多出宫,凌晨两点多钟启程回宫,这一晚上的行程想要都完成,元春还得紧忙活。

想到这里,宁望雪不由心满意足的笑了笑。

幸好太上皇让她们做版舆,不然光是靠走的,指不定多累呢。

一时,众人于玉石牌坊处下舟,宁望雪拉着黛玉坐上了等在那里的另一副版舆,为免尴尬她和黛玉都没好意思去瞧贾母等人。

入了省亲别院的正殿,有提前过来的宫人对宁望雪和黛玉说道:“已经为两位郡主收拾了侧殿,请两位郡主移驾。”大观楼内一共一处正殿两处侧殿,元春进了一处侧殿宫人指的则是另一个方向的侧殿。

宁望雪看向黛玉,黛玉见状便对宁望雪轻轻点了下头,于是宁望雪便对那宫人说道:“咱们与贤德妃娘娘经常见,荣国府这里也给我们家留了院子。一会儿要行国礼,我们留在这里到底不便,且先行一步了。”

那宫人见宁望雪这么说,只随意的看了一眼元春所在的侧殿方向,喊小太监抬了版舆过来送宁望雪和黛玉出园子。

此时元春已经进入侧殿更衣洗漱,等知道宁望雪和黛玉离开了,神情淡淡的,仿若未闻一般。

倒还识趣!

确实挺识趣的,不然一会儿贾家男女老少和四王八公的人过来要不要对着宁望雪和黛玉行国礼?

二人都是郡主的爵位,本朝郡主按例是从一品,今天在场的诰命除了贾母和邢夫人外,也没几个是从一品以上的了。

到时候……真就尴尬了。

一群人等在外面等着行国礼,一抬头就看见里面有人抬了版舆往外走。

因规矩,这些人只能垂着头拿眼角余光看,但只这般却也知道是宁望雪和黛玉出来了。

贾母不知这二人要去何处,连忙示意鸳鸯追上去问一嘴。

“我们主子回绮霰斋,等一会儿府上行过家礼再往荣庆堂去。”

九歌见鸳鸯来了,也没等她近前而是自己朝她走了几步,将刚刚宁望雪跟那宫人说的话学了一遍与鸳鸯听。

这厢,鸳鸯给贾母回了话,元春那边也重新收拾好,坐在了正殿主位开始了省亲的那一套流程。那厢,抬版舆的小太监按着宁望雪的意思抬着版舆先上沁芳桥,下了桥再一路往西去,之后穿过沁芳亭,抄小路去了潇湘馆。

自打看过省亲别院的图纸后,黛玉就对潇湘馆极为上心。说了好几多遍她的私宅也一定要弄个那样的院子。

于是宁望雪便决定趁着所有人都聚集在正殿那边行国礼的时候先带着黛玉逛一回潇湘馆。

要是真跟着元春那个大部队逛潇湘馆,肯定逛不到什么的。

最重要的是宁望雪太知道潇湘馆有多大了,怕是多进去几个人都没办法转身。

因不知道这一世元春还会不会让宝玉和姑娘们入住大观园,就算是入住了,今晚的潇湘馆和以后的潇湘馆也不会一模一样。为了不让黛玉有遗憾,也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宁望雪才决定赶这么个巧宗。

版舆一路抬到潇湘馆前,黛玉先是捂着嘴偷笑了几声,便开开心心的跟着宁望雪下舆了。

因元春省亲,哪怕还没游到这里,但这里也是灯火通明,丫头媳妇都立在院子里外待命侍候。

此时见宁望雪和黛玉来了不由都是一脸诧异的看向二人。

一身刚刚参加宫宴时穿的郡主大妆以及她们的突然出现都让人诧异极了。

贾家旁的都慢就消息传得最快,早在元春尚入进园子的时候,贾家的下人就知道了宁望雪和黛玉也是跟着元春坐版舆回来的贵人。

消息传来传去,不想消息的主角就出现在了潇湘馆门外。

“别紧张,娘娘他们还都在正殿,正经要好一会儿才能过来呢。”宁望雪对守着潇湘馆的丫头媳妇笑道:“我们来替娘娘打个前战,有什么犯忌讳的地方也好及时查缺补漏。”

这话说得无比认真,仿佛她和黛玉真是来干正事的。贾家的下人不疑有他,竟是直接让开身子请她们入内。

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则是石子铺成的小路,里面一明两暗三间屋子,房子小,里面的床几椅案也小的精致可爱。

黛玉在屋里转了转,又顺着里间开着的小门走了出去,后院有一株梨花,一株芭蕉,还有两间同样精致小巧的退步。步至后院,见墙下有一条又浅又窄的水溪顺着墙角,绕着台阶从屋后流至屋前,又穿过千百根细竹再盘旋而出……

黛玉一眼便相中了这处,甚至再次推翻了她早前的私宅设计稿。

知道贾家的省亲别院都是那位叫山子野的人设计的,黛玉都有种想要拜他为师的冲动。

妙,太妙了!

从前院到后院,再从后院到前院,绕着竹林又走了一会儿,黛玉才意犹未尽的跟着宁望雪离开潇湘馆。

二人仍旧坐着版舆出园,出了园子顺着南北夹道往垂花门那边去。

宁望雪和黛玉进宫时身边都只带了两个丫头,黛玉一向只带沉香和雪雁,宁望雪则是揽香和九歌。这次跟着元春出宫,太上皇那边还特意吩咐侧殿侍候的那些宫人跟着她们俩一块出宫,还说等二人回了宁园他们再回宫去。

此时他们围着版舆,一路护送宁望雪和黛玉进了绮霰斋,黛玉吩咐茜雪给这几个宫人准备些吃食,之后才与宁望雪回了屋子。

二人去的是收拾出来的正房,没先换衣裳而是说起了刚刚在园中的所见所闻。

一个说再没想到太上皇还会下那样的口谕,一个则说园子修得比御花园还好,这将近三百万两的银子没白花。

两人都有些激动,语速也非常快。最有意思的是完全是各说各的,你说的和她答的完全是两回事。

说了差不多两刻钟,沉香和揽香拎着两个食盒过来,二人收了话。

宫宴向来吃不好,天气冷消化的就快,折腾了这么长时间她们俩早就饿了。

都是四排院那边的小厨房做的,也都是黛玉和宁望雪爱吃的。

许是知道二人一定会换衣裳,所以不光准备了点心还准备了热汤面。

吃饭的时候,到是紧着吃东西,偶尔才是想到什么了才会再说上两句。

饭毕,二人又各自回房洗漱更衣,分别换了一身今年宫里给做的宫装这才重新聚到正房这边。

派了丫头去前面盯着,等元春那边去了荣庆堂且也行过家礼了,她们再往那边去。

今天一大早就起来了,也一直没午睡,这会儿黛玉和宁望雪都有些累。不过想到比她们更辛苦的贾家众人,便非常有默契的没提这个茬。

用不弄皱衣裳的方式在贵妃榻上歪着的宁望雪,想起跟大观园有关的事情就忍不住在心底碎碎念:

皇妃省亲的园子非要起什么怡红院,这名字起的跟青楼似的,也就只有宝玉住进去最合适吧。

像青楼的怡红院,总与娥皇女英,潇湘竹联系在一起的潇湘馆。不太像出家之所的栊翠庵,还有什么玉皇庙,达摩寺……

宁望雪打了个哈欠,然后看向一旁竟然已经研墨记录什么的黛玉一眼,觉得这娃着实太刻苦了。

就这爱学习的范儿,清北都得保送她。

差不多又过了半个时辰,不等宁望雪和黛玉起身往荣庆堂去,元春那边就打发人来请她们过去说话了。

整理了一回衣裙,二人又披了件斗篷便带着人去了荣庆堂。

仍是在绮霰斋门前坐版舆,一路被抬到了荣庆堂院子里二人才下版舆。

见二人来了,门口的宫人便朝里面通报,都不等宁望雪和黛玉下舆站稳,里面就请她们进去说话。

想到里面除了贾家那些女眷,还有四王八公家的各路女眷,宁望雪多多少少有些个怯场。

原本就觉得今晚的人有些多,怕自己应对礼仪不得体连累黛玉和林家,不想进了荣庆堂宁望雪才发现是她想多了。

那些个外姓女眷在跟着元春来了荣庆堂后,只说了几句话便被安排到厢房休息了。

整个荣庆堂就只有贾母,邢王两位夫人以及李纨,三春和宝玉几个。

因不需行国礼,大家也只随意的行了个礼或是点头笑笑便各自坐下与元春说话。

坐下来的宁望雪又飞快的扫了一眼屋里的人,不禁又瞅了李纨一眼。

【寡嫂都能来见小姑子,死了亲爹的贾兰却没在这里?】

【难道是年长的叔叔不需要避讳,年幼的侄子却需要了?】

【也是,谁让侄子他亲爹早早就嘎了呢。】

【啧啧啧,凉薄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