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

第五十章

善良?

呵呵, 不

嫁到贾家的女人,要么是凭笑到最后。要么就是逆来顺受,求仁得仁。

前夫人这类有儿有女有身份有能力的原配,所以她们全都要。

高, 无儿无女的继室。她们所求不多, 正室的体面, 锦衣玉食, 老有所依。

其实只见贾赦贾政这兄弟俩的德行也能猜到几分老荣国公的性情了,贾母能笑到最后,她手上又怎么可能没有沾染鲜血?

不过相较于秦可卿收拾别人老爷们的毫不犹豫,贾母对收拾自己男人还是有些顾虑的。也因此贾母一般都是朝‘不规矩’的妾室姨娘以及可能会跟她儿子抢夺财产爵位的庶出下手。

不是心疼老国公, 也不是念着那什么夫妻一场的情份,而是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这种烂规矩。

说起这个, 贾母又不得不赞一回‘孝道’这把刀了。

它仿佛天生就是克那句‘夫死从子’的。

相较于知情的贾母,羡慕的王熙凤, 王夫人的所思所想就复杂多了。

比如说她希望自己的男人是独生子, 却希望自己多子多孙。

再比如说她希望像尤氏那样直接成了府里的老太君, 从此再也不用给任何人立规矩,也不用再瞧着男人脸色行事了。但不行, 一但她婆婆没了,他们二房就得搬出荣国府去。

宝玉和兰哥儿那么小,元春还没在宫里熬出头,就凭贾政那个工部员外郎,她们二房就彻底没落了。不管是为了元春还是为了宝玉和兰哥儿的婚事,他们二房都不能搬出荣国府。

至少不是现在就搬。

除了一些得不到的羡慕,王夫人还有几分同情尤氏。男人成了这样, 儿子又不是自己的,看似安稳了,实际上却未必。以后的日子什么样,不全都在贾蓉夫妇一念之间?

但总的来说王夫人还是羡慕更多一些的。

荣国府这边是什么心思对于宁国府的人来说,都无关紧要。

贾珍这个样子,贾蓉是完全可以直接上奏折请旨袭爵的,但贾蓉却没这么做。

不是他不想,而是被秦可卿拦了下来。

你是嫡长子,也已经成年娶亲,无论后面老爷再有多少孩子,都威胁不了你。更何况,这么多年了老爷没出事前都不曾再有个一儿半女,如今这种情况岂不是更没什么想头。既然如此,你又何必着急。纵使将来老爷真能再得上一儿半女,那会儿他们多大,你我又多大了?便是老爷糊涂了,可咱们还能让他犯这种容易‘折寿’的糊涂?

族里不少倚老卖老的族人,仗着辈份就吆五喝六的。你年轻,他们未必服你,老爷脾气不好,也需要个出气的。何不先给老爷留着爵位和族长的位置,以后‘小事’咱们替老爷分忧,‘大事’由着老爷自己决断呢?

再一个,咱家的爵位是降等袭爵,老爷是三品爵威烈将军,轮到你了又得往下掉。要我说,不如再等等,说不定过几年就不一样了呢。

为什么不一样?

秦可卿没直说,但贾蓉却听出来了。

太子虽然被软禁东宫,却倒底不曾被废。只要不被废就还有登基的可能。等太子登基了,他那时候再上折子袭爵,说不定他这便宜老丈人大笔一挥就让他仍旧袭三品爵威烈将军的爵。若他老丈人有心提携他,未尝不能再给他安排个差事。

若现在就急呛呛的袭爵了,回头他老丈人还得先安排他个差事,然后再给他提爵位……不如这个省事。

这么一想,贾蓉真就决定再等等了。

其实说这话的秦可卿心里却是没什么底的。

贾蓉继承了贾家男人的乐天思想。

他只想到了太子还有可能被登基,就算登不了基也会是个王爷啥的。可从小不读书,又经常跟一些人鬼混的贾蓉压根就没想到一但太子没有登基,他这个娶了太子私生女的人会遭遇什么。

等新帝登基了,再上折袭爵的折子,其实更像是一块敲门砖。如果是太子,自然万事都好,也能变相的提醒一下亲爹,该给你女婿点好处了。如果不是太子,也正好用这份折子试探一回新帝的态度。

她在内宅之中,也只能借着这件事掌握一回上面的动静了。

新帝未必会直白的为难贾蓉这个二世祖,但新帝身边的人却会揣摩新帝的心思,之后会给一些人暗示。若新帝不将娶了太子私生女的贾蓉放在心上,随意的就批了奏折,那秦可卿在贾家的日子仍旧和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少了些光环。

若新帝……在秦可卿看来以贾家人的心性未必不会拿她祭天。

若真是这般,她就是死也要拖着贾家跟她一块下地狱。

除了上述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秦可卿没有直接告诉贾蓉的。

太子被软禁东宫,其他皇子王爷都在对着太子的势力进行打压和招揽,这时上袭爵的折子,她怕是会直接被拿来祭天……

秦可卿嫁进来后,尤氏就放了大半的管家权给秦可卿,这回贾珍一出事,尤氏就直接将所有的管家权都给了秦可卿。

教养嬷嬷将秦可卿教养的还算不错,无论是在尤氏放权前还是尤氏彻底放权后,她待尤氏都是始终如一。

因她是太子私生女,当初嫁进来时尤氏做为继室婆婆就不敢为难她。每天来房中侍膳立规矩时,也都是意思一下就罢了。

以前尤氏只有在贾珍不在府里的时候才会留秦可卿在她这里吃饭。现在嘛,这对婆媳几乎每天都要在一起吃饭。贾蓉若是在府里,就是他们三人一块吃。

尤氏是想要跟贾蓉和秦可卿培养感情的,秦可卿觉得让尤氏安心,她才不会多思多想再徒生是非,所以也愿意用这种方式给她安心,日常忙完了正事,也会去尤氏院里说话闲聊。

贾蓉虽然也习了一身不太好的恶习,但他到底年纪小,又打心底‘敬重’嫡妻秦可卿,倒也不敢玩得太过。www.youxs.org,贾蓉这阵子也收了心思不怎么流连那种风月场所了。

只是他又不是个上进的性子,读书没天赋,习武也吃不得苦的,若是再没了这些日常的消遣乐子,整个人都显得无所事事极了。

闺阁女儿不出门,不见外人又为什么要学习琴棋书画?

除了陶冶情操,培养自己外,也是为了在漫长的岁月里能够自娱自乐。

秦可卿见贾蓉这般无聊,又不想让他回头再跟那些狐朋狗友鬼混,便费了好些心思才陪着贾蓉找到一点不败家的兴趣爱好。

贾蓉喜欢看话本子,还是那种带着春|宫画插页的话本子,写的越露骨他就越喜欢。看了几十本后,贾蓉竟然自己尝试着写了一本。

他写完就给秦可卿看,虽然遣词用句上的问题很多,但光是那种直白露骨的描述也让秦可卿臊得满脸通红。

之后贾蓉还一本正经的给自己取了个笔名——折仙散人。

秦可卿见贾蓉只是写来自娱自乐,没有往书肆送的想法,还悄悄松了一口气。

╮(╯▽╰)╭

女婿出事后,尤老娘还带了尤二姐和尤三姐来了几回宁国府。秦可卿原本想着她们娘仨是尤氏的娘家人,所以也是礼遇周到。可发现尤氏其实并不想搭理自己的后妈和两个跟自己没血缘的妹妹时,就立马变了态度。

她原就是灵巧聪慧之人,有时候都不用尤氏说什么,就帮尤氏将这娘仨给打发了。

羊肉就贴不到狗肉身上,后妈就鲜有对继子女好的。有,那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旁的不提,如果尤氏有自己的儿子,怕是也不会与秦可卿和贾蓉处得这么和谐了。

当年,尤老娘带着两个女儿改嫁,尤家还有尤氏这个原配留下的女儿,尤老爹要是明白人就不会娶这样的女人过门,娶了这样的女人过门后,有些事情就可以预料到了。

就像那句话说的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尤氏虽然是尤老爹唯一的女儿,但在尤老娘嫁进来后,她就成了必须让着下面两个妹妹的大姐姐了。尤老娘更疼自己亲生的那两个,东西少了要可着两个亲生的,东西多了,她也会要求尤氏让着两个妹妹。尤氏有的,她闺女也必须有。尤氏没有的,若是有条件,她闺女也得有。

若不是尤氏有些手段,保住了亲娘的嫁妆,后来尤老爹没了,尤氏自己想办法攀上了宁国府,指不定要受尤老娘多少摆布呢。

如今两个女儿越来越大,尤老娘又动了歪心思,若是以前尤氏只随他们折腾去,可现在却万万不能了。

真让尤老娘将女儿给了贾蓉,她儿媳妇不得恨死她呀?

于是稍微露出点心思,秦可卿便心领神会的去忙了。

她其实也没做什么,只是让几个碎嘴的婆子在娘仨面前说了些闲话。

一是告诉她们如今的宁国府是谁当家,尤氏不过一个继室婆婆,家里一应皆是小蓉大奶奶做主。

二是告诉她们小蓉大奶奶瞧着温柔好说话,但小蓉大奶奶也不是谁都能踩一脚的,上次有个不懂规矩的通房刚跟小蓉大奶奶起了个屁,转天就失足淹死了。就连她的家人都不知道怎么的被人抛尸在乱葬岗。

总之就是以后少来,尤氏是继室得看着儿子儿媳的脸色生活,尤氏自己尚且如此,你们跟尤氏连半点血缘关系都没有,就更在这里没有什么体面了。还有就是别打贾蓉的主意,若打了贾蓉的主意,可就真真是福祸难料了。

这话有没有吓到尤老娘母女无人知道,但是尤老娘却在那之后就很少带着尤二姐和尤三姐来宁国府了。

啧,她是见钱眼见,欺软怕硬,可她难道就不知道惜命的吗?

……

宁国府的日子在贾珍出事后,彻底撸顺了。一家三口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顺心。

贾蓉沉浸在写小黄书以及给其他人的小黄书找茬的快乐中不可自拔。

贾蓉时常批评那些才子佳人的话本都是穷酸书生写出来的。还跟秦可卿说了一回他为什么这么笃定。

为什么呢?

你就说这个《西厢记》吧,崔家那样的人家能只有红娘一个丫头?

旁的不提,就咱们这样的人家,府里的姑娘们哪个不是大小丫头一大群,奶妈嬷嬷一大堆的。真到了寺里那种地方,里屋要有大丫头陪侍,屋外间还要有小丫头和嬷嬷值夜的。

可你瞧瞧,竟就只有一个红娘在那里忙前忙后。这说明什么?说明写书的人就没接触过真正的世家贵族。

秦可卿点头,真的好有道理呀。

身边的大丫头还有个小丫头侍候呢,何况是嫡出大小姐了。

说完用敬佩的星星眼看向贾蓉,又让贾蓉自得不已的继续说了不少。

不管对不对吧,反正贾蓉就陷在了这个圈子里,彻底迷失了自我。

抛开贾蓉,秦可卿和尤氏也是婆媳融洽的很,每天吃吃喝喝,或是打打麻将,或是听听戏,再不然就是去隔壁的荣国府溜达溜达,人肉眼可见的松弛从容。

而贾珍的日子却是越来越糟糕,为了让贾珍有气的时候不往妾室姨娘身上出,秦可卿等人还安排了贾瑞等不肖族人时常去贾珍跟前听训。

贾珍那驴脾气上来,就是贾代孺都被他骂过,更何况是贾瑞几个了。

就在这样的气氛里,时间一点一点转到了第二年春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