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舍村长终于吐露实情

你们这群无知农人,居然敢如此诬陷于我!我一定让尹县令把你们全都抓起来打板子!”舍村长怒吼道:

“我刚才就说了,我与尹县令相谈盛欢,一见如故!一把把玩的银锁对他而言不过是区区小财,他送给我有什么稀奇的?你们才是一群土鳖!”

“哼,是吗?”盛志远冷笑一声,开口道:“来之前我就已经去打听过了,尹县令并不认识什么大舍村的村长,你根本就是在说谎!”

盛禾也毫不留情:“本来还想给你一次机会,但你自己不珍惜!来人!把舍村长拿下!

他一定是偷了尹县令的这把锁,还在这里跟我们狐假虎威!把这个偷窃犯拉下去打二十大板!”

如此断案,干脆利索,舍村长顿时慌了神。

尹县令怎么会不认识他呢?明明是他让师爷过来找他,将他请过去商量“大事”的!

可转念一想,也是,他不过是一个被人利用的棋子,尹县令为了自证清白,怎么可能承认与他有联系呢?

这可真是将他害惨了!

舍村长只觉得心口有一团怒火在烧,头脑也是一片凌乱。

好好好,既然将他抛之于不顾,那也就别怪他将尹县令这个不义之人供出来了!

“等等!不,我不是偷窃犯!我还有话要说!”舍村长挣扎道。

盛志远挥了挥手,让衙役将他放了下来。

舍村长这下知道怕了,痛哭流涕跪行到盛志远面前:“青天老爷,我真的知道错了,我真的没有偷东西,我愿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说出来!我也是受尹县令指使呀!”

舍村长这才讲尹县令是如何收买他,又是如何直视他来学堂闹事,要毁了这学堂的。话语中对于尹县令的描述,全然没有了方才的神气得意,而是尽数的诋毁。

盛志远听罢事情的经过已经沉下了脸。

舍村长却匍匐在盛志远的脚边,一个劲的磕头,然后又小心翼翼的问道:“老爷,该招的我都招了,我真的没有偷窃,这样就不用打我二十大板了吧?”

盛志远点点头:“当然不能打二十大板!”

舍村长大喜过望,一个劲的磕头谢恩:“多谢老爷,多谢老爷……”

可惜还没高兴多久,就听盛志远道:“勾结外县扰乱本县治安秩序,着四十大板!压入牢中,关押三月!”

“什么?!”舍村长瞬间石化在原地,两眼一半晕了过去。

舍村长的事情终于弄清了真相,所有人都拍手叫好。

“看来还是要多读书,不然会被这种夯货给糊弄过去,老娘差点就信了他的鬼话!”

“可不是,我还真以为这个舍村长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心里已经打了好几个算盘想要上前去巴结,没想到却是这么个货色,我呸!”

看热闹的百姓们纷纷对晕过去的舍村长表示鄙夷。

而大舍村的村民们则拉着娃娃,又将孩子们送到了先生们的手中。

他们一个劲儿的道歉:“先生,是我们不懂,我们听信了村长一些不好的言论。我们不懂念书,也没有什么是非判断,希望你们能够再次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继续好好念书吧!”

先生们叹口气,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目光,虽虽然心中的气还没消下去。最终还是不忍心,答应了下来:“这次就算了,以后不能再出这样的事情了。”

村民们欢天喜地:“当然不能再出这样的事了!我们村长不是个东西,等我们回去就和村民们都商量商量,必须得把这个竟会惹是生非的村长换掉。”

一场闹剧终于结束了,盛禾长舒了一口气,忍不住站在人群之中回头看去,有一高大身影站在树荫底下,侧颜俊美夺目。

宁徵没有出现在这一片纷争之中,但如果没有他,盛禾不可能步步为营,这么快将此事摆平。

是宁徵派人去调查到舍村长被大同县县令收买的事情,甚至细致到银锁这只赃物!

盛禾不知道他一个商户,手底下的人为什么会如此厉害?大概是他从前常年走南闯北,积攒下的人脉够他在任何一个地方混的风生水起吧。

一直在等待事情结束的宁徵注意到了盛禾的目光,也扭头朝她看来,初夏的阳光透过树梢,细碎的光影落在他的深邃的眼眸里,微微一笑,令人心神一晃。

“怦怦!”

盛禾自己都没意识到,心跳快了两拍。

她只是觉得,一扭头见到他站在自己的身后,无论面前有多大的风浪,也没这么可怕了。

虽然将作死闹事的舍村长给解决掉了,但盛禾还是觉得有些不妥,于是召集了老爹盛志远、谢宣、陈村长,村中的先生,还特地邀请了宁徵。

众人齐聚在村长的堂屋里,一起商讨学堂改革的事情。

“办学并非一日之事,此事的矛盾点虽然在舍村长身上,但通过此事我发现,我们也存在潜在的问题。

有一句话舍村长说的没错,学堂里这么多学生,真正能走上仕途的根本没几个。

舞川县大部分民众,世世代代为耕种的布衣,我们的教育也应该要着手于实际,而不是盲目的教孩子们学四书五经做文章成为大文豪,这是不现实的。”

谢宣蹙起眉头:“何姑娘,你的意思是,我们要缩小办学规模?”

盛禾摇了摇头:“不,而是恰恰相反,我们要扩大办学规模,教大部分人一些对他们而言真正有用的东西。比方说:怎样驱赶蝗虫?如何救治病苗?用何制作肥料?

而对念书有天赋的孩子们,几位先生和阿宣则可以更加精细地培养,尽量让他们吸收到更多的知识,为将来的现实做准备。

人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道路,教育理应如此豁达。”

众人一听,不由得纷纷点头。

孩子们虽然走在不同的道路之上,但都有光明的未来,都能奔赴更好的生活。

不过,先生们很快意识到了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不对啊,禾姑娘,你说的虽然没错,应该教孩子们一些实际的东西,可那些赶蝗虫、治病苗、做肥料的事我们也不懂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