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长安振兴计划

借着制茶的理由,周钧最终还是将陆羽留了下来。</P>

既然陆羽没有离开,同为友人的李季兰和聂玄鸾,自然也不打算返回江南。</P>

周钧在城中寻了一处尼庵,将这二女安置了下来,又在官所旁选了一宅子,让陆羽住了进去。</P>

安排好这位茶圣,周钧找来孔攸和郭子仪,开始商量接下来的方针策略。</P>

当下,燕军大将田承嗣占据潼关,阻隔了唐军去往洛阳的通路。</P>

郭子仪有意令唐军休整一段时间,再一鼓作气,继续攻打潼关,彻底解决长安之困。</P>

但是潼关易守难攻,战事如果一旦拖长,南方淮阳的燕军,就会趁虚而入,直攻长安。</P>

如果出现那样的情况,唐军就会腹背受敌。</P>

所以,郭子仪的提议是,等待后方辎重队,运来更多的重炮和火药,以火力优势尽快突破潼关的城防,将战局转为主动。</P>

说到战局,周钧想起一人,开口问道:“燕军大将安守忠呢?”</P>

孔攸:“在爆炸中伤了内脏,如今在囚牢中静养,每日里不吃不喝,说是要为伪燕皇帝尽忠。”</P>

周钧:“为伪燕皇帝尽忠?就怕安庆绪等不到了……随他去吧。”</P>

听见周钧这话,郭子仪和孔攸都是一愣。</P>

周钧言者无心,郭子仪和孔攸却都将这话,记在了心里。</P>

布置完军事安排,周钧开始商议民生和政务。</P>

周钧先是问道:“逮捕了那些与伪朝勾连的犯人之后,长安城如今怎样了?”</P>

孔攸:“海捕犯人之后,城中贴出了安民令,如今算是安定了下来。但长安刚刚平息战事,城内满目疮痍,在户丁口已经降到十万左右,而且城中尤其是南城,流民聚集,缺衣少粮,有了暴乱的隐患。”</P>

“不仅如此,朝务繁重,如今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差事,都是军中典吏在代职,一番通算下来,人手还是不足,到处都是缺人。”</P>

周钧:“我已经向凉城发了文书,让高适领文官和吏差,速速赶来长安,承担起朝中的大小事务。”</P>

说到这里,周钧心中也是庆幸。</P>

还好当初安西都护府,对于人才储备一事,做的还算到位。</P>

封常清一方面将中原迁来的百姓,按照职业、履历进行区分,再从中挑选出一些家世清白、又念过书的人,去移民区的政务岗位工作;另一方面,焉耆等地设有大型的封闭性镇集,要求每个进入镇集的官奴婢,读书写字,学习技能,也为安西的人才库做出了许多贡献。</P>

正是由于安西人才济济,在凉城兵乱、朝中文臣致仕之后,周钧才能下令,将大批的安西官员迁至凉城,来填补空缺。</P>

同理,长安平定,周钧拒绝了宗室和阀贵的效忠,安西、凉城两地的新晋官员,也是他管理长安的最大底气。</P>

说完了官员岗位的安排,周钧打算和郭子仪和孔攸,谈一谈城内的民生。</P>

周钧:“城内有多少流民?百姓尚能温饱?”</P>

孔攸:“长安北城鲜有流民,但那些定居在北城中的百姓,个个都是穷困潦倒,今早有巡卫来报,有人甚至饿死在了街口;至于南城,情况更是严重,那里的流民虽然尚无具体统计,但根据派去官员的探查,流民搭棚遮天蔽日,市井人山人海,数量怕是过万,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什么食物。”</P>

周钧:“怎么会这样?这些百姓从前是怎么活下来的?”</P>

孔攸:“燕军尚未败退之时,长安人心惶惶,商道几乎中断,市集久无客商,长安百姓缺乏生计,只能依附于伪朝臣工、阀贵门户、将领军士,为其做工效力,混得一份职事。”</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