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楚行种田

古人是非常不讲卫生的,楚行就经常见人跟猴子一样互相坐在太阳底下抓虱子。

最为恐怖的是,人们抓住虱子以后,还会放在嘴里咬一下,似乎是补充蛋白质。

这个时代不是没有类似于肥皂的东西,但是价格昂贵,都是贵族在用,所以楚行的肥皂一旦出世,就非常畅销。

因为他生产速度快,而且成本并不是很高,最主要的是价格相对低廉。

所以如今楚行吸引的不仅仅是陕西周边儿的商人,就连江南的商人,也拼了命的往陕西跑。

哪怕是知道陕西有战乱,这帮人也一点不在乎,只要能挣钱就行。

因为这肥皂只要运回江南,就能轻而易举的获取两倍甚至三倍的利润。

他们哪怕是掉脑袋也不在乎的。

除却肥皂之外,楚行的进项依然很多,土默特虽然覆灭了,但是因为有楚行接盘,最基础的马匹、牲畜、皮革贸易还在。

而跟大明打生打死的林丹汗,也逐渐知道了西北这条特殊渠道,在使者田见秀的诱惑下,这位落魄的大汗,拿着崇祯赏赐的金银,来楚行这里大肆购买商品。

从粮食、铁器到各种工艺品,凡是他们能用得到的都会买。

这导致崇祯元年楚行在西北与大明各地的贸易,竟然处于一种持续翻倍增长的态势。

不仅仅是平山墩,包括安塞县在内的商人和百姓,都挣了个盆满钵满。

如今西北虽然混乱,但是安塞县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度。

在三边总督的努力下,杜文涣下课了,因为发了财的楚行,暗中收买了王嘉胤,这个府谷出身的大佬,一次鏖战,便将杜文涣的兵马打了个七零八落。

而接下来自然是崇祯领兵出击,一战击溃了王嘉胤。

崇祯在朝堂上发出了感慨,杜文涣征战了一辈子,还不如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

所以楚行又升职了。

目前楚行的职务是,陕西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负责防守鄜州、绥德州、葭州、延安府四地。

当然,杨鹤老爷子的本意是只让楚行防守延安府和绥德州的,但是奈何其他二地的行政长官太热情。

要知道大明可是文贵武贱,但是在秦地,尤其是这四地,让义军闹怕了官员,纷纷求着杨鹤,让楚行罩着他们。

杨鹤老爷子耐不住他们的热情,只能答应了他们。

这意味着以后再召开军事会议,楚行也可以靠前站了。

而且都司,是一省最高的军事机构,理论上来讲,算上都指挥使,楚行可以排进

而且,楚行的品级非常高,已经成为传说中的三品武官。

要么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有李家的支持,有杨鹤老爷子的明里暗里的使劲儿,楚行竟然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做到了指挥佥事,这种事情搁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转眼间,这一年过去了,来到了大明崇祯二年。

楚行感觉颇为尴尬的事情是,自己已经成为小号的封疆大吏,结果依然有义军联系自己。

其中就包括被杨鹤老爷子安置的王嘉胤。

当然,他们是拿着钱来买粮食,而且这钱也是崇祯给他们的。

没办法,楚行只能卖给他们,因为若是楚行不卖给他们,他们只能继续造反。

而且王嘉胤真的好使,指哪打哪,比官兵的战斗力都强。

当然,楚行将粮食卖给他们,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楚行非常富裕,存粮一时半会的还吃不完,其次,楚行是真的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自己目前的势力范围。

他还不想跟王嘉胤

、高迎祥他们继续起武装冲突。

四个州府,不是说着玩的。

不过楚行没想着大面积的去外面买粮食,来安置这四地的灾民。

因为首先,楚行是武官,打仗才是他该负责的事情,抚民这种事情不归他管。

其次,这很不现实,外面的粮食就算是运进来,成本也不知道有多高,即便是明朝兴盛的时期,使用的也是屯田和开中法。

当然,楚行虽然是武官,但是也吸纳流民,训练军队,开垦大量的土地的。

整个秦地,武官多的数不过来,但是像是楚行开垦土地搞得那么好的,却没有一个。

拿去岁来说,楚行在平山墩和红盐池修建了大量的水渠和水井,所有人都觉得楚行是闲的蛋疼,浪费民力和武力,有这钱还不如好好享受享受的,谁曾想今年继续不出意料的大旱。

所以只有楚行的辖区的庄稼涨势,可以勉强说的上是凑合。

当然,即便是有所准备,楚行也发动了他治下的所有军民,一起辛苦的挑水种地。

指着水车,那终究是九牛一毛。

平山墩不论男女老幼,不分蒙古和汉人,只要能喘气,就要去挑水。

甚至连学堂,都暂时停课。

此外,除了小麦浇水之外,楚行通过徐光启的渠道,从江南购买了一大批土豆,土豆这东西从嘉靖年间,就已经引入中国,但是因为在东南沿海的涨势非常不好,所以一直推广不下去,但是楚行想试一试陕西这边儿种植土豆是否可以。

因为在楚行的意识里,土豆这东西,好像就是在高原和山地种植的,他不知道大明为何执着于东南沿海。

莫非,只有东南沿海搞农业,其他地方都躺平了?

而且楚行一动就是大手笔。

因为楚行大手一挥,就亩的土豆,光光是花成本将这些土豆从将这一带运过来,就花了楚行大量的金银。

看的徐光启都心疼。

有这钱,都够他组织一支西洋枪手队伍了。

当然,心疼归心疼,只要种地,徐光启还是愿意在朝中为楚行摇旗呐喊的。

摇旗呐喊之余,徐光启也在反对,为什么都是种地,自己越种越穷,自己这弟子却越来越有钱?

虽然徐光启有点妒忌自己弟子的财气,但是该教的一点都没有少。

他告诫楚行,土豆这东西,产量并不是特别高,而且还伤害土地,让他适当的种植,以免引出乱子来。

土豆是二月份种植的,涨势非常喜人,楚行也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开心。

他已经做足准备份就开始种植番薯和棉花。

势必要让自己做到绝对的自给自足。

他可是知道,刻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基因到底是怎么写的,别说是老天爷大旱,不给雨水,就是到了南极,自己也得领着人种出庄稼来。.

西北之所以这么艰难,一部分是天灾,更多的是人祸,是土地兼并。

不过楚行这边儿种田种的开心,但是陕西大地却非常的糟糕。

如今除了安塞县之外,其实楚行防区依然有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即便是楚行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他们。

然后二月份,还发生了一个很***的事情,就是朝廷一直议论的驿站政策,彻底实施,裁撤了大量的驿站,若不是楚行将这些驿卒收拢至军中,估计自己控制的四地肯定会出现大量的流民。

不过好在高迎祥等人口袋里的钱粮还没花完,总体上还算是老实。

不过也有不服气大明王朝教化的,比如最早起义的王二和王大梁,这两个人被一个叫做刘应遇的参

政干掉了。

然后另外一个一直不起眼的大佬,洪承畴开始发力了,他击败了王佐桂。

目前王佐桂生死不知,王佐桂可是起义军三大势力之一,其力量仅次于王嘉胤和神一魁,结果在洪承畴面前屁都不是。

为了应对崇祯不爱惜陕西民力的情况,陕西延安府马懋才写下了明末著名的灾情疏,描述了陕西人相食的恐怖情景。

当楚行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为之落泪。

为了应对朝廷的残酷镇压,起义军于四月发动了反攻,陕西第一位战死的高级将领出现了。

游击将军高从龙战死,士兵死伤两千多人。

楚行一边儿老老实实种田,一直默默的关注着天下大事,一直到六月份终于发生了一件让楚行这个看热闹的,都诧异的事情。

一直给崇祯写陈情书,作为辽东强力后援的毛文龙,被袁崇焕给斩杀了。

楚行虽然不太懂历史,但是他却知道,没有了毛文龙在后面拆台,那就意味着辽东的女真人可能要玩一波大的了。

这一步棋,不管袁崇焕心里怎么想的,他绝对走错了。

大明现在不仅仅要面对陕西的动乱,如今连京师也不安稳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