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局势翻转温水煮青蛙

这……

范复粹毕竟也是曾经担任过内阁阁臣的重臣,朝中门生故旧不少,眼见堂堂内阁大臣就这么三言两语就被陛下打发了,多少都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但问题是,朱由检的话语也很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他是皇帝。愿意给一个调查的机会,那是皇帝体谅臣下不玩独裁,否则真就直接把你范复粹拉出去下狱论罪,你看满朝公卿有几个敢说话的?

正当众多臣子还沉浸在伤感的余韵中时,大殿内有些突兀的响起了一个声音:“陛下明见卓识,宽宏大度,实乃臣等之幸、天下之福也。”

一开始,就连朱由检本人都有些没反应过来,他还以为是陈新甲在和自己一唱一和,正在奇怪陈新甲什么时候拍马屁拍得这么没有节操了?结果定睛一看,陈新甲也正一脸错愕,才发觉事情不对。

众人循声望去,最终齐刷刷的锁定在了正跪伏在地山呼万岁的龚鼎孳身上。

“哎,虽说范公咎由自取,但这龚孝升(龚鼎孳字孝升)所作所为,却全无半点文人风骨,此人不可深交啊。”一见他如此姿态,众多文臣们立时窃窃私语,议论不已。

毕竟,范复粹之所以出班救护,尽管借的是钱谦益的名头,但实际上大家都看的明白,就是为了防止你龚鼎孳因为直言忤君被贬斥,结果现在范复粹一倒,你转手就去拍皇帝马屁,是几个意思?

更有几个心思阴暗的,甚至开始考虑这个龚鼎孳是不是早就和皇帝商量好了,等到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然后借机钓鱼解决一个和皇帝不太对付的重臣。范复粹只不过是正好撞到枪口上而已。

就连朱由检本人都有些错愕。原本如果没有范复粹横生枝节,他是真的准备拿龚鼎孳这个愣头青来立威的。谁知道这家伙居然这么会见风使舵,实在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至于范复粹嘛,如果被他知道,让他惴惴不安的所谓锦衣卫密报完全是一件子虚乌有的事情,只不过是刚刚朱由检一时兴起编出来的,不知道范阁老会不会被气得直接在众目睽睽之下当众吐血。

挥挥手示意龚鼎孳退下,朱由检让陈新甲来解释。毕竟他也知道,霍去病这个名字带来的影响必须要化解,而且最好能让这帮文人自己脑补接受。否则以后他再招募到历史人物出现在这个时空,他总不能再像霍去病一样从头做局吧?

然后,提早做了文案的陈新甲就如此如此的将昨日他的见闻复述了一遍,让众人知道这个霍去病到底是个什么来路。

听到只是霍去病后裔被皇帝赐名,不是历史上那个霍去病复生,文臣们都松了一口气,对于皇帝的赐名套路也只是议论了两句了事。毕竟叫什么名字、给属下赐名乃是皇帝的自由,也不影响实际事务什么的,没必要抓着这一点和皇帝死磕。

当然,能这么轻易的让这帮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放弃针对这一点做文章,跟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允桢的旁证不无关系。虽然两位国公没有多少实权,但地位摆在那里。如果他们真的要和皇帝串通一气编瞎话,也犯不着为此还被狠狠的惩罚了一通啊。

至于将领的人事调动这一块,大家事先倒是没有听到过半点风声。但看皇帝陛下的样子,显然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眼下范复粹又已经被皇帝陛下树立典型杀鸡儆猴了,剩下的内阁诸人哪里还看不明白局势?

在薛国观的带头下,几人纷纷表示这个建议很好很不错,内阁可以直接通过。

而既然兵部、内阁、皇帝三方达成了一致,那么下面这些将领亦或是普通文臣们有什么意见就已经不再重要了,直接等着翰林拟旨就是了。

也是凑巧,杨嗣昌报捷请功的奏章也刚刚送抵京城,所以在口头表彰和基本赏赐之后,皇帝刻意把左良玉部将调到辽东的安排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毕竟,用兵部尚书陈新甲的话解释:左良玉本人现在也就是个河南总兵挂平贼将军印,你在左良玉手底下,到天了也就是个副总兵。但洪承畴就不一样了,他可是蓟辽督师,还是没有蓟辽总督牵制的实权督师,手底下能调动的总兵就有好几个,到了他手底下,说不定金声桓也能升级到总兵呢?所以这对金声桓的个人表现而言是一件实打实的好事,至于左良玉……皇帝陛下赏识你麾下的人才要提拔重用,你难道还敢有意见不成?

正当众人以为,今日朝会大概也就到此为止,接下来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的时候,端坐上方的朱由检又发话了。

当然,不是关于孙传庭。

虽然朱由检确实有考虑过早点将孙传庭放出来人尽其才,但问题在于,孙传庭之所以从陕西总督被弄到一夜之间锒铛入狱,固然有他的所作所为激怒了好面子的崇祯,让皇帝陛下忍无可忍将他下狱,但其中两个人可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是眼下出征在外、督师讨贼的原兵部尚书杨嗣昌杨文弱;另一个,则是深得崇祯宠信,权柄仅次于王承恩等极个别顶级大太监,开崇祯朝太监监军干政之先河的高起潜。

当然,明末一干能治军打仗的文臣里面,孙传庭也不是第一个被这对组合陷害的。在他之前,还有一个同样倒霉而固执的前辈,叫卢象升。

虽然对卢象升在面对清军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力主战的战术战略抉择,朱由检是发自内心的鄙视的。但这不妨碍他对这位最终壮烈战死的前敌总指挥报以深刻的同情和崇敬。

而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或许卢象升的主战也是不得已之下的选择,毕竟战死沙场总好过刑场杀头。

而对杨嗣昌、高起潜这对颇有些内外勾结意思的组合,朱由检也是必须要清理掉的。

当然,眼下杨嗣昌在外督师,还刚刚督领着左良玉、贺人龙大破张献忠,他就是想处理这个家伙,也要安排一些罪证才好下手。否则无凭无据随便更换朝廷重臣,那和之前那个被忽悠瘸了的烈皇大帝有什么区别?

但高起潜相对来说就好处理了。毕竟说破天去这也就是个太监。哪怕他能监军,但终究不可能在染指兵权这一点上做的太过分。因为有武宗时刘瑾的前车之鉴,文官们对这一块盯得也是很死。

京师附近,绝对不允许除皇帝本人、地方武将之外第三方拥有独立兵权的朝廷势力存在。

别看朱纯臣等勋贵将京营视作自己家的奴仆,但名义上这支部队依然是直属于皇帝的。只不过是皇帝大人日理万机无暇管理,所以“委托”“授权”他们这些勋贵代为打理。

至于太监领军?战时事急从权大家可以接受,一旦战事结束,你给我从哪来的回哪去。这是文官们在经受了天启朝九千岁的肆虐之后新产生的铁一般的底线。

而如今的朱由检自然没有去践踏这一条底线的意思。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