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谁盼皇帝死,皇帝就让谁先死

夜色之下,两队骑兵护送刘仁轨返回乐城县公府。

马车到了门前,还未停下,刘仁轨已经掀开车帘,说道:“不回家,先去玉龙苑。”

“是!”李绚骑马跟在一旁,目光朝着身侧的李竹使了个眼色。

李竹立刻快步先行一步,很快,玉龙苑中门彻底打开。

刘仁轨马车驶入,后面的金吾卫和右卫骑兵各自返营而去。

下了马车,刘仁轨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台阶上,穿着厚实青红色齐腰襦裙的霞儿。

刘仁轨不自禁的笑了起来,对着旁边行礼的刘瑾瑜,昭儿,明儿点点头,然后直接抱起了霞儿:“福昌郡主,有没有想祖翁?”

“想了。”霞儿牙牙的开口,数着手指说道:“马上就小年了,阿娘和姨娘说了,小年到祖翁家里过。”

“好好好。”刘仁轨笑了,满意的点头道:“祖翁到时候必定准备好好吃的给你。”

“嗯!”霞儿开心的笑了起来。

……

刘仁轨抱着霞儿,说着笑着,来到了后院,根本也不理会昭儿和明儿,直接进入了书房。

将霞儿递给刘瑾瑜,让她带霞儿出去玩,刘仁轨的神色这才肃然起来。

李绚在一旁的火炉上放上一只茶壶,里面放入茶叶,然后轻轻的熬煮。

刘仁轨则是靠坐在短榻上,抬头看向正在忙碌的李绚,问道:“贤婿,你可知道今日元万顷之死的最根本原因吗?”

李绚手微微一停,眼神凝重。

如果说今日的事情,其他他都曾经有过预料,唯独元万顷被皇帝当殿斩杀,却是李绚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元万顷,北门学士之首,今日说杀就杀了。

武后甚至都没有为他求情半句。

轻叹一声,李绚开口道:“因为他在相王和太子之间搅弄风雨,离间兄弟,窥伺大位,可惜陛下没有易储之心,而且护佑太子之心甚重,如此之下,只能让他去死了。”

“我还以为你要说因为同安太夫人之死,陛下在用他的人头,来安天下世家之心呢。”刘仁轨忍不住笑了笑。

李绚微微低头,说道:“同安太夫人之死,说到底,不过是因为下雪路滑,自己摔落山崖而至……至于元万顷,或许这里面有他几分责任,但孙婿却以为,将他罢为庶人,流放崖州最好,这样路上出什么事,就和朝中无关了。”

元万顷在李绚看来终究是要死的,但相比于让他死在朝中,还不如让他死在流放的路上,死在世家之手。

皇帝封禅之后,必然要大赦天下。

元万顷从离开洛阳到被赦免,不会超过十五天。

天下世家对皇室有所怨气,自然不能发泄到相王李旦的身上,那么为李旦出谋划策,来回奔走,最后甚至弃郑家于不顾的元万顷是他们最好的报复对象。

尤其皇帝已经指明了他的罪责,罢黜一切官职。

这本身就是昭告天下,同安太夫人之死,责任在元万顷的身上。

天下世家,起码郑家和崔家不会放过他。

如此,只有元万顷死在郑家和崔家之手,他们的怨气自然也就消减了。

这本来是极完美的一招,但是皇帝却偏偏在朝中斩杀。

世家心中的怨气想要发泄,却无从发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可不是什么真正该有的做法。

“伱的想法对了一半,但并不全对。”刘仁轨看着李绚将热茶放在身前,轻轻抿了一口,才叹声说道:“陛下之所以杀了他,是因为他所做的这一切事情,都是在赌陛下活不过这个冬天。”

李绚猛然抬头,难以置信的看向刘仁轨。

“元万顷,崔氏,他们之死,都是因为如此。”刘仁轨深深的看向了李绚。

李绚眉头紧皱,眼底却闪过一丝惊愕,然后低声说道:“岳翁,崔氏之死,难道……”

刘仁轨盯着李绚,严肃的说道:“具体如何不清楚,但陛下和天后,必然不会放过崔氏的。”

刘仁轨说着,冷哼一声道:“雪夜深山,若是没有急事,谁才会在大雪之中,奔赴身上,一个不慎,便是粉身碎骨的局面……这后面难保就没有人追杀。”

刘仁轨对皇帝和武后太了解了,尤其是皇帝,当他看清楚崔氏和元万顷是在赌他自己活不过这个冬天的时候,心中的暴怒立刻就会全然的爆发出来,这个时候,谁都救不了崔氏。

李绚心稍微放下,随即轻轻点头。

皇帝不说,武后必然是不会放过崔氏的。

只是李绚动手太快,武后还来不及动手。

“除了元万顷和崔氏,还有崔相,最后还有你!”刘仁轨一句话,彻底点出了他今日来找李绚的原因。

之前在从长安到洛阳的官船上,李绚虽然没有和崔知温挑明,但实际上两个人心中都倾向于皇帝过不了这一关,所以才有种种联手。

后来也是因为如此,

刘仁轨认真警告说道:“陛下应该还在怀疑,怀疑你和崔相是不是也这么想,若是他将崔相叫过去直问,你猜崔相会怎么说?”

“崔相刚被罢免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有堂姐之事,陛下催问,怕是不会说什么。”

李绚轻轻摇头,看向刘仁轨说道:“没有人希望陛下身体不治,起码孙婿如此,孙婿甚至希望陛下可以长命百岁……其实说到底,若是没有崔家和相王,事情不会走到这一步,孙婿这里,不过是在防守罢了。”

稍微停顿,李绚苦笑道:“孙婿不过是看透了他们的想法,若非如此,很多事情,东宫就被动多了。”

“所以陛下只是怀疑,但你日后行事,怕是要更加的被陛下审视,稍有诧异,后果不堪设想。”刘仁轨面色肃然起来,看着他,认真的说道:“尤其是郑家的事情,你如果处理不好,陛下和天后心思幽深,这后果……”

李绚提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然后平静的说道:“郑家之事,说到底,不过是因为同安太夫人之死,让世家人心动荡,但若细细分析,不过是崔卢郑三家而已,其他,陛下已经安抚拉拢过了。”

薛元超升尚书右仆射,裴炎升中书令,王德真升侍中,刘景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都是如此。

河东薛氏,河东裴氏,京兆王氏,河北刘氏。

还有之前韦待价的礼部尚书,苏良嗣的刑部侍郎,苏瑰的左司郎中,杜审言的中书舍人,杨炯的弘文馆学士。

京兆韦氏,武功苏氏,京兆杜氏,弘农杨氏,尽皆在拉拢之列。

崔知温被免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敬玄升任太子少傅,这种明升暗降的手段,让世家很难再做什么。

“这件事情的梗节,无非两点,其一是相王和郑氏私下的婚约,因为要联手争夺礼部尚书,所以才有了那份婚约,但在争斗礼部尚书失败之后,相王和郑家迅速撇清关系,也不再承认那份婚约,这事郑家心中必然不满。”李绚淡淡的说出来这件事情的核心问题之一。

刘仁轨皱眉道:“你打算怎么办,皇室的婚约,天下世家都会关注。”

“不怎么办?”李绚笑笑,说道:“郑氏和东宫不是已经有了一份婚约了,陛下说了,办的盛大一些。”

“你是要孤立同安郡公一脉。”刘仁轨一眼看透了李绚的打算,随即又说道:“但若是他们找到了那本婚书呢?”

“假的,真的婚书已经被孙婿烧毁,其他任何被找到的婚书都是假的。”李绚抬头看向刘仁轨,说道:“郑家日后当家做主的,便是郑仁山一脉,同安郡公要守孝三年,三年之后,他想要有好的位置,就要乖觉一些。”

“你就不怕他死磕吗?”刘仁轨皱眉道:“他终究是边境大将,闹大了不是好事。”

李绚轻叹一声,摇摇头说道:“岳翁,这事小不了的,因为这事还有第二个梗节,同安太夫人,毕竟死了。”

刘仁轨眉头一挑,面色顿时严肃起来。

“说到底,毕竟在同安太夫人过世那一夜,相王是在嵩山之上,这便天然有了嫌疑,若是不能够解决好这件事情,那么之前的事情处置才好,母仇难消,仇恨难消啊。”李绚一声感慨。

这个仇恨不解决,那么李绚就只能有扶持郑仁山一脉,和郑仁泰一脉和他斗了。

“这便是陛下的意思,你要消除同安郡公心中的仇恨。”刘仁轨深深的看向了李绚。

“这就要看大理寺和刑部,还有千牛卫是怎么查案的了。”李绚微微摇头,满眼忧色。

郑家事件的核心,在同安太夫人之死身上。

若是同安太夫人之死和宫里有关,那么事情就麻烦了。

若是同安太夫人职司和宫里无关,但那一夜,李旦毕竟是嵩山,同安太夫人说不定就是找李旦去的。

这件事情必须要有个合理的解释,如果让郑家人认定同安太夫人崔氏,是死在李旦之手,甚至和武后有关,那么整个天下局势都会动荡起来。

“这也是你的问题。”刘仁轨平静的摇摇头,说道:“从明日开始,你就得待在郑家了,直面所有疑问。”

李绚面色凝重的点点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尤其这一切都是他在一手促成,皇帝却想要他来一手解决。

……

“别想着用省事的办法,若是同安太夫人出了事,同安郡公再出事,天下人都会不满的。”刘仁轨站在门前,深深的看向李绚。

李绚脚步一顿,随即苦笑拱手道:“岳翁放心,虽然同安郡公是最大的问题,但孙婿不会用解决有问题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那样就好。”刘仁轨停步,看向李绚说道:“给你一个方法,崔相和吏部共同处置科举之事,这对你解决这件事情有极大帮忙。”

李绚眉头一挑,随即缓缓的点头。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