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 96 章

第九十六章

黛玉咬着春纤的手腕磨牙,边磨还边在心里腹诽。换个小性,又不如自己大度的妹纸过来,都得跟春纤产生隔阂了。

怂恿人家亲爹折腾自己的身子骨,这事哪怕是出于一片好心,但也够叫人心里不是滋味的。

想到精精神神,身体倍棒出城,再回来时不是这伤了就是那伤了的老爹,黛玉这心里就难受的不行。

可她也知道这事不怪春纤不说,认真说起来她还得感激春纤出了这么个‘好主意’。

唉!

林如海去荣国府请李纨帮忙,说白了就是掩人耳目,让大家都知道他要出京城。

从荣国府出来,林如海还特意拜访了几个官职不显,立场却不需怀疑的同僚,话里话外都是请他们的夫人有空的时候照林黛玉一二的意思。

毕竟丧妇长女想要参与应酬,没人带着是不行的。而荣国府那边...林如海摇头,自家闺女都没有出门的机会,他闺女又怎么可能有。

但考虑到黛玉孝期未过,林如海便只笼统的说了一两句。

他说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再进京,但近年来,大闺女和没出生的两个小的都会留在京城。秋季就是两周年的大祥,转眼没两三个月就除服出孝了。现在打招呼不算早,毕竟他此时南下,未必在年底时还有机会上京。

与其到时写信拜托,还不如现在登门呢。

跟荣国府那边定的日子是正月二十一但实际上按林如海的计划,他正月二十早起出城,最迟下半晌就回来了。

哪怕到时他伤得不轻,但他却仍旧回来了。

李纨是守寡的孀居之人,按节妇的规矩要回避很多的人事物。如果林如海顺利回南,家中就只有黛玉和两个待产的侍妾,那她住进林家并无不妥。可若是林如海回南失败,李纨为名声计也是不能住到林家。

不但不能住进林家,便是来林家都不方便。

黛玉让紫鹃在自己的院子里特意收拾出一间东厢房出来,收拾的极用心,名义上是给李纨准备的,实际上她和春纤以及林如海都知道李纨绝对是住不进去的。

送走了林如海,黛玉便带着人回了自己院子。看了一眼她自己编写的胎教教案,满意的笑弯了眉眼。

“两位姨娘在做什么?”抱起胎教教案,黛玉一边往外走,一边问屋里的丫头。

虽然房里的通房侍妾怀了身孕,但林如海并没有升这二人的位份。下人仍旧姑娘姑娘的叫着。

还是黛玉觉得不像,率先唤了这二人为姨娘,之后府里的人才纷纷改了口。

黛玉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因为‘姑娘’二字能用的人太多了。

╮(╯▽╰)╭

两位姨娘哪怕怀了身孕,也不敢拿大。见黛玉来了,也都忙着起身行礼,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

林如海已经私下里跟她们说过了,无论二人诞下男胎还是女婴,将来都会记在先太太贾敏名下,算做嫡出子女。

为林家诞下子嗣,有功于林家,林家不会亏待有功之人,但却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想要以生育之恩要挟主子,那是万万不能的。

更不要以为生下一个男丁,就忘记自己的身份。

生产后若愿意离开,自有金银相赠。若愿意留在林家,林家也会为尔等养老。

虽然这么说有些不通情理,但身份便决定了一切。两位姨娘是侍妾通房出身,哪怕生育有功,讲规矩的人家也是不会将妾室扶正的。

至于贾雨村扶正娇杏这事...那就另当别论了。

→_→

黛玉唤这二人为姨娘的那天,正好是林如海敲打两个侍妾的第二天。本是无意为之,却让两位姨娘以为这是他们父女商量好的。

一个拍巴掌,一个发甜枣。

两位姨娘如今仍旧住在林如海的正院偏房里,不过屋子在二人查出孕信后便重新布置了一回。

保证她们住着舒服,还不会伤着腹中胎儿。

这二人的房间,黛玉不好总去,便让人收拾了离偏房不远的五间抱厦出来。

五间抱厦原是打通的,为了照顾孕妇,黛玉也没叫人将这五间抱厦分隔开。

屋子大些,心情也能好一些。

黛玉为了她的弟弟妹妹也算是用尽了心思。起早贪黑的编写胎教教案不说,人家这会儿已经开始准备早教课程了。

“弟弟妹妹出生前,两位姨娘每天早晚各半个时辰的胎教课。等弟弟妹妹出生后,弟弟妹妹便可以自己听课了,介时每天早晚各一个时辰的早教课。启蒙后,正式读书前,还要再上一段时间的幼教课。现在弟弟妹妹们还不能自己上课,就辛苦两位姨娘了。”顿了顿,黛玉一脸正色的对两位表情明显龟裂的姨娘点头,“我们的目标是?”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两位姨娘互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痛苦。

“很好。”黛玉笑了笑,“今天是我们胎教课的第二课,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前一课的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她爹爹是探花郎,她就不信这么早就开始教,会教不出一个探花郎来。

若是两个弟弟,那就一个探花,一个状元。

春纤找了个舒服的角落坐了,抬头看看黛玉,便低头从袖子里拿出一小罐祛疤药。

打开罐子,轻轻的抿了一手指。都不用照镜子的就将手指对上了额头那道疤。

一抹一揉,待药膏吸收,春纤才收起祛疤药拿起早前没看完的才子佳人话本继续看。

按计划林如海要下晌才能回来,这期间她和黛玉要做的事情就是若无其事的做着各中日常活动。

看着是自残的事情,可往大了说那还是欺君的大罪。一个不慎都有可能全家玩完。所以别说林如海谨慎,就是黛玉和春纤都不能提前流露半点出来。

紫鹃心里不太赞同黛玉提高庶出弟妹的举动,此时她虽然破天荒的跟着黛玉来了抱厦,但其实她来这里,更多的是观察两位姨娘。

昨儿老太太叫人给姑娘送点心时,还特意遣人吩咐自己,悄悄观察一回两位姨娘的心性,有什么不妥之处,立时回报禀报老太太,千万别叫林姑娘吃了亏。

自古嫡庶有别,姑娘如今这般掏心掏肺的对待庶出弟妹,也不怕将来养出一对白眼狼来。

心里不认同,紫鹃再见带着林家两位姨娘做什么胎教的黛玉就有些恨铁不成钢。

收起手中的针线,紫鹃坐到春纤身边,一把抽掉她手中的书,气不打一处来的小声与她交谈,“姑娘糊涂了,难不成你也糊涂了?怎么也不劝着点姑娘呢。”

“有什么可劝的?”早前就听紫鹃嘀咕这事,春纤一听这话,也没装傻,朝黛玉的方向努了努嘴,低声说道,“还没出生呢,想那么多做什么?这会儿有人陪着打发时间,有什么不好的。”

紫鹃闻言狠狠剜了春纤一眼,没好气的道:“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凉了就热热嘛。”见紫鹃真的怒了,春纤连忙安抚:“安啦,别杞人忧天了。咱们不过是下人,只要忠心不打折扣,旁的还有老太太兜底呢。”

是呀,还有老太太呢。

想到这里紫鹃火气微微消了些,再看春纤时,便不由问起了旁的。

“我又不可能给人做一辈子下人奴才,过几年攒够了以后的花销,我便赎身出府去。到是姐姐得好好想想去留了。”拿起一旁的桃干,春纤轻轻咬了一块放在嘴里磨牙,“姐姐是家生子,全家老小,七亲六戚都在这京城里。不像我孤零零一个,外面来的。林姑娘不可能一直留在京城,将来家去或是嫁了人,姐姐又要何去何从呢,说不定这一走就是一辈子的事。”

“...若是姑娘将来嫁给宝,嫁到京城,那岂不两全其美。”紫鹃差点将这些日子想的事情说秃噜嘴,及时改口后,仍是觉得自己的那个想法实在完美不过。

黛玉嫁回荣国府,那是自己外祖舅舅家,上上下下都是极熟的,不比旁处强?

而她呢,做为姑娘的大丫头,定是要做陪嫁丫头跟姑娘留在荣国府的。这样一来,她既没离开姑娘,也没离开京城,荣国府和老子娘。

春纤眼睛微微眯了一下,随即便装做什么都没听出来的样子无所谓的笑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事就看林大人怎么想了。说不定林大人就想叫林姑娘嫁回姑苏呢。”

宝玉聪明,但他不爱读书这点就叫黛玉极度厌恶。

林如海是正经科举出身的探出郎。光是这一点,科举在黛玉心里就是一中高大上的存在。

否认科举选士,就是否认林如海的优秀,对科举敬仰和对父亲的尊敬崇拜都叫黛玉看不上宝玉那套蠢的说词。

现在看不上,以后未必就能看得上。若是一直看不上,还叫黛玉嫁给一个她从小看不上的人,那日子...春纤摇头,她感觉这日子真心没法过。

紫鹃抬头见黛玉拿着个小教鞭在那里说得兴起,不由轻笑,“老太太那么疼姑娘,林大人总不能枉顾老太太的意愿。”

她早就发现宝玉对黛玉有些不同寻常的在意,就算黛玉如何不搭理他,他都会颠颠的凑上去。

宝玉是老太太捧在手里,含在口里的心肝宝贝,但凡宝玉想要的,老太太何曾不给他弄来。只要宝玉有了那个心思,老太太一定不会叫宝玉失望的。

“老太太姓史,是贾家的老封君。纵使她当初姓林,出嫁的姑奶奶也管不到林大人的头上。若是林太太还活着,也许还能有几分用。”站起身,春纤拍拍紫鹃的拍,语重心长的说道,“林大人不是那府里的大老爷和二老爷,小事上不计较,但大事上...真心难说。”

一个国公府的国公遗孀,真没那么大的脸面。

春纤说完就起身离开了抱厦,并未回头去看紫鹃异常难看的脸色。

早上起的太早时,春纤就容易困。今儿林如海回南,阖府上下都起的极早。这会儿两只耳朵里不是黛玉念三字经的声音,就是紫鹃各中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担忧,让人困得都睁不开眼睛了。

春纤在林家的房间一直都是黛玉卧室里面的那间耳房。往常她与黛玉同进同出,起卧同处,那间耳房便成了春纤堆放行李贴己的屋子。这会儿准备睡回笼觉,春纤想了想,便决定回自己的耳房去睡。

让丫头端了个碳盆进来,春纤脱掉外套,卸了钗环便钻进了被窝,暖暖的睡了起来。

黛玉给两位姨娘肚子里的宝宝上完课,便发现春纤不见了。一问才知春纤回房了。

进了耳房,见春纤睡得香甜,黛玉想了想,只犹豫了一下下便贴着春纤躺了下来。

睡是睡不着的,毕竟心里压着事。只不睡觉,黛玉又隐隐有些困。听着春纤的呼吸声,黛玉就更困了。

于是想都不想的,抬起手就捏住了春纤的小鼻子......

……

与此同时,就在出京的官道上,林如海乘坐的马车车轴突然断了,向一侧翻转。马匹受惊吃不住力,跟着翻了一个跟头,随即站起身就拉着马车狂奔了几百米,这才因马车断裂而丢下马车独自跑远。

马车里的林如海此时已经头破血流不说,捂着那只痛得快要没有知觉的腿,却笑了起来。

这世上没有几个傻子,将旁人当傻子忽悠的人本身就是这天底下最大的傻瓜。

与其弄个假受伤,将来受人以柄,不如...狠狠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