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王总给的机会

2025年,新的一年。

自然是有着新的气象。

而在此时的李堂生却惊呆了,他收到了来自自己的经纪人于姐的电话。

“喂,于姐,又有啥事?你可是没有特别的大事情,也不会找上我的啊!”

“………”那头的于姐不知道什么原因,却没有开口说话,而是大约过了两分钟才开口,“李堂生,公司是不是有些地方亏待了你?”

“????”李堂生自然是满脑子的疑惑,实在是有些想不通于姐的这个用意,说实话,亏不亏待都还好,毕竟该有的他还是有的。

所以,于姐现在问他公司有没有亏待他……

这一点?

说实话会不会打死?

当然开玩笑的,毕竟现在情况来看,公司并没有亏待他,因为,公司给他的资源真的都挺不错的。

“还好吧,于姐你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吧,你这样问我心里都有点发毛,不知道您老人家想要干什么?”

“行了,我就不难为你了。这一次,嗯,王总是真正的出了力的,当然,和公司上层交易了什么我们不需要去多问,但是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就在今天早上,公司已经接到春晚的通知,你今天中午必须要去一趟春晚举办地,你会有一个节目参加,换句话,也就是说你将会出现在春晚的大名单之内!”guhu.org 完美小说网

李堂生愣住了,哪怕刚才的头脑是不清醒的,现在也已经彻底清醒了!

你将会出现在春晚的大名单之内!

出现在春晚的大名单之内!

春晚的大名单之内!

大名单之内!

之内!

这一句话一直回荡在李堂生的耳边,春晚的大名单,这特么,是要上天的节奏啊!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国人,不知道上春晚代表着什么意思,真的可以去死了。

春晚即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从1980年开始至今已历经四十多年发展。

作为国家主流价值体系的隐喻和现实语境集中投射的焦点,春晚远远超越了新民俗的文化范畴,成为现代华夏重要的见证者,其盛衰得失微妙地折射出彼时彼地华夏语境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嬗变轨迹和历史印记。

春晚是一个成为打造明星最大的舞台。原本默默无闻的演员可以在春晚的照射下,光芒四射,成为众所瞩目之焦点。

对于普通演员而言,能够上“春晚“相当于登上了功成名就的通途,对于已有建树的明星而言,其频繁登场强化着“春晚'的明星光晕。

对于李堂生来讲,这是一场人气暴增的舞台机会!

“好的,我马上准备一下。”

这个时候,不用于姐再说什么了,李堂生自己就能够知道如何去做了。

这次春晚的降临,如果他真的能够登上这个春晚舞台,那么,原本估计的影帝之路毫无疑问会缩短一大截。

那个时候,出演一部好电影简直不要太简单!太容易!太轻松!

2025年春节晚会在信息发布上也要比去年相对自由,因为剧组设立了另外一个自由的官方网站,上面刊登的有关春节晚会的消息也比往年多。

当然也主要是春晚剧组在网站上征集小品、节目创意、歌曲等,包括《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征集》、《春节联欢晚会零点方案征集活动》、《春节联欢晚会新年希望征集活动》。

其中,《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征集》推出不到一个月,已征集到歌曲两千多首。

所以,如果说王总付出了什么,大概的是出动了不少资金,去砸钱或者说用利益。

其实早在2002年底,中央电视台就采用了招标的形式征寻“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片头以及视觉包装方案。

现在2025年,学的自然是依旧有模有样的。

国内几十家设计公司和广告公司参选。经过两轮评选,港兴市某公司的设计方案从中脱颖而出。

其中,王总也是友情投标,获得了一个名额。

当然,这不是谁投标都能够获得的,要不是因为李堂生之前有一个公益广告在,恐怕导演都不会同意。

哪怕王总身份也是极高。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怎么会又牵扯到了公益广告上面呢?

这事情真的是很容易都能够发现。

不论什么娱乐,只要上面不满意,任你在精彩都是会烟消云散,所以,这一年想要功绩的也有不少人。

因为这一年的春晚主题,也就是晚会重头戏小品节目放弃了让观众笑痛肚子的原则。

变换之后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力图唤醒电视机前的观众关注身边因为忙碌的工作而忽略掉的亲人。

所以说李堂生能够在这一年进去,那是可以肯定的。

毕竟公益广告的社会影响力是需要用到的,而且,社会征集的节目那么多,随便李堂生挑一个就是了。

今天就要去春晚剧组了,那是因为,从今年的一月五日开始的单个节目排练调整一直持续到十五日。

从十六日开始进入联排阶段,十八日、十九日是整场彩排,二十日则是带观众彩排,二十一日、二十三日专场录象。

二十二日、二十四日、二十六日、二十八日进行彩排,二十九日录备播带,三十一日直播。

而且,一个奇怪的事情也是发生了,那就是对于春节联欢晚会,人们为什么“年年骂来年年看”甚至“边骂边看”。

自1983年算起至今,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十多年了,期待“春晚”、收看“春晚”、谈论“春晚”,在这四十多年里逐渐形成了国内社会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按央视自己的说法是“看晚会”已经与“放鞭炮”、“包饺子“并列成为了国人过年的三大民俗。

八十年代中后期是春节晚会的鼎盛时期,不仅国内盛况空前,而且春节晚会也成了海外华人的精神大餐,一时“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成了春节的代名词。

但是从九十年代以来,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力明显下降,而且社会上骂声不断,但同时人们“年年骂来年年看”而且是“边骂边看”。

有意思的……

而晚会也是“年年挨骂年年办”。

从1994年开始,央视调查中心每年都对春节晚会做收视率调查。对春节晚会所做的收视率调查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家庭到达率,另种是个人到达率,后者才是严格的意义上的收视率,前者显然要比后者高得多,央视一般公布的是前者。

一般来说,个人到达率更能真实反映人们对这个节目的忠诚度。

从前的个人到达率一直相对稳定,总体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之间,而且与同期同类节目相比,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遥遥领先,甚至是连世界上任何一档节目都难以比拟的。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现象,人们对春节晚会的责难一直没有断过,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骂声更是不绝于耳。

虽然近几年收视率有所下降,但比起人们的骂声来似乎微不足道这种“边骂边看,挨骂还办“的现象实在是很特殊。

对于“挨骂还办”这夹杂了政治和商业因素,我们不作具体讨论,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在当前这样一个观众完全有选择自由的环境下,人们对于春节晚会为什么“边骂边看”。

一般对于一个电视节目,如果你觉得它不好看的话,不看就是了,就像当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甚至在1998年第十六届金鹰奖上与蝉联数届综艺大奖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平分该年综艺节目的桂冠。

但在从1997年推出后的短短几年内已成强弩之末”了。

而从来没有像春节联欢晚会这样一个四十多年来虽称不上”长盛不衰”,但至少仍受到这么多关注而且能一直延续下来的综艺节目。

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能够维持这么多年,本身就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而且“边骂边看”的奇怪现象更是需要解释。

对于这种矛盾现象,后世的键盘侠们更加的是如鱼得水。

其实回顾国内电视文艺发展的这一段历史,多多少少会使今天的许多观众感到几分惊讶。

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观众也已经在屏幕前纷繁复杂的选择中,将那份对综艺晚会的钟情与期待淡忘。

尽管人们对电视综艺晚会的指责颇多,但是即使是在收看完去年的春节晚会后,仍然有百分之五十四的观众表示“晚会还要办下去,不需要大变动”。

这说明哪怕从九十年代进入新时期,春晚依然还保持着超高收视率。

尽管近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和观众的收视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可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依旧过半以上。

虽然其具体的收视行为与以前不能等量齐观,但是可以看出春节联欢晚会的巨大影响仍然存在。

然而,正是对于这样一台电视晚会,人们的认识和期许,与晚会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与美学精神,确乎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晚会本身的备受关注,与人们对晚会永无休止的更高期望,包括历届晚会之后纷至沓来不乏苛刻的种种批评,都证明着这台晚会的无比重要与极其难办。

可年年难办还得年年必办,否则老百姓不会答应。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乎社会审美而不止于艺术审美的理论问题。

“对了,于姐,那个王总不会就是首富先生吧?”李堂生记着自己要上春晚激动是有的,但是首富让他上春晚,不会是要挖他吧?

毕竟……想不通啊。

想不通就不想这个,对于上春晚,李堂生自己也有些惆怅,毕竟当他知道是在所有的征集节目中随便挑选一个的时候,他就知道肯定要完蛋。

毕竟……

扯犊子呢这不是。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真的宁愿不上这个春晚。

所以……

李堂生勇敢的向这一届的春晚总导演金导提出了意见。

金导的事情很繁忙,所以宁列找他的时候都是基本上被人给打发了,这让李堂生有些很烦躁,毕竟,他知道这还是因为他的咖位不够,例如像其他的天王巨星这样的春晚常客,金导也是会去主动找他的。

但是……

谁让他李堂生现在啥也不是呢。

他能够进来,也只是沾了公益广告的光,和今年的春晚主题的光。

不然的话,谁知道李堂生是谁啊?就是偶像剧男主?新人王?

能够来到这里的演员,谁不是一流演员?

来到这里的歌星,都是一流明星级别,甚至还有天后到场。

而李堂生自己也只是刚刚进入二流顶尖层次,这还是个小人物,尤其是些还没看过的人。

依然当李堂生是个小人物。

只能说,春晚的舞台,最不缺的就是大牌嘉宾了,二流?

二流是个屁。

当然也不能这么说,但是的确是太常见了。

所以,李堂生真的很烦恼,因为他不想浪费王总给他的这个机会,看样子最后还得求到王总的头上。

………

时间就如同流水一般,在指尖悄悄地流逝。

紧随其后的是,春晚已然如期而至。

李堂生此刻正在春晚直播现场的后台。

现在已经是八点五十多了。

这个时间点,其实已经快到了李堂生出台的时候了。

他的身后有大约十五个少年,穿着都是一袭白衫。

“泱泱华夏,带来数不清的荣耀和感动,堂堂大国……

接下来,

请欣赏少年华夏说!”

直到春晚的名嘴说完前奏,李堂生就带着队伍出场了。

然后一曲风云变幻的音乐响起,那种英雄出于草莽之间的气魄从中涌出。

恢弘的乐章,如同巨浪一般在众人耳朵中回响。

他们仿佛看到一种如同青龙出渊、白虎呼啸的力量出现,如同大江浪涌,如同江河倒泻!

“这……音乐?好豪迈的旋律!”

有些人在心里惊呼,然后,他们猛地听到了铿锵的声音从舞台中央响起。

而此刻,舞台中央灯光大亮,李堂生一袭青衫在最前面,身后十五名少年依次成v型散开。

此刻,他们的动作如出一辙,都是蹲马步。

接着许多字正腔圆的豪迈声音响起。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