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买什么粮食买肉不行

看着台下百姓的反应,陈光稍微得到了一点安慰。

总算是没有白费这么多口舌,总算是调动起来了一点他们的积极性。

回到县衙,陈光准备将明日的具体事务勾画一下,蒋献跟了进来。

“大人。”

“嗯,有事?”

“刚才押解黄士良回牢房的路上,他招供了。”

陈光一愣:“这么快?”

“估计是大人最后那一句话,吓到了他。毕竟坏事做多了,百姓心里的仇恨很大,明个工地上能不能好好地回来,都无法确定。”蒋献笑道。

“都招了些什么?”陈光一边收拾桌上的笔墨,一边问道。

“调包草药的事情,陇西,定西,临洮的县令都参与了。还有私卖储备粮,也是他们这些人一起干的。”

“本官就知道,没有上面的人牵头,一个小小的县令还不敢如此地胡作非为。其他人呢?”

“黄士良一开口,其他人也跟着承认了。”

“没问问,定西官仓里面的草药,是不是朝廷送来的那批?”

“是的。”

“那就好,此案也算是可以完结了。本官一会拟好呈报,你派人送回去。”

“对了,对这个黄士良,继续用刑。本官猜着,他在定西,陇西,临洮三县都这么目无国法的胡作非为,兰州府包括下属的其他县,应该也有问题,争取全部拷问出来。”guhu.org 完美小说网

“是。”蒋献沉默了一下又道:“大人,既然他们已经全部招供,明个要不要就不让他们去工地了。万一出了意外,恐怕不好交差。”

陈光侧目:“怕百姓打死他们?即便是打死也罪有应得。”

“本官今个刚刚宣布他们会在工地一起干活,这话可是无法收回的。重拾官府公信力的第一步,不能马虎。”

“明个在他们身边各自安排几名暗卫,别出大事就好。”

。。。。。。

京城,御书房。

老朱拿着刘大富递上来的呈报,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陈光,不光是治理方面有才干,查案这几下也是神速啊,才短短几日,就将整个事情查了个水落石出。”

“查案倒是没什么可说的,肃清赈灾中的贪污之事,也算是大功一件。可抄家所得的银两,他不上交,这恐怕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他呈报上面不是说了,这些银子留下来治理定西,兴修水利,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刘大富眼睛挤了挤,小声道:“皇上,您忘了,那陈光可是会经商。”

“会经商则怎么了,有什么不妥的?”老朱拿起呈报又看了起来。

“经商的人,可是不会吃亏的,老奴担心,那陈光借着治理定西之名。。。”

“你担心他贪污?”

“他身边可是跟着几百名暗卫呢,你的意思,你管理的暗卫也不能让咱放心?”老朱眼睛瞪了起来。

刘大富急忙分辩:“暗卫当然可以放心,可毕竟陈光是钦差,有些账目暗卫恐怕看不到。”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咱既然封他为钦差,就是相信他。瞧瞧你,是不是老了?越来越疑神疑鬼了。”

“皇上,必定银两数目巨大啊。”

“得得得,别说了。”老朱摆了摆手。

话虽如此,可被刘大富这么一挑拨,老朱的心里也隐隐的有点不舒服。

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官员敢把抄家的银两私自留下来。

这陈光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档案如此之做。

不过,念他是为了治理定西才留下来的,咱也就不和他计较了。

但他要是将定西不能治理得和竹田县差不多,咱可就要好好地和他说道说道了。

越想越烦躁,老朱干脆将呈报扔在了案几上不再去看。

“这几天,燕王那有没有什么小动作?”

自从竹田县回来之后,朱棣一天几趟地跑到御书房问老朱,陈光什么时候进京。

自从告知他陈光被派往甘肃之后,便再也没有来过。

好像在他眼里,陈光比自己的亲爹还重要。

“回皇上,燕王这几天可是乖得很,每日除了正常地读书,一直安静地呆在燕王府里面。”

“安静地呆在燕王府?他能安静下来还真是个奇迹。”

“没有找他的那些兄弟练习骑术?”

刘大富摇摇头:“没有,他将赢了秦王的那匹御赐军马也还了回去。”

“军马都还回去了?他是不是病了?”

“应该没有吧。。。”

“不行,这小子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性情大变,应该有问题。”

“刘大富,随咱去燕王府走一趟。”

说走就走,两人急匆匆地来到了燕王府。

一进门,两名小太监正在清扫院子里的落叶。

放眼过去,院子里的砂石地上全是扫帚划过的痕迹,根本没有之前那凌乱的马蹄印。

“你们俩,过来。”

两名小太监顺着声音看见老朱,急忙放下扫帚跪下行礼:“皇上。”

“燕王多久没有骑马了?”

“回皇上,大概有半个多月了。”

“他为什么不骑马?”

“这个,奴才也不知道。”

“那他平时在府里都干什么?”

“什么也不干,就在卧房躺着。”

“病了?”

“没有,就是躺着。”

老朱不再言语,径直朝着卧房走去。

走进房门,就看见朱棣静静地躺在床上,两眼瞪着屋顶出神。

“棣儿。”老朱轻唤了一声。

似乎没有听见一样,朱棣没有答应。

老朱又叫了一声,朱棣还是没有答应。

是不是真的病了?

老朱想着,伸手朝着朱棣的额头摸去。

刚刚摸着额头,朱棣噌地一下就坐了起来,看见是老朱,急忙行礼:“父皇,您怎么过来了?”

“父皇想你了,不成?”

“成,成。”朱棣咧嘴笑了起来。

直到看见朱棣的那一对大白牙,老朱确定,朱棣没病。悬着的一颗心也落了下来。

“你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想什么呢?”

“没什么,没什么。”

看着朱棣的眼神有点躲避,老朱脸色一板:“怎么,有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和父皇说了。”

“不是不是,是孩儿还没弄好呢。”

“你弄的什么玩意还没弄好?要不,和父皇说说,说不定父皇能帮你出出主意。”

“也是啊,孩儿怎么忘记了,父皇也用过的。”

说着,朱棣走到墙角,拉开了布帘子。

一把太师椅出现在老朱眼前。

不光是中间刻了一个洞,

“你在做马桶?”老朱大跌眼镜。

学什么不好,学着做马桶,这是一名皇子该做的事情么?

“是啊。”朱棣点点头,“孩儿在竹田县用过这种马桶之后,回来再使用宫里的恭桶,总觉着不舒服。”

“孩儿想着,若是将皇宫里面的马桶都换成这样的,每次用完水冲一冲,那该多干净。”

“可是皇宫这么大,这些管子来回交错,可怎么排布合适呢?”

“还有,竹田县的管子可是水泥的,这种木桶连接起来或许也可以,可埋在地下时间长了,会不会烂掉呢。。。”

显然朱棣对这个问题很是入迷,一边思量,一边一本正经地道。

老猪想要发火,可想着年轻人对没见过的东西产生兴趣,也能理解。

于是语重心长地道:“棣儿啊,你可是皇子,这种事情不是你该想的。你只需要好好读书,明事理,将来辅佐你大哥治理大明王朝。这才是正事。”

朱棣的目光从椅子上挪开,看向老朱。

“父皇,什么叫治理大明王朝?”

“这马桶若是在京城乃至全国推广开,百姓的生活不是又上了一个台阶。只要事关民生,就算是治理国家吧?”

老朱一愣,这小子逛了一趟竹田县,回来说话还一套一套的。

不过,这话好像也没说错,治理国家,不就是治理民生问题么。

抬屁股直接坐在了朱棣的床上。

“来,再说说还有什么想法。”

看见老朱认可了自己,朱棣自信心立马爆棚。

“竹田县的那种水泥房子,又防火又坚固,这个也可以全国推广。”

“还有那水泥路,也太平坦了。要是全国都修成这种路,三天的路程恐怕一天就能到。对于百姓来说,方便了不少,可要是对军队来说,行军快就不会贻误战机。”

老朱笑了起来:“你可知道,这种水泥路,水泥房子想要全国推广,得花费多少银子。大明的国力,目前还不允许啊。”

“没钱,那就做生意啊。您看竹田县,街上多繁华。”

“要是全部百姓都去经商,土地荒芜了,百姓吃什么?”老朱的脸色有点变了。

经商固然可以来钱快一点,可种地才是国之根本。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军队没有了粮草,就丧失了战斗力。军队没有了战斗力,国家安全还能有保障?

“有钱还怕没有吃的?买啊。”朱棣随口说道。

“照你说的,百姓都去经商了,已经没有人种地。没人种地,哪来的粮食可买?”

“干嘛非要买粮食,买肉不行?”

一边的刘大富瞪大了眼睛。

这不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么?

“混账,你的脑子里面都是什么东西。”老朱站起身子,有点恼怒地看向朱棣,“咱还以为你真的有点治国的见解呢,原来就是一坨屎。”

“把你的破椅子扔掉,从明天开始好好读书,再不要想那些异想天开的事情。”

朱棣脖子一扭:“竹田县明明就是这样,咋会是异想天开呢。”

“竹田县若是不好,父皇又怎么会对那陈光加官进爵的。”

“放肆,你敢顶嘴。”老朱吼了起来。

“我没有顶嘴,我就是说得实话。”

“几天不打你,你是不是已经忘记咱的鞭法了。刘大富,拿鞭子来。”老朱一声咆哮。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