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成都来信

章武三年二月。

关兴张苞二人率五千人马抵达了南中。

当二人在太守府见到常陆之时,方知木鹿大王已被常陆以反间计降服。

二人不由得相视一笑,从夷陵开始,他们二人便已然认识到常陆并非坐以待毙之人,丞相派自己二人过来,反倒是有些过虑了。

“我二人来前,丞相嘱咐道:此间事宜自由常将军做主,若有犹豫不决之处,可拆此锦囊视之。”关兴看着颇有些洋洋得意的常陆,笑道。

常陆闻言一怔,他接过关兴手中的锦囊,恍惚中从锦囊上看见了那个在成都时有过一面之缘、时刻挂着看破一切的笑容的中年男子。

他犹豫再三,还是将锦囊交还给了关兴:“陆虽不知丞相如何看待南中局势,但是我不想立刻知道正确答案。”

自己既欲兴复汉室,又如何能事事依赖丞相?否则,和自己记忆中的蜀汉又有何区别呢?

关兴不解的看向常陆,从未有人似常陆一般对丞相的计策弃之如敝履,但他也不准备为此事劝告常陆。毕竟丞相已然交代过:这锦囊乃是常陆陷入困惑之时才应打开的。

“既如此,那便如常将军所愿。”关兴接过常陆递回的锦囊,小心收好:“若是日后需要了,再找我便是。”

“这是自然。”常陆登时回道。

二人告别了常陆,自去拜会赵云与李恢二位将军。

常陆看着关兴张苞二人离去的背影,突然对自己刚刚的行为感到一阵后悔:为何不拆开看看,若是自己的想法与丞相一样呢?

他叹了口气,继续埋头处理着面前的公文。

这本是建宁郡太守的工作,但现在陛下尚未任命新的太守,常陆被迫只得亲自上阵。李恢也是乐得清闲,自然不会主动提出要接手常陆工作的请求。

可怜常陆,要一边处理着繁忙的政务,一边监督夷人是否有在汉人工匠的指导下开始了春耕。

惊蛰刚过,气温已然逐渐回暖,正是播种的好季节。

(注:这个太初历我实在算不明白,那年二月初一大概是惊蛰后的十天左右,问具体的就是我也不知道。)

目前唯一能让他感到宽慰的事情便是:孟获赫然带着孟琰加入了常陆的阵营,开始督促那些有志于事农桑的夷人耕作。

前段时间,孟获还让孟琰专门带来一批夷人,说他们虽不愿事农桑,但愿前去学习如何冶铁、制盐。常陆自然不多做阻拦,自让他们去跟着赵云从成都带来的各式工匠学习去了。

虽有些汉人看不起这些“半路出家”的夷人,但在李恢和爨习的压制下,便是心有不满,也无可奈何。

且南中之地实在辽阔,仅凭汉人,又如何能占据全部的耕地呢?

半个月过去。

常陆看着已然逐渐适应了农耕生活的夷人,不由得感到一阵欣喜,现在的情况和他当时预料着实相差不大。虽然养活八万人口有些困难,但六万却是绰绰有余了,除去建宁郡四万余人的吃穿用度,还可以运送足够万人的口粮前往蜀中。

自从常陆得到了孟获等人的支持后,建宁郡的部分夷人虽对常陆颁布的那限制汉人向夷人出售粮食之法有所不满,但也未生诸多怨词。反而在孟获等人的劝解之下,加入了耕种的队伍。

木鹿大王亦向赵云拜别之后,自引着夷兵回到云南,言愿为报赵云活命之恩,自去平定云南一地的夷人。

朱提郡、犍为郡等地的夷人得知常陆等人在建宁郡的行为之后,亦皆以常陆为天人,纷纷致信称愿以季汉为正统,永世不再反叛。

就在常陆等待着木鹿大王的捷报传来之时,一封从成都来的书信率先抵达。

“陛下病重,急召赵将军和我回去?”

常陆听着关兴的叙述,不可置信的问道。

关兴点了点头:“常将军还是尽快回去吧,南中之事,已成定局。其余细枝末节,自有我兄弟二人和李将军一同处理。便是有何不明白之处,尚有丞相所留锦囊在旁。”

常陆略一思忖,便欣然同意。见了赵云后,便自去打点行装,约定三日后出发。

孟获等人亦从李恢处得知了常陆与赵云二人将离开南中,返回蜀中的消息。

“族兄,一定要如此么?”孟琰颇有些担忧的问道,自孟获与常陆达成合作关系后,便一直在致力推动这件事。尤其是在得知常陆将要离开后,行事更是紧迫了。

“此事若是交给旁人,我亦不太放心。若是他们离去的前一日还未准备好,那你便与她先去,某日后再将人马送去。”孟获缓缓说道。

“是。”孟琰见族兄执意如此,只得答应道。

三日后,常陆与赵云二人带着数名轻骑准备出发。

关兴张苞二人自带着数名军士前来送行,常陆二人和他们道别之后,便准备踏上旅途。

“赵将军,常将军,还请留步!”

蓦得,常陆二人听得孟获的声音从他们身后传来。

二人眉头一皱,回头望去,生怕孟获会因为常陆的离开而弄一些幺蛾子出来。

只见得孟获携着孟琰和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女策马赶来,身后还跟着十数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夷兵。

孟获策马上前,向着赵云恭敬的说道:“赵将军,某不能随二人一同前去面见陛下,当面请罪,实在羞愧。常将军先前所说之事,获尚未办妥,还望见谅。此乃我与祝融夫人独生女,名唤花鬘,自幼跟随祝融夫人一同生活,武艺过人、弓马娴熟。我欲令她与族弟孟琰一同随二位前往蜀中,为北伐助力。”

那少女听得孟获呼唤,策马上前,向赵云缓缓施礼。

常陆略一思忖,便明白了孟获的言外之意。

赵云那日也是全程听过了常陆的话语,自然也知晓他的意思:“云日后定向丞相请命,让休明与其统领北伐战场上的夷军。”

孟获闻言,受宠若惊:“某实无此意,赵将军却是抬举了……”

常陆急忙打圆场道:“赵将军,也莫要拖延的太久了,正事要紧。”

赵云点了点头,“文若所言却是颇有道理,那便随我等一同出发吧,待我见过陛下之后,定向丞相保举二人。”

孟获大喜过望,急忙道谢,随后在花鬘耳边耳语几句之后,便让他们二人带着几个夷兵和赵云一同去了。

“不知她可会汉话?”路上,常陆策马走到孟琰身边,轻声问道。

孟琰摇了摇头,“待到蜀中之后,某自然会教她。”

常陆叹了口气:“你说她若是知道了孟获送她来的真正用意,会作何想法?”

孟琰笑了笑:“这也没有办法的事情啊,本来某的想法是征集到足够的、不愿意从事生产的夷人之后,再将她和那批夷人一同送入蜀中的。但族兄却说早一日送入,陛下便早一日放心。”

常陆诧异的看了孟琰一眼:“不曾想到孟获居然有如此眼光……”

孟琰微微一笑,并不回答。

孟获并不知道赵云二人回去蜀中的目的,更不知道刘备已然病重,若是知道,或许可能会依孟琰所言行事。

却说刘备在永安宫中,越发感觉自己的身体日渐沉重,自知命不久矣,遂唤过左右问道:“孔明与子龙还没到么?”

近侍急忙答道:“丞相收到消息之后已然动身,想来不日便至;赵将军远在南中之地,恐怕还得些许时日……”

刘备叹了口气,命左右取过纸笔,自去书写遗诏。

忽然有阴风起,刘备身前案上的纸张被吹落在地。

近侍见状急忙上前,正欲捡起散落在地上的纸张时,猛然发现身前竟有一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男子。

不是关羽又是何人?

近侍惊呼一声,引得刘备颇有些不悦的看向那名近侍。

“云长?”刘备喃喃道,他急忙揉了揉自己昏花的双眼,那人影竟是越发清晰。

蓦得,关羽身后转出一人,刘备急视之:只见那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赫然是张飞。

“二弟原来尚在?”刘备又惊又喜,赶忙问道。

关羽拜道:“臣二人实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义,皆敕命为神。哥哥与兄弟聚会不远矣。”

刘备闻言,扯定大哭。

蓦的,刘备手中的笔掉落在地,他急忙向四周看去,哪里有什么散落在地的纸呢?

“命人传正方前来吧。”刘备长叹一声,向左右吩咐道。

只希望自己还能支撑到孔明和子龙二人至此吧……

章武三年三月。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后,一行人抵达了永安城。

孟琰等人自知接下来常陆所要做的事情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便自行留在了驿馆中歇息,待到常陆等人从永安返回后,复向成都进发。

建宁城中。

由于常陆的离去,李恢被迫接过了以前由常陆负责的工作。

关兴张苞二人商议了一番,自将丞相的锦囊交给了李恢。

常陆不在的当下,李恢自然是目前最适合打开这个锦囊的人。

李恢不像常陆一般,拿到锦囊便迅速打开,取出里面的纸条。

“以亮愚见,南中之人,久不遵王化,须得以利诱之。若有人不为所动,可徙其族之于蜀中,则南中可安。”

倒是和常将军想法相差不大,但这第二条,却又超过常陆太多……

李恢笑了笑,自将纸条付之一炬。

若是还有人不服,便依丞相之计吧,李恢暗自下定了决心,自去处理面前的政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