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072章 赈灾人选

“越王说这样的话,可是要伤陛下的心了。”不等桓衍思量清楚,就听见襄王笑着道,“陛下也是一片拳拳爱护之心,才将越王留在宫中。本王倒是想住在宫中,多与陛下亲近,却不可得了。”

这话乍一听好像是在替桓衍说话,却很不好接。

他哪里是羡慕越王能住在宫里,这是见桓羿要好处,自己也不能落下。

但桓衍既不可能让他住进宫里,也并不想给他么么好处,只得道,“你这是在骂朕偏心哪!”他摆出一张笑脸,似乎真是个爱护弟弟的兄长了,“不过越王自幼由朕照看大,又如此姿容出众、气度不凡,由不得朕不偏心啊!“

说到这里,又是面露无奈之色,“可惜儿大不中留,越王这是嫌朕无趣,一味地想着出宫呢。”

“所以陛下不妨让越王出宫,留臣弟在宫中陪伴您,岂不是人人顺意?”襄王闻言,老实不客气地道。

桓衍知道襄王不是么么好拿捏的性子,却也没想到第一天回来烟火气就这么重了。但问题是这火气不光是冲着桓羿,也是冲着自己来的!

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要抬举襄王,便也只得道,“你想留在宫中还不容易?朕这就让下头的人给你在乾元宫收拾出一处屋子,往后入宫就住在这里,咱们兄弟便可朝夕相见,抵足而眠了。”

襄王闻言不由讪笑,“乾元宫是陛下的居处,臣弟何德何能,能住在这里?这是乱了尊卑次序,只怕不妥。”

“皇兄还说偏心我呢。”桓羿笑吟吟地插嘴道,“这话臣弟可不服。”

桓衍敢开口让襄王住进乾元宫,却不敢这么跟桓羿说。万一他真的应了,消息传出去,朝臣们会作何想法?毕竟桓衍至今无子,桓羿这个弟弟小了十多岁,兄终弟及并非不可能。

他只好摇头道,“看来朕是留不住你了。放心吧,你的王府朕早已在筹备之中了。只是再过几个月就是你的加冠礼,朕原想着留你到那时候,谁知你竟让朕如此伤心!”

“是臣弟错了。”桓羿得了他这句话,立刻低头。

看来明年之前出宫是不可能了,但是天子金口玉言,桓衍最多也只能拖到那时候。几个月的时间,桓羿还等得起。

襄王也没有继续不依不饶,朝桓羿笑道,“看来以后要在宫外常见了。”

“也不见得。”桓羿端起茶抿了一口,笑道,“将来的事,谁能说得清楚呢?或许等我出宫开府时,堂兄未必还在京城。”

襄王不由色变。大魏为了避免藩王作乱,早就已经不给亲王宗室分地了,只是按照品级拥有一定数量的实食封。比如秦王秩两千户,那就是每年能从朝廷领到两千户的税收,而不是划分一片有两千户的土地给他做封地。

所有宗室,如无例外都会被皇帝留在京中。放在眼皮底下,也就不用担心他们会闹出太大的乱子来。

所以身为亲王却不能留在京城,其实已经等于是被流放了。没有封地,就注定了不可能在外面悄悄发展,养兵造反就更不可能了。想要夺权,只能从京城这边入手。

襄王之前是情况特殊,才被先帝安置在了凤京。虽然他也觉得那边的日子比京中安逸得多,但是对于有野心的人来说,那样安逸的日子,只能消磨斗志。

要不然,他也不会一收到桓衍的旨意,就收拾东西进京。

桓衍自然是乐意见到两人对上的,此刻笑吟吟地拉偏架,“九弟,不要胡闹!襄王今日才刚回京,正是风尘仆仆,还是先回王府修整一番吧。晚上朕在宫中设宴,为你接风洗尘。”

襄王哼了一声,也没有多言,起身告辞。

有这样的开头,后面桓羿和襄王自然是处处针锋相对,就连说话都阴阳怪气、意有所指,充满了火药味。

不过一时之间没有大的冲突,也就是些言语上的冒犯罢了。

桓衍看了几天热闹,就觉得没么么意思了。恰好此时,下面灾区上奏,说是赈灾事宜推行十分不顺。一方面,是灾区的官府本身就有着不小的问题,这会儿钦差来了,人人都急着捂盖子,对于赈灾的事不上心。另一方面,百姓似乎也对官府失去了信心,不愿意配合种种赈灾举措。

之前派下去的都是户部的官员,官阶不高,而且理论上他们的工作只是将赈灾的粮食运过去,不能参与当地的各种管理,所以只能给朝廷上折子,希望能派遣朝廷大员前往坐镇。

桓衍看到奏折,也不由皱眉思量起来。

赈灾这种事,其中的猫腻多得很。按照桓衍的想法,当然是要派自己这边的人过去,将一切掌控在手中。

然而就在此此时,桓安却悄悄献上了一计,“陛下当日召襄王回京,便是为了让他与越王对上,只是这许多时日过去,两人除了打打嘴仗,别的么么都没做。依老臣看,除非有足够的利益,否则局面只怕会一直僵持下去。”

桓衍闻言若有所思,“那你的意思是……?”

“眼下不正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吗?”桓安道,“这赈灾从来都是最能收拢人心的事,既然要派人前往坐镇,陛下不如放出消息,说要选一位声望卓著的皇室成员前往。”

这名望,一般来说是年纪越大越好。不过上了年纪的宗室,基本上都没多少心气了,不会跳出来争这个位置。到时候再安排下面的人举荐,把人选锁定在襄王和越王二人之间。

如此,何愁两人打不起来?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但桓衍心里也有别的忧虑,“果真要将此事交给他们去办?”

桓安低头笑道,“这赈灾,办好了自然可以收拢人心,但若是办坏了,岂不是辜负了陛下一片爱护之心?”

桓衍眸光一闪,彻底明白了他的意思。先放出消息,让两人为了负责此事而争抢。之后不管派谁去,另一边势必都不会罢休,必然会暗地里使绊子。就算他们不做,桓衍也大可自己派人过去使绊子,伪装成他们做的。

如此一来,想要收拢人心的自然不可能成功,而两人之间的梁子却是彻底结下了。

到时候自己再派人去灾区收拾残局,这声望自然不会落到别人身上。

“好,就这么办。”桓衍很快下定了决心。

于是第二日,在朝上讨论此事时,就有官员提出,如今灾区正是人心惶惶之时,派遣大臣,不如派遣皇室成员前往更能安定人心,毕竟他们身份不同,更能代表皇帝。西瓜小说网更新最快 电脑端:https://www./

这个提议一开始被斥责为荒谬,但很快就有不少人表示了赞同。

本来这种事一直都是有先例的。之所以之前没提出,主要还是因为桓衍如今比较尴尬,没有儿子。

但是没有儿子,也不代表没有可用之人嘛!有那想得多的人,已经开始琢磨着皇帝从宗室之中抱养孩子承嗣的可能了。如果真要这么做,那么肯定不会选择血脉太远的,只能从几个兄弟和堂兄弟之中来选。

既然如此,提前替他们造势,也未为不可。

所以很快就有人陆续提名了几位亲王。就连汉王都在其列,毕竟他是太祖活着的两个儿子中更年长的。不过没么么人将之当回事,毕竟人人都知道汉王胖得走不动路,进出都要人抬着椅子,怎么去赈灾?

至于先帝其他几个儿子,存在感太弱,也很快就被排除了。

于是就只剩下襄王和越王这两位在御前经常露脸的。尤其是襄王,陛下可是前不久才特意将他召回京城,这是为了么么?

要说越王本来是亲兄弟,跟襄王比起来本来是占优势的。但谁叫他年纪小呢?而且阴差阳错的,拖到快二十岁还没有成亲。襄王就不一样了,住在凤京那些年,他没事可做,除了跟清客门人吟诗作对、诗酒茶花之外,就是不断往后院添人了。

如今襄王府中,除了王妃之外,有品级的女人就有十来个,没品级的就更多了。这一院子的女人,为他生了十几个孩子这还只是活下来的。其中有七个儿子,最大的今年已经九岁,最小的才刚出生月余。

襄王之所以回京路上耽搁了这么久,其中有一小部分原因,就是这个儿子突然出生。

接到诏命之后就出生的孩子,这个消息传出去,自然引得不少好事之人关注。皇帝如果真的要从宗室抱养孩子,那肯定是从小养起来比较放心,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是否有那个造化?

虽然名义上只是挑选赈灾的人选,可一旦牵涉到皇嗣的问题,自然就由不得朝中这些大臣们不站队了。

朝中局势这般分明,桓衍虽然恼怒站在他这边的人比他预想的更少,但能够看清楚这些人的立场,接下来也就更好从容安排,将襄王和越王二人的爪牙一一除去。

不过在那之前,还是要先将赈灾人选定下来。

谁知桓衍这边已经决定让朝臣们票选,那边桓羿却突然宣布自己身体太差,无法胜任这种长途舟车劳顿的情况,转而公开支持襄王。

这一下,不光是支持他的人傻眼,就连桓衍也有些懵了。

作者有话要说:皇帝:说好的水火不容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