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恩科正式开始

保不齐会不会出什么乱子?

一语惊醒梦中人。

陈怀义该不会真的的一语成谶?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

黄氏二贤之死导致山东等地区的士子,不敢来参加科举,或者来参加科举之人并非真正贤才而落榜。

势必造成录取区域偏向南方,差距若是过大,可就大大的不妙。

“你方才所言颇有几分道理。

可父皇人都已经杀了,担心这些也没用。

朝中的人心本来就不齐

大明立朝至今,依旧有些效忠过北元的人,非蠢即坏。

为了国家稳固,父皇许以高官厚禄,若是他们依旧冥顽不灵,父皇手里的刀,还是锋利的。”

闻言陈怀义点点头:

“抄家之后,确实发现黄氏二贤依旧还有与北元联系的罪证。

他们死的也不怨。

皇上还是一如既往的铁血手段啊!”

……

大势所趋,非他们两人能改变。

之后的日子里。

朱柏除了加强自身的学习。

剩下时间全力以赴的与陈怀义,帮助林凡按部就班的进行冲刺提升。

期间,朱柏也抽空让文渊阁的新翰林们,与林凡进一步探讨交流,让他学其所长,提升见识。

相比于一个月前,悟性上佳、勤奋刻苦的林凡,蜕变肉眼可见。

目睹这一切的陈怀义,直呼神奇。cizi.org 永恒小说网

自始至终林凡面对朱柏为他准备的题海,没有半分退缩,反而迎难而上。

先生每日学业繁重,一有时间就和陈师兄尽心尽力辅导自己,从无懈怠,自己又如何敢有怨言。

为了不辜负先生和陈师兄的苦心和期待,为了让家中妻儿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为了让林家光耀门楣……

他这一次都必须全力以赴,努力到无能为力。

充实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科举终于如约而至。

这一天。

朱柏也难得没有待在文渊阁的书屋里学习,特别的给自己放了一天假。

朱标知道十二弟对关于学习之事很上心,特地向朱元璋请求让朱柏陪他和李善长一同前去巡考。

朱元璋自然无不答应。

于是,朱柏便从磕瓜群众成了免费劳动力。

好在朱柏也很好奇科举之事。

权当近距离看热闹。

各地赶考的学子,体型、穿着都不尽相同。

有的一身锦衣,书童相伴,肥头大耳,一看就是娇生惯养,富人家的子弟。

有的一身布衣,瘦瘦弱弱,营养不良,想必是寒门子弟。

……

人分三六九等,木分松柏杨柳。

可今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同为参加科举的考生。

他们排成长龙,有的踌躇满志,有的心无底气,神情不一而足,却都默默等待着进考场。

此情此景,倒是让朱柏想起了前世自己人生那场重要的考试。

十二年学习,就这一场考试定乾坤。

高考如此,各种选拔性考试亦是如此,皆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加油了!

我大明未来的栋梁们!

看你们的了!

尽情发挥你们的才识吧。

朱柏心中感触还未结束。

考场入口前负责检验的官吏,提着一个考生毫不留情的丢在了一旁。

而后又接二连三的揪出几个有夹带“私货”的考生。

被抓到的人中,有些人不甘心的哭着喊着请求再给他一个机会。

可旁边侍立的二虎,一挥手,甲士们便一拥而上,将他们带走。

不仅取消他们的考试资格,还得好好惩治一番,以正考试风气。

朱柏暗暗摇头,亏自己还为他们加油打气,没想到他们居然干出这种事。

曾经的他偷偷摸摸打算做过几次,但是太提心吊胆,心虚的他最终还是选择正途。

一旦被发现可就身败名裂,得不偿失。

没想到,时隔数百年他又一次见识到了这等手段。

朱标站在朱柏的旁边,评价这些夹带东西的考生:

“十二弟,每次科举都有一些想走歪门邪道的。

他们为了躲过检查,也是费尽心思,甚至有人把小纸条藏在馒头里。

若非进场时,检查的官吏随手一掰,险些就被他们蒙混过关,那样就破坏了科举的公平性。

所以从那以后,所有的馒头在检查时都会被一个个掰碎了看。”

朱柏摇摇头,淡淡地说道:

“要是把这些歪心思放在学习上,指不定他们早都考上了。

好歹都是秀才出身,结果到这一步反而自毁前程,何苦呢!

就算真让他们夹带进去,茫茫题海中精心挑选出的试题,岂是他们说押中就可以押中的?

真有这功夫做小抄,直接背下不就是了。”

朱标和李善长对视一眼。

两人皆是面露苦笑,站着说话不腰疼。

朱柏说的倒是简单。

天下学子可不是每个人都像他那么妖孽,能够过目不忘,一日背诵一百本书的。

要是大家都有他那个能力,谁还冒着那么大的风险,顶风作案。

人家做法蠢归蠢,又不是真的傻。

李善长笑着解释:

“湘王殿下有所不知。

各地的考生良莠不齐。

有的举子是寒窗苦读十多年,一心考取功名,指望着科举改变命运。

有的只是家里花钱疏通关系,有秀才之名无秀才之能,纯粹是来这碰碰运气。

还有一些人则是抱着赌徒心理,搏一搏,万一中榜可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对此,朱柏表示认同。

不同的人对待科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把他视为改变命运的一环。

有的人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中不中都无所谓。

士农工商。

中举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光是当了秀才,都有着见县令不跪的特权。

更不要说举人在这个时代相比于寻常百姓,具有的身份地位。

若非如此,范进中举也不会高兴成那样了。

……

片刻后。

到了所有的考生入场的时间。

被点到名字的人,会逐一进入。

来此参加科举的考生们,都会从贡院的玉阶经过。

只因这贡院的玉阶下,埋着马三刀的头颅。

马三刀对于朱元璋可谓是鞍前马后,忠心耿耿,是不惜卖命的一条汉子。

两个儿子更是为国战死。

大明建立之后不久,朱元璋论功行赏、大封功臣,马三刀也获得了封赏,并且获得一个免死铁券。

可以说极为受宠。

因不料为贪赃被朱元璋无情处死,死后头颅就被埋在贡院的玉阶下。

朱元璋特地下令天下举子都需要从他的头颅上经过。

大明建国以来。

第一场最为隆重的恩科正式开始。

考生们依次入场,纷纷从埋有马三刀头颅的玉阶上践踏而过。

只有一位考生神情哀伤,身穿孝衣,腰间还系着一根白色孝带,当众违背朱元璋所颁布的圣旨,膝行而行。

他移的很慢却也最为让朱柏动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