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北征定战火起

知春江暖绿欲浓,草长鸟鸣期佳讯。寅时,是天色似黑非黑的时候,是渐醒见亮的时辰。街上陆续多了不少行人,一攒攒官员佩戴宫牌按例衣冠穿戴整齐到了天华门外。为了方便这朝廷官员候命待见,天华门两旁各自建造了房间,以供官员们暂住。当然这些房间按照皇家子弟、门阀世家、大将部员各自区分,等级划分明晰。

响钟声起,众多官员闻声则动,依据身份不同,各有先后走入天华门的两个侧门。随着乐曲演奏,官员们过了三才桥,相继在长风道(御道)两侧外围等候。

这华天门的上台设有天子座,台下左右为演奏乐曲的宫人,周围有禁卫将军,着皇家铠甲,各自持械站立。此时长风无极着绛纱袍,戴冕冠,穿黑鞋,登上天子座。

礼部朝官以朝礼相应,请一应官员按规制步入长风道两侧,行三拜大礼。

大家身旁的宫人按惯例先按次序由上表官员上前,奏要事听大家圣断。

“禀大家,有雄州建威将军程宇上表请旨平叛南部王党、樊形英两支农民军叛乱事。”

“准”,长风无极日前早已批阅议定,只是差一个公议的形式而已。

陆续处理了待定奏事后,只见一人行跪拜礼后,说道:“大家,现北境战事僵持不下,南燕、北明皆对我朝虎视眈眈,还请大家速速圣断增派兵马退夜煞。”,这人正是武兵唐升平。

“禀大家,这些日子以来北境有北平王所部十万、泛州有兵马十五万皆需要辎重粮草甚是巨大。朝廷内支出较大加上南部灾害与人祸不断,国家府库收入锐减,实在不宜大举兴兵。”,度支尚书顾苏明娓娓道来,面有难色。

“苏明兄此言差矣,大家,若夜煞迟迟未退,则南燕与北明必有所动,朝廷将疲于应付这三国兵事,则兵马钱帛损耗更甚了。”,骠骑将军马灵这时回应道。

“只是我朝近年来粮食一直欠收,不及往年,恐怕如果出征征讨粮草难以为继啊。”司农朱兴说道。

“禀大家,臣觉得这北境之事需要尽快了结,宁快勿晚。这些年多夜煞常常入侵我朝北部边陲,滋扰百姓,抢掠财物。如若不趁机重创夜煞,以后几年仍有外患。另外听闻南燕和北明已在边境集结了不少人马。只要我朝抵挡不住夜煞,这两国兵马就会越境而入。如此情形,臣请大家速速引重兵北征,速定北境。”,说话的正是长风儒。

“只是这北征大事还需要好好谋划与议定诸多事宜,不可草草定论。臣举荐大皇子长风皓总理征讨事宜。”,国相张兴升上前请示大家。

“儿臣亦有心为父皇分担一些绵薄之力”,长风儒也紧忙请为北境战事出点力。

“辅之,你怎么看?”,大家听闻后转而问了近卫尚书蔡辅之。

“臣觉得北境不可久,久持必然生变。而北征需派强兵猛强速战取胜为好。臣上表大将军齐士贤北征夜煞,战事必胜。”,近卫尚书蔡辅之慢慢应答。

这下众人都知道了大家的想法,也自然是没了其他想法。因为这近卫尚书蔡辅之原本就是长风无极早年跟在身边的家臣。他的话代表了大家的想法与决定,七七八八一猜便知。一下子朝议风向高度统一了下来,没有了不同的声音。

“既然诸位都已认为此次北境战事已到了不得不用武的地步,那么就着大将军齐士贤领东安军兵马二十万北征夜煞。另外新军由长风阳率领为北征军后援随同北上。着华州州守原金泽兼任北境督运官,负责前线粮草征收工作。抚军将军戴恭任押运官,负责大家后勤粮草供应任务。长风皓协调度支部、武兵部等做好兵马粮草器械调度事宜。”,长风无极言毕所有的他的想法都已跃然于上。

“谨遵圣意”,众臣没了声音,异口同声,连连按大家的意思行事。

既然北征这样的大事定了下来,朝廷内各个部府就得忙起来了。尤其是长风皓被委以重任,让更多人解读为行储君之事,给了更多人以联想。相反长风儒继续受到了打压,前有他王府内的户部尚书英迪、近卫尚书常章接连下狱外放的事,现在也没有委以大任,苦楚自知。尤其是这次北境战事肯定也会牵扯到北平王万飞军,其中利害不用多说都清楚。可以说,长风儒确实很危险。而北平王万飞军这段日子以来出工不出力的表现实在让朝廷内外颇多微词,这点让长风儒也是无能为力辩解。

目前东安军齐士贤所掌管的二十万兵马可以说是天明皇朝最精锐的皇家禁卫,装备精良,将士也是精挑细选。尤其是面对夜煞国的黑甲军,如果没有这精锐禁卫可能未必能将他们打回夜煞。那日深夜一叙,基本也定好了北征事宜,只不过朝议也是必要程序。自从大家有了磨炼新军的想法,齐士贤就开始整顿兵马,时刻准备着启程北上。

看着浩浩荡荡的大军驶离皇城,大家心中实际也是很担心。他担心的是北境的北平王万飞军,他并不清楚这人到底想干什么?更不知道他会不会反戈投敌。要知道他手上的十万角鹰军也是战力不俗,可以说北境十年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事都离不开他十万角鹰军的功劳。至于如此安抚北平王万飞军,是他接下来需要急于去解决和做的大事。

相信过不了多久,北明、南燕乃至夜煞都会知道二十五万大军北征这大事。在大军未至的这段时间,战局依然充满着巨大的变数。面对这个困局,曹家的十万玉虎王骑和西门家的十万孟贲军是大家唯一可以寄希望的兵马。只要他们撑到齐士贤道来,北境应会无碍。

而他的三子长风阳的新军能发挥多大的贡献显然并不重要,他只想让他的儿子参与其中能有所建树。这样对他的未来是极有帮助的,其中更多的仅仅只是作为父亲的偏爱使然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