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缺医少药

根据军分区党。委。的指示,在独立三团各连建立了党支部,根据红军时期的经验,我军之所以战无不胜,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随之而来的是对部队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给战士们灌输抗日救国的思想,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提高很大。

独立三团成立之后,在张子清和孙家新的带领下,主动出击,深入敌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消灭很多日伪军,但部队的伤员也增加了不少,接连而来的缺医少药就成了大问题了,各种药品,特别是消炎药、麻醉药极度缺乏。由于鬼子和汉奸的严密封锁很难送到抗日根据地,孙家新为药品的问题想办法,发动指战员们寻医找药,乡亲们送来了很多的偏方和药材以及各种治疗的偏方,但是西药中的消炎、麻醉等药品还是不能解决,看着伤员们遭受创伤的折磨还有谁能不着急呢?

独立三团参谋长高克亮腿部负了伤,被警卫排抬到了卫生队动手术。卫生队的手术室和病房建在一片朝阳山坡上的一个四合院里,医疗条件非常艰苦,就连纱布都很少,都是用村民们织的土布撕成布条后,在大锅里煮一煮,就算消毒了。假如没有穿着粗布白褂的医生和护士进出,这里也许根本就不像医院,更像是一个农家的院落。在这个院子里的伤员,大部分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势非常严重的八路军干部战士。

高克

亮面容清秀同时略带苍白,中等身材,左腿上缠着绷带,渗着血迹。由于没有麻药,腿上的子弹还没有取出来,正在等待做手术。他曾是北平的大学生,抗战爆发后被党组织派到八路军工作,由于他是文化人,说话文雅,遇事很沉着。虽然他的伤势很严重,但他的表情很乐观,还不断鼓励伤员们重伤不叫苦,轻伤要帮助重伤员克服上生活中的困难,让卫生队里的医生和护士们很受感动。

这时崔梨花来到病房里看望高克亮,关切地问:“高参谋长,感觉怎么样?”

他虽然左腿的伤口疼得很厉害,但脸上还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说:“伤口有些疼痛,但我还能忍受,你不用担心。”说完后,他关切地问崔梨花,啥时才能给他做手术。

崔梨花语气缓和而温馨地说:“还要在等一等,关键是没有麻药。”

高克亮听后不解地问:“没有麻药,还要等下去吗?”

崔梨花非常无奈地说:“那怎么办啊?现在还有好几个重伤员,手术也做不了。”她还说,冀州军区从北平和津城托人搞来的药品,途径阳和县时,被国。民。党第五十七师无理扣押,不让通过,现在正交涉中。

高克亮想了想,将牙一咬说:“我不等麻药了,直接给我做手术,我可以忍受。况且就是来了麻药,还有比我伤势更重的伤员,应该把珍贵的药品留给重伤员。”

团参谋长不打麻药

就要做手术的消息,在卫生队引起强烈震动。本来崔梨花不同意这样,但是考虑到他的伤口已经化脓,要是再不采取办法的话,最后有可能一条腿都要锯掉,所以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就决定给他做手术。

那天上午,高参谋长被抬进了手术室,伤员们个个面色严肃,目光中带着担心和敬佩的神情。高克亮哈哈地笑着说:“你们别用这种表情看我,等我做完了手术,很快就会上战场的,到时候咱们比一比谁杀敌多!”崔梨花听了他这一席话后,嘴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内心里已经对参谋长的勇气非常钦佩。

崔梨花嘱咐一个护士把手术室的门帘放下,高参谋长的手术开始了,大家都等在手术室的外面,没有一个人离开。大家的眼睛都看着挂灰布棉门帘子的手术室,里面悄无声息,什么也听不到。外面等候的人也没有人吭声,但他们的心仿佛悬在半空中。

过了大约一个多钟头的时间,高克亮参谋长被护士们用担架抬了出来,大家只能看见他安详地闭着眼睛如同睡熟一般。从手术室里出来的崔梨花和几位女护士都是红着一双眼睛,伤员们纷纷问崔梨花:“崔医生,高参谋长怎么样了?”

崔梨花两眼含着泪水说:“手术很顺利,高参谋长真是好样的!”

一个身材纤细的女护士把一条毛巾让大家看,只见上面全是血印子。她轻轻地向其他伤员解释

道:“你们看,高参谋长一声没吭,一直咬着这条毛巾没吭一声。”说完她就留下了眼泪。

从那以后,团参谋长高克亮的名字成为医生鼓励伤员的一句经典名言了。同时,他不用麻药做手术的事情,也在全团传遍了,孙家新听后叹了一口气,觉得团党。委。应当重视这件事儿,必需解决药品的问题,不能让指战员们忍受伤口的痛苦了。

他亲自去找团卫生队长王彩霞,商议药品问题,王彩霞是张子清的妻子,已经怀孕半年了,她主动提出到保州去一趟,采购药品,因为保州是个省会级的大城市,虽说是敌占区,可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估计应该好办一些。

孙家新不同意她去,毕竟她怀有身孕,万一出现点问题,他怎么向张子清交代。他决定让崔梨花去一趟,可王彩霞却不同意,她觉得崔梨花太年轻了,没有地下工作的经验。孙家新听了笑了笑说:“看来你还不太了解你的部下,崔梨花很小就为党坐地下工作了,为我们搞到不少敌人的情报,这次派她去搞药,因为她的姑妈住在保州市区,还是一个大户人家,说不定能解决买药的事儿。届时,我再派侦察连长马龙护送她,一定不会出问题。”王彩霞听后就不再反对了。

第二天上午,孙家新在办公室召见了马龙和崔梨花,向他们交代了购药的任务,崔梨花当即表示可以去,并且保证坚决完成

任务。抗战爆发前,崔梨花经常到保州市区的姑姑家里去,对那里的环境很熟悉。经请示分区刘勇司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