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新政施行

朝臣知道福元又捐了私银给前线将士筹粮草,虽然心下不高兴,却也都一个个争着抢着捐了自己的。

朝廷收粮后不到七天,就陆续又有一些民间商贾主动捐粮。内阁立即给全国下了文书,禁止恶意抬价,粮商可在均价的基础上上调一成,这一成可免收税赋,超过一成就需要加收三成高税。

此政一出天下百姓称颂,本来憋着口气给朝廷捐了粮,想哄得朝廷高兴后再哄抬物价的粮商们气得肝子疼,而后,这才后知后觉的明白匡太傅的天下过去了,现下是福元亲政,皇帝是个开明聪慧的年轻人。

匡太傅就像一棵盘踞朝野的参天大树,他的根植都已干瘪枯萎,可他矗立在朝堂之上,腐朽之气谁都无法撼动。直到如今,一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新树已然长成,虽然这片土地已经被老树侵蚀的无比贫瘠,可新树总有自己的办法,叫这里重换新生。

稳定了粮价,福元又连出三道政令,因为军权在握的缘故,政令毫无阻碍的下发到了全国各地,乃至山野小村。guwo.org 风云小说网

一是朝廷要扩收五寺人才,各地方府衙可直接推举或自荐,后通过朝廷联考收编,一年一次。二是在地方直接设立五寺分府,分门别类诸事可直通五寺上承朝廷。三是贴补田地,第一年佃户和农主呈报可缴售供粮,次年可获售银外补贴,该补贴由朝廷统一拨款。

此令一出,举国震惊!听不懂的人被能识文断字的讲讲,也明白了这三道政令的意思。

前两道政令其实可统归为一条,这是说以后朝廷要在地方也设立五寺,然后不论官府推荐还是自己报名均可参加考试,有机会领朝廷俸禄。

这道政令简直捣了鸟窝,平民百姓们喜极而泣,朝着离都磕头磕得满脑门都是血。寻常百姓家供一个书生出来,那得耗费三代人的心血,可即便供出来了,乡试过了,秀才们仍需要给府衙地门贴,拜师。府衙看得上了,才会将你的名帖送到离都,到时秀才才有机会进京赶考,再取个贡生的名头。

有的人熬一辈子,却没有那块能敲开府衙大门的砖头,只能从少年一直熬到耄耋,抠抠搜搜拼尽全力凑些银两,上要孝敬府衙老爷,下要打通递贴开门的下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朝上多为世家公卿,福元拿了匡太傅,其九族外加门客学生等统共捉拿了足足百人,昭狱都被住了个满满当当,还需要几个人同挤一间。入秋前匡太傅一族被流放到南域,好容易空出来的昭狱,又被苏家人住了进去。

福元每发落一个人,但凡牵连九族,朝堂上就稀里哗啦少一大片。

如今新政一出,百姓终于不用倾尽全家之力,只为凑些银两敲开府衙的大门。

而第二道政令,则实打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事朝臣们不怎么关心,朝廷要花钱就花,反正头疼的之后户部。他们只关心那些即将从民间一涌而来的所谓‘人才’,他们白衣出身,没有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等他们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将怎么对待他们这些左右都是掣肘的世家?

这事虽然政令已发,可朝臣的反应也极大,以内阁和六部为首的众臣在乾和殿哭天喊地,恨不能如果福元再坚持,就一头撞死在大殿柱子上。

福元自然知道他们不敢撞,可这群八股文臣们桃李天下,若是闹起来,国子监的学生肯定会跳着脚跟他们一起不分青红皂白的叫嚷,到时政令是颁布,这群人的笔杆子下不知道又要将他写成牛鬼蛇神,恐怕商汤殷纣都没他福元坏。

礼亲王同文臣向来不对付,福元便将丁泰盛又拎了出来,这位一身铮铮傲骨的‘肱骨之臣’,因为之前午门前的一跪,跪倒了匡太傅,跪得老天爷都为他泣泪不止,文臣们都拿他当吾辈楷模一般供着。

丁泰盛接到福元口谕时瞬间摩拳擦掌,他指望这回再帮福元拿下一城,后面就能摆脱户部这个大包袱,跳进内阁,到时他就真正意义上站在了大麟的屋脊之上。

以户部尚书丁泰盛为首,其门下学生数十人,先发制人洋洋洒洒对新政歌功颂德一番,文章在有心之人的安排下迅速传至各州县。从京都传出来的文章州县衙门定当十分重视,很多时候这代表的就是‘龙意’,而这也是朝廷想让府衙传输给百姓的圣意。

州府衙门认为这件事,是朝中众臣全都同意的事情,因此不敢再懈怠,悄无声息的压下要阻拦布衣报考五寺。

而在各个州府成立五寺分处,又是个极大的工程,福元先在几大省的州府衙门特批了五寺分处,然后全国统一于十月初八围考。

考试内容参照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考墨义、帖经、策问、诗赋和经义,同时又加了一部分史政和杂技。

墨义需要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而贴经则会从经书中选取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策问的占比最大,初次考试,朝廷会考察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

第一次考试,福元亲自出题,所及范围较广,政教和农产等都有涉猎,比起内阁出的帖经和墨义来难度更大。福元想要一些有一些实用价值的文章,从民间找一些蒙尘的玉珠。

最后则是经义,这部分由詹事府出题,占了极少部分,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即可,都是些生搬硬套需要背诵的东西,没有多大的用处。

这样的考试内容甚至比科举更难,可它的作用在于范围广和快,州府将试卷统一密封后正正一马车押送回京,又国子监和翰林院插画统一批阅,择出前三十,再有内阁复阅,无误后呈报皇帝。

从政令下达到考试结束,这场可能改变大麟运程的皇令不到半个月就已完成,福元仔细批阅着从全国各地筛选而出的最后三十张试卷,昏黄的烛光下红润的嘴唇轻轻抿着。

这三十张卷子中,他要从中选出十五人入京面圣,最后定下十人分派全国各省,为他成立五寺进行筹备工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