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三路大军备伐蜀

曹魏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冬。

司马昭以朝廷名义,向西线三位将领,即都督关中诸军事司马望、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将军邓艾及驻守祁山的雍州刺史诸葛绪,发去明年春夏伐蜀之文书,要求三人务必做好准备,等待朝廷下达正式作战命令。

关中地区。

司马望拿到文书,即召集部下开会商议。

田章看过文书,道:“都督,大都督的伐蜀之意,已有好几年,看来这次是下定决心了。”

司马望道:“我兄弟遗(司马遗)过世不久,你知道我与他之情。如今我要为其料及后事,不方便出国。另外遗没有后代,我准备让自己的次子洪继承其嗣。文书都写好了,你可阅览。”司马望道后拿出文书,交于田章,田章过目后,道:“都督,既然如此,又该如何回复大都督。”

司马望想了片刻,道:“既然大都督要伐蜀,而我又无心,那我可离开长安,把这位置让与适者。”

田章惊讶道:“都督要返回洛阳。”

司马望道:“没错,我重写表文,表述三件事:其一,以我次子司马洪为司马遗后嗣,继承其昌武亭侯之位。其二,建议我长子司马楙到大都督大将军府,任职参军。其三,请求朝廷任命其他将军接替我的职务,都督关中诸军事,把我调回洛阳,以便料理家事。”

田章叹了口气,道:“都督要走,末将愿随都督一同回朝。”

司马望止住道:“不可,你是西线重要将领,熟悉西部地理风情,将来新任都督会重用你的。等战事一开,你一定要多杀蜀兵,报答国家。”

田章道:“这?”田章稍作犹豫,又接着道:“末将遵令。那么都督认为谁会前来关中,成为下一任都督。”

司马望想了想,道:“钟会钟士季,一定是他。”田章听后默默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了。

于是司马望立即写下表文,派人送回洛阳。

陇西地区。

邓艾与诸葛绪收到文书,诸葛绪赴狄道,与邓艾一同商议。

此时,诸葛绪站在邓艾身边,道:“邓将军,大都督让你我整军,明年春夏进攻姜维,这到底可行还是不可行。”

邓艾道:“这自然是不可行。”

诸葛绪疑惑道:“将军何出此言。”

邓艾道:“现在蜀国政局稳定,没有大的动乱。蜀将姜维主力尚在沓中,且建立了坚固的围城,所以时机并未成熟。若轻易用兵,风险太大,若遭遇失败,不仅损兵折将,姜维更会乘势反攻,那陇西就危险了。”

诸葛绪点了点头,道:“话虽如此,可朝廷已要求明年进军,若不听令,怕是会得罪朝廷,得罪大都督呢。”

邓艾道:“有啥可怕的,我会再度上表,陈明厉害,强烈反对明年春季或夏季的伐蜀计划。大都督远在洛阳,无法勉强你我,这事你不必过于担心。”

诸葛绪叹了口气,道:“好吧,那就有劳邓将军了。”

诸葛绪走后,邓忠走到邓艾身边,道:“父亲,你之前反对进攻沓中,如今又反对伐蜀,这样屡陈异议,是否会得罪司马大都督?”

邓艾道:“你懂什么?伐蜀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而是国运之较量,政治之较量。若我军胜,自然封赏不少。若不胜,追责起来,你我皆不会有好下场。大都督能用人也能杀人,这些年洛阳的各种怪事,难道你没听说吗?凡事当三思而后行,这样才能保全地位与家族。”

邓忠道:“儿明白了,一切皆听父亲安排。”

于是邓艾写下表文,再次陈述观点,表明自己不赞成明年伐蜀,派人送往洛阳。

同一时刻,季汉巴西安汉县。

今日是陈老安葬的日子,因此陈家来了许多人。

朝廷方面,尚书令樊建派寿良代表朝廷前来参加仪式,与寿良一同前来的还有王崇。

巴西太守派遣郡丞、功曹代表郡里前来。

安汉县令派遣县丞、县尉代表县里前来。

谯周、谯熙父子作为蜀中学子代表前来。

其余乡佐、亭长等若干官吏、随从、亲友等前来。

任职汉中的陈寿好友陈术前来。

因此仪式现场,显得很有人气。

众人披麻戴孝,仪式马上开始。

只见陈寿扶着母亲,陈符、陈莅跟随在后,从不远处走来。

陈家人走到众人身前,陈母道:“我陈家感谢国家、感谢郡县,感谢乡里,感谢公家大人,亲朋好友前来参加陈老的安葬仪式。陈老一生坎坷,能得善终,皆托国家之福,大众之爱。我作为陈老的夫人,甚为欣慰、感动。”

陈寿接着道:“家父的人生遭遇,诸位皆知,实在令人心痛。现在人走了,无论以前对他是关爱更多,还是憎怨更多,从今往后,皆成过往,今日简葬,愿他能得到永远的安息。”

寿良走出,道:“陈老为国作战,不幸离世,甚之悼惜。今朝廷下令,给予安葬费用,由郡府转交陈家。”

于是郡丞、功曹将一笔安葬费拿出,陈家人感谢国家与官府,即收下。

忙活半日,下葬仪式结束,众人陆续拜别离开。

此时,谯周走到陈寿身前,道:“今日事已办妥,之后在家安心守孝,节哀吧。”

陈寿道:“谢先生今日前来我家,之后先生打算返回成都吗?”

谯周摇头道:“人老了,容易思念家乡。好久没回西充,我打算回去看看。”

谯熙走来,拍了拍陈寿的胳膊。

之后寿良、王崇走来陈寿身前,寿良道:“承祚,国家给的钱不多,仅仅够用,这点确实没有办法。”

陈寿道:“没事,国家没有忘记家父,我已非常感动,怎么会要求国家给与更多。”

王崇道:“承祚,我大哥王伯远(王化)是阆中令,因为公务繁忙没能亲自前来。所以这次我来便是代表广汉王家,之后我会去阆中找我大哥。”

陈寿道:“谢谢你,谢谢王家人。”

之后陈术走来,与陈寿拥抱,道:“承祚,你我几年没见了,没想到再次见面会是这个场合,真令我心中感慨。”

陈寿道:“是啊,这个场合确实有些特别。”

陈术道:“别忘了你我的约定,《益部耆旧传》我还在着作,等你一切正常后,也要努力,这可是你我的追求呢。”

陈寿道:“好,我一定会与你一同完成这个作品。”

于是陈家的客人,陆续离去。

入夜。

陈寿跪在灵堂,他百感交集,心如死灰,他需要太多时间,才能平息心中的那片痛。

数日之后,魏国朝堂。

西线诸位高级将领的上表皆到洛阳。

司马望不干了,邓艾拒绝出兵,诸葛绪没表态赞同,诸将的态度令司马昭非常恼火。

因司马望是司马昭的堂兄弟,又是太傅司马孚的次子,碍于面子,司马昭不好说什么。但邓艾就不同,在司马昭眼里邓艾不过是司马家养的一只狗,怎么着,现在长壮成野狼了,可以不听话了?司马昭绝不允许邓艾这般对抗,于是在朝堂上痛批邓艾。

司马昭怒道:“大胆邓艾,竟敢公然违抗命令,拒绝出兵。在他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朝廷,有没有陛下。是谁栽培他,他才有今日之地位,怎么着,家驹变恶狼了,不听话了,难道朝廷还收拾不了你吗!”

见司马昭这般生气,贾充出列道:“明公,邓艾拒绝出兵,将误国家大事。若是如此,不如召回洛阳,当面劝服,若再度违背,改任他职,选良将替之。”

司马孚道:“除了邓士载,都督关中的司马子初也要求回朝,朝廷若要坚持伐蜀,怕是困难重重。”

司马昭听后更敢困惑,于是看向钟会,道:“钟司隶,如此状况,你可有对策。”

钟会出列,道:“大都督,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司马昭瞬间眼前一亮,道:“士季快快说来。”

钟会道:“邓将军常年在西线与敌周旋,远离京师,难以管制,并非意外。而要管制邓将军,并非让其来京师,这反而会让其不悦。不如在洛阳选派一人前往陇西,出任征西将军司马,亲口传达喻令,执行军法,监督陇西诸军事。”

司马昭道:“你的意思是,给邓艾派一名监军。妙,甚妙!那由谁担任,较为合适?”

钟会道:“大将军府主簿师纂,师主簿才华卓越,稳重可靠,便是征西将军司马的合适人选。而空缺主簿职位,推荐太原人郭奕接任。”

司马昭想了想,道:“我看可行,就按你说得办。那关中司马都督要回朝,那由谁接替其职?”

钟会之言道:“钟会不才,愿竭尽所学,为国尽忠,为陛下与大都督分忧,愿亲自前往关中效命。”

司马昭看了眼百官,见皆沉默,道:“士季啊,你是全国第一谋士,人称再世张良,多年来为朝廷效力,分忧大小国事,你的才能是值得信赖的,只是不知百官之意。”

尚书仆射裴秀道:“大都督,钟司隶两次参与淮南平叛,立功最多,天下知名,钟司隶便是接替司马都督的最佳人选。”

廷尉卫瓘道:“大都督,这些年来,钟司隶与大都督谋划天下,安定四方,如今伐蜀之主帅人选,无人堪比钟司隶。”

贾充道:“大都督,钟司隶愿亲自带兵,报效国家,在下认为,不如成全。”

于是百官皆认为可行。

见况,司马昭道:“好,既然列位公卿皆认可,那我现在就请奏陛下。封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前往关中接替司马都督。”

司马昭看了一眼魏帝曹奂,曹奂道:“就依司马爱卿所言。”

于是钟会拜谢道:“谢陛下,谢大都督!”

于是,在今日朝会上,司马昭对于伐蜀之事做出了全面调整,命自己的主簿师纂前往陇西,出任征西将军司马之职务,直接监视邓艾。又启用钟会为帅,以镇西将军之职务统领关中大军。

之后的日子里,司马昭与钟会加快军事部署,伐蜀之战的主要将军名单、兵力配置情况、进军路线问题,全部明朗,具体情况如下:

魏国组建三支大军伐蜀。

西路军,即陇西军,由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陇右诸军事、邓侯邓艾统领。

西路军主要将领包括:司马师纂,惠唐亭侯邓忠,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欣,殄虏护军爰邵,将军田续、段灼、樊震等。

总兵力为三万余人。又命邓艾招募陇西羌胡兵,扩充实力。

西路军作战路线:自陇西狄道南下,向甘松、沓中进军,目的牵制姜维,伺机消灭一部。

中路军,即祁山军,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统领。

中路军主要将领包括:将军庞会,另有南安、广魏、安定、武都和阴平各太守。

总兵力为三万余人。

中路军作战路线:自祁山南下,向武街、阴平桥头进军,目的断绝姜维归路,切断沓中蜀军与汉中蜀军的联系,并在之后联合西路军,消灭姜维。

东路军,即关中军,由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东武亭侯钟会统领。

东路军主要将领包括:司马(监军)卫瓘、夏侯咸,镇西将军府长史杜预,主簿邓殷,参军羊琇,功曹向雄,参军皇甫闿,前将军李辅、护军胡烈及子胡渊、护军将军荀恺、牙门将军许仪、将军句安、王买、田章、贾辅、王起、邓敦等。

总兵力为十二万人。又命钟会招募关中羌胡兵,扩充实力。

中路军作战路线:自长安出发,由斜谷、骆谷、子午谷三道南下,目的直取汉中。伺机南下,再取成都。

偏师,魏兴太守刘钦率万人,自魏兴出发,经子午谷到达汉中,占领子午谷南口,与中路军完成会师。

三路大军(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一路偏师,共约十九万人,另外又招募陇西、关中地区羌胡兵,使伐蜀大军兵力约为二十万人。

另外司马昭在洛阳地区留守将士十万,一来预防吴国北伐,二来随时增援前线。

至此,伐蜀大军的攻击兵力及留守后备,总计三十万人。

可以说魏国一半以上的兵力和半数将帅,皆集中到这场伐蜀之战。

司马昭为了树立个人威望,为了达到更高的政治目标,可谓下了血本。

此时,蜀中陈寿家。

父亲的去世,对陈寿打击太大。

办完后事,陈寿自己也病倒了,卧床不起。

又因陈母年老体衰,于是养女小七负责照顾陈寿及陈母。

陈母的老年病,还可以控制,但陈寿之病是精神打击,难以控制。

陈家请来医者来为陈寿看病,医者说陈寿病在心里,只等时间长了自己恢复,服药可辅助治疗,于是医者给陈寿开了药。

医者走后,小七为陈寿煮药。

不久,小七端来汤药,来到陈寿卧床前,道:“吃药了。”

陈寿勉强起身,一闻汤味,难受道:“太苦,吃不下。”

小七道:“再苦也要吃,你病成这样,又不吃饭,身体很虚弱的。”

陈寿又看了看汤药,道:“我实在吃不下去。”

小七再劝道:“你都躺了一日了,再这样下去,就要成神仙了。”

于是小七扶起陈寿,把药凑到他嘴边,陈寿刚吃一口,难受,直接吐了。

小七激动道:“你这是怎么了,就一口就全吐了。”她无奈,只得把他扶回躺着。

小七欲走,陈寿道:“等一下,我想到一个办法。”

小七道:“什么办法?”

陈寿道:“这药太苦,你把药与粮食一起做,制成丸药,我服丸药,吞下便不会吐了。”

小七仔细一想,道:“丸药,可以吗?”又见陈寿坚定的点头,便道:“我试试看。”

小七返回后厨,把粮食和药放在一起,混合制成一个个丸药。制成之后,拿到陈寿卧床前,又扶起,进行喂药,这样陈寿终于能吃下。

而今日,陈寿家里来了一批客人,其中一些是外乡来的陈老的老战友。这些客人见过陈母、陈符、陈莅后,便要见陈寿。而陈寿本来在成都做官,常在宫中,这些客人也想顺便打听陈寿的个人情况,攀攀关系。

可是陈寿病得实在严重,没办法下床接待,便让小七扶着自己,一边服用丸药,一边接见客人。

客人们见陈寿和女子过于接近,明面上不好说,等离开之后,私下议论,很多人以为他有不检点行为。

而这种流言很快传及郡县,不明真相者以为陈寿或不守孝道。

之后有小人、恶人又将此事再度加工,传至成都,宫中黄皓耳中。

黄皓听说后便更加憎恨陈寿,正好此时诸葛瞻病愈回朝,便也听说了此事。黄皓与诸葛瞻一番通融后,尚书台下发文书,以陈寿不守孝的罪名,罢免陈寿官职。尚书令樊建及光禄大夫谯周见况,却无法干预。

于是陈寿这个蜀中大儒谯周门下的得意学子,身居黄门侍郎的国家未来之星,被抛弃了。

陈寿的父亲陈老若在天有灵,会如何看待此事,又会如何感慨。

至此,蜀中巴西安汉陈家两代人的报国梦,破碎了。

数日之后,便到了新的一年,这便是季汉景耀六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

看似安宁的两国边界,却是危机四伏,战火随时降临。那么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疑统帅诸葛亮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