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梅心惊破春情意—相让一

第十四章 梅心惊破春情意—相让(一)/ 起点中文 网 页|

文中会涉及国学经典,希望不会贻笑大方。如果出现了关公战秦琼,从文中人物的口中出现了不该本朝本代出现的诗词,请大家直言相告,不吝赐教。

玎玎码文时会引用不同朝代的国学经典,文中出现的诗词典故玎玎会在每次整章PO文之后,注明出处。原创的拙作,也会注在文章的末尾,请大家多多指教。玎玎长揖谢过!

—————————————————————————————

梅心惊破春情意:光阴似水,淙淙而过。与心相违的努力,不过是为他人做了嫁衣,伤春的风雨,空念的山河,何不怜取眼前人——相让

这天一早,素素着素白锦缎的小袄,衣领袖边一圈白色狐狸毛,袄上点点红色的腊梅。萧璟然坐在书房里,眼不错珠的看着她在院子里,拿着扫帚打扫庭院。昨夜落了一夜的雪,她拿起扫帚大大伸了个懒腰,长长出了一口气,抡起扫帚将庭院的雪打扫干净。

素素忽然停下手中的扫帚,侧耳一听,远远的传来马蹄声,在院门外停了下来,“嗒嗒嗒”有人叩门。她问:“谁?”门外的人好像愣了一下,答:“请问,萧先生在吗?”素素还未答话,璟然从书房里出来,对素素说:“我来开。”

打开门,是世宗的侍卫杨峥。杨峥见璟然一抱拳:“先生,主人说,请您掌灯时分到家里去一趟。”璟然点头,杨峥看了一眼璟然身后的素素,抱拳走了。璟然关上院门,还未转身,一件棉氅已经披在他肩上,素素嗔道:“刚好些,也不知道穿件衣裳。”

璟然心里一暖,素素嘟着嘴给他系好棉氅带子。璟然道:“你怎么也只穿件小袄?”素素道:“我在扫雪啊,都热了呢!”说罢,又拿起扫帚。

璟然也不进屋,坐在石凳上看她忙活。素素被他看得不自在了,把扫帚往地上一立:“我脸上有字吗?”璟然有心逗她:“有啊!”素素眼一横:“写的什么?”璟然环顾了一下院子,想了想,笑着说:“青玉叠翠映春雪,鬓云香腮晕娇颜。”

素素脸一红,嚷道:“我脸有那么大么?能写十四个字,就这么大的脸,若写了那么些个字,还不成了麻饼了。”说完,气呼呼的看着璟然,璟然一下乐了。他哈哈大笑站起身,往书房去,边走边说:“今天天冷,就吃羊肉汤和麻饼吧。”素素也在他身后笑起来。

申时刚过,璟然从书房里走出来,站在厨房门口。素素正在厨房编一个竹篮,看见璟然立在厨房门口看着她,问:“先生有事么?”璟然道:“我要去趟京城,会回来的晚些。”素素点头:“好的。”璟然道:“你将门锁好了。”素素说:“好,雪后路滑,先生小心。”璟然点头,走了。

掌灯时分,璟然来到宫门前。一亮腰牌,内侍忙领着他进了偏殿。偏殿里,世宗正和赵匡胤商量事。看见璟然进来,世宗忙说:“来的正好,元朗从品香居带的白糖年糕和莲蓉甘露酥,倒是真比宫中的好吃。来人,将刚煮好的姜茶给璟然添一杯。”

璟然给世宗行了礼,宫人给璟然上了姜茶,璟然道谢,端起杯抿了一口,放下了,心里道:“太淡”。想起素素煮的浓浓的姜茶,心里暖暖的。

世宗道:“今日叫你们过来,主要是想与你们商量商量铸币的事情。”赵匡胤和萧璟然正襟聆听。世宗手抚额,摇着头:“你们也知道,这些年,藩镇割据,朝代更迭,币制很不成样子,锡、铁、铅此等恶钱大量流通,一些奸佞大贾富商,为一己私利用恶钱换了铜制好钱,大大妨碍好钱的正常流通。”

赵匡胤道:“陛下明察,不但如此,商人们还高价收购铜器,自制钱币,牟取厚利。加上寺院也大量收购铜器,以制造佛像,铜币好钱严重短缺啊!”

世宗点头:“是啊,想起这件事,朕就头疼。”萧璟然道:“这数十年来,战祸频起,百姓苦难深重,民间信佛者大增,私建寺院,私度僧尼之事早已成泛滥之势。本应是佛门清净之地的寺院反而成了收留逃兵和作奸犯科之流的庇护之所。再者,私建寺院又占去了本应于民的大量土地。”

世宗道:“是啊,所以,今天朕找你们来,就想听听你们的意思。”赵匡胤道:“陛下,臣这一年来调查发现,近九十个州,平均每州有三百多座寺庙,我境内竟有三万三千零五四座寺院啊,此数量实为太过庞大啊。”

世宗皱着眉,璟然道:“如此众多的寺院,占去大量耕地,也导致大量劳力流失。再者僧侣无须向朝廷交纳赋税,朝廷一个铜钱也收不上来。且寺院大量收了铜器铸造大量铜佛像,铜乃币之源,就是因了没有铜料,无法铸币的缘故,导致恶钱流通。如今物价上涨,大大影响百姓民生啊。”史料记载后周“久不铸钱”,其实不是不想铸钱,恰恰就是因为没有铜料的缘故。

世宗始终没说话,璟然深深一施礼:“陛下,恕在下不敬。春秋时,戎狄侵扰,王室衰微、诸侯相争,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安内”以“尊王”,“尊王”后方可“攘外”。汉景帝时,帝师晁错力主削藩“攘夷必先安内”,说服汉景帝鼓励农耕、致力本业、守边备塞及削藩上。景帝的削藩除了内忧,增强国力,为武帝对匈作战,解除匈奴威胁,保障经济文化发展、解决边患创造条件。”

世宗频频点头,赵匡胤一撩袍,给世宗行了大礼:“璟然说的对,恕臣直言,照此下去,兵库连武器都没了啊?若将士们手无寸铁,安能保国之稳固,民之安乐?”柴荣一听,思虑了半晌,萧璟然和赵匡胤看着他在殿中来回踱步。

良久,世宗正声道:“来人,拟旨。”内侍忙进来,笔墨伺候。世宗下旨:“诸道府州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仰停废。”只有朝廷认证的寺院才可存在,私办的全废了。想剃度出家,要经过严格的读经考试,才能去朝廷指定的“两京、大名府、京兆府、青州”戒坛剃度,而且必须得到家人同意。

又规定“弃背父母、逃亡奴婢、奸人细作、恶逆徒党、山林亡命、未获贼徒、负罪潜窜人等”都不得剃度。如果寺院一不小心剃错了,将受到严厉惩罚,不符合出家条件的僧尼一律还俗。

此政令一出,一时间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多位老臣涕零建议柴荣取消政令,柴荣说:“平定乱世乃千秋的功业。佛家曾谓:如有益于世人,手眼尚且可以布施,区区铜像又何足道!”955年周世宗柴荣下令废除没有敕赐的寺院30336所,大批僧侣还俗,禁止私度僧尼。使得劳动力和土地大量增加。

与此同时,下诏除“县官法物、军器次寺观钟磬钹铎之类所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宦,给其值。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处死,不及者论刑有差。”悉毁铜佛以铸钱,令钱法堂及宝泉局统一督造铸钱,加速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解决金融短缺,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偏殿里,跟赵匡胤和萧璟然商量了这件事,世宗长出一口气,端起已经凉了的姜茶,刚要喝,璟然一把拦了下来:“凉了,不能喝。”世宗问:“这是为何?”璟然道:“本是暖胃发汗,解表温肺的,凉着喝,倒积在体内了。”世宗听完,笑起来:“从前怎么不知道你懂医呢?”赵匡胤谑笑:“璟然的家里藏了一位医娘。”说完两人都笑了。

璟然这才意识到自己有点失言,讪讪一笑:“不…不是,看医书看的。”世宗道:“晌午杨峥回来说,你那姑娘还真是眼波才动处,若仙若灵,不施粉黛,倒让满庭芳华失了颜色呢!”

赵匡胤笑道:“杨侍卫跟随皇上多年,见过的美人也不少,能有这样的评价,可见璟然丘庐的那位姑娘定是绝代佳人。”璟然一丝得意转瞬而过,翘了翘嘴角。

赵匡胤道:“听闻年后,宫里也要充实起来了呢!”世宗一笑:“寒食节后吧,也就是那些个老家伙们闹的。还有先帝早年间定的几家成年了的女子,朕倒不怎么放在心上。”他看了一眼赵匡胤,淡淡道:“你若闲的时候帮着朕去打听打听?”赵匡胤忙一施礼笑道:“遵旨。”

出了宫,萧璟然一路策马赶回小丘庐,书房点着灯,素素屋里的灯还亮着。听见马蹄声,素素从屋里出来,璟然一踏进书房,她已经打好了热水,送到璟然的屋里。

璟然一走进温暖的书房,心里一片开朗,他对素素说:“雪后还真冷,有没有姜茶喝?”素素瞪他一眼:“早吃姜,补药汤。午吃姜,痨病戕。晚吃姜,见阎王。等着…”说完,一转身出去了。璟然笑笑,将手洗干净,坐在桌前乖乖等着。

不一会儿,素素端着一碗面走了进来。璟然道:“好香!”素素一笑,将一碗羊肉汤面放在他面前。璟然笑着拿起筷子,素素道:“快吃吧,吃完了早点休息。”说完往外走,璟然忙道:“你…陪我坐坐行吗?”素素顿了一下,没言声,坐在他对面。

璟然安静的吃面,素素问:“好吃吗?”璟然埋头吃面,眼睫微垂:“以后每次落了雪,夜里就吃这个好么?”素素道:“总吃这个不腻么?”璟然道:“你做的,不会腻。”说完,缓缓抬起眼,牢牢用眼神锁住素素。

素素慢慢站起来,轻声说:“吃完了,就早些睡吧。”说罢,往外走,璟然站起来,紧着说:“一辈子,不会腻。”素素没搭话,继续往外走,萧璟然急了:“真话,是真话。”萧璟然从桌后绕过来,一把从后面抱住:“素素,一辈子,是真话。”

素素感受到他的呼吸,心疼的抽在一起,她低头,泪滴在璟然的手上,她哽咽:“嗯,知道,知道呢!”璟然牢牢圈住她,头靠在她脸上:“我要娶你。”

素素闭着眼睛仰头流泪,心里一个声音:“你知道后果,若不想全家陪葬,寒食节后,必须回来!”她转过身,璟然看见她满脸的泪,泪眼下,牵出一张凄艳的笑容。素素伸出双手,捧着璟然的脸:“先生!先生!”

萧璟然握住她的手,放在唇边:“春暖花开了,我去你家提亲,过了寒食节,好不好?”素素只笑着流泪不说话。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