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边功

“金平确有武功,那日如何得胜的,我至现在也没搞个囫囵明白!”裘方大笑着说道。

“那就请方哥儿去领教一番?”韩泽平打趣着说罢,裘方连忙后退几步避开,夸张地做出害怕的神情道:“若真是被刀剑在胸前点那样一杵子,怕不是立刻就从前心望到了后心?”

众人一起大笑,杜金平仍是漠然站着。贾璘摆手说道:“既说了是比试,那又有什么了不得?若说武功,潘贵等人却也了得。”

卫若兰连忙搭话道:“的确,否则怎么做得龙禁卫卫士?”

再多说就是嘲讽,总是不合适的。贾璘随后岔开话题道:“方哥儿说及‘杵子’的话,我倒想起来一个人。”

“哪个?”众人好奇地发问。

“薛蟠,蟠哥儿!”贾璘说罢,裘方先是赞同道:“蟠哥儿身量不高,力道却是极大极猛。”

众人说笑一会儿,贾璘对杜金平说了要去巡视戍堡,命他们原地住着即可。

杜金平立刻施礼说道:“若是稍有便利,小的是要跟着大爷的。”

吴焦巴弓等人也踊跃上前,贾璘只得安慰道:“我自然愿意你们跟着,可总不能都去,也并无那么多马匹。”

这话的确说中,吴焦巴弓等人只得无语。裘方、韩泽平、卫若兰、李云宁等人,或者可以携带一二家仆跟随,可要是一下子找来几十匹马给这些庄丁,那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事。

大成的边军都知道战马的好处,却并不能得到更多。首先,好马都是寒地所出。大成目前蕃息战马的场地却不多,而众多边军的需求却很旺盛。

与北地蛮族交战,大成的兵将们多是步战,既是战斗不过瘾又是被居高临下受制。于是将士们就各出奇招,想出多种办法来缴获敌人的马匹。

比如挖陷坑、绊马索、套马圈、铁蒺藜等等。但这总是权宜之计,能就此获得战马的,总是处于“僧多粥少”的局面。

贾璘说了这话,众庄丁也就不再多争执,遗憾地后退几步,施礼不语。

通知了他们之后,贾璘等人正要返回,却见负责左近秩序,带着杜金平等人来到这里的那名千总,在几位侍卫的护从下骑马而至。

彼此见礼寒暄过后,贾璘说及来到这里安慰庄丁的事,这名叫做江伯宏的千总随即大笑。

“在下奉命陪同御史大人前去巡视,却并不觉得此事很难。”他随后说道,“多了自然不得,但十几匹马,却还是可以。”

贾璘连忙道谢,吴焦巴弓等人更是齐齐地对江伯宏施礼。

此事说定,那就是何时出巡,走哪条路线的事了。贾璘对此已有打算,只说先从最为东北角的木瓜堡、镇羌堡、孤山堡等处开始,再返回西南这边。

江伯宏随即答应,再令侍卫带着杜金平等人去附近的兵营签领马匹。连带杜金平,贾璘挑出十名庄丁跟随前去。

这边安排已毕,那边的苏璋也通知了潘贵、葛瑾等人,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

因为要挑选吉日,贾璘不好违拗众人,只得再等了两天。

金钏姐妹得知他要再去巡视边塞,立刻就与两个婆子一起忙着收拾行李。贾璘进来屋中看到,不禁笑着拥住玉钏说道:“你们姐妹虽说都是性子刚烈又都浑不怕死,但边塞的确更有危险,就只留在这里等待就是。”

不待金钏说话,此时与贾璘亲近得多的玉钏,已然大着胆子抱住他轻声说道:“早就说过一直伴着大爷了。”贾璘再要劝,却竟然被她主动吻住了嘴。只好笑着回应,贾璘探手在她怀中抚慰安慰不停。

旁边的金钏也偎着贾璘说道:“奴婢是知道的,边塞戍堡也并不安宁,多有混乱的那种女子。”她说得扭捏脸红,贾璘不禁笑道:“就说你心思多,哪里听来这些混话?!”

金钏吐了吐舌头,连忙福了福再小心地说道:“大爷也这样说,看来奴婢是猜对了的。”贾璘忍住笑,拉着她的手说道:“的确担心另外有事。”

玉钏就挣出他的怀抱,与金钏并肩福礼说道:“与大爷就在一起,但不会打扰大爷做事。”贾璘爱怜地拉过玉钏在怀里说道:“好心思的女孩儿。”

金钏就要向外走,贾璘忙问道:“你却去哪里?”金钏头也不回地说道:“为大爷备水做盥洗。”她的话说完,玉钏连忙抬手遮住半张脸,羞得红着脸低头。

贾璘就拥倒她在炕上说道:“你更是奉承仔细的。”玉钏只抬起右手掩着嘴点点头,左手下意识地按住汗巾子。却仍觉得手下的汗巾子顺滑被贾璘撤走,她只迷醉地看着他再就娇喘娇啼声起。

两天休整之后,贾璘率众暂别副总兵常克,在千总江伯宏等五十名士兵的陪同下出行。

西北风掠过长城吹来,众人头上幅巾飘舞、身上衣袍翻动,出行队列旗手们手中的旗帜,更是“呼啦啦”地迎风摆舞。

入眼偶有成片的榆树、柳树及灌木丛,再就是漫无边际的荒草,众人的心中颇有岑参诗中情致: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沿路斜插东北角,贾璘等人遇到戍堡只是暂歇,并不过多与守卫的兵将多说什么。

数日之后,一行人在千总江伯宏的引领下,来到了大成最为紧要的所在。这里堪称金三角,是大成、鞑靼、金人的军事势力犬牙交错的地方。

也因为如此,这里的戍堡较为密集,兵将的数量也多一些。再又因此,这里的兵将们相较他处的也就更为剽悍。

一行人先到了孤山堡,当晚即住在此处。这里驻扎的兵将多达万余人,由一名参将率领。

参将秩正三品,是高级武官。到了孤山堡附近,千总江伯宏先进去军营通报。参将李汉臻穿戴整齐,率领一应部属、侍卫们,立刻出营来接。

眼见一名身材健壮、面貌严峻、眼神凌厉,甚至可以感觉出杀气来的将军走来,裘方等人各自肃然——原本在长安街头的打闹,实在是不堪一提。

李汉臻等人走近,彼此见了礼。贾璘言及所来公务,李汉臻回复“必欲配合”。当天筵席过后,贾璘等人就留宿在军营之中。

第二天一大早,李汉臻陪同贾璘一行巡视了左近的关隘要塞,再一起回去孤山堡内。

只是一座土石结构的小城,但相比唐代的普通戍堡已经算是很大。再有附近的各处兵营拱卫,周边的依附军伍生活的百姓——或者是有亲戚关系,也形成了几座村落。

坐在戍堡内的理事屋舍内,贾璘拱手说道:“就请将军命各参曹送来公案,我等以便履行公务。”

李汉臻连忙回道:“正要如此。只是某这里不似镇所严整,终究是凌乱许多。”

客套几句,李汉臻吩咐属下将各样账目、案宗送来,再安排了贾璘一行人等的食宿之后,就致礼返回了军营。

贾璘等人随即分开职责,查阅卷宗。卫若兰、裘方等人担心边地军务诸多而不便,也只在戍堡内活动。

数日整理下来,苏璋眼见贾璘的神色愈来愈凝重,自己心里也是忐忑。

“大人,天气寒冷,须注意身体。或者不必劳累,或者我们就先返回榆林城。”他小心地请示道。

贾璘默默地点点头,再开口说道:“只多加几盆炭火就好。”

两人对答隐晦,是因为发现账目于卷宗里,有的事务令人颇费踌躇。例如,“某日敌人侵犯,我将士奋勇还击,追敌数十里。夺马匹三十六,斩首敌寇八十”;“某日我将士沿长城巡边,遭敌埋伏。幸斥候望见,天兵立出而大胜。夺马匹十二,斩首敌寇六十”……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