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可是盼回来了

看他已经办完了公事,裘方等人要近前拜礼,贾璘只说不必过分客套之后,先让裘方快些回府探看家人,也好彼此放心;再就让柳湘莲仍去祖宅暂且居住。

又想了想,贾璘干脆地说道:“如今湘莲也是有官职的人,我们又并非如之前只是寻常玩伴,就与我同去荣国府。”

柳湘莲一再谦辞,贾璘拉着他的手臂说道:“我们私下里相处,不必拘束过多,只以兄弟情分来论。”柳湘莲再次拱手致礼不断。

贾璘随后带着他与杜金平走出皇城城门。不用说,门口早有赖大、林之孝、周瑞等人备好了马匹、马车、轿子,任由贾璘选择乘坐。

至于前来迎接的人,更是贾珍、贾琏这样的重头人物。贾宝玉笑嘻嘻地,也从一辆马车里掀开车帘,对贾璘招了招手。又见到柳湘莲,他更是笑着打招呼。

“我想着先回去自己府邸,好歹更衣后再前去拜见老祖宗。”贾璘对贾珍婉拒道,心里实在惦记许久不见的妙玉。

一把拉住他的胳膊,再又触电一般地撤开,贾珍拱手笑道:“恕我施礼,实在是心里着急。老祖宗早就命人备下了给天成的接风酒宴。又不知道你会在皇城、宫城需要停留这么久,怕是都热了好几遍了。”

贾琏也笑着拱手说道:“就请明威将军快去府里欢聚。”

贾璘还要再说,却见贾宝玉在那里喊道:“我孟氏嫂子,已经提前接去府里了!”

“哦?这倒是难得。”贾璘随口说着,即吩咐柳湘莲、杜金平与贾珍、贾璘等人随后,自己上了贾宝玉的那辆马车。

好久没见这位好哥哥,贾宝玉兴奋地拉着他的手臂,不停地问长问短。贾璘笑着略微作答,随即板脸问道:“可有写字、读书?”

贾宝玉当即配合地正色施礼回道:“写字三两日或有几篇。读书只是诗词,更有《牡丹亭》、《西厢记》。”

“呸”了一声,贾璘作势欲打,贾宝玉以手遮头做畏惧状,两人都是哈哈大笑。

说笑了一阵子,贾宝玉再主动低声说道:“妙珰入了大观园,在栊翠庵里住的倒也闲适。”

点点头,贾璘沉默了一会儿,再看着他说道:“此事确乎还要再等数年。”

“我自知年龄尚幼,她倒也能安心。”贾宝玉默默地说道,“果然有缘,只好暂且等候。”

“静待花开。”贾璘随后说道。贾宝玉默念几句,心里暗道“诚然如是”。

莫以为贾宝玉会如凡夫那样痴情枯等,这定是不可能的事。他的贴身丫鬟如麝月、秋纹、绮霞、檀云,甚至还有碧痕、春燕、四儿、坠儿、靛儿等人,哪个不是绝品美艳、聪慧伶俐又多情、痴情于他的?

至于秦可卿的贴身丫鬟瑞珠、宝珠,那更是不必多说,早已入了贾宝玉身怀。

富贵公子计较的不是美色有多少,而是在于自己的情意,或者是某时的情意属于哪个。这不是寻常人等可以企及、奢谈的事,却是这些哥儿们太平常的事——更以多情、痴情自诩呢。

也因此,贾璘并不为贾宝玉担心什么。至于秦可卿,原本要从放荡生活中纠正回来,也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来安心。

总是许久未见,贾宝玉不停地与贾璘说笑着,不觉得已经进入了宁荣街,靠近了宁荣二府。

随着拉车马匹颈下的銮铃响起,在宁荣街里等候着的一众贾氏族人,立刻开始了喧嚣。从欢呼到燃放鞭炮,再就是鼓乐声从未间断。

马车停止了前进,贾宝玉率先钻出车厢,随后手举着车帘,笑眯眯地看着贾璘。

探身出来,贾璘握着贾宝玉的手臂,点头示意道谢。

围在四处的贾氏族人,男眷尽皆拱手施礼,女眷都是福礼。贾璘环视之下,心中颇多感慨:这些其实与寻常百姓没有太多差异的普通族人,只是想着能够开心过活,却不愿如同寻常百姓那样去劳作。眼下他们见到自己荣升,不过是再有了一份,能够继续攀附官贵族人生活的念头罢了。

这既不是劝说,更不是训诫可以改变的。贾璘只有怀着感激的心情,对众人巡回还礼。

他这样客气,许多族人们甚至要行跪拜礼。贾璘连忙劝阻,再听到鼓乐声逐渐停止。

“老祖宗来了!”有人发出一声喊,众人的脑袋齐齐地转向大门处。

寻常不会开启的荣国府正门,此时早已洞开。花团锦簇之中,贾母乘坐着步辇,被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等人围拢着到来。

贾璘正要快步走去,先听得一声低呼“果然是你”!回头看去,他于人群中见到了尤老娘和尤二姐、尤三姐。这声惊呼不是喊他,而是尤三姐带着激动的神情与泪水,在远远地望到了柳湘莲说的。

数年未见,柳湘莲自然不是彼时那个白嫩少年。可他毕竟仍是俊秀倜傥,尤三姐对他又惦记非常,自然能够重新辨认出来。

她的这声低呼,贾璘只是略微点头,却并不太在意。而他身后的柳湘莲,却为此当即面红耳赤。

那个浑若天仙一般的女孩子,何以对自己如此惊讶?

并不敢多看多想,柳湘莲瞥去一眼,只见她也红着脸连忙低头,自己更是心中警惕:绝不可失礼。

也立刻低头,柳湘莲只是跟在贾宝玉的身边,跟随贾璘而去。

尤三姐此刻来到这里,正是想找机会看到柳湘莲。此时心愿满足,她又眼见柳湘莲果然知礼、谨慎。她自觉若是再要勉强,必会遭到贾璘的斥责。柳湘莲那个如玉一般的英武哥儿,也必会觉得自己言行失当。

这样想着,尤三姐只得忍下百结柔肠。又担心贾珍借机来纠缠,致使局面更难堪、难以解释,她狠心拉着尤二姐与尤老娘,连筵席也不再参加,悄然乘车回去自家了。

此时贾母已经到了门口,就要从步辇上下来。贾璘身穿官服不便行大礼,也赶紧伸手扶住:“晚辈如何敢劳动老祖宗?还请先恕璘官服在身,不能立刻叩拜。”

“朝廷的宣慰使,我璘哥儿,可是把你安好地盼回来了!”说罢,贾母拿着帕子抹了眼泪。

贾璘看着这位老人,也不免暗自感慨:再过几年,这位年轻时也是经受许多波折,后来安享了大半辈子荣华富贵的老人,将要迎来她八十岁的寿诞。

各有各的心思。她为了保持自己与贾氏两府,尤其是荣国府的荣耀做了许多明里暗里的努力,那也是她自觉该做的。

此时的贾母身子骨还很硬朗,但头发已尽是银白。因为自己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在贾璘的眼中,她不再是满腹心机的豪门掌权人,而是一位很普通的老人。这位老人即便仍有许多常人难以企及的心思,但终究并不能挽回什么、改变什么。

与其他普通老人一样,她也不过是尽力试图抓住其实本已没有,或者不可能再拥有的往日权柄。众人对她的簇拥邀宠,与其说是尊崇与孝敬,倒不如说是借势和利用。

握着她温暖而带着沧桑意味的手,贾璘就此联想到自己前世今生的一切亲人故旧,不禁也是眼中水雾潸然。

“璘哥儿似乎瘦了。”贾母说着,抹了眼泪,再要向身边的丫鬟鸳鸯,索要眼镜来看。

“此时天冷,老祖宗先请回堂上再说话吧。”旁边的王熙凤开口劝说道。

贾璘再次施礼,旁边的大丫鬟鸳鸯随即吩咐几个婆子抬着步辇送贾母回去荣庆堂。

贾璘再与现场的王夫人等人见了礼,也看到了孟妙玉在含泪对自己微笑。

暂时不能上前和她说话,更别提拥抱亲吻什么的,遵守当下礼仪是必须的,贾璘只好暂且对她温和地笑笑。

妙玉肃揖施礼,贾璘略微抬手还礼,再目送她被王熙凤拉着手臂,与王夫人等人先行跟着贾母返回。

贾璘略有发愣,李纨、薛宝钗等人再近前施礼。

别人倒也罢了,贾璘答礼薛宝钗,简直隔着空气都能感受到这个天生体热的女孩子,此时像是一团闪动着红亮火苗的炭火。

“见礼宣慰使大人。”薛宝钗说得似乎是玩笑话,但致礼极为认真。贾璘为这话略微蹙眉,她再红着脸说道:“璘哥哥往来辛苦,小妹恭迎。”

见她温顺谦和如旧,贾璘这才觉得满意,对她的含波眼睛郑重地回视。不敢于此大庭广众之下多被她的明眸“燃烧”,他施礼后,再与其她人见礼。

见李纨等人也先回去,贾珍等人随即上前,拥着贾璘向荣庆堂走去。其余男子,如贾宝玉、薛蟠等人,也和柳湘莲说笑着前行。

薛蟠自然心里还是喜爱柳湘莲非常,可别说此时的柳湘莲相较之前更有了英武之气,就只说他目前已是正式官员的身份,薛蟠也就最多只有嬉笑,再不敢有什么调笑的言行。

贾璘先被贾宝玉引领到旁边的屋子,袭人、可人、金钏、玉钏等人早就在此等候。贾宝玉眼见几个丫鬟都是情绪激动,连忙先退了出去。见贾璘迈步进来的袭人等人,忍着落泪先行了大礼。

贾璘伸手搀起,只说“此时不便多说”。袭人连忙赶紧给他更换居家常服。给他宽衣的时候,袭人的手不禁一抖。

贾璘胸前的补子与官服都是大红底色,看着已是尊贵但众人都知道是他自己血拼才换得的,所以各有暗赞之余也有对他的心疼。

可人与金钏等人各自暂且忍着激动,先为他换了服饰。再见到贾璘恢复为一身儒士袍服冠戴的时候,几个丫鬟都是眼前一亮,顿觉心情舒朗。

再给他穿上对襟银鼠外褂,袭人帮着系好了衣袢,嘴里再说道:“大爷还是文质彬彬的装束好。”

“这不是我们操心,更不是我们敢说的话。”可人撇撇嘴说道。袭人也不理会,仍是笑眯眯地看着贾璘。

“再被多说什么,难免越说越不像话!”贾璘摆摆手说道。

眨巴了几下眼睛,可人歪着头说道:“大爷这就恼了?”

“回去再与你们理论,此时且都仔细。”贾璘说罢,吩咐她们也快去吃饭,自己走出屋子,与贾宝玉赶去正堂。

薛蟠、柳湘莲等外姓男宾,此时已被安排到侧厅的酒席落座。正堂内,贾母已然居中端坐。贾璘快步走近,做了正式的拜礼。

“让其他爷儿们就在那边喝酒笑闹,我们就在这边吧。”贾母开心地说罢,贾璘拱手应命。

堂下摆了几桌,基本是女眷们在场。之前在荣国府大门口,这些女眷多是大氅、皮裘等服饰。此时堂内温暖,她们脱去外氅,仍是各自穿着不同颜色、质地的锦缎衣裙。再就是各人头上金钗玉簪晃动,室内又有珍奇贵重的各样物品陪衬,可谓富丽堂皇已极。

贾母、贾璘、贾宝玉坐在一处,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坐在一起,薛宝钗、迎探惜三春、史湘云等人一起。另外,妙玉、王熙凤、李纨、尤氏等人虽有座位,但于此时并不敢就坐,只是帮着维护。

以妙玉侧室的身份,按理是不能进入正席的。可因为贾母既知道她的往日身份,再也喜爱她平和端庄的富贵姿态。更因为贾璘如今获得高官,身边却只有她在而被贾母特别要求她在场。

总是觉得乏味,妙玉本也喜好清静更已习惯。待不多久,她就已略有不适而告退。

贾母却兴致仍浓,询问了贾璘边地的事。不好过多提及杀戮,贾璘只说天兵发威、鞑靼败遁千里。再说起无数兵民滚滚北上,无边莽原立即归汉。

他说得慷慨,众人听得有趣。

遥想着那样的情景,暗呼口气之后,王熙凤赞道:“也就是璘哥儿可以如此。若是琏二爷去了,怕是来不及换裤子呢。”她的话音落地,再就是一片喧笑声。

“这么多人去了,又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话,幻想着也是豪阔。”探春插话道。

“小妹果然有大将风度!”贾璘当即称赞道,“确乎如此。无数兵民北上,自然有无数粮秣跟来。又,除了米麦粟黍之外,现在也有玉米可以补充。”

提及玉米二字,薛宝钗先就发笑,再脸上泛红。贾璘看得奇怪,又见她的神情颇似意味深长,也就不好追问。

看了看他,薛宝钗略微轻咳之后,淡然说道:“我前些日子过府去探望王家妹妹,好像也提到了这玉米呢。”

贾璘立刻不再说话,余光中见她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既有些许责备,也有更多好奇。

“这是什么事?”贾宝玉疑惑地追问道。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