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果然应验前话

贾?、贾琼二人听得一时糊涂,眨巴了几下眼睛没有做声。

“都不容易。好意思红嘴白牙、白眉赤脸的?总是有来有往,亲情才能恒久稳固。璘大爷脸软心慈,但总没得拿着这些好物什,去便宜了外人。”周水莲接过杜正手里的菜篮子,自顾说着。

杜正不禁笑道:“璘大爷昨日说了句‘交心不交面’。我听不大懂,却觉得面皮也颇要紧呢。最好就是既交面又交心。”

“哦,哦。杜大管家和管家婆再莫多说,我们也都是明白事理的人。”贾?、贾琼立刻心知肚明,忙不迭地说着,迅速地跑走了。

不多时,两人或者拎来二斤米,或者捧来一捆菜,再笑嘻嘻地跑回来。周水莲顺手接过来,嘴里说了客气话。

这世上,即便是父母兄弟姊妹,说到底谁也不欠谁的。懂得感恩,又知恩必报,每个人都应该懂得。

假期结束,贾璘返回家塾,继续安心地研习学问。

忽听门外一阵嘈杂的响动,塾堂内的学童们,不禁纷纷扭头去看。

贾代儒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地,脚步迟疑地走了进来。他的身后,是神情惊愕和羞惭不已的贾瑞。

贾璘缓缓地站起身来,本来还不算伟岸壮硕的身子,却在旁人看来极有气势。

院外传进院内的锣鼓声已经证明:贾氏家塾有了大喜事。

而贾代儒和贾瑞此时的神情,分明已经说出了这个大喜事的谜底,是与贾璘相关的。

“好多年了。”贾代儒的胡须颤抖,声音也在颤抖着,“贾氏两府都没有出过举人。现在出了,更还是只有十三岁!”

随着他的话,塾堂内的学童们安静异常。

院里是锣鼓喧天的声音,屋内却犹如时间静止了一般。

许久,贾蓉才带着愕然、嫉妒、羡慕等复杂情绪,不由自主地抚掌说道:“璘大爷真的中举了!”

“不仅中举,更还是解元呢!”贾代儒的眼眶发红,胡须抖动得更加厉害。

“呼——”

塾堂内的学童们,终于发出了真诚的祝贺:之所以不再嫉妒,是因为他们知道,秋闱第一名解元的名头,那是多少人可以做梦却不可能实现的称谓。

相差得太远,也就不用嫉妒,可以发出真心的赞美了。

受到了礼部提学司及里坊等一众官吏的先后祝贺,贾璘对目前取得的成就自然也是满意。

贾代儒再次发出对贾璘的评价,说的声音很大,似乎要让天下人都听到这话是他说的:“璘哥儿眉目清秀、鼻直口阔,确乎有超脱俗人的风度。老朽之前说过数次,今日果然应验!”

以他说的这些评价,就大致能够看出时下的社会风气:默默无闻的,就只能忍受鄙夷;随着身份的变化,将会享受到不同的美妙待遇。

秀才可以免除租税,当下的大成,对于举人的待遇,自然会更加优渥。

首先是社会地位的提高,可以雇佣多个仆人。尤其可以不纳税、不服徭役;其次就是可以对乡里事务,有了明确的发权;再就是朝廷会有赶赴京城会考的路费补助。

至于什么“免除跪拜礼”。大成本来就并没有严令,要求汉人无由头地必须跪拜官员。

这些优待条件,贾璘对后两者并不在意。雇佣多个仆人,因为他财力有限,也暂时做不到。

不纳税、不服徭役,这使得他的社会地位,有了很明显、确定地提高。

以十三岁的年龄中得解元,这个神童的名声,像是一阵风似的,传遍了长安城。

贾璘在祖宅的家里,频繁地接待着一波又一波前来祝贺的,认识或

干脆就不认识的来客。

这样的盛况,真让他体会到了,什么是“门槛都被踩平”了的意思。

也有士庶乡绅人等,邀请他前往不同场合赴宴,都被他以年龄小不便参与为由拒绝了。这样一来,他的名声更是鹊起:修身极严,为人方正!

冯紫英也来祝贺、邀约,但因为贾璘实在不能抽身,也只好改日再约。

刚送走几个近邻,他再见到林之孝满脸恭维笑容地走进院里来。

毫无疑问,他又来邀请贾璘过府说话。而且这次来请的规格更高:除了林之孝,另有个大管家赖大,再有就是贾琏。

贾琏自不必说,这是荣国府的重要人物,多有要务时就会出现。

林之孝是贾政的贴心人,赖大就要加个更字。可以跟着贾政打探宫里的事,赖大的母亲赖嬷嬷能够获得在贾母面前坐小板凳的权利。

赖大的弟弟赖二(赖升),是宁国府的大管家。

而赖大的儿子,更是一出生就被获得了免除奴籍的优待,甚至于二十岁的时候,就早早地由贾政安排,娟了个县官当。

为什么赖氏可以如此被优待,或许跟赖嬷嬷的丈夫,对贾氏祖辈有特别功劳有关。

此时见到这三人,贾璘知道贾政又要费一番心思了。

贾琏认真地拱手说道:“璘哥儿,恭喜你高中解元!二老爷为此高兴非常,让我们前来接你过府。”

谦辞几句,贾璘跟着他们出来院门,眼见这回的待遇又高了一级:一乘两人抬着的朱顶蓝呢轿子,停在了门口。

“琏哥哥,实在不用这样,我怎么承受得起?!”贾璘拒绝着说道。

“解元哥儿要是不敢坐,谁又能坐呢?”贾琏嬉笑着说罢,林之孝立刻近前,掀开了轿帘子。

推辞不过,贾璘只得坐进轿内,拍了拍轿杆。

林之孝放下轿帘子,随即招呼一声。几个轿夫一起起身,贾璘坐在里面只觉忽悠一下,就晃晃悠悠地移动了。

贾琏骑马先行,赖大和林之孝又招呼几名吹鼓手,奏响了乐曲。

一路行走着,沿街的行人指指点点,都说是“听说贾家出了个十三岁的解元老爷”?!

寻常老百姓只有带着羡慕的神情,用眼睛使劲看着,要把这份记忆带回家去,或者鼓励子嗣进学,或者当个美妙的传说讲给别人听。

转过街角,这个队列更因为宁荣街里的安静,而愈发张扬起来。鼓乐声吹奏得震天响,宁国府的几个角门处,探出男女仆婢的脑袋或身影。

走过宁国府门前的那对石狮子,贾璘晃晃悠悠地,接着被抬过了荣国府的那对石狮子。

到了正门处,鼓乐声终于停了下来。林之孝随即喊道:“直接抬进荣禧堂!”

鼓乐没有进入院内吹奏,贾璘坐在轿子里,穿过了正门。

贾琏也换乘了小轿子,在前面引路。经过仪门,他们来到了荣禧堂门前的小广场中。

“止!”林之孝发声喊,轿子稳稳地放在了地上。后面的轿夫略微抬起,贾璘顺势身子探前。

轿帘开处,赖大笑眯眯的神情显现:“解元老爷请下轿。”

“有劳赖大管家。”贾璘走出轿子,整理了一下衣袍,看向荣禧堂的正门。

“哥儿们早就候着了。”林之孝笑着说道,“羊群里跑出来骆驼,今儿个就只你大!”

看起来被贾政组织得很不错,秩序很整齐:几十个贾氏同辈、晚辈的男童,在衣着艳丽的丫鬟、嬷嬷,以及衣帽整齐的男仆、小厮的陪伴下,正耐心地等着他的到来。_&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