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新火器的畅想

这个年轻人既有文武奇才的嘉誉,又有倜傥洒脱的名声,王子腾一望之下就为贾璘的风度暗赞不已:皇帝轶正从贾璘尙还年幼的时候,就发觉并逐渐刻意栽培。如今看来果然名实相符!

两边人员靠近,苏璋先行近前再次宣布了圣旨,王子腾施礼应喏。随后,贾璘快步走近拜礼道:“在下贾璘,久慕统制大人威名,只恨至此才见。”

“贾御史不必过谦。”王子腾随即回礼客套几句之后作势邀请,贾璘与苏璋相继进入正堂。

贾雨村等高级别文武官将跟行进来,等王子腾与贾璘等人落座后,再分别坐在大堂两侧。

外面的鼓乐声已经止住,有各曹参军带领潘贵、葛瑾、书吏、历事监生,以及卫若兰、李云宁等人转去安置。至于金钏、玉钏与两个婆子,也被转去单独小院住下。

相邻而坐,王子腾先是谈及了自己前来巡边的经历,贾璘认真地听着,再予以随时的肯定。

说是“奉旨巡边”,但王子腾的实职就相当于手握边地重权的常任巡抚。无论是军政民情,他皆可以对某处进行检查、抽查,以及重新核定,甚至修改某些不合理的条例。

这些报知朝廷之后,朝中的一众大学士们商议确定之后呈报皇帝。因为出于对王子腾辅佐夺宫、夺嫡、登位的回报与看重,皇帝轶正知道他忠心耿耿,大多会快速批示落实。

因此,王子腾的官职先不说是否再添加、升任。只凭着皇帝对他的这份倚重,从朝中的文武群臣,再到边地的一众官将,无人不知其中内情,多是对他尊崇有加。所以王子腾的奏章到京,那是审批最为快速无碍的。

听他说着官场的套话,贾璘的心中却只有警惕:王子腾虽然言谈温和而不是寻常凶恶莽夫,但也要对其倍加小心对待。更要借用此人的势力,才好更快达到自己的夙愿!

王子腾与贾璘对答一番之后,彼此言谈逐渐轻松。王子腾又问他对边地印象,贾璘随后再提到自己所见,进而说是有“九省统制亲在,边地内里安宁、关外敌寇远遁”等话。

“御史不必多有客套。”王子腾笑着摆摆手之后,侧头打量着这个年轻人说道,“御史说的若不是客气话,某必是不信。否则,那十余名武官的脑袋,岂不是就是白掉落了?”

贾璘连忙拱手说道:“在下做事难免急切,但实在为军中纪律考虑。”

点点头,王子腾不再发笑,认真地打量了他之后,再赞许地说道:“御史所为颇有胆识。若某如你年纪时仍是寻常少年,哪里有这样的作为?”

贾璘再次谦辞,施礼说道:“若在下将来能有统制大人一二风度,就是天大幸运。”

王子腾听得开心,旁边的贾雨村想起来笑道:“御史表字天成,岂不正是此意?”

众人听了纷纷鼓掌称赞,彼此之间就此处在一团和气与欢洽的氛围中。

有侍卫近来报道“酒宴已经备好”,王子腾随即起身相邀,贾璘、苏璋施礼道谢跟行。

仍是寻常官场应酬,也有歌姬舞女来助酒兴。在王子腾身边伺候,这些女子肯定要比寻常军伎要靓丽得多。可总是边地豪情过分,风雅标致稍欠。贾璘对此只是静观,表现得温和适度。

酒宴散去,王子腾再单独与贾璘在侧堂叙话。这时,两人就不再是上下级的官僚身份,而基本就是本着舅甥之间的礼仪与情感。

说起来两人并无血亲,但出于总是家族中算得出来的人,他们还是叙谈得很是亲密。

王子腾知道贾璘颇受皇帝轶正偏爱,也对他有格外高看。又亲眼见到贾璘的确身貌俊朗、年轻英武,言行间另有安然大气风度,尤其他榜眼出身又还颇具武功而文武俱全,王子腾自然也有喜爱、关爱他的心情生出。

但王子腾与皇帝轶正的态度大致相同:对贾璘看好,但要对贾氏保持着一份格外的警惕——毕竟,当初贾氏是明显站错了队。而现在的王子腾,却是极受皇帝看重。

因此王子腾虽然会对贾璘问及贾母等人安好,但两人的言谈终究都不多会提及过多家事。眼见贾璘颇为懂得自己的心思,王子腾对他再有通明晓事的暗赞。

心情不多久就都是宽适,两人就以长辈对后辈的关爱,来进行着交流。

贾璘对于来自王子腾的关切,当然要表现得尊敬感激。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的确体现出来与贾氏纨绔子嗣的不同。

王子腾见他对答得体,言辞间又总有报效家国之情,心中先是宽慰,再有赞许地说道:“贾氏有璘哥儿,确有先宁荣二公遗风。”

“先祖辈威烈当时,璘虽不才,却也渴望如是。”贾璘当即答道。

他说得自觉坦荡自然,王子腾却先是一愣。

听了贾璘的话,王子腾不由得眯眼捋须,暗自揣摩:想那宁荣二公可谓是九死一生,才为己身与后代挣下泼天富贵。贾璘你虽然有年少大才的名声,却也既是年轻又还资历尚浅。

至若你少时杀得几个金人,再又平灭了一伙顽匪,更斩杀了十余名武官。但要想据此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大的重用,仍须过十年二十年再来说话。

他心里这样想着,贾璘自然清楚:官场既要相互勾连,也的确要熬年头。贾雨村为何快速升职?那是因为他既是走对了门路,又已是人到中年,是朝廷最为看重的黄金为官期。

可要只是等着,那自然不是贾璘所愿。

“除却贾氏先祖辈,就是舅舅也英名播于天下,晚辈岂能不奋进?”贾璘施礼说道。

王子腾听得满意,也只得再给予安慰:“璘哥儿耐心就是,将来总有一份大富贵等着你就对了。”

笑了笑,贾璘再又摇摇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下先不为官职升降,却总想着为大成补缺。”

“嗯?”王子腾不禁为这话感到诧异。

贾璘看着他接着说道:“舅舅虽然官居高位,但想来之后尊贵更为隆崇。”

王子腾听了这话,先是开心,再就有些迟疑:你这小子如此说话,竟然要助我高升?

他又想起林如海当初就是在贾璘的建议之下,整理出来一支“林家军”。借此振作了官声之余,林如海进而通过贸易得到了新作物,再进京述职、试种,又与贾璘剿灭了顽匪,就此升入了官贵阶层。

沉思过后,王子腾回视着贾璘说道:“贤甥之意,是说某现在的功绩还不足了?”

“晚辈哪里敢说这样的话,只是想到舅舅毕竟巡边辛苦,理应得到更大功业。”贾璘施礼后,继续说道,“黄河几字形以南,乃至以北的区域,原本就是汉家天下,眼下却是鞑虏牧场。舅舅常驻边地,对此必也是心中愤然。”

黄河几字形一带,的确是唐人所属,后来逐渐被各蛮族先后占据。目前别说过黄河占据阴山,就是黄河以南也已早就是鞑靼所属之地。

对此,王子腾只有沉默以对。先别说他不敢贸然进兵鄂尔多斯地区,既是率兵过去,也是打不过鞑靼小王子。如果可以轻易获胜,他还用得着困坐在长城以南吗?

如果轻易发兵,不仅会落得个损兵折将的后果,更会因此被降职,而不是升职。

王子腾知道贾璘的意思是借着收复黄河以南地区,来使得边将尽皆获功。也知道贾璘确有才华、才干,但略作沉吟之后,他还是漠然地说道:“长城外面现在多有荒漠,已非汉唐时丰美情景。再者,鞑靼既能侵略至此,也确乎有些武力。”

贾璘随后拱手答道:“彼处正因为胡汉来往冲杀而总有焚毁草木,所以导致荒漠逐渐形成。我方若能克复,以休养生息及认真爱护,必能减少荒漠面积。”

贾璘这样说,王子腾自然懂得。因为两人更明白共同话题是克复汉人旧地,来实现彼此的一份天大武功。但鞑靼毕竟凶悍,王子腾也只是略微点头,并不多说什么。

“鞑靼的弯刀锋锐、铠甲坚实,也有些火炮火枪。可只要我们稍作改进,就可凭借绝对优势,将其赶出鄂尔多斯!”贾璘接着说得很坚决,王子腾再又迷惑起来。

思考良久,他才试着说道:“璘哥儿总有奇思妙想,这我也是知道。眼下就只我们甥舅二人,尽管直说无妨。”

贾璘点点头,随即答道:“火炮火枪必须要改造,但这需要从炮筒枪管的精良铸造提升。若是寻常数量也就罢了,但若众多,自然并非一日之功。可晚辈却有个较为轻易的办法,可以快速令大成扬威!”

“何不快说?!”王子腾听得着急,不禁主动凑近了他。

“枪管铸造精良,即可加大铅弹的重量。如此既可射击距离远,又能于击中敌寇时,其即便身着重甲,也难以活命。”贾璘说道。

王子腾常驻边关,自然懂得军事、武器。听了这话,他稍作犹豫之后,就摆手说道:“即便可以铸造出你所说的枪管,但火药哪里有那么大的力道。”

当下的火铳铅弹大约重量为三钱,火药约四钱。射击距离尚可,但先不说装填与发射的程序繁复缓慢,杀伤力也并不够大。

“所以,晚辈巡视边关以来,就有了对火药配比改进的念头。”贾璘立刻答道。

“哦?”王子腾顿觉感兴趣,“难道璘哥儿觉得目下火药还不够好吗?”

当世的人,绝对大多数都会以为拥有的东西,已经是当下最好的了。否则,科技进步还会这么缓慢吗?

了解更大威力火药配方的贾璘,对此暂不能明确表态,却也是点了点头:“我亲眼看到边将指挥火炮、火铳兵士反击鞑靼,当即就有了对炮子、铅弹不能发射过远的感叹。由此,我也就有了改良火药的念头。若能够得到更加合宜配方的火药,我大成必可无敌于天下!”

王子腾不由得先是赞声“璘哥儿果然是大才”,再又思忖起来。稍后他再迟疑地问道:“如何可得?”

贾璘也略作思索,再拱手回道:“晚辈的确揣摩得有些想法,但先应该予以试验。”

王子腾见他果然有了思路,随即压低声音说道:“此事必是绝密,不可泄露于外人。但又不知,璘哥儿如何改进呢?”

“请命统制大人,允晚辈闲暇时进入火器制造场地!”贾璘正色施礼说道。

王子腾当即答应,却又迟疑地想起来:“你方才说的,某觉得亦是十分有理。即便火药可以快速改进,你也说炮筒、枪管未必合适使用。”说罢,他又为莫名的前景,以及不易得的升职机会而慨叹。

“宋人即有可以用手抛掷或安放的火药器物。大的可以炸塌城池,小的可以令敌人死伤。”贾璘低声答道。

王子腾不禁再捋须颔首,默默地点点头:“所谓‘震天雷’。”

这种类似手榴弹的武器,早在宋朝时期已被发明使用,多是用铁罐、陶罐等器物,内里装填火药,再用药引点爆——也由此可知,汉华在历史中从文化、经济、政治、商业、律法、战争艺术与武器制造等方面,一直全面领先世界,或者说从未长时间迟滞,除了明朝以后的辫子朝代。

譬如汉唐时期对西域的控制,以及对北边与西边蛮胡的威慑;茶叶、瓷器、绸缎等商品沟通万里;刀剑衣甲的制造精良——吹嘘西边蛮胡的可以了解一下汉代环首刀与唐代陌刀、横刀、长槊、明光铠等;至于文化更不必说——汉武帝有罪于后世汉人,最大莫过于刻意宣扬了儒学一家,并被后人刻板遵守。杨朱法墨老庄诸学及探索追求的精神就此衰弱,但汉人因为好学包容仍可称文化蓬勃灿烂。至于所谓儒学,最终也是掺杂与借用了其他学派,甚至自己也分为多种流派。

也正是因为儒学的刻板,禁锢了原本自信开朗的汉人进行更多学识与行业的参与热情,出现了太多不必要的官僚士子阶层及腐朽观点,更也贻害后世。即便如此,汉人仍未停止出于对家国改善的态度与行为。

因为身在军伍多年,王子腾自然了解这些武器。贾璘嘴上对他称赞,心中更为汉华的既往感慨,更对未来充满冀望。

略作沉默之后,王子腾也无奈地提到,震天雷虽然有些威力,但因为爆炸效果不一、操作时有意外伤及己方等原因,后来逐渐被军伍冷待。

他对此并不太在意,贾璘当然知道震天雷这样的火器,距离未来使用方便和威力巨大的手榴弹和炸药包等并不遥远。

“晚辈不才,却也对此略有研究。那只是因为对火药配比以及引线的不便控制,才使得这么好的武器未被重视。”贾璘语气轻松地说道。

不待王子腾多做思考,贾璘自顾带着轻松的神情说道,“请舅舅试想一下——若我方士兵用抛掷的方式,将外在是钢铁、内里是火药与铁屑的武器,扔到鞑靼人的骑兵队列当中,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

王子腾就此眯着眼睛畅想一下:轰隆巨响接连,震天雷飞溅出耀眼火光与铁屑,鞑靼武士就此哀嚎不断、人仰马翻;大成兵将呐喊冲杀,自己于后方督阵,神武非常……

“嗯嗯。”贾璘略作轻咳两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王子腾就此回过神来。

听得振奋,但王子腾再想了想,仍只是觉得贾璘的言辞与神态都极具感染力。可这种震天雷能否研制成功以及确定的效果,凭他目前的脑子,是绝对想象不出来的。

“呃,”王子腾略微平复了心情,镇定下来缓缓说道,“璘哥儿必是见识过火器的威力,某自然也敢称清楚。但璘哥儿所说,似乎难以想见。”

贾璘径自看着他的眼睛,同样缓慢但坚定地说道:“天崩地裂、血肉横飞。”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