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夏花

“你好糊涂。”薛宝钗先开口埋怨,再接着说道,“政老爷生辰就要到了,府里上下都在筹备;林老爷也快进京,也要安排住处。这些若不是大事,我不知道还有什么。”

贾宝玉听了,连忙施礼告罪:“多谢宝姐姐提醒。”

薛宝钗连忙侧身避过,笑着说道:“你谢我做什么。我也是才听老太太、太太们说这事,你还不赶紧去请示?!”

贾宝玉嘴里答着“是”,脚下却迈不动步子。知道他畏惧贾政,贾璘只得安慰着说道:“宝玉多去请安,政老爷嘴上或许不说,心里自然欢喜。”看看他,贾宝玉在心里叹了一百口气,迈着迟疑的步子出了房间。

贾璘和薛宝钗先后出屋,袭人、莺儿等人远远地跟在后面,也赏看着院子里的景致。

犹豫了一下,薛宝钗看似随口地说道:“我才去给老太太请了安,就听说璘哥哥被宝玉拽了去。想着必有有趣的事所以前来,果然遇到。”

贾璘笑了笑,转而问道:“蟠哥儿近来如何,我公务、杂务颇多,与他见面也少了。”

薛宝钗轻叹口气,带着无奈的语气说道:“无非是飞鹰走狗、喝酒赌钱,总还是那般混闹罢了。”

“他这是未经历什么事,过两年也就好了。”贾璘安慰着说道。

薛宝钗看看他,先让莺儿退出几步,再接着说道:“我是妹妹,不便多说什么。就是我母亲,哥哥他也听不得几句好话。”

贾璘听了她的话,不禁笑着说道:“闭门不管庭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张。宝姑娘若是能有一份平常心,世事就不会觉得太过烦心。”

薛宝钗先是赞了一声,再为难地说道:“我也知道‘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的道理。可话虽如此,我却总忍不住。”说罢,她显得有些难为情。

“大事自然要管,否则也就谈不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我只说宝姑娘别太操心,世事自有道理,蟠哥儿总会有番作为。”贾璘劝说道。

听了他的话,薛宝钗点头道谢。

贾璘当然知道这个女孩的心思细密。薛蟠当初所说“待选”,那是征召官宦名家之女孩,去做公主、郡主的近侍女官。这样近似使唤丫鬟的未来,不要说薛宝钗,就是薛姨妈,甚至薛蟠也早就觉得不可能适合薛宝钗而不再提及。

之所以她们没有公开终止这事,除了想要以此继续为掩护,暗自给薛宝钗寻下另外一门亲事以外,就是薛家还想继续攀附贾氏,希望借此家道中兴。

贾璘另外也清楚,以薛家目前只是皇商的身份,她本也是大概率选不上的。今天的对话已经明显,当下他干脆地低声说道:“你哥哥计议的那事并不适合你,也不可能成功。你或许自觉可以借此佐助家业,却只令我为你担心。”

他类似的话,其实在确定知道薛家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已经接连对薛宝钗劝说几次,他现在说得清晰,她听得感动。

薛宝钗的心里,自然有对他关心自己的感激。更因为相处日久,总有一份对他格外的情意,于她心里暗存。

无论哪一样都令她羞赧,脸上不由绯红。低声说“璘哥哥说得极是,小妹都记下了”,她再认真地低头福了福。

因为性格稳重的原因,薛宝钗轻易不会做出什么承诺。可她但要说出的话,就的确是她自觉考虑稳妥了的。

贾璘本就知道她的心思深,就此也是安心。眼见她答复得认真,他随即也郑重地拱手还礼。

“还不快来看花,在那边一个劲地拜什么?!”不远处,一株挂满火红石榴花的石榴树畔,李纨带着迎探惜三春,还有史湘云一起,在那里笑喊着。

薛宝钗跟着莞尔一笑,开心地说道:“这几个定是又在借着赏花附庸风雅地,要说几句话,念几首诗了。”

果然,待得贾璘和她走过去的时候,李纨先开口笑道:“宝姑娘多有才学,见到石榴花开,必会有佳句诵出。”

“莫说我愚笨少学,就是能说几句,也不敢当着璘哥哥的面,给大奶奶听去做笑话。”薛宝钗的杏眼笑弯,打趣着说道。

性格活泼的史湘云把身子挺直,大声说道:“宝姑娘说得好巧,这是既偷了懒又找了人来替代!倒也不用打板子,你害怕做什么!”她的话说完,几个女孩子哄笑不止。这其中最为胆弱的迎春,也就此笑了笑。

“就知道璘哥哥又溜出来,是只顾自己贪玩。”林黛玉一边说着,一边和甄玉莲走来。她们的身后,是雪雁、紫鹃、金钏等丫鬟。

林黛玉虽然在笑着说话,但语气却很凌厉。李纨等人听了,只得先后哄着她说笑道:“林姑娘是自己来晚了,璘哥儿却也是才和宝姑娘来的。”

贾璘眼见林黛玉如此,觉得如此言行做派,才真的符合她原本就敏感的心思。至于再因为贾敏身在贾府、林如海如今又得势,她或许再添了几许娇蛮,贾璘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个女孩,本就是人间高冷的奇花。俗品莫说不入她的眼,就是因此招嫉妒,又也是无法避免的事。

“林姑娘来了正好,我们一起听璘哥哥说句诗。”薛宝钗上前拉住她的手臂说道。

这些女孩子听了,都把目光重新投向贾璘。性格活泼的探春,此时叉着腰说道:“曹子建七步成诗,璘哥哥也别超过八步!”

见她态度蛮横,甄玉莲的眉头微蹙,但因为也知道此时只是玩笑,更因为自己原本也是脾气温和,不好出言拦阻。

林黛玉却径自噘着嘴说道:“哪有像强人那般逼迫的?你说璘哥哥是曹子建,难道你是魏文帝吗?!”

探春听了也是噘嘴:“我何时敢这样自比了?”

李纨连忙笑着劝道:“璘哥儿或者走几步,或者就站在这里想,都随他的心意。只是,这诗还是要做的。”

几个女孩子争执几句,看似林黛玉很霸道,贾璘却在心里为她叫个好。

她不再如无根的浮萍那般自艾自怜,仍与父母相伴,更还有了个弟弟。都说最亲莫过自家人,她更因此不会再被什么人轻看甚至被恶毒算计,这当然最值得庆幸和喜悦的事。33

“璘哥哥也别只是看着林姑娘发呆,不说几句诗,我看姐妹们是不能放过你的。”薛宝钗笑着说罢,贾璘也就醒过神来。

“石榴花于近夏绽放,远观犹如满树挂满了灯笼,更如燃烧着意念的火焰。我想,人生匆匆百年,亦应如同此夏花一样绚烂。”贾璘眼看着这株石榴花树,口中喃喃地说道,“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

几个女孩子听罢,立刻都惊讶地看着他不语。许久,薛宝钗暗暗地念道:“生如夏花之绚烂。真的令人神往!”

“不是神往,是应该如此,本就如此。”贾璘看着她说道。薛宝钗回视一眼之后,点了点头。林黛玉还没来得及表示什么,已见到其她几个女孩子,都拍掌欢呼不已。

“这才是在世间活一回,应该有的样子!”探春称赞着说道,语气却近乎呐喊。

“若我不似夏花,又有谁能比呢?!”史湘云恨恨地说道。

迎春只是拿着手帕,掩嘴微笑。李纨见这两人情状已是大笑,但还没开口,却见惜春抢先开了口。她父亲贾敬出家修道,母亲早亡。因为缺少关爱,她有着自卑与自傲的双重性格,又因此心冷嘴利。

“若要如此说,你是能比得过大姐姐了?”她撇着嘴说道。

史湘云听了,眨巴了几下眼睛,心里或有不服,嘴上终究不敢争辩了。惜春所说的大姐姐,正是早先进入宫中做女官,现在获得逐步提升的贾元春。

她说了这话,旁人自然不敢再附会,却也使得当即冷了场面。

众人正觉得略有尴尬,李纨转头指向甬道那边笑道:“又来了位‘大才子’!”

顺势看去,众人见到贾宝玉神态活泼地走了过来。

“这是政老爷夸奖了。”史湘云揶揄着笑道。

到了近前,贾宝玉认真地给贾璘唱了个大喏,再笑呵呵地说道:“璘哥哥果然猜得不差!老爷见我主动去提及贺寿的事,当着那几个清客相公,也还略略地赞了我几句呢。”

薛宝钗先“呸”了一口,笑着说道:“不是我先提起,却先向璘哥哥拜礼?!”

贾宝玉嘿嘿地笑了笑,贾璘也笑着再要转身,却见林黛玉因为觉得暂有冷遇而有些不悦。他正要关心说几句,她先漠然地开口说道:“璘哥哥,刚才母亲正要找你,我却因为高兴忘了告诉你。”

“早就应该说的。”贾璘只得与其她人道别,和林黛玉、甄玉莲一起走去贾敏的住处。

晴雯从烟罗纱窗看到几人前来,走出来迎接,边施礼边嘴里说道:“太太正在念叨璘大爷,却正好来了。”

贾璘回礼后,迈步走了进去。见贾敏正坐在炕边,他连忙近前施礼问安。贾敏说着“坐吧”,晴雯搬来一张椅子,贾璘侧身坐了下来。林黛玉、甄玉莲等人在旁边静立。

“老爷此次进京,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要待多久。”贾敏似乎是在自语一般地说道。

贾璘略作沉思,开口回道:“老爷信中自然不好提及公事,但晚辈想,老爷应该在这边住一阵子,还是要回去江南那边的。”

“哦?”贾敏不禁笑着问道,“或者如此,但璘哥儿是怎么猜的?”

“外放官员的回京述职,近些年来已经见少。若不是老爷政绩出色,断不会有面圣的机会。所以,好容易才来一趟的老爷,会在京都住一阵地。”贾璘自顾猜测着说道。

对此颇为认同,贾敏听得略微点头。贾璘接着说道:“另外,老爷管理盐政已久,又有勘定江南乱局之功。那支‘林家军’却也没听说要解散或者编入卫所兵营。所以我猜测圣上勉励、嘉奖老爷之后,他还是要回去。”

贾敏认真地听着,暂时没有作答。那边的甄玉莲,已经悄悄地为贾璘竖个大拇指称赞。她刚做了这个动作,却见到了林黛玉投来的暗示眼神,连忙恢复了肃然神态。

眼见这两个女孩顽皮,贾敏轻呼口气,摆摆手说道:“我问璘哥儿几句话,你们先回去自己屋里。”

林黛玉和甄玉莲各自难为情地吐了吐舌头,肃揖拜了拜,一起走了出去。到了门外,晴雯再命几个在廊下、窗前候命的粗使丫头、婆子们,一并退到院子当中候着。

屋内屋外安静了下来,贾敏缓缓地低声说道:“老爷若果然如璘哥儿所说,恐怕未必可以住在府里。”

贾璘立刻拱手低声回道:“老爷回京述职,必会再受拔擢!老爷若是来京,理应另行再觅住处,不便进府来住。”

这是理所应当的事。若是短住几天倒也罢了,住的时间长了,林如海岂不是要公开顶着个攀附丈母娘家的名声?贾敏自然懂得这里面的不妥,却又担心贾母等人不悦,一时并未考虑稳妥。

“只说老爷预备为将来来京居住,而买下一所宅院。等他进京的时候,您和林妹妹等人,自然有理由暂搬过去居住些日子。”贾璘接着说道。

“嗯,理应如此。”贾敏轻叹一声说道,“就怕有人看着阻拦,说些‘外人’、‘内人’的亲情话。”

由此话可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至理名言。林如海若非豪阔官贵,岂有人会阻拦他不在府里居住?!

“我只记得姑太太与老爷暂别已有两年多,当时信哥儿稚弱,如今虽还是个奶哥哥,却也极为孝顺,想念老爷为甚。一家人团聚,谁又能说什么?”贾璘劝说道。

贾敏默默地点了点头,再开口说道:“只是老爷回来,既然还是要回去。那就说不得我与信、黛玉、玉莲等人,要跟着他回去了。”

贾璘坦然地回道:“老爷和太太一家团聚、不再分离,这是天大的喜事。至于是否能立刻同返江南,等老爷来了再定不迟。眼下或租或买个宅邸,倒是急切的事。”

“那么,璘哥儿之意,是租还是买呢?”贾敏问道。

“买下的就是基业,租来的终究短暂。况且老爷现今荣光无比,即便宅子小一点,也还是自己名下的为好。”贾璘笑着回道。

贾敏点头称是,贾璘再主动说道:“晚辈虽然愚钝,却也有几位交往的好友,或许可以尽快办好此事。”

“璘哥儿若说蠢笨,谁还敢说才干的话。”贾敏笑着说道。

这件事说定,贾璘退出屋内,其她丫鬟、婆子重新去向贾敏请命。那边的晴雯,立刻笑着迎近前来:“璘大爷,林姑娘她们在这里没待住,到那边的亭子坐坐去了。”

说着,她轻咳了几声。贾璘连忙问道:“晴雯有不舒服吗?”

“都还好。或许近来冷热不定,略微有些不适。”她看了看贾璘,低头回道。

“你身子也弱,应该多注意的。我正好清闲,先给你看看。”贾璘说罢,自顾走回贾敏的屋子。

晴雯是贴身大丫鬟,平日里就住在贾敏住处的隔壁屋子。见他言行坦荡,晴雯也低头跟着走了进去。

贾璘坐在椅子里,晴雯坐了个杌凳,把手臂搭在桌案上。她雪白的腕子从衣袖内露出来,手掌向上,那两枚染着豆蔻颜色的长指甲,弯弯地翘着。

略微在她腕上搭了一会儿,贾璘命她去倒杯热茶,自己给她写了个方子。

“服上几剂就可无恙。你与林姑娘体质有些近似,日常服用一些松花粉、白芷,可以调理身体。”贾璘叮嘱道。

林黛玉可以服用人参、白参、燕窝这样的高档药品,晴雯自然不能享用。松花粉、白芷这类的药物价格便宜,却对人体也有很好的补益效果。

晴雯连声道谢,再要深躬万福。贾璘见她身子娇弱,不禁伸手搀扶。才一抬手,贾璘的余光里就现出林黛玉的影子来。

晴雯背对着屋门不知,贾璘只是镇定地把她扶住,再就站起身来。那边的林黛玉眉头一皱,噘着嘴走到了院子里去。

晴雯不明所以,贾璘快步走了出去:“正要找小妹说话!”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