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迫切

“湘莲本来生性淡泊,跟着爵爷征战原本也是勉强。再有天大富贵,若是不能时常与爵爷盘桓,于湘莲来说却是毫无趣味。”柳湘莲轻松地回罢,再下意识地抚了一下腰间的那柄鸳鸯剑。

知道他也惦念尤三姐,贾璘更对这个重情义的哥儿能够淡然面对荣辱,暗自赞赏不已。

莫说柳湘莲,即如贾璘自己,又也不能于目下尽皆掌握自己的命运呢。总是随着人生路的前行,尽可能地对自己更好些,对他人的辅助也就更多些,贾璘但想到这里,脸上也就尽是微笑。

从洛阳逆行至潼关,进而抵近关中平原,贾璘等人的眼中,更见到如前的人头攒动繁忙的景象。

杜金平再有赞叹,贾璘却忽然心生怜悯,略微慨叹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杜金平立刻低头不语,柳湘莲只做没听见而茫然四顾。

临阵换将,虽然有皇帝轶正的格外考虑,但对于前线的将士,以及可预见耗费的无数军资,乃至对目前仍处于慌乱之中的金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或者大成会鼓起余勇而迅速击溃金人,或者金人会得到喘息而再次反扑。总之,一切有天意就是。

没几天到达长安城外,柳湘莲手举马鞭遥指道:“再见此城,却并不觉得如何雄阔了。”

笑了笑,贾璘回道:“这是湘莲见识已多的缘故。不过,这座城总是意味着家乡。”

朝阳中已有部分官员前来迎候,彼此见面致礼问好。一行人在锣鼓声中入城,杜金平照旧先先护送阿茹娜、晴雯等人车辆回贾宅。吴焦巴弓等人就返回北黑水农庄,杜金平再去通报宁荣二府;柳湘莲去林宅看望尤三姐;贾璘直接赶往皇城。

才到皇城门外,贾璘就见到众多官僚与士庶人等再早就等候。下马致礼后,贾璘随即被一名太监引领着赶去宫城面圣。

直接进入太极殿之中,贾璘略微抬头,望到轶正倚坐在龙椅中。拜礼后,贾璘说道:“臣璘奉诏回京,以聆圣训。”

轶正欠了欠身子说道:“卿接连立下奇功,朕欢欣不已。先是念卿劳苦,更欲再与卿别有计议,所以召回。”

贾璘称谢后,再肃然静听。轶正接着说道:“眼下黄淮一带虽仍未安宁,但既有忠靖侯等人前去,足可使之安定。卿暂时回京安歇,朕另有瓦剌、鞑靼,以及东北面榆林镇与金人接壤处事务,有待商榷。”

贾璘随即回道:“臣身在战地,但也时常关注瓦剌与鞑靼讯息。听闻瓦剌已然东来,我方可出兵协击鞑靼。至于燕云十六州一带的金人,更可以随着瓦剌与我方的东进,而将其逐渐驱散。”

轶正沉默了一会儿,随即说道:“此事再议。”贾璘就要告退,却见他似乎别有犹疑,也就只得静候。

犹豫了很久,轶正再说道:“之前百官献药,朕亲自斟酌以后敬献太上皇。”

“陛下诚孝治天下,万民无不仰望。”贾璘回道。

轶正先是点头,再又说道:“或许风寒,太上皇近来饮食略少,朕就此更为不安。据此,朕忧心不已,它事莫顾。”

贾璘连忙说道:“陛下但保万金之躯,”不待他说完,轶正就再探了探身子,语气平和但暗含威严地说道:“太上皇微恙,老太妃也为此饮食不定。”

他说得隐晦,贾璘大致明白:那位神秘的老太妃将要撑不住了。

老太妃甄氏,出身于江南金陵甄家。作为太皇太妃一辈的人,她对于贾氏、甄氏的庇护可谓极大。目前金陵甄家虽然曾有贪贿事故被暂处,贾氏也大着胆子收留甄家资产。但终究还是靠着老太妃的影响,使得甄家,包括贾氏都没有受到进一步惩处,甚至甄应嘉又还复了官职。

毕竟年事已高、身体欠佳,老太妃出于对身后事的考虑,把甄应嘉的二女儿嫁给了北静王为王妃,希望为人圆融的北静王可以持续护佑甄家。

皇帝轶正忽然提到老太妃的事,贾璘就隐约感到他又要动一番“干戈”了。甚至,特意把贾璘召回,轶正也有一锅端的意思?

贾璘暂时不能确认,只得回道:“老太妃受到太上皇与圣上的庇护,必将得享百年安乐。”

见他说得不痛不痒,轶正停了一会儿再说道:“朕待卿如何?”

贾璘连忙拜礼回道:“陛下待臣,犹如昭昭金轮辉耀,更如久旱春霖降临!”

略微点头,轶正默然说道:“卿忠心可鉴,可称难遇。好为之,好为之。”

贾璘再次拜礼,轶正随后说道:“朕也多有疲惫,卿所言公务军情,改日朕再问对。卿暂且安居府内,待朕心绪稍安后召唤。至于军功封赏,待诸部合议后,再由内阁颁布。”

贾璘拜谢后,再请求拜见元妃,轶正此时才算是真的有了笑意。略作沉吟之后,他先是漠然说道:“贤德妃身子略微有恙,”说着,他又忍不住现出微笑,干脆地说道:“贤德妃有喜,卿暂不必见。”

贾璘就此称颂:“臣贺陛下恩德隆宠,祝贵妃娘娘万福金安。”轶正略微点头,随即在一众宫女、太监的陪伴下,起身离去。

贾璘退出宫城,再对前来问候的同僚见礼之后出了皇城城门。

就有荣国府赖大、周瑞、林之孝以及杜金平等人,立刻就近前拜礼。那三人争先说道:“老祖宗等得着急,又二老爷也才回来,就候着爵爷开席呢。”

贾璘略作沉吟,随即进入轿内前往荣国府。

这次更不用说了,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贾琮、贾蓉、贾兰、贾芸、贾蔷等人在府门处迎接。贾璘连忙下轿回礼,再才与众人进入荣庆堂的院落,就见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王熙凤、薛姨妈等人依次走来致礼。

贾璘再还礼后,又才走到荣庆堂的门口,就见贾母在丫鬟鸳鸯、琥珀等人的搀扶下走来。

“璘给老祖宗请安,请恕官服在身不能大礼。”贾璘赶紧近前施礼问好,贾母随即慨叹道:“好个哥儿!真就屡立大功,得到了皇帝倚重。”

谦辞几句,贾璘与她同回堂内。落了座,贾母再略微询问几句之后,就摆手笑道:“我也不敢多听,只知道璘哥儿有功就是了。”

亲族男子们暂且不提,只说此时堂内的一众女眷,哪个不对身穿大红锦袍、仪表非凡的贾璘瞩目。

李纨与王熙凤直接夸赞,李纹、李绮、探春、惜春、薛宝钗、邢岫烟等几个女孩虽然不敢当众这样出口,却也都对贾璘认真地福礼请安。

再有一个眼生的妇人,对贾璘一边微笑一边打量着。王夫人代为介绍道:“这位就是金陵体仁院甄家的甄郑氏,旁边这位姐儿是她的三女。”

贾璘连忙拱手致礼道:“给太太请安。”

甄郑氏受礼后,也略微起身回礼,再落座笑道:“老爷总说邀请爵爷过府坐坐,爵爷只是没得到机会前去。”

贾璘致歉后,甄郑氏的三女低头福礼道:“玉芙给爵爷请安。”一瞥之下,贾璘先就暗赞一声:甄氏果然都是俊俏的人。

这个女孩看去明眸皓齿、眉眼间既有雅致的神色,更有一份活泼神态暗含着。若说她肤白胜雪,堪比妙玉;再她眉眼灵动,更如史湘云;她又是姿容娇艳,堪追薛宝琴。当然,这个小女孩的身段距离丰致还远,更比不得一旁的薛宝钗。

连忙还礼,贾璘回道:“也问小妹安。”甄玉芙抬头略看他一眼,像是娇弱的小兔子一般赶紧红着脸低了头。

贾璘再要与甄郑氏说几句,却被王熙凤打断了话头。她对他几乎是肆无忌惮地赞美,简直可称为阿谀了。

贾璘顿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却忽然想到:王熙凤真的为贾琏诞下男婴了?

他还在犹疑之中,已听得邢夫人先开口说道:“璘哥儿也别怪凤丫头过分得意,她怕是有意将来让我那孙儿跟你去打仗呢。”

就此得到确认,贾璘连忙对王熙凤拱手说道:“二嫂子有了小公子,兄弟祝贺迟了。”

王熙凤果然更笑得开心,拿着帕子掩嘴道:“还别说,我临盆的时候,真就梦到有位身穿黄金铠甲、威风凛凛的神将!他手持大枪,浑身放着金光从云端慢慢儿地落下来……”

不待她说完,贾母就大笑着接话道:“你要赞将军就直接说,偏又讲故事!讲得那是神将?干脆就说是你这个猴儿,再又生了个小猴儿!”

满堂人都是大笑,王熙凤再笑着说道:“你二哥就叫他‘莅哥儿’,可好?”

“好。”贾璘笑着回道。

王熙凤更为开心,再就说道:“不是我非要奉承,大家伙儿当初并不知情,现在就说出来才是更显得爵爷有先见之明呢!我起初并不觉得安稳,恰是爵爷说了话,我这才安心的。”

众人再就称奇,贾母随即说道:“那你们家就更该报答!”

邢夫人连忙说道:“只怕爵爷看不上什么,我家里但凡有的,就凭他拿!”众人再又大笑。

贾母随即吩咐一起用酒饭,男眷、女眷各自落座,几个屋子都是欢声笑语。

饭罢再回到荣庆堂,贾母再询问了贾璘与林黛玉订婚的事。得知一切圆满,她再慨叹道:“听说扬州被围了一阵子,林老爷一家捐尽家资抗金,可称作是大英雄了。”

贾璘连连称赞道:“林氏一家慷慨大义至此,实在令人敬仰。”众人附和几句,贾母忽然想起来说道:“听说天成是从开封那边回来的,可有人伴着?”

贾璘随后答道:“只瓦剌公主与晴雯为伴回来,其余家眷皆在扬州。”

贾母叹口气说道:“这也委屈你了。你现在是爵爷身份,总要维持体面才对。”贾璘淡然回道:“我回府整饬一番就是。”

贾母点点头,暂时没说什么。稍后她再又提及贾元春的事,贾璘也再次祝贺道:“我觐见圣上,已听闻娘娘有喜的事,实在是贾氏之福!”

贾母等人再次欢笑一阵,贾璘随即起身告辞。

李纨、李纹、李绮、邢岫烟、探春、惜春等人,只得与贾璘福礼作别,薛宝钗显得有满腹的话要说,眉头蹙得很紧却并不敢近前多说什么。

贾璘只是回礼,再说道:“等下得闲再去拜会几位姐妹。”李纨等人笑着称“好”,薛宝钗也就放心,对他微笑致意。

才走出荣庆堂,贾宝玉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贾璘立刻被贾琏拉着就走,只得笑着跟上。

贾政看到随后喝了一声:“等下请将军来书房坐坐!”贾宝玉赶紧站定脚答了几个是字。

那边贾珍再笑道:“可来宁国府再聚饮一番?!”贾璘遥遥地拱拱手,只说“改日”。贾珍倒也并不太遗憾,随即喊上邢岫烟的父亲邢忠,再就有贾蓉跟着回府赌博取乐去了。

贾璘、贾宝玉跟着贾琏来到荣庆堂的后院,提前回来的王熙凤、平儿再笑着出来迎接。总是一团开心,王熙凤再次福礼道:“爵爷要是有吩咐的时候,二嫂子绝没有半分迟疑!”

贾璘随即拱手笑道:“二嫂子一向就是爽快人。”进屋落了座,平儿、丰儿送了茶进来,王熙凤亲自给贾璘倒茶,嘴里半是打趣着夸张地说道:“爵爷请喝茶。”33

贾琏与贾宝玉都是发笑,贾璘道谢后回道:“就说二嫂子客气过分。本就是自家人,又坐在自家屋里,可别再喊什么‘爵爷’。”

王熙凤只说应该,显得极为开心。贾宝玉笑道:“何时见到凤姐姐这样开心了?”贾琏随即接话道:“她在老祖宗那里说的倒也是实话,难怪她对天成夸赞不停。”

贾璘只是笑笑,端起茶杯轻啜了一口。王熙凤见他似乎有话要说,就对贾琏、贾宝玉使个眼色。这两人随即起身,推说有事要单独说,去了院里的书房。

这边安静,王熙凤低声笑道:“爵爷有话说?”

贾璘放下茶杯,径自问道:“我见席间大太太言语之间,似乎带着埋怨?”

听了他这话,王熙凤先是叹口气,再低声说道:“倒也并不是只说我不醒事。太太家里来的舅舅舅母一家,直是惹她心烦。本来府里已是艰难,再就马上到了老祖宗八十大寿。偏太太的哥哥也是个好混闹的,每日里除了豪饮,就是与宁国府的那父子两个赌钱狎妓。说出来是丑话,可兄弟你也知道,那父子俩混闹是有家底的,可我那邢大舅哪有几个银子,不都是从他妹妹,我那婆婆手里得来的?又捂不住,一眨眼就没了。”

她叹气说着,贾璘略作安慰道:“邢大舅确有不妥,但只苦了舅母与岫烟妹妹,跟着也是尴尬。总是各有烦恼,倒也罢了。现在府里一切还是由大奶奶和探春妹子管着?”

王熙凤点点头,面色漠然地答道:“我身子也未见得多壮实,再既要看顾莅哥儿,确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理事。大奶奶和探春妹子都还做得通明,我不过是再辅助一下。”

贾璘知道她舍不得一下子丢掉手里的理事与财权,不过也并不需要再多说什么。总之,即将来的暴风雨之中,连贾璘自己也还不能确定看清呢。

见他沉默下来,王熙凤随即笑道:“爵爷本来连续荣升,这次更该高升才对。别的不说,你那边的府邸也显得小了些。说不准,圣上再要给你赐府邸呢。”

贾璘不禁暗笑:皇帝现在正在磨刀霍霍,指不定就要挥向谁。府邸?就以后再说吧。

也不再多坐,他只回应“只看圣命即可”,也就起身告辞。王熙凤挽留不住,吩咐平儿扶她一起去送。贾璘才说不必,王熙凤笑道:“你可是我的大贵人,送送岂不是应该的?”

贾璘笑着拱手,王熙凤再命丰儿去把贾琏、贾宝玉喊来,目送他们几人离去。站在原地想了想,她不禁暗自思忖道:老祖宗说到贾璘目前显得孤单,而大太太那个混闹哥哥,不正有个稳当秀美的好女儿嘛!他一家过得艰难,而贾璘却是个懂得体贴人的。

平儿站在旁边见她发呆,不禁劝道:“奶奶就回屋里吧,这天儿也冷。”王熙凤把两手一拍,随即笑道:“大太太总看我心烦,我还偏就做一回解烦的人!走,我们给大太太请安去!”

那边的贾琏与贾璘出了院子,先把贾宝玉支去一边,再低声说道:“尤二姐那边也有了喜。”

贾璘立刻拱手祝贺,贾琏先是笑着答礼,再又说道:“似乎并不如兄弟所说。凤姐儿总说要过去看,甚至说了几次要接二姐入府来呢。”

“你只先按照原来说好的做即可。”贾璘连忙提示道。

贾琏眨巴了几下眼睛,犹豫着说道:“我总觉得就此冷落了二姐。”

“先保她母子之命就好。”贾璘干脆地说罢,贾琏连忙点头应承。正见王熙凤带着平儿出来,贾琏再问道:“这么冷还要去哪里?”

王熙凤笑着看了一眼贾璘,再对贾琏说道:“无非是你一家子的事。”说罢,她带着得意的神情,在平儿等人的陪伴下走了。

见她走远,贾琏随即换了笑脸,对贾璘拱手低声说道:“我就去看望二姐。”

贾璘与他作别,再被贾宝玉拉着就走。先是勉强询问了几句什么打仗的事,贾宝玉转而就说到了秦可卿的身上:“璘哥哥,可到何时才止?”

他说得急切,显然是见到父亲贾政回来,自己与秦可卿的幽会就更要小心。更还随着年龄的增长,贾宝玉对秦可卿随时伴在身边的欲念,也就更加迫切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