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比不过

贾敏询问林子美是否睡下了,却见到晴雯回道:“小公子听说老爷即将到京,只说要‘勤练武艺,才好面见’呢。”

贾敏听了也倍觉有趣:林如海这样儒雅的文士,竟然养出个喜爱舞枪弄棒的儿子。或许就是因为预感到林如海要组建林家军?

想着虽有些遗憾,她却更多的是欢喜:林如海的祖辈也是武功获得封侯,想来这就是天意吧。

之前病重,她只知道命将不久于人世,心中确有许多眷念。首先就是她与林如海婚后多年,也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儿。林如海有几房妾室,却也没能有子嗣长大。

这林信的降世,不是天意又是什么?林子美诞生之后,又还身体强健、思维敏捷——已经可以背得许多唐诗,识得不少字。

想到这里的贾敏,只有怀着感恩的心而暗念佛号,每天为家人祈福的同时,连带了贾璘。

“你来服侍小姐睡觉,我去旁边的屋子看看子美。”她再轻声说罢,晴雯上前扶稳林黛玉。

“爹爹不日就要到来,孩儿我定要助爹爹马到成功!”林子美挥舞着一柄小木剑,嘴里叫喊着跑了进来。

“还不快去睡觉!”贾敏看在眼里欢喜,嘴上却要教训。

林信机灵地扭身躲开要来抱他的嬷嬷,站住脚叉腰说道:“爹爹进京,必送来庆功酒!到那时,我们众人一起畅饮一番!”

实在忍不住,贾敏笑出了声,再喝问道:“你怎么知道你爹爹会带来什么庆功酒?”

“这还用问嘛?!定是璘哥哥说的了。”林黛玉翻身坐起,笑着搭腔道。

贾敏更觉无奈:“就连你也是假睡!”

“哈哈哈。大姐姐也是假睡!”林子美模仿着夸张地叫喊道。

屋里有了这两个孩子的叫闹,立刻就显得是沸反弗天。贾敏先是觉得有趣,总还是觉得天色已晚,不免再板起脸来喝道:“还不快去睡?!”

林子美再要辩解,却见姐姐林黛玉也是冷了脸:“你若不赶紧去睡,我就要璘哥哥明日不再教你武艺!”

“呃,”林子美的眉头皱起,神情显得很是着急。再嗫嚅了片刻,他终于投降了,把小木剑拿在手里,两手交叉施礼回道:“在下遵命!”说罢,他挺胸腆肚着,迈着阔大的步子出了屋子。一众人看他憨态可掬,不禁又是大笑一场。

“看你爹爹到来之时,见你不读书,不打你才怪!”贾敏指着林信笑骂道。

“璘哥哥也是武功卓绝,可也中了榜眼呢!”林黛玉不服气地替弟弟鸣不平,搭腔说道。

听起来是顶嘴,可贾敏还是很开心:这话说得好吉利!她再要赶林黛玉去睡,只见爱女连忙着就下炕跑了出去。

一家人正在洗漱,贾敏不免再催促几句,两个孩子笑嘻嘻地胡乱应承着。正要再恼喝他们,贾敏却听得外面有人连声大喊道:“林老爷已经到了城外,明早就可回府!”说着话,雪雁快步跑了进来。

正在漱口的贾敏稍楞之后,不觉眼眶已然发红。回过神来,她连忙把回问道:“消息确实?”

“嗯嗯,确实!”雪雁使劲点头回道,“是赖大管家命人传进来的消息!”

这个消息立刻传遍贾府,阖府人等都是喜悦非常。贾母才要睡下,也听大丫鬟鸳鸯报了此事,心里为女儿感到开心。正要唤女儿前来,她先见到贾敏已经进屋来报。

母女两人唏嘘一番,贾母劝道:“分别了些日子,好在你和他就要见面,也不用着急这几个时辰。”

贾敏点头称是,也不想让她陪着自己焦虑,连忙回道:“母亲说得极是。母亲请安歇,我这就告退。”

她正要退出,贾母忽然又叫住了她。两人坐在一处,贾母犹豫一会儿,随口说道:“按说都是天命,各有各的福气罢了。不过,我看着璘哥儿年龄渐长,又接连听闻了一些传说。我并不好开口问,想着你们情同母子,所以和你说说。”

贾敏听了,也觉得有些为难。贾母说得隐晦,但她是听得明白的。以贾璘目前的个人情况——年轻英俊、高才倜傥,确有一些官贵人家,来小心地探听他的个人情况,有着说亲的意思了。

按说这是好事,但贾敏却知道女儿林黛玉与贾璘要好,又可以算是青梅竹马,或者起码是有类似的一段经历。林黛玉自幼聪慧懂事,六岁多的时候与贾璘相识。两人温和相处,彼此依赖,看着的确是玲珑剔透的一对玉人。

林如海在与贾敏的往返书信中,除了时有提及贾璘之外,也对这个年轻人给予很大的关注。夫妇二人暂不会明说,可心里都有对贾璘关爱及看重之情,也就顺理成章地有收他为婿的暗念。

这是自己的考虑,而贾璘也的确因为出众的外貌与才能,获得不同人等的喜爱。要说定婚乃至娶亲,贾璘若是对林黛玉没有心思的话,恐怕也难以抵挡来自外界的“热情”。

饭又是抢着吃的最香。一直在确定旁观的贾敏,对贾璘成为女婿的念头,也就逐渐加重。

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两人相差七岁的这个年龄“硬伤”。如果是一般情况倒也罢了,可贾璘偏又过早成名——当然,并没什么家底的贾璘若真的是情况一般,贾敏也不会为难,干脆就不考虑就是了。

现在贾母再次提及此事,或者有多重心思,比如贾璘若不合适的话,她会为贾敏的女儿再做其他意见,譬如贾宝玉。

贾敏也不必说,对于贾璘自然先是有感激,再是有欣赏认同。可若真的收他为婿,贾璘是否能够等待——按照林黛玉目前是清贵人家闺秀的身份,十八岁以上结婚才是妥当的。

如果是这样,贾璘就还要等上六七年才可。很明显,让那样一个强健精壮,文可拿来榜眼、武可擒杀恶贼的人纯粹枯等多年,是不太合适的。况且,也还会有其他官贵人家“窥伺”着呢。

林黛玉不能早嫁,贾璘不可枯等。贾敏心中即便有其他心思,此时也不好对贾母直说。

另外,贾母、王夫人等人出于各自的心思,都有意撮合贾宝玉、林黛玉两人。这两人倒是年龄仿佛,但贾敏对此不屑。首先,与贾璘相处数年,贾敏自然也是看好他,这是有眼睛有脑子的人,就会想得到的事。贾宝玉虽然外貌如玉,可怎么能与贾璘相比;

再者,林黛玉与贾宝玉一起,不过是带着客气地说笑几句罢了,两人看起来也都没什么更多的心意;最为重要的是,贾母等人撮合贾宝玉、林黛玉的心思,很明显就带着亲上加亲,甚至逐渐支应不开的贾府,有觊觎林氏资产的嫌疑。

贾敏出自贾氏,也是极为孝敬贾母。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要为此舍去自己与女儿的终身幸福,以及很可能的,林如海警惕之余发出的恼怒。

贾母见她许久未语,不禁笑道:“我看倒是极为容易。”

贾敏随即笑道:“母亲请说。”

“玉莲那丫头也是大了,与璘哥儿也是亲厚。或者璘哥儿还有犹豫,却不妨先收做侧室。这样,”贾母低声说到这里,也就不再多说。

贾敏何等聪明,知道母亲这是别有心思:贾璘不婚先纳妾,大概率就会毁掉一部分个人清名。那些再窥伺他婚事的官贵们,也就会好好再思索了。

另外,若贾璘确爱甄玉莲,那么或者会说婚娶的话。果然如此,贾敏等人也可以试出贾璘对林黛玉的确定心思。

贾母说出这样的办法,自然是要探出贾璘的心思,借以再看贾宝玉与林黛玉是否还有可能。贾敏对此心知肚明,却觉得也是个办法。甄玉莲几乎铁定是要跟着贾璘的,这自不必说。

也不再多说,贾敏只是捂嘴笑了笑,就起身告退了。

贾璘此时已然做了盥洗,袭人把靠枕放好:“大爷先歇会子。”可人只是低头看那个已经洗掉而找不到的字迹处,嘴巴噘得老高。见她不悦,贾璘笑道:“我再给你写一个。”他的话说罢,袭人的眉头先是微蹙,可人笑眯眯地凑近前来:“大爷不要用笔吗?”

也不答话,贾璘就伸出手指抵在她的汗巾子上端,小心地勾画着。顿觉发痒,可人却又不舍躲开,只是忍着站在原地。袭人揶揄着骂道:“站也不好好站着。腿儿又是并着弯着,身儿又是挺着探着,汗巾子顶出老远去,脖儿更仰得像只鹅!很好看吗?!”

可人此时颇为大气,并不生气只是笑,仍然身姿保持不动。贾璘说道:“可人也不必恼,袭人这是说你胸脯拔得好呢。”袭人听了顿时凑近前,挺胸说道:“偏她汗巾子系得紧实?”

看看她急得发红的脸,再看看她的胸前汗巾子,贾璘再把视线移去可人那里,指点着说道:“是她大些,袭人原本应该叫姐姐才对。”

可人掩嘴发笑,袭人的眼中几乎气出眼泪,被贾璘连忙拉住道:“我就给你写个好字。”见他说得着急又认真,袭人也抬手在嘴边发笑:“我却不比这个蹄子浪得紧。”

可人顺势拉住贾璘的手:“她只愿意在旁边好看,求大爷再写个。”袭人再要争竞,贾璘立刻给予安慰,又听得院门处有晴雯来喊:“来报知璘大爷,林老爷明早就要进府了。”

贾璘连忙把手从袭人的汗巾子里抽出,快步走了出去,袭人、可人拎着灯笼赶上。走没多远,晴雯落在后面,与贾璘说笑着近来的趣事。贾璘随口答几句,已经让这个性子火辣的女孩开心不已。

她拿着帕子掩嘴笑过之后,才垂下去,却与贾璘的手碰在了一起。贾璘顺势握了握,晴雯顿觉身子颤了几颤。看看他,她的说笑也就暂时想不起来了。

袭人拎着灯笼站住脚,转身催促道:“迎客的哪有落在客人后面的?晴雯原本也是腿脚快,今次却慢得紧了。”

晴雯立刻回骂道:“你跑得那么快做什么,又不是回娘家。再说,你有算得哪门子客?”袭人口角不过,只得闭嘴。可人笑道:“晴雯却像是才从娘家回来,舍不得走呢。”她毕竟年龄稍长,晴雯也就笑几声,不再说什么。

从贾母那里出来,贾敏先见到贾璘前来祝贺。他道贺离去后,贾敏再接到贾赦、贾政、贾珍、薛姨妈等人派来丫鬟的传话问候。逐一给予了回复,她又见晴雯再来相报,说是李纨和王熙凤前来祝贺。

府里的小姐、媳妇们,随后纷纷前来道贺。贾敏分别道谢回复后,随着夜色的加深,府里总算都安静了下来。

第二天的天色还没亮,阖府的人就开始准备迎接林如海。贾政流水一般地派出赖大、林之孝、周瑞等男仆,前去城门口探听消息。

宵禁倒是结束了,可林如海并未能直接来到贾府。

众人等得正在心急,却听到赖大回复道:“林老爷正要回府,却突然接到宫里太监的传谕,直接入宫面圣去了!所带各样礼物,已经由十几辆大车赶着,提前送到了府门口!”

贾母只得说道:“既然身在官家,这就是没法子的事。”说罢,她拉着贾敏的手持续拍着,以示安慰。

贾政随后问道:“是太上皇还是圣上召见的?”

“远远地看到是戴老爷,应该就是圣上亲自召见的。”赖大回话道。

心里隐隐地有些遗憾,贾政也连忙拱手朝天说道:“好,好。”贾母随后再安排王熙凤、贾琏亲自监管着,把林如海送来的礼物搬运入库。

江南特产的鱼干腊肉、粳米美酒,另外就是大量的绸缎纱绫。至于燕窝、白参,各自装了几大箱。另有众多的笔墨纸砚,都是江南及各地的知名物品,供给府里的公子、小姐们练字使用。

之前说的“惠泉酒”,确如贾璘预料的那样,有几十坛之多;西洋贸易来的各样自鸣钟——每架需要五六百两银子以上,竟然也有数座……

礼品单子用了几个时辰也还没有确定点清,贾母接连收到几分清单,后来再有管家来报,说是因为清点人不懂贵重物品,还有增补修订。比如绫罗绸缎的品级定错了,或者就是把“宣纸”当做了“竹纸”,把端砚当做了澄泥砚。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能不说是喜悦的烦恼。

眼见贾母有些心烦,贾敏连忙劝说道:“母亲无须为这些事烦恼,有凤姐儿、琏哥儿亲自管着,总是没一会儿就查清了的。”

小姑子原本就深得老太太的欢心,如今姑老爷来京又先做了大奉献,自然更是势盛——即便贾敏自觉不是如此,旁边的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乃至尤氏等人,岂能不齐齐地心悦诚服?

“敏哥儿说得极是,老太太且放宽心。”王夫人附和着开口劝道;

“林老爷心诚,老太太应该欢喜才对。”邢夫人跟着说道;

“老太太平日里就最是心宽,今日更应该只有开心!”薛姨妈笑着劝说道;

“老祖宗先喝口茶,不用为这些事着急。”尤氏亲自捧来一杯茶递来。

摆摆手,贾母叹口气说道:“你们都是好心,这我自然是明白的。可你们却都冤枉了我。若说说话对的,还是薛姨妈。”

众人听她这样说,纷纷启声询问是什么缘故。

“其实,我刚才已经说过了。”贾母叹口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王熙凤笑着搭话道:“老太太说薛姨妈说得对,也就是在想着要尽快见到姑老爷呢。”她的话说罢,贾母立刻展颜大笑,其她的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眼见快要到中午,贾政喊来赖大,询问酒饭准备得如何。回报一切妥当之后,贾政再想起来,对他询问道:“怎么没见到璘哥儿,就是去公务,也该回来了。”

“回老爷的话,璘大爷一直在新宅子那边忙着,派了小厮杜金平回报说,待林老爷面圣之后,随时可以入住的。”赖大回道。

略作沉思后,贾政捋须笑道:“他那里倒是麻利。咱们这里的省亲别院,工程进展得如何了?”

“前两日我也曾请示过琏二爷,说是也快建好了,还说等老爷有空了,可以去看看。”赖大再回道。听了这话很满意,贾政颔首说道:“那就等林老爷进府之后,我们一起去看看。”

说着“我这就去通报琏二爷”之后,赖大退了出去。

荣国府接连了部分宁国府的会芳园,修建起恢弘壮丽的省亲别院,贾政自然也是看在眼里的。之所以要特别提及,并要请林如海一起去观看,是他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彰显贾氏的豪阔贵气。

对于贾璘代林如海买到的那所宅子,贾政并没有去看,也不想去。因为那终究是贾氏女婿的住处,他不想降低身份地不请自去。

贾政身边的几名清客相公陪坐在旁边,争相夸赞着省亲别院的华美。

有的说“在下也去旁边略微看过几眼,实在被震撼得目瞪口呆”;有的说“虽然还没完全建好,却已能看出豪贵气派”;有的再说“非是国公后人,谁能造得出那样的别院”……

听了这些话,贾政更觉自傲,却又感觉这些话还不足以反映自己的心情——几乎倾空了府内积蓄,几百万两银子利利索索地用在了那里,当然要好好炫耀一番才对。想了想,他笑着说道:“等林老爷安顿下来之后,我们一起去看看。”

“林老爷必也是与我等一样,对府里的超大手笔称赞不已!”相公胡斯来立刻附和着说道。

“对了,前去江南购买伎人的事也已完结,此时正往回赶呢。”王尔调想起来说道。

众人听了这话,再发出一顿热烈的探讨和称赞,对别院里未来丝竹、歌曲声不断的景象,带着憧憬幻想了一番。正在热烈地说着,众人见到林之孝匆匆走来报道:“老爷,林老爷出了宫城,正往回赶呢!”

“是谁在陪着?”贾政连忙追问。

“璘哥儿一直在宫门外等候着,随后骑马伴着坐轿的林老爷一起呢。”林之孝回道。

“真是混账。”贾政不禁喝骂道,“赖大不是说璘哥儿在新宅子吗?”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