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好命

贾璘只好大致模仿了当时面圣的情景,贾政、贾珍听了都是愕然。尤其是贾政,已经是呆若木鸡般的情形。

“这,这,”他先是呐口,随后就急得脸都胀红了,“璘哥儿怎可如此呢?!”

贾璘连忙起身告罪,林如海发声劝道:“璘哥儿总是为国事尽心,所以敢如此直言。”

“可,可总不好这样当面顶撞圣上。”贾政还是着急地说道。

贾璘只得解释着说道:“政老爷不必着急。晚辈的确既是出于国家边务考虑,又想要让贾氏祖辈荣耀再现,所以才敢冒险直言犯上。”

毕竟不是自己的亲子,贾政不好过于苛责,只得让他坐回座位。

贾珍想了想,在旁边笑着说道:“璘哥儿虽然有顶撞圣上之嫌,总还是一片丹心可见。至于以后或是升官或是贬官,就当做是仕途中的经历,不必太在意。”

大叹了口气,贾政再开口说道:“若只是官职的变化倒也罢了。我只担心,圣上也说命吏部推问此事,或许对璘哥儿大为不利。”

贾珍犹豫了一下,不禁捋须低声说道:“这个担心倒也不必。若是果真有了些许麻烦,还有九省统制可以帮着说几句话呢。”

九省统制,就是说的目前贾氏及相关势力都很仰仗的,王氏顶尖人士王子腾。提到王子腾,贾政连忙低声说道:“他提了九省统制之后,就奉旨出京,前往各处边关巡视去了。”

他说的既是实情,也有不想借用王子腾的势力,来参与贾璘这件事的意图。毕竟贾璘不是贾政的子嗣,也犯不着多冒个政治上的风险。

贾珍听他这样说,心里也就明白,只得叹了口气,不再多说。贾璘开口说道:“晚辈赤诚为国,倒也心胸坦荡。若真是为此事受了挫折,以后定会加倍仔细。”

“有的事,一旦做出之后,就没了‘以后’啊!”贾政慨叹着说道,不禁瞥眼看了看贾珍。

两人的目光对视,各自尴尬地笑了笑,都没再说什么。这两人只把这话当做了自省之语,遥念当年贾氏站错队——甚至还是主动的,只有感慨不已。

贾政这样说,也就截止了话题,意思是不会出手帮助什么了。林如海听得明白,还想再说几句,被贾璘抢先开口而拦住了:“晚辈才回京城,还没去拜见姑母,就暂不多与盘桓了。”

贾政、贾珍连连称是,也说林如海应该回去休息一下。

出了梦坡斋,林如海先回去林宅,贾璘只说还要安顿一下李云宁,两人暂且道别。

带着杜金平从荣禧堂走去侧门,贾璘经过庭院中的小花园,被几人喊住了。

迎探惜三春,以及李纨、史湘云、薛宝钗等人,正坐在葡萄架下,边乘凉边说笑着。

见到贾璘,史湘云率先笑嘻嘻地跑过来,给他竖了个大拇指:“璘哥哥好威风!”

“听着就吓死人!哪里敢想是璘哥儿做的事?”李纨只是远远地说道,一时不敢凑近前。

薛宝钗或许也害怕,但总有大胆的史湘云陪着,也勇敢地走近前:“璘哥哥何止此时?十三四岁在金陵省的时候,早就有了威名的。”

“可就是说,是你知道的最早?!”探春不屑地说道。

薛宝钗刚要还嘴,忽然明白了她的意思:现在林黛玉和甄玉莲没在,那两人岂不也都知道?甚至比薛宝钗还要早一些时日知道呢——因为贾璘与林家去金陵的水路上,就已经带队擒杀倭寇了。

“总是很早,这是没错的。”薛宝钗说罢,拿着一块粉色的帕子掩嘴笑道。

这些小姑娘——除了李纨是个小妇人以外,对贾璘这个活生生的战斗英雄发出仰慕之情,贾璘对此不得不接受,并要做出谦和的姿态。

不想这样也不好,因为皇帝或许还有什么处罚。此时若是自视过高,到时候难免更加难看。

只说是受林如海的领导,又见当时情势紧急,所以激发了胆气与勇力,贾璘解释再三,女孩子们还是纷纷对他寄予了毫不吝惜的赞美。

“在下还有位朋友在祖宅等着,就不多说话了。”贾璘拱拱手说道。

薛宝钗、史湘云等人连忙以万福回礼,双方客气地道别。薛宝钗想要说什么,却因为人多而不好意思,只得止住不言。她略有失望,但转瞬有暗含着得意,对贾璘点头道别。

带着杜金平,贾璘才出来荣国府的侧门,正要骑马离去的时候,却见贾宝玉带着茗烟匆匆赶来。

“璘哥哥令人佩服得紧!!”贾宝玉拱手赞了一声,再被茗烟帮着扶上马背。与贾璘并辔前行,他再低声说了近几个月以来,前去与秦可卿幽会的情形。

“实在不知道怎么感谢璘哥哥。”贾宝玉低声说道,“她近来不再瘦削得吓人,渐渐的有了粉嫩之色。”

“你说的,这是你们之间的天意。”贾璘低声回道。

长呼口气,贾宝玉眯着眼睛,透过刺眼的阳光,看向街道两边的绿树。

“那天的情景,我自然是终生铭记的。”他缓缓地说道。

“哪天?”贾璘随口问道。

像是在强化记忆一般,贾宝玉低声说道:“遇到仙姑那天。”走过了两个里坊,他再低声说道:“璘哥哥,我还是要出城去看看。”彼此心知肚明,两人都拱了拱手作别。

刚要转身,贾宝玉忽然拉住贾璘的胳膊,神情显得很急切:“璘哥哥,我心里不能放下她,可这样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啊。”

想了想,贾璘低声说道:“你也认识琪官儿的。你多和他交往,日后必会有大用处。”

贾宝玉听得懵懂,眼神里尽是茫然。

“她和忠顺王有大牵连!而琪官儿又是忠顺王府的红人儿。你和他交往,不就是在和忠顺王走近吗?”贾璘略作提醒。

贾宝玉不能想到以后会有什么变数,但此时心情已经转好,愉快地答应了下来。拱拱手,他笑嘻嘻地说道:“多谢璘哥哥指点!”

说罢,他两脚轻磕马腹。马匹颈下的銮铃响动,他和茗烟先后转向北面而去。

看着他兴高采烈地远去,贾璘也不由得不赞叹这个含着美玉出生的公子哥,实在是好命好福气。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