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来得巧

贾璘自然不能说贾政既是痛恨儿子与戏子狎昵,更不能说什么贾氏势力与忠王府势力有嫌隙的话,只做解释道:“荣国府二老爷贾政为人刻板,长史过去寻人,他心里既是惊怕,又是恼恨宝玉不肖,所以至此。”

长史稍后也就大致明白,但不说破罢了。“也好。现在菡哥儿已经回来了,我过两天去贾府,总要解释一番。”他随口回复道。

“那件事,”贾璘欲言又止。

“王爷几日未见菡哥儿,今天也就听说了此事。王爷说菡哥儿也应该体恤,虽然也责骂了他几句,但看起来还是答应了他。”长史委婉地说道。

“那好。既是如此,在下就回去通报一声。”贾璘起身回道。

“倒也不必,在下总是会过府说明就是了。”长史客气地答道。

两人出来侧厅,见到台阶下的一株龙爪槐树下,站着神色不安的蒋玉菡。

长史见他们有话说,自己先行离去。蒋玉菡立刻凑近前来,低声询问道:“宝玉哥儿如何了?”

贾璘只得告诉他,贾宝玉被贾政痛打了一顿,正在卧床养伤呢。

“哎!”与贾宝玉私交更重的蒋玉菡,听了急得立刻攥拳拍手跺脚,再又眼圈发红,“早知如此,就不应该做这事。”

“菡哥儿为他着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即便菡哥儿不参与,宝玉哥儿却必要经过此劫,才可有后来的美满。”贾璘慨叹着说道。

蒋玉菡听了暗呼口气,心情好得很多:“虽是如此,却也让他为我吃苦了。”

“他是为自己吃苦,菡哥儿再不要自责。”贾璘安慰着说道。

蒋玉菡再是心疼贾宝玉却也不敢亲去过府探看,随后说要赠送药物托贾璘带去。

“菡哥儿的好意,我代宝玉哥儿谢了。但他的伤势不算严重,已经用了药,效果看着很好。另外,在下也懂一些药石之术,足可以应对此事。”贾璘劝说道。

蒋玉菡不再坚持,只好再三请贾璘转告贾宝玉好生休养,待以后见面再赔罪。

跟他道别后,贾璘从王府出来也暂不前去荣国府,而是由杜金平伴着乘车回去贾宅。下了车,他先走去林宅拜见林如海和贾敏。

这夫妇二人也听说了贾宝玉的事,正在为此唏嘘。见到贾璘,林如海让他坐在身边,不禁叹道:“宝玉受此重责,应该长些教训才好。”

贾璘只好回复道:“世间有人学文、有人习武,有人又精于算术,再有人擅于工程调度。宝玉哥儿看似不耐读书,诗词却也尚好。又荣国府富贵,他备受娇宠也是有的。眼下见责,我想他必也会记着了的。”

林如海不便多说别人家的孩子,也只得就此住嘴。

贾敏想起贾宝玉,既觉得好奇又觉得好笑。“他终究年幼,或者再等几年,也就更为醒事了。”说罢,她自己也掩嘴笑了。

正好说到这里,贾璘再说了近来农庄的事。林如海夸他治理得明白,贾敏又想起来说道:“不是那个什么菡哥儿要买?”

“回复太太,那个水仙庵虽说是宁国府主要修缮,但当时也说明是给妙珰师父清修的。原本仍还有些嘈杂,现在菡哥儿再去争买,定也是不能的事。”贾璘接过话来说道。

“哦?”贾敏看向他,有些诧异。

“为了宝玉的事,我豁出去也去了趟王府,见到了长史。”贾璘接着说道,“长史回复说,菡哥儿终究是混闹的性子,必无常性可知。因此我想着,我原本在那里也有两个院子,不如等这事平稳之后,再从菡哥儿手里买回来,干脆就让妙珰师父安稳地住在那里。”

听他这样说,林如海只觉得这弯子绕得过大,贾敏却暗暗地点点头。再又看向他,她的神色有些迟疑:“璘哥儿,那妙珰师父只是清修,”

“就是让她安稳地在那里清修。毕竟是贾氏的人,说来曾经算是我的侄媳妇,我能出点力,又有了管理周边田产的便利院子,算来还是合适的。”贾璘连忙解释,以免贾敏猜他要把秦可卿当外室。

就此放了心,贾敏不禁再次发笑。又不好明说,她随口说道:“宝姑娘和史大姑娘一起来了,正和玉儿、莲儿在后院说得热闹。你过去看看,不要冷落了那两个姐妹,更要防着玉儿耍小性子。”

“太太多虑了,林妹妹看似冰冷,心地却最是善良。”贾璘起身回道。

林如海夫妇点点头,看着他走出堂外。

“璘哥儿做事恢弘,有时却难以揣摩。”贾敏默默地说道。

“做事大多有迹可循。即便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总有厘清之时。璘哥儿往常并无做得不妥之事,我们尽可放心就是。”林如海说罢,又想起什么,再轻叹一声说道,“只不知,圣上此番会如何处置他的事。”

提起这件事,贾敏进而想到林如海或许也要返回扬州了。跟着丈夫回去扬州是必然的,只不过却是又要与母亲分别,她也是觉得黯然神伤。

夫妇两人彼此安慰,后院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却仍是热烈的场面。

薛宝钗与史湘云结伴而来,先是给林如海夫妇请安之后,再去找后院的林黛玉。

三个女孩虽然也是经常见面,却总不如林黛玉住在荣国府的时候,来往得频繁亲切。尤其是史湘云,原本也不在荣国府长住,还是要经常回她二叔那里。

往日里她和林黛玉却又能于诗词中多有情趣上的交集,今日前来,两人又是在说笑之余,畅谈一番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薛宝钗既是以温婉多才著称,自然也能与她俩对上几句。

她们正聊得火热,忽然雪雁进来报道,说是“璘大爷”来了。三个女孩立刻相视一下,彼此像是受到了影响与提示,都齐齐地用帕子掩住了嘴巴。

“他既然到了,说不得我们的诗会就要停了。”史湘云嘻嘻地笑道,“难不成还要被他点评几句?”

那两个女孩正在笑着附和,贾璘迈步走了进来。

屋子里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乌髻各样,金钗玉簪横斜。两人都是富贵体貌,薛宝钗雍容娴雅,史湘云年幼却另有一番活泼自然情态。林黛玉投眸抬手之间,只更是眼神流转如波、身形婀娜多娇。

三人此时粉面上各自红晕含羞带笑,身上的锦裙亮丽炫目。又各自拿着水粉、艳红、翠绿的帕子,更衬得她们的玉手藕臂白嫩。再有五六个丫鬟带着温和的神情恃立在侧做陪衬,再使得那三个女孩明艳夺人。

心里暗赞了一声“若是图画,竟是极美的仕女图了”,贾璘迈步近前,拱手说道:“不才贾天成,在这里给几位姑娘施礼了。”

他夸张地施了一礼,那三个女孩慌忙笑着躲避不止。

“璘哥哥休要拿我们取笑了。”林黛玉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你给我们唱了这样的大喏,我们却该如何还礼?”

薛宝钗和史湘云先行还礼福了福,口称:“璘哥哥安。”

林黛玉也站起来福了福,再有意略微拖长声调说道:“璘哥哥好久不见,令人想念。”她说得顽皮,贾璘也不再说笑,随口问着她们聊得话题。

“你且先说,这又是去了哪里?或者也去‘无事忙’了?”林黛玉有意噘着嘴,做不悦状。

贾璘笑着回道:“若是真的无事忙,不如依傍山水看斜阳。”

那三个女孩立刻相视一眼,各自拍手道:“好闲情!”各色帕子在她们的手里舞着,熏香之气随即浮荡在室内的空气中。

坐下来,贾璘接着说道:“想着宝玉的事,我找朋友去问了问,却也没什么结果。”

三个女孩很同情贾宝玉,却也因为各自知道贾政严厉、他又顽闹,或许也是应该教训一番才是。

并不接着说,史湘云笑眯眯地问道:“璘哥哥,若是我有恩惠与你,你却应该怎么谢我?”贾璘听她问得奇怪,只说“定要奉送大礼就是了”。

“喏,你且看。”史湘云像是变戏法一样,手腕一翻,一枚金麒麟赫然出现在她白皙的掌心里。

一个是金灿灿,一个是白嫩嫩,煞是鲜明好看。

“呃,这不是妹妹一直挂着的吗?”贾璘笑着回道。

“嗐,就说你大意了。她的那枚自然还挂在她那里,”薛宝钗接过话来说道,“你的那枚却掉落在大观园,还好被大妹妹拾到。若被其她人捡去,或者再没了与它的缘分。”说了这话,她忍不住发笑。史湘云眨眨眼睛,红着脸冲她轻“哼”了一声。

贾璘迟疑着去摸腰间,嘴里立刻回道:“果然是不见了。”

史湘云把手伸过去,见贾璘正要接的时候,却又缩了回去。“刚才你说什么来着?”她歪着脑袋问。

连忙拱手,贾璘回道:“必是言而有信。这枚金麒麟原本来得巧妙,或许正应该落在大妹妹手里才是。”

林黛玉暗念“这岂不成了定情物”,就此心里着急得身子略微前倾,但又觉得说什么都不好,张了张嘴再住了口。

史湘云倒是坦然,再笑嘻嘻地伸过手:“快拿回去吧。我才听宝姐姐说起,是你在清虚观打醮时得的。又还施了许多银子,我怎么敢要。”

贾璘还要拒绝,却见林黛玉连忙抢着先拿在了手里,再转递给他:“大妹妹都这样说了,你还勉强个什么?难不成大妹妹稀罕?”

贾璘只好再次道谢后接了过来,随口说道:“的确不是勉强。”

史湘云还没答话,薛宝钗笑道:“大妹妹的确是个惹人爱的。她喊我‘宝姐姐’的话,就比我喊她‘妹妹’亲呢。”说罢,她的杏眼满是清波,看向贾璘。

顿时记起要喊她“宝妹妹”的话,贾璘笑道:“宝妹妹要拿我做外人?我们很小就在一起,原本也是喊你和黛玉为妹妹。现在再喊史大姑娘为妹妹,那更不用说——原本就是一家亲。”

薛宝钗听了满心欢喜,再暗赞他说得巧妙,不致让林黛玉听着委屈。

几人正说笑着,玉钏进来报道:“奴婢的主子娘听说宝姑娘和大姑娘来了,原本说要来见礼说话,又说烹了好茶,请去一起品尝。”

“她那里有好茶,还能比得过妙玉姐姐那里?”薛宝钗站起身来笑道,“妙玉姐姐虽是喜好清静,今天我们姐妹却说不得去热闹一番。”

史湘云、林黛玉一起说好,立刻起身出去。一众丫鬟、婆子跟上,贾璘只得陪同前往。

穿过两宅之间的侧门,众人到了风荷居,已见到得到通报的甄玉莲,带着晴雯、金钏等人等候着。

相互见了礼,众人再说笑着去到后院的捧雪别院。正巧遇到管理后宅的管家婆子周水莲,众人又是相互问好一番。袭人、可人再迎出来,跟在贾璘的身侧。

那边等在门口的翠筠、红袖、沉香施礼后,带着众人到了正堂。

史湘云先赞了一声:“妙玉姐姐这里果然是清幽!”

室内的家具陈设简单,看似普通却每样物品都是极为精致。正堂的桌椅是紫檀木,几案上摆着的青瓷蓝釉大罐,几支粉白的芍药花,正开得绚烂。

墙上的书画是唐人字迹、宋人山水,又有一个香炉,正把袅袅的沉香烟气,氤氲地飘舞在前。

其她丫鬟、婆子并不敢进屋,都站在门外廊下静候。只有晴雯、可人、雪雁、莺儿等几个亲近丫鬟,站在屋内的进门处,却也不敢再多走几步。

妙玉带着温和的神情,并不过分展颜。与姐妹们相互问了好,她开口说道:“我本来懒散,倒也攒了一些清茶、清水,可以招待姐妹们。”

众人落了座,翠筠、红袖、沉香等丫鬟近前给几人捧茶。

薛宝钗等人原本都有嬉笑作诗的爱好,此时也不再提及。贾璘笑着说道:“妙玉一向安静,几位妹妹也不必拘束,今天总要热闹一番才好。”

薛宝钗见他提及自己刚才所说的话,先就笑着对他点了点头。

“妙玉在姑苏玄墓山的时候,就极为喜好烹茶、插花与焚香。”贾璘接着说道,“又说到烹茶的水,她更是精细。”

史湘云喝了一口茶,先是称赞清香,再就说道:“不是说姑苏有许多名泉吗?就是林老爷北来带的许多好酒,也说是惠泉的呢。”

妙玉点头称是,再就逐一讲解着姑苏城附近的名泉。几人听她和缓地说着,各自称奇。

林黛玉听了一会儿,忽然想到姑苏是林氏祖籍,进而再想到自己要跟随父母返回的事。眼圈发红,她不禁委屈地看了看贾璘。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