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猜到

齐征看着人们在台子上立起两根柱子,紧跟着一把宽大的铡刀被吊起来,在柱子的周边比了一下之后,两根柱子被放倒。

两个木匠一般打扮的人走上前,手中的刻刀在柱子上刻刻画画,然后当场做起木工来。那枚铡刀则是被人抬到一边,一个壮汉手中拿着一把长长的仿佛锥子一般的工具,立在铡刀靠近刀背的侧面上,旁边一个一米八的大汉奋力举起手中的大锤,狠狠砸到锥子的顶部,将锥子砸进刀侧之中。立着锥子的壮汉两只手狠狠一甩,他的手刚刚那一瞬间也被震麻了,然后再次将锥子立好。

“嘭!”

“嘭!”

“嘭!”

随着锥子不断深入,一个虎眼大小的贯穿洞出现在铡刀的刀侧上。紧跟着,一根麻绳从贯穿洞的一侧进入,从另一侧穿出。几个壮硕的男子将铡刀提起来,很明显麻绳承受不住铡刀的重量,狠狠砸在台子上。好在几个壮汉的反应也快,在铡刀落地之前就快速向周边跳开,并没有出现意外。

眼见麻绳不行,很快就有很多人带来大量的铁索,长短粗细不一。两个明显是手艺人的老人站了出来,挑挑拣拣选了十几根铁索,绑在一起穿过铡刀的洞口。

看到这里,齐征已经猜到这群人打算做什么了。

他们打算做一个处刑台,就在曾经将他们卖出去的这个台子上。至于处刑的对象,齐征将耳朵里的耳塞扒出来,昨天晚上明明想好好休息一下,周围那群俘虏彻夜哭嚎,无奈之下齐征只能找斯科索普要了两个耳塞。而随着耳塞拔出,如同浪潮一般的哭嚎声灌进耳朵里。

果然是这帮倒霉蛋。不论是奴隶贩子还是奴隶主,只要是还活着的自由人,都已经被抓到这里。至于旅人,貌似也就齐征一个,准确来说还没变成奴隶的就齐征一个。最近刚刚被送到奴隶市场的旅人们还没来得及享受奴隶市场的“关怀”,就被起义救了。相比其他已经不需要回家的原奴隶们,这些人还有自己的家,在保证不会泄露这里的情报之后,这些人被送出了城。

想到这里齐征就不由得嗤笑一声,他敢保证这群人绝对不会特意帮忙保密,而那个叫做斯科璃尔的姑娘也绝对抱着让那帮蠢货泄露信息的目的去的。毕竟起义军目前根基还比较弱,主动出击无异于找死,可别人主动打过来就不一样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凯迪尔公国的国土构成。作为一个距离伏迩博勒不算很远的公国,这个国家本身是建立在戈壁上的,每个城市之间差不多有十几公里的距离。对于凯迪尔公国来说,实际居住面积可能只有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这也就导致了两个城市之间没有粮道,又或者说到处都是粮道。在没有绝对的优势兵力之前,主动出兵攻打其他的城市根本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尤其是刚刚接管这个城市的时候。

但是其他城市过来攻打就不是这回事了。作为奴隶起义军,凯迪尔公国其他几个城市的子爵城主绝对不会容忍奴隶有翻身的一天,他们很清楚奴隶对他们到底有多么恐怖的仇恨,只要给这群奴隶一点苟延残喘的时间,这些奴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给他们制造麻烦。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收到情报的第一时间,出兵进攻。

而战争不是只要有士兵就可以的,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统帅,能够镇压一切不听话的人;然后要有士兵和武器,能够保证进攻;其次需要粮食,以免长期的战斗导致士兵的实力下降;最后还需要各种各样的战争类型建筑,比如瓮城、箭塔。

第一点需要几个城主之间进行一般利益交换,大概两天的时间;士兵和武器更简单,能够建国就证明凯迪尔公国就有这些东西;粮食的问题在短期内不是问题,但也只是短期而已。

从这里开始,就要进入但是的阶段了。

粮食的问题在短期内确实不是问题,但是时间一长了就需要更多的粮食,同时战争类型的建筑更是需要大量的苦力。而对于凯迪尔公国来说,这些都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奴隶。

这样一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养精蓄锐,训练士卒,等待凯迪尔公国的征讨。等到凯迪尔公国的“大军”到来之际,断粮道,然后凭借着这座小城里的物资慢慢获得胜利。至于断粮道的队伍,根本不需要回来,他们只需要杀光运粮的士卒,收编运粮的奴隶,保证前方的军队没有粮食就行。

而且,凯迪尔公国的人口能有多少?(这个时候齐征还没有凯迪尔公国的确切人口数据)一百万?两百万?按照两百万来算吧,两百万的人口之中如果按照这个小城的比率来计算那就是一百三十多万奴隶,战争肯定不能用没有灵力的奴隶,那是送菜。也就是说总共的军队来源也就是那七十万左右的本土国民,其中去掉一部分贵族,去掉一部分奴隶贩子,在去掉不适合应征的国民,大概还有五十万左右。暂且当成这五十万人都是士兵,保持各个城市的基本防卫力量最少得留下二十万。剩下的三十万之中,参加过正式的军队训练的人有二十万吗?与其他城市的军队合并之后,有共同作战经验的士卒有一万吗?再者,这些士卒本来就有自己所属的城主或者说指挥官,他们会安心地将自己的军队交给别人指挥而不暗中下绊子吗?

这里还要考虑其中一部分城市到这里的距离足足有上百公里,从那种地方跑过来,能够有多少人保持战斗力?

而实际上,齐征昨天晚上在睡觉,并不知道凯迪尔公国的整体实力。因此这个数值是严重超出的。别说三十万的军队数量,整个国家加起来也就十万的数量,根据斯科璃尔的判断,最终能够用来进攻这座小城的士兵最多不超过五万,其中最少有一半需要经过一百公里以上的长途跋涉。

相反,在斯科索普这边,参加起义的奴隶的数量已固定了有六万余,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其中有来自各个国家的人,具备的战争技能包括从灵阵到行伍,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可这群人是一个整体,接下来的时间虽然仓促,但是他们接受的是统一的指挥,彼此之间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彼此适应队友的力量。其次,这群人是养精蓄锐,毕竟他们是守城的一方,换句话来说他们完全可以凭借着这座城市降低伤亡。指挥上,奴隶起义军总共就一个指挥,王国军方侯爵的儿子斯科索普。对于起义军来说,他们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至少在斯科璃尔的安排下,第一场战争不会出现使绊子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