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求仙2 “何人到访?……

“何人到访?”

季云舒动作一顿, 收起长剑,直直看向施慈的方向,声音如山间覆着薄冰的清泉, 虽不是冰冷刺骨, 却也带着一股子寒气。

施慈从阴影中走出来,朝他拱手道:“在下施慈, 贸然来访,还请道友见谅。”

季云舒执剑而立, 月光照亮了他半张脸, 衬得他眼神越发幽深莫测:“你便是施慈。”

施慈对这种场景已经见怪不怪, 笑得如同朗月清风:“是我。季掌门大名如雷贯耳, 百闻不如一见。”

季云舒点点头, 神情淡漠:“听闻你有一把神兵?”

他周身剑意冲天而起,施慈立马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伸出手,明遐默契地化作火红的刀, 落在他掌心。

“那施某便向季掌门讨教一二。”

季云舒颔首,施慈便率先攻了上去, 他脚尖点地, 一刀挥出, 周围的空气都出现了一瞬间的扭曲。

季云舒不慌不忙, 抬剑格挡, 他动作迅如闪电,行动间如浮光掠影,衣袂翻飞间便将刀往上一挑,一剑刺出。

二人都没有用上法力,仅仅是招式间的比对,二人出招都十分迅速, 你来我往只看得出残影,但是到底施慈并未经过系统的习武,仅过了一百招,就败下阵来。

他一个旋身落在不远处,明遐刀红光一闪就变回了鸟儿,落在他肩上。buwu.org 梦幻小说网

施慈叹了口气:“施某学艺不精,不如季掌门远矣。”

季云舒收了剑往旁边一掷,一声剑鸣之后长剑入鞘,他才转过身道:“你修行不过半年,能有如今的成就,称得上天赋惊人。不出半年,你我便能平分秋色。”

他柔和了眉眼,如同冰雪初融,真心为自己多了一位对手开心。

相处片刻,施慈便已经摸透了季云舒的性格。他为人十分澄澈,不喜欢阿谀奉承,如同不染尘埃的明镜台,也难怪不到而立之年便有了如此高深的道法。

心思单纯之人修行起来总是格外快。

对于他的夸奖施慈没有否认,反而笑道:“那我们半年之后再比过。”

季云舒难得的好心情,但如今天色已晚,施慈这么一位客人还需要休息,他用暗哨唤来还未睡着的弟子,吩咐道:“这位是施先生,是我的贵客,你且去安排一间客房。”

前来的弟子不过十五六岁,有些好奇地看了施慈一眼,连忙领命:“是。”

随后他对施慈道:“请施先生随我来。”

施慈点点头,朝季云舒道谢之后才跟着小道士走了。

客房距离季云舒所在的主殿有些远,一路上小道士时不时悄悄打量施慈,还当他没看见。

施慈有些无奈,主动问道:“小道长可有什么疑虑?”

那小道士一惊,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失礼了,贫道只是有些好奇,掌门所在的金顶已经许久没有人拜访过了,您还是第一位上山直接到达金顶的。”

他比较好奇的是掌门为什么没把此人赶出去。

以往叨扰掌门的人都被掌门一剑送下山,这位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施慈摸摸鼻子,道:“大概是季掌门和我一位朋友有些交情吧。”

他没有说自己的名声,毕竟在这些不清楚内情的人眼里自己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说出来难免有自傲的嫌隙。

小道士点点头,恍然大悟。

方寸山的客房十分豪华,也难怪有钱用金子浇筑屋顶,其中绸缎锦被、上好的笔墨纸砚应有尽有,准备齐全比起施慈的明月斋也不遑多让。

施慈还是第一次住这般富贵的客房,心中也没有不适,盘腿坐下冥想,直到天亮。

天微微亮,方寸山的弟子们起床做早课,还是那位小道士,领着他前去拜访其他三位长老。

这几位长老中大长老是季云舒的师兄,名为贺云长,管理宗门内务,三长老是季云舒的师弟,名为张云青,负责处理宗门外交事务,而四长老李云停,天生是一位剑痴。

如今这几位长老齐聚一堂,季云舒站在正中央,正式接待施慈这位来访者。

师兄弟几人心中通过气,知道施慈的身份,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同,只当施慈是寻常来访的贵客,处处透露着修道之人的涵养。

不愧是几大仙门之一。

见过几位长老之后施慈就在方寸山住了下来,玉简到了此地之后就再也没有提示,叫施慈十分郁闷,好在方寸山藏书多,施慈立马将玉简抛之脑后,一头扎进书海。

若不是每日必须用饭,他几乎能住在书阁中。

巧的是季云舒也是爱看书之人,平日不是练剑就是看书,一来二去,和施慈熟悉不少。

谈起对于道的感悟,二人更是一拍即合,如同多年老友一般侃侃而谈。

时间一晃就过了小半个月,施慈成功和季云舒混熟了,还称兄道弟起来。

这日午后,被困在方寸山半山腰的王七竟然也凭着运气成功进入方寸山之中。

彼时施慈正和季云舒比武,有季云舒这么一位陪练,他进步神速。

王七好不容易登上山顶,看到的就是一青一白两道身影比试,雪花不等落在他们身上就消失得一干二净,比试时气浪卷起大片落雪。

等二人停下,王七这才认出其中一位是自己当日上山时嘲笑过的“公子哥”。

只是如今王七蓬头垢面,施慈却还是如初见时的那般模样,他纵使再蠢也知道自己当日是遇到神仙了。

王七不觉得惶恐,反而生出无限欣喜,毕竟能和神仙有一面之缘,也是他的缘法。

“神仙!原来您就是神仙!当日在下有眼不识泰山,还请神仙教我法术!”

王七大喜过望,连忙上前,往地上一扑,跪倒在施慈和季云舒面前。

季云舒皱起眉,当即就要叫人送他下山,施慈却拦住了他:“季兄,你和此人还有一段师徒之缘。”

季云舒看了一眼王七,用今日从施慈那里学到的卜算之法掐指一算,果然如此。

王七闻言纳头就要拜:“师父在上!请受徒儿……”

话还没说完,就被施慈拦住:“且慢!”

他看着王七,笑道:“王公子,你也知道仙缘难求,为了避免修道途中你心生退意,不如我们定下三道试题如何?”

王七一脸茫然:“什么试题?”

季云舒也有些好奇:“你又有什么主意?”

施慈道:“为了磨炼你的耐心,不如你先去挑二十担水,挑足十天,我便告诉你下一道题是什么。”

区区二十担水,王七根本不放在眼里:“好!多谢神仙!我这就去!”

季云舒看着他激动的模样,唤来小道士带他前往担水的地方。

等王七离开,他才问施慈:“你叫他担水是何用意?”

施慈道:“这王七想修道不过是为了回家卖弄,我且试他一试,看他能坚持到几时。季兄也知道,法不轻传的道理。”

这也是王七必须经历的考验,要是他受住了,教他法术也未尝不可。

季云舒摇摇头,他性子冷清,遇上这种事要么将人赶下山,要么扔进山门从洒扫道士做起,哪里会这么麻烦。

施慈却笑道:“前些日子季兄说修行遇到瓶颈,何不看一看人性复杂,再悟道呢?”

季云舒从记事起就在山上,除却重大事件,从未下过山,一门心思苦修,但是不入红尘,哪里能出红尘?

他陪施慈练刀,施慈自然也不能毫无回报,助他悟道也未尝不可。

见季云舒还有些不解,施慈哈哈大笑:“季兄不必纠结,过几日我们再去看他。我有一法还未悟透,正想请教季兄,这腾云之术……”

二人交谈声渐远,而那边王七却“哼哧哼哧”开始了担水的活计。

他先被怀月,也就是那晚替施慈带路的小道士带到弟子居换了身道袍,这才前往厨房担水。

厨房门口立着五口大水缸,王七只需要将其中一口填满,正正好二十担水。

他雄心壮志地拎着木桶,朝怀月问道:“这位师兄,请问在何处担水?”

怀月连忙摆手:“你还未入门,便叫我怀月道长吧。我们挑水的地方在半山腰,我带你去。”

王七听他这么说心中还有些失落,不过很快又打起精神:“多谢怀月道长!”

怀月带着他往半山腰去,一条河流从高处延伸而来,远远看去飞流直下三千尺,竟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水。

怀月在河边站定,道:“这就是我们弟子平日里挑水的地方,你顺着咱们来时的路回去就行。”

王七脸色一变:“竟这般远!怀月道长你莫要诓我,这么远的距离,一天担二十担,哪里还有时间做别的事?”

怀月闻言有些不高兴:“我们师兄弟都是这么过来的,我同你无冤无仇,诓你作甚?”

王七见自己说错话,连忙赔礼道歉:“是我说错了,对不住,多谢怀月道长!我这就开始担水!”

怀月脸上这才好了些,叮嘱道:“你莫要觉得累,能当掌门的弟子,那是八辈子修来的服气。我还有功课没做完,就不陪你了。”

王七闻言点点头,目送怀月远去,这才开始担水。

他在家从未干过粗活,还当挑水简单,将木桶放在溪水中,打满了水用力一抬,差点抬得自己一个踉跄,好不容易稳住身形,桶里的水已经洒了一半出去。

王七不信邪,又试了试,还是如此。

他在试了许久,一身道袍被溪水打湿,快要入冬的溪水本就寒凉,加上方寸山海拔高,就更加刺骨,王七一直试到傍晚才成功打上水,可一走路,木桶在他肩膀上就是不听使唤,担子一上肩他就踉踉跄跄,水洒的满地都是。

辛苦半天白忙活一场,王七气得踹了一脚木桶,生气半晌,最终还是继续担水。

在暗处的施慈看不过,化作一位老道士从拐角出来:“年轻人,你这么挑水是行不通的。”

见到他,王七顿时眼睛一亮,连忙拜道:“还请道长教我!”

施慈朝他示意道:“你先将水打起来。”

王七依言照做。

施慈又道:“挑水的姿势很简单,不过是一蹲一挑。你蹲下的时候,背要圆,胯要开……对,就是如此,好,吸气,气沉丹田……诶,不要出气,对……双腿站立,这时候可以出气了。”

王七随着施慈的指令开始动作,竟然真的没有洒,他心中一喜,高声道:“道长!我会了!”

施慈心中好笑:“挑水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全在一呼一吸上,用对了方法就简单了。”

说罢,又开始指点王七。

王七顺着他的指点,挑着水走了几步路,竟然一点也没洒,他心中陡然明白过来施慈是在助他,还以为终于答应收他为徒,谁知一转身,施慈就没了踪影。

他一急,连忙喊道:“道长?道长?我学会挑水了,你肯收我为徒了吗?”

山间一片寂静,只有他的声音回响。

王七心中一阵沮丧,半晌,还是老老实实开始担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