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野外生存之要义

朱慈煊一语说完,拍了拍王从敬的肩膀,扭头先走。

王从敬急忙在后面叫道:“太子,我等若要去找吃的,却该从何处着手?”

王从敬这般提问,却是正好挠到了朱慈煊的痒处。

作为穿越而来的野外生存爱好者,他打开话匣子,开始侃侃而谈。

“在野外,想要很好地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对野外生存的各种技能,要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不然的话,想在这样的原始丛林中生存,却是十分困难的。毕竟,在远离人群又荒无人烟的生存下去,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但是,我等既来之,则安之,既然现在已在这样的境地,那如何生存下去,自然是现在要面对的头等问题。”

“在野外生存时,最为重要的,是要找到水源。毕竟,对于人来说,喝水比吃东西更加重要。要知道,人不吃饭可以活七天,但没水喝的话,却是三天都抗不过去。不过,因为我等身处热带丛林,溪流极多,却是不难找水。所以,我们现在要做是,就是在有水源的情况下,在野外寻找食物。”

“野外的食物,大致可分为植物与动物两大类,先以植物来说吧。在野外的可吃植物,既有可以依靠常识,就能直接分辨出可食性植物,如温暖地区的蒲公英、荨麻、车前草等;热带地区的棕榈类、野生无花果与竹类;荒漠地区的仙人掌、刺梨;寒冷地区的云杉、北极柳、地衣;海岸地区的巨藻和紫菜等,都可以食用。”

“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可吃的,一定要细心分辨,才能最终食用。一般来说,野外的植物可以通过极小口的尝试,来分辨其是否可食。尝试后,当感觉不适时,要立刻催吐,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中毒现象。也可以切下植物的片段,放下鼻下闻一闻,如果发现有苦杏仁味,或桃树皮气味则立即弃之;也可以挤榨汁液,涂在肘部与腋下之间的前上臂,如有不适也弃之;如果没有不适,可以触动唇、舌或咀嚼一小块,如有任何不适同样弃之;如无不适,可以吞咽一小块并等待数小时,如仍然没有不良反应,可以认定该植物安全可食。”

“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野外的菌类植物若要食用,千万千万要慎重对待。这些颜色鲜艳的菌类,多数不可食用,因为它们大半是毒蘑菇。如果是没见过或不能直接分辨其可食性的植物,最好的方法,则是观察其是否有其他动物啃食的痕迹。如果有,多半是安全的,应该可以进食。当然,这种方法也不是绝对的,毕竟野生动物的肠胃消化能力,可是比人强太多了。如果菌类的根茎切开后,发现冒出乳白色汁液的,那么多半是毒物,绝对是不能食用的。”

朱慈煊边走边讲,见王从敬听得十分认真,又继续道:“说完植物,再来说说动物吧。想在野外生存,只有植物性食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户外行动消耗极多,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所以必需要摄取动物作为食物。这动物嘛,最容易捕获的就是虫子之类了。要知道,大部分的虫子,都含有丰富的能量,是十分理想的食物。同时,要摒弃传统中的那种,觉得昆虫太恶心,而拒绝食用的观念。”

朱慈煊这一路上给王从敬讲解,尽量采为通俗易懂的话语说给他听。诸如蛋白质、脂肪、热量、卡路里之类的现代词汇,全部换成一个简单的“能量”两字。

听到朱慈煊的解释,王从敬尴尬地一笑:“太子虽这般说,但要我去吃虫子,还真下不去口。那其他动物呢,比如野兽之类,却又该如何捕食?”

“这个么,想要捕猎野兽,首先就要掌握动物的活动规律,一般来说,多数小动物在早晚活动,白天只有猛兽烈禽奔走。大型草食动物整天觅食,小型动物会频繁进食活动。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有针对性地设置陷阱,来捕捉猎物。”

“再进一步来说,还要先去验查动物踪迹,特别是在象我们这样的清晨,更要留心观察地面上动物行走所留下的痕迹。有些动物,比如兔子,它们活动半径不大,如果发现足迹,表明它们就在附近;有些动物会在灌木丛中打开通道,这通道大小,一般表明了它的体型大小。”

“另外,就是动物会留下啃食信号。例如,鹿类动物在夏季啃过的树皮成长条形,在冬季啃过的树皮有垂直牙痕或疤痕;兔类动物啃过的树皮,其边痕较为光滑;羊类啃食树皮,留下歪斜的牙痕;而象土拔鼠之类的动物,其啃咬痕迹多位于树茎底部。”

“除此之外,还有动物的排泄物,也值得留意与追踪。哺乳类动物的粪便有强烈遗臭;植食类动物,如牛、鹿、兔等等,粪便略圆如马粪状,而肉食类动物,如野狼、狐狸等等,粪便多为长条形。而鸟类的粪便体积较小,新鲜鸟粪多为液态,也有鸟粪为丸状的,里面还会有未完全消化的小动物残渣。发现松散的鸟粪,一般表明在一定范围有水源。而地面上鸟粪富集,表明周围会有鸟巢……”

二人边说边走,顺着一条山洪溪流,一路向前行进。

之所以不顺着溪流往下走,是因为朱慈煊知道,现在这座原始山林的边缘之地,估计仍被吴三桂的手下军兵严密看守,自己若冒失前去,只怕会有被抓的风险。

所以,最稳妥的办法,还是继续留在丛林之中呆上一段时间,才能尽可能地减少被抓的风险。怎么也得等到清军因为懈怠松弛放松警惕之后,自己再行脱逃,才能有机会逃出这个包围圈。

而现在,他们继续往丛林深处行进,一是更方便捕猎采集,二是可更好地躲避清军的抓捕。

来到一处溪流紧窄之处时,朱慈煊停下了脚步。

见他停了下来,王从敬又问道:“太子为何停步,莫非是想在这里捕鱼?”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