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袁本初坐困渤海,须仰仗王放锐气

“若张公早听我言,在凉州时就将董卓诛杀,也就不会有今日之事了!”

长沙郡,治所临湘城,太守府邸。

孙坚一手查看檄文,另一手握拳重重的砸在几案上。

孙坚说的是几年之前的事。

当时凉州羌人叛乱,朝廷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

当时张温部下统领着董卓、周慎、王放、孙坚、鲍鸿等众将。

有一次张温以诏书招来董卓,董卓却久久不应,许久才来。

在和张温问答时,董卓也轻慢无礼,殊无敬意。

孙坚当时在侧,见董卓桀骜不驯,不遵上命。

恐怕不利于大军攻伐,于是就劝张温以军法诛杀董卓。

可张温考虑到董卓在凉州的名声,最后也没有对董卓做出任何惩罚。

于是就到了今日……

“府君勿忧,天下事又岂能事事顺意。即便是当时便将董卓除掉,谁又能确定今日不会有他人作乱呢?”孙坚的首席心腹朱治劝道。

“唉,确实如此。”孙坚长叹,又问道:“君理,我想北上讨董,你看如何?”

孙坚自从征讨黄巾以来,手下也在不断聚拢各路人士,文武兼有。

而这些人当中,孙坚最为倚仗的还是朱治。

朱治的身份来历,比孙坚高出不少。

他对孙坚来说,并不是单纯的部下。xuqi.org 海豹小说网

用来比喻的话,他们的事业是家公司,孙坚若是大股东,朱治就是小股东。

“自然应当北上。”朱治也表示认可,“此行上为国家讨贼,下为传扬府君的威名,公私两便。”

孙坚目露沉思,缓缓点头。

朱治比他想的更远。

刚才孙坚只是想到,他身为大汉臣子,自然应当对董卓兴师伐罪。

而朱治却提醒了他,讨伐董卓还可以提升他的名声,能带给他不小的利益。

在汉代,名声几乎可以等于实利。

名声好的人,不需要才华和家世的支撑,也能位列高官。

相反,若是一个人名声差,恐怕他的一生会极为坎坷。

孙坚虽然自云是孙武之后,但其实没什么用。

乡人们虽然不能确定他是不是真的孙武之后,但能确认他的父亲只是以种瓜为生的普通人。

所以孙坚的出身很差,对他的仕途毫无裨益,以至于他到三十四岁才位列郡守。

若是再蹉跎些年岁,恐怕他此生也就如此了。

这次讨董确实是个机会,若是一战扬名,他就有机会再进一步。

孙坚很快做出决定:“君理此言提醒了我,既然讨董之事公私两便,那我就不能苦守在这长沙,我们要尽快出兵!”

“府君且慢,”朱治却劝道,“府君既然是为名,那反倒不能轻易离境,还需扫清境内余匪,才好挥军北上。

“否则府君离境之后,各路匪患再起,反倒损害了府君的名声,那样岂不是顾此失彼?请府君三思。”

孙坚明白了。

朝廷任命他为长沙太守,本就是看中他的武勇。

这几年天下不太平,荆州境内也不例外,各路大小匪患不知多少。

之前还有人公然自称将军,攻略诸县。

孙坚到任后,很快就肃清了最大的几股匪患,可情况还远谈不上安定。

长沙郡内多水,还有洞庭大湖,正是滋生盗匪的好地方。

孙坚说:“君理所言甚是,我这就整军出击,不求一战扫清盗匪,起码也要重创他们,让他们安生些时日。尔后我再提兵北上,如此可得万全?”

朱治点头认可。

……

王放一篇檄文搅动了天下风云,关东各路诸侯纷纷响应。

又有东郡太守乔瑁,他假称朝中三公发来了求救文书,又进一步推动反董卓联盟的建立。

可就在这种关键时刻,得到诸侯们共同认可,打算推举为盟主的袁绍,此时却在渤海身不由己。

不能前往前线联合诸侯,干一番匡扶汉室的大事业。

袁绍心急不已,甚至由于心火上升,引得身体不适。

之所以情况如此,只因事情出了大变故。

之前董卓入洛阳后,袁绍哪想到董卓会有如此野心,他当时都没去关心董卓。

他都开始筹划何进身死之后的政局了。

可就在极短的时间内,董卓以迅雷之势控制了洛阳兵马,进而掌握了朝廷局势。

然后袁绍就傻眼了,他发现何进死后的政局轮不到他掌控了。

袁绍既不能做出应对,又怕留在洛阳被董卓所害,于是弃官而逃。

董卓得知后,还想发通缉文书追捕袁绍。

但袁绍是士人领袖,天下楷模。

洛阳中自然有人为他说话,最后董卓反而任命他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

经过这番波折后,袁绍有了新想法。

那董卓虽然掌握朝政,但手下根本无人可用。

满朝公卿皆是士人,就连董卓也不能忽视,他对士人只能加以安抚、任用。

事实也果然如此。

于是袁绍就借着这个机会,和洛阳众人秘密联络,借着董卓安抚士人的机会,将一些重要的地方长官,全封给了士人。

这些士人已经隐隐联合起来,对董卓形成了包围网,只需他袁绍一声令下,十万大军可以一朝而起。

然而意外发生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实力最强的冀州牧韩馥却生了别的心思。

他不但没响应出兵号召,还派遣了不少人来渤海,监视看管袁绍,不让他随便离境。

于是袁绍就动弹不得了,如此形势他又该怎么办?

……

PS:昨天停电,补更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