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新构想

一大早,马向原就把郝振亮领到沟里一个叫“砬门”的地方。

“砬门”,是该县的边界地带了,也是郝家堡这大山沟最里边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之所以叫“砬门”,是因为在这沟膛子两侧,各有一座陡峭的山砬子相对站立着,中间约有五十米宽,两座山砬子如同两个门框,如果中间再安上一扇“门”,那,这个“门”就完整了,所以,这儿才叫“砬门”。郝家堡村前那条小河,就是从那沟里流出来,途经这“砬门”流过去的。

两位书记站在“砬门”中间,马向原朝两边的山砬子看了看,指着两边的山砬子问郝振亮:“郝支书,你看这个地方,干什么最好?”

郝振亮也往两边看了看,反问道:“你说呢?这地方干啥好哇?”

“修水库哇!”

“修水库?”

“是呀。你看啊,这两边是山崖,当中就这么宽,咱只要把当中那么一堵,一座小型水库不就建成了吗?”

“那倒也是,可是,咱们修了水库能干什么呢?”

“养鱼呗。”

郝振亮笑了,确切地说,是苦笑。之后他说:“要说养鱼么,我可得给你泼点冷水了,前些年,草河那边有人养过鱼,可是后来都赔了,现在,他们连鱼塘都填上了。”

“这我倒听说了,可是他们养的是鲤鱼和草鱼,对吧?那种鱼不值钱,咱不养那种鱼。”

“那你打算养什么鱼?”

“中华鲟,咱养中华鲟鱼。”

接着,马向原把养中华鲟鱼的要领一一道来,什么水温啊,饲料呀,捕捞期呀,市场价格呀等等,说的明明白白。

“听你说这意思,你原来是养鱼的了?”郝振亮打趣地问。

“我原来养什么鱼呀?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你到网上查,什么资料都有,还有书本资料,你就查呗。”

“噢,原来你不是养鱼的呀,是在网上学的呀。”

“那当然,谁像你,从来不上网。”

“我想上网也得会呀。”

“嘿嘿,对了,你不会上网。不过没关系,明儿个我教你。咱说这修水库吧,”马向原指着小河的下游,“等咱水库修成了,下边这么大一片河滩地,咱们可以种水稻,那样,咱郝家堡人不用花钱就能吃着新鲜大米了。现在水稻的产量可高哇,亩产都突破了两千斤,比种旱田可强多了,而且,稻田里还能养鱼养蟹子,这好处可太多啦。”

修水库能带来那么多的益处,郝振亮哪有不同意的道理?但是随即,他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钱,钱从哪来?

马向原答道:“咱卖蚕茧有一笔钱了,咱还可以申请抚贫贷款,实在不行,咱再招商引资呗。”

“招商引资?你上哪招、上哪引呐?”

“嘿嘿,”马向原笑了笑,“我和你透露个消息吧,前几天,我和王光辉谈过,她对修水库这一计划很赞成,很愿意合股参与,但是,她说她没有钱,出钱得找她妈。”

“她妈?噢,她妈可不是一般人,你谈得了?”

“总得试试嘛,实在不行,咱再想别的办法,办法一定会有的。”

看着胸有成竹的马向原,郝振亮也坚定了信心,不过,修水库那么大的动作,要举全村的人力财力,总得需要全村人的通力支持吧?

于是这天,郝家堡各家各户的掌门人,包括那五个沟岔屯子里的,悉数来到村委会,专项讨论在“砬门”修水库的事宜。王光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

村委会院里坐满了人,一片闹闹嚷嚷。

会议正式开始,郝振亮喊了好几遍“静一静!”会场才算安静下来。

首先,由马向原宣讲了在沟里修建水库的事,着重强调了修建水库的几大益处,说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必须要有自己的产业如何如何。

马向原讲完了,征求大家的意见,会场却鸦雀无声,一时间,谁也不知道他们应该有什么意见。忽然,“二条”郝振全问:“修水库倒行,我也不反对,可是水库修了,钱花光了,那咱年底还拿什么分红啊?”

这正是很多人心中想的,于是,就像热油锅里泼进了凉水,“哗”地一声炸开了,大家议论纷纷,说到年底没钱可分,一春带一夏的功夫白搭了,蚕也白养了;说如果养鱼再赔了,可要把全村人的血汗钱全都败光了,那才真叫劳民伤财呢。在这一片反对和质疑的声浪中,有心赞成的人也无法开囗了,有的甚至临场倒戈,干脆站到了反对者的立场上。

郝振亮急了,一拍桌子一瞪眼,叫道:“先别瞎嘈嘈,有看法也得一个一个来嘛!”

会场重又静了下来,却没有人再说什么。郝振全抿嘴乐了一下。

“好吧,既然没人说话,那我就再说几句,”马向原说道,“记得古人有一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郝振全张囗说:“不都是鱼吗?古人费那么大劲干嘛呀?”

有人哄笑。马向原只往郝振全那边斜了一眼,接着说他的:“我说的两个鱼(渔)一个是河里海里的鱼,另一个,是三点水加个鱼的渔,是指打鱼的工具。古人那句话的意思呢,是说给你鱼吃不如给你打鱼的工具。大家想啊,给你一条鱼吃,你眼下是不饿了,可是明天你没有鱼吃了,还是要挨饿,对吧?但是要给你打鱼的工具呢,你去打鱼,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鱼供你吃,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可是,你给我打鱼的工具,我也不会打鱼呀,我上哪打鱼呀?”郝振全喊。

又有人跟着起哄。郝振亮指着郝振全说:“你别跟着胡搅!”又转向大家,“马书记是说呢,咱们要想今后不再受穷,而且要永远不受穷,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家明白没?”

没有人说“明白”。

马向原说:“要么这样吧,咱们广泛发表意见,都说说看法,怎么样?”

会场再次鸦雀无声,好一阵没人发言。

“都说话呀,刚才瞎嘈嘈的劲头都哪去啦?”郝振亮问。

“行,那我来说,”郝振全说,“我还是那个意见,反正不管你们说得再好听,到年底没钱分,我不同意!”

大家开始交头接耳,那意思很明显,对郝振全的意见,还是有一些人赞成的。

“行,郝振全那也算是一种意见,别人呢?大家都说说。”郝振亮说。

还是没谁说话,谁都想当老好人。

马向原环视一下会场,然后把目光投向王光辉,说:“既然大家都不说,我看,就让王光辉先说说吧。”

立刻有人喊:“行啊,让小王说说吧。”

就像抛出了“砖”,当即引出了“玉”,赞成王光辉发言的声浪,顿时响成一片。这几个月来,王光辉在郝家堡的所作所为,给广大村民带来了什么,大家心里清清楚楚,因此,大家对王光辉还是非常信赖的,都想听听王光辉的具体看法,这也正是马向原所期待的。

继承了爸妈的优秀基因,王光辉站起来,脸不变色心不跳,平静地说道:“如果让我说,那么,我非常赞成村两委的规划,咱们建水库养鱼,种水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你说得轻巧!”郝振全嚷,“养鱼要是赔了,你掏钱呐?”

这回没人迎合郝振全了,原因很简单,一是郝振全反对的是王光辉,王光辉是大家的摇钱树,是能让大家早日脱贫致富的希望,就是再糊涂再缺心眼的人,也不可能去反对自己的摇钱树哇;二是大家也看了出来,郝振全一定是腰里没钱了,才急于分钱,他好再上赌场显身手。

孤掌难鸣,见没人响应,郝振全看看这个瞅瞅那个,然而大家不是低下头,就是把脸扭向别处,就连平时经常和他在一起鬼混的“合作伙伴”,也低下头去默不作声。

见大家都冷静下来了,马向原对王光辉说:“王光辉同志,你接着说,接着说。”

王光辉接着说道:“村民们,咱们要想真正地走上富裕的道路,就不能光看一时一事,光想着今天有没有鱼吃。正像刚才马书记说的那样,假如咱们有了打鱼的工具,是不愁今后没有鱼吃的,而且,这可关系到我们的将来,甚至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呀!”

“说得好!”郝振亮叫道,遂即响亮鼓掌。很多人随之鼓掌,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思想认识明显形成了一边倒,但是立刻,郝振全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但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而且,让马向原和郝振亮他们这些领导成员,也不能不高度重视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