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渔营,立

又一日过。

傍晚,鲁犁又有好消息来,说是,鱼鹰舟做好了。

李孟羲惊讶,能这么快?

昨天没做好,今天一天行军却做好了,难不成,是行军之时,在车上做的?

一问,还真是。

前边有人提了行军时,一人拉车,一人车上干活的做法,匠营推广了这个方法,白天也能做活儿。

这不,鱼鹰舟就是这样在一个白天被木匠们用木板给拼成了。

叫上关羽刘备之后,“鲁犁,船在哪?走,拿上,咱去河上试试。”李孟羲迫不及待要一看成果。

鲁犁跑回去,眨眼间,便扛过来一艘小舟。

跟李孟羲记忆中的一样,这小船是成h形的,左右两个船舱是香蕉形状的。

李孟羲好奇,木匠们用木板做成的小船,密封性是如何保证的。

鱼鹰舟很轻便,鲁犁扛着就能轻松扛走。

李孟羲总觉得,鲁犁把船做的小了点。

可能是因为见过真正的鱼鹰舟,印象深刻,所以才能感觉的到细微的差别吧。

再去妇孺营,看渔网如何了。

分发给妇人们编网的活儿,妇人们白天行军,也在车上边照看小娃娃,边就编渔网,编出了渔网十三副,效率很高。

鲁犁扛着船,再有一些士兵带着渔网,一群人浩浩荡荡朝河边走去。

鲁犁扛着的鱼鹰舟,船体很奇怪。xuqi.org 海豹小说网

所有人都惊奇,这么小的一个小船,能浮在水上吗。

今日扎营,离营地五里多,斥候探得,有河。

走了五里,见一大河。

鲁犁把鱼鹰舟从肩膀上拿下,小心翼翼的放水里。

鱼鹰舟下水,下水之后,一下就出现了问题。

首先不知怎么搞的,这船一边高一边低,其次,可能是船舱做的有点小,浮力不够,入水线很深。

李孟羲隐约觉得有些不妙。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木匠们第一次做船,能保证不漏水已经十分难得了。

船在水上放了一会儿,没沉。也就是说,没有进水。

“谁水性好?上船试试。”李孟羲向众人问道。

立刻,就有一名士卒自告奋勇出来。

这个会水的士卒走到河边,趟着水走近鱼鹰舟,一脚往上踩了上去,就这一脚,鱼鹰舟被一脚踩的一边一歪差点沉到水下去了。

士卒慢慢的爬上鱼鹰舟,一脚踩着一边的船舱上的挡板,晃晃悠悠的站稳,最终,虽然船舱都快完全没进水里了,但是,足够证明,如此轻量化的船只,能经受的住一个成年人的重量的。

还不错。

站在船上的士卒,没多久,很快因为船进水了,船往下沉,被迫跳进了河水中,李孟羲微微点头。

鱼鹰舟还是从下面漏水了,原因是船底的榫接结构不够紧凑,有水渗到船舱里了。

一群没做过船只的木匠,第一次做船,漏水正常,第一次就能把东西做好才是意外。

虽然鱼鹰舟下水不消三分钟就结束了使命,但今天渔网多,足有十三张大网。

士卒们三五一群背着渔网,提着木桶,分别向上下游去捕鱼去了。

昨日用一张破网捕鱼,李孟羲还兴高采烈,今日网多人也多,能捕到更多的鱼,捕鱼的场面更壮观,李孟羲反而兴趣寥寥。

昨天不知道能不能在河里捕到鱼,而今天很清楚的知道一定会有很多鱼,这就是差别。

当能预料到结果之后,就缺乏了一点期待感。

李孟羲觉得捕鱼有些无聊了,架不住弟弟非要去跟着看。

“哥哥,俺们去看逮鱼不?”弟弟拉着李孟羲的胳膊晃啊晃的。

“哥哥,咱俩一路去看逮鱼吗?”弟弟锲而不舍。

“走!”李孟羲就想看着河水好好发会呆,拗不过弟弟,只好站起来,拉着弟弟的手,带他去上下游看人家撒网去。

“玄德公,关将军,我们去了。”李孟羲跟刘备关羽二人说了一声。

刘备关羽看着他哥俩,面带笑意,“别到水边,当心掉河里。”刘备告诫。

李孟羲挥了挥手,示意听到了。

就算刘备不说,李孟羲也会防备着水边的。

又不会游泳,真掉水里,铁定完蛋。

无名河流水域宽阔,河边捡起石头随便往河里一丢,就能听见扑通的一声响。

可见水是很深的。

人家在撒网捕鱼,撒网的时候,弟弟欢快的尖叫,网拉上来,弟弟还是开心的乱嚎。

李孟羲有心想说,你这么大声音,有鱼也给惊跑了。

跟着士卒们沿着河流向上,有时好几网不见鱼。

这很正常,在岸边撒网本就不好捕到鱼。

不久后,终于有一网网到了鱼,大人们把网翻开,网里有一只小螃蟹。

战兵把螃蟹拿起,伸手远远的朝李孟羲哥俩这边递。

“是什么吗?”弟弟很想去拿,又不敢去。

“自己去拿。”李孟羲摸了摸弟弟的头,“记得说谢谢。”

得到李孟羲的许可,弟弟欢快的跑了过去。

像是得到了了不得的宝物,弟弟手里捧着一个小小的螃蟹。

“哥哥,你看!”弟弟跑回来,眼睛笑成月牙了,高高的举起手,让李孟羲看他拢在手心的小小的一只螃蟹。

李孟羲就看着,小螃蟹伸出钳子就要往弟弟手指上夹。

“……当心,螃蟹要夹你了……”

李孟羲话还没说完,弟弟就哎吆了一声。

螃蟹夹到他手了。

弟弟气呼呼的把小螃蟹捏起来,准备好好教训它,李孟羲不厚道的笑了。

捕鱼一直持续到了傍晚,今日鱼获依然不少,李孟羲跟着的这一张网,大人们网到的鱼有小半桶,少说有三二十斤鱼。

从这一张网推断,十三张网,网到的鱼加起来,两三百斤鱼。

砖头跟着在河边跑,他玩的很开心。

此时,砖头手里,除了一只小螃蟹外,还有一只奇怪的两鳍带刺的鱼。

这种鱼李孟羲认识,前世家乡的堰坑里,就能钓到这种身上逮几根刺的鱼。

家乡称这种鱼叫嘎ya,这种鱼属于常见的淡水鱼,不同于草鱼和鲢鱼,这种有刺的小鱼长不了太大,其属于食肉鱼类。

嘎ya鱼体内小的鱼刺很多,吃起来不太方便,但是炖鱼汤很好喝。

炖鱼汤的话,鱼和醋是绝配,再加点葱姜蒜花椒叶,就那么一炖,味道绝美。

想着想着,李孟羲都要流口水了。

弟弟一手拿着小螃蟹,一手拿着带着刺有些扎手的小鱼,他看哥哥手中什么也没有,觉得哥哥没有东西玩,有点可怜,于是,很懂事的把小螃蟹给了哥哥玩。

谁要玩会夹手的螃蟹,李孟羲嫌弃的看了一眼弟弟递来的螃蟹,不好拒绝弟弟的好意,只好把螃蟹拿到手里。

今日鱼获不错,但缺乏保存手段,鱼不能久放。

大人们在河边把鱼处理干净,然后,踩着落日的余晖,提着桶回去了。

鱼获的分配,民夫营依然是没有的,因为民夫营没有能平等分配的编制基础。

对于的分配,李孟羲有点计划。

关羽的前锋八百人,每日奔袭,累的狗一样,得需要更多的营养补充,这些鱼除了给妇孺营留下的一些以外,正好让关羽给捎带回去。

鱼用麻绳一串串穿在鳃上穿起来,一串七八条鱼,拎起看着很喜人。

东西虽然不多,但关羽乐开花了。

这活像走亲戚的时候,走一趟临回去的时候捎带点东西。

晚上,白水煮鱼,味道太寡淡了。

要么像日本鬼子那样,把鱼片成一片一片的,然后撒上粗盐颗粒,或许味道好一些。

如果有酱,芥末,味道就更好了。

芥末,芥菜旮瘩,汉代应该有的。

倭人所谓的鱼生,在中原饮食发展的早期阶段早就有过,古人把生鱼片,生猪腿切片烤了吃,称之为“炙”。

在中原的食物加工技术发展成熟之后,有了更多更好的烹饪方式之后,鱼生之类的落后吃法便被淘汰了,只有倭人还以吃生食引以为傲,还说什么传统。

当天晚上,妇孺营除煮粥以外,照例是有一灶专门来煮鱼汤,李孟羲带着弟弟盛了碗鱼汤,喝了一口,腥味很重,李孟羲再一次感慨,要是有花椒叶多好啊。

几乎没怎么放盐,白水鱼肉,还不如烤着好吃呢。

鱼头好像没人要,李孟羲于是就捡了三四个大鱼头,他跟弟弟吃鱼头吃的很开心。

晚上,吃完饭,照例去练兵。

随着练兵的进行,李孟羲回忆到的军训相关的细节也越来越多,越练越顺手了。

刘备在一旁正大光明的偷学李孟羲的练兵术,这就不说了。

屠匠营和渔营已立。

需要屠宰牲口的时候,屠夫们需要的工具,除了吊牲口的三角木架,还有用于分肉剁骨的桌子,桌子木匠营已经在做了,要不了多久,就能做好一些方便剁肉的桌子。

桌子到底能有多好做呢——只用做一个木板,再在木板上掏四个洞,洞里插上木棍,桌子就成桌子了。

车辆是性价比极高的运输工具,有人力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屠夫所需的工具有桌子,木架,还有杀猪刀,斧头之类的小工具。

有了车辆,桌子正好放在车上,搭建三脚架的木杠也可以放车上。

屠夫营所需的东西好凑,渔营,即,专门的捕鱼队,需要的工具就不太好弄了。

捕鱼队需要网,需要渔船,需要盛鱼的篓子,需要刮鱼鳞的刮刀。

网和篓子最好解决,渔船虽说第一版渔船下水没两分钟就沉了,但做出堪用的渔船也就是几天的事。难点在刮鱼鳞的刀具,刀具只有环首刀可选。

对刮鱼鳞这样细微的工作来说,环首刀太笨重了一点,太影响效率。

李孟羲很清楚刮鱼鳞用什么刮比较快捷方便,在菜市场见过很多,人家刮鱼鳞是用很小的水果刀那么大小的小刀,再不行,用剪子刮鳞也是一样的。

想到了刮鱼鳞的工具,李孟羲突然又想到,傍晚河边处理鱼的时候,鱼肠鱼鳃啥的,都直接扔河里了。

一条鱼,肠子内脏鱼鳃啥的,占据鱼体重的三分之一,就拿今日来说,今日十几张大网同时捞鱼,估计网到的鱼有百十斤,也就是说,百十斤鱼,处理之后,有三十来斤的鱼肠鱼鳃之类的就丢掉了。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