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 一将功成万骨枯

如今的豫州本地,啥都缺,就是不缺人。

所以,已经扬名的刘备他们,在展开旗号之后,很容易就招揽到了足够的人手。

而且,还都并不是滥竽充数的那种,都是经过反复精挑细选的青壮力。

前前后后五千人,最后只选纳一千的那种。

只不过,这些人哪怕是经过挑选过后的,可由于大多为贫寒农家子出身,本就营养不良,所以不用想,也知道,这些人俱患有夜盲症。

如果想要成为可以帮助刘备,抵御外来威胁的精锐,那也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这些问题。

当然了,想要快速提升他们实力的话,其实还是有办法的。

吃点荤腥,多加进补!

诚然,刘备他目前还不足以给手下所有人都敞开吃肉的条件。

偶尔改善伙食可以,要是天天吃肉,他得哭死。

但,还是得想想办法。

只有平时的营养提上去了,才能确保将士的体能情况。

没有能力,就要想办法去提高能力。

没有实力,就要想办法去增加实力。

陶谦还有糜竺,为他们准备好的金银,兵器,皮甲,粮食等,暂时还是够用的。

实在不行,那就去弄点猪肉,熬油混着饭菜吃。

虽然这个时候的猪肉,因为圈养的方式,气味方面非常腥骚。

但好歹,也算是荤腥。

反正这个时候的底层百姓,一如汉代的《盐铁论》所说:“非乡饮酒、膢腊、祭祀无酒肉”。

通常也只能在逢年过节,及庆典时,才能将吃肉作为一种享受。

吃不起肉,那就吃油水!

总之,要赶在陶谦崩殂,刘备接手徐州之前,尽快拉起一支具备战斗力的有生力量。

军队,就是诸侯的底气。

只有确保了自身的实力底气十足,才能从乱世分割中,分得一杯羹

昔日战国时期,闻名于世的魏武卒的选拔标准可是: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这是什么概念?

穿着重甲,能够拉动能开十二石之弩(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带着50只弩箭,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身上带着三天的粮食,半天能够行走百里路。

作为吴起所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在其率领下,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

所以,魏武卒,也是当时军队最为精锐和彪悍的代表。

不过,魏武卒选拔要求太高,训练、装备的成本非常昂贵,维护成本也很高,所以最后也把魏国拖垮了。

但,倒也可以从中,去借鉴一二。

平时经常训练的士兵,肯定要比那些平时无所事事,战时临时拉扯出来的,要强得多。

平时吃肉的士兵,肯定要比那些平时吃糠的,体能力量要强得多。

所以,这段时间里面,夏诚他就是这么安排的。

荤腥,就先用动物油解决。

至于说训练的办法,还是那一套,老兵带新卒。

让张飞挑选出一百老兵,混入其中,充当新兵的伍长,什长一职。

这些人,本来就是百战余生,随着刘备他们南征北伐后,存活下来的精锐中的精锐。

一支身经百战的军队,真正的灵魂,还是那些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

他们丰富的战斗经验,还有作战技巧,才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无法通过硬性弥补。

一将功成万骨枯。

战争,其实并没有小说里面,说的那么光鲜亮丽,冠冕堂皇。

每一个名将,或是诸侯崛起的背后,都注定代表着无数人的牺牲。

每一场大战,其实都是一个筛选淘汰的过程。

要是士兵的能力不够强,心理不够镇定,或者单单只是因为运气不好,就都有可能被战争无情的筛选掉。

最终,导致躯体埋葬在漫漫黄沙之中,无人问津,直至化为枯骨。

这些老兵悍卒,在战场上越是活得久他们的经验也就越足,经验越足就越容易活得久。

循环往复,这就成为了老兵更容易在战场上活下来的原因,因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战场厮杀的时候,要怎么活,怎么生。

他们,不是小说里面,战绩簿上的一串数字,而是一群由人组成的军队。

随着时间推移,这批新进招募的士卒,虽然已经有了些正规军的摸样,但随着不断的扩招,麾下的老卒比例,就开始逐渐的下降。

于是乎...

夏诚就将目光,又落回到了,之前打过主意的郭贡残部的身上。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