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

出了天竺国京畿,行经半月,取经队伍到了天竺国铜台府。在铜台府的长街上,唐僧打听到该府的地灵县有个“万僧不阻”之所在,乃是寇洪寇员外家。于是,唐僧师徒决定前往化斋。【沙僧道:“西方乃佛家之地,真个有斋僧的。此间既是府县,不必照验关文,我们去化些斋吃了,就好走路。”】此处可见,玉华县的倒换关文的确是取经队伍的异常之举。并且,在玉华县唐僧可是上杆子去找玉华王盖印的,而就在金平府和铜台府取经师徒与刺史大人却也因缘际会,有了倒换关文的顺便之举。这足以说明玉华县的倒换关文其实别有内情。

就在寇洪员外家门口,唐僧师徒遇见了一个正准备外出的寇家家丁。那家丁一见唐僧师徒四众的模样,就立即慌得丢了东西,入内传报。【那员外拄着拐,正在天井中闲走,口里不住的念佛,一闻报道,就丢了拐,出来迎接。见他四众,也不怕丑恶,只叫:“请进,请进。”】为了迎接唐僧师徒,连手中的拐杖都丢了,这寇员外为什么会对取经队伍如此上心呢?后来才明白,原来这个寇大善人曾有斋万僧之夙愿,时至今日刚斋够有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僧家,取经队伍此来正好圆了他这个斋僧夙愿。因此,这个寇员外才会如此激动。不过,这个“一万缺四”的桥段之前在灭法国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当时的寓意即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在这里这个桥段重现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此意。那么,铜台府这里究竟有什么事呢?早在分析孙悟空身世的时候,我们就曾提到过悟空此次的地府之行的真实含义即为和假地藏王菩萨通气,好让假地藏明白取经大事将成,他必须要做好撤退的准备。

唐僧师徒在寇员外家里住经半月有余,极受礼遇。但是,唐僧取经心重,盘算着要尽早起程西去。可那寇员外一家哪里就肯放行!寇家老小俱来苦留唐僧,怎奈那长老丝毫不为所动,去意已决。于是,寇员外的妻小对这不通情理的唐长老甚为不满,拂袖而去。为此事,取经队伍内部也起了矛盾。唐僧坚决要走,八戒却要暂作停留。于是,唐僧发脾气了。八戒被教训了一顿,就连一旁偷笑的悟空也差点被师父念咒惩罚。寇洪一看此情况,觉得自己的好心倒挑起了事端,于是再不敢强留。第二天清晨,寇员外安排了和尚道士来为唐僧师徒四众送行。没想到正是此次大张旗鼓的送行之举给寇洪惹来了一场杀身之祸!这城里的一伙凶徒因见寇家是如此的财大气粗,于是便起了歹念。当天夜里,这伙凶徒杀死了寇员外,抢劫了寇家财物。

翌日清晨,那伙强盗在山坳里分赃,正遇上打此经过的取经师徒。他们既劫了寇家财物,尚不心满意足,竟还打起了唐僧师徒的主意。于是,这一伙人闪在路中间要唐僧师徒留下买路钱。强盗打劫取经队伍的后果,可想而知。这一众强人,约有三十几名,都被悟空放倒。经审问得知,这一伙强盗刚刚打劫了寇员外家。于是,唐僧发了慈悲心。为向寇家报恩,师徒们夺下了贼赃,准备将财物奉还寇员外家。没想到府衙接了寇家的报案之后,派一队捕快向西追踪而来,与取经队伍撞个正着。捕快一看,于是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唐僧师徒拿了。他师徒四人也少不得一场不白之冤了。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不白之冤,唐僧不知所措。但是,悟空的反应却很奇怪。悟空既不辩白,也不反抗,唐僧对此也很困惑。面对师父的责问,悟空的回答是此事乃是人赃并获,无可辩白。这当然并不是悟空举止失常的真实原因。书上说悟空之所以不作为,乃是因为悟空知道唐僧合该有此一难。不过,此说法又是个有关神机妙算的谎言。悟空凭什么得知师父合该有此一难的呢?此事一定另有玄机。

我们先来仔细分析一下这桩冤案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冤案之所以会被落案坐实,其实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原因:www.youxs.org;www.youxs.org。正是这两个因素把矛头统一指向了唐僧师徒才导致了这一桩不白之冤。那么,这里的统一指向仅仅是一种巧合吗?不是。

首先,寇家的诉状是有问题的。【将四更时,那妈妈想恨唐僧等不受他的斋供,因为花扑扑的送他,惹出这场灾祸,便生妒害之心,欲陷他四众。】这是原文中交代的有关诉状的由来。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寇夫人明明知道唐僧师徒是无辜的,她之所以要陷害唐僧师徒四众,是因为唐僧曾不近人情地拒绝了她的斋供,她因此怀恨在心。这个逻辑表面上的确并无异常。但是,这仅仅只是一个表面上的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寇夫人因为斋供之事对唐僧心有不满,确为事实。因为与唐僧师徒送行,所以惹出来这场灾祸,这也确有其事。但是,即便是寇夫人如何地对唐僧不满,她也不可能拿这件事情来祸害唐僧。从常理来看,寇家发生了这么大一件事,寇夫人第一要弄清楚的应该就是凶徒的身份。但为什么寇夫人对凶徒的身份漠不关心,而是一味地把责任推到唐僧师徒的身上呢?难道就因为一时的口舌之争,寇夫人就不要万贯家私,不报杀夫之仇了?她冒着诬告无辜的风险把责任推到唐僧师徒的身上,不就意味着放弃追查真凶的权利了吗?难道这寇夫人和强盗是一伙的?

另外,寇家递诉状的时间也不对。【一家子吵吵闹闹,不觉天晓。一壁厢传请亲人,置办棺木;一壁厢寇梁兄弟,赴府投词。】寇家入室杀人抢劫案的案发时间是唐僧离开寇家当天的夜里,而寇家的报案时间却是第二天的早晨。为什么案发当时寇家不立即报官缉拿凶徒呢?到了第二天早上,寇梁寇栋两兄弟依母亲之意才不慌不忙地到府衙报案,还把矛头指向和此案并无实质性关系的唐僧师徒,这中间怕是别有内情的。

还有,寇洪的丧事办得也有问题。从上面的原文引用来看,寇洪的身后事是要有诸亲到场的。但是,就悟空几次到寇家的实际所见来看,除了寇家的一家老小之外并无亲朋好友到场吊祭。一家人除了围着棺材在孝幔中痛哭之外,未有其他任何治丧动作,就连做法事的和尚道士都未到场。难道这笃信佛教的寇家在为大善人寇洪治丧之时竟然连一场超度亡魂的法事都不打算安排?

其次,赃物的流向也有问题。如果这个贼赃不是从强盗的手中非常及时地流入到唐僧师徒的手中,那么刺史大人要想仅凭寇家的诉状就将此案坐实恐怕难以令人心服口服。但是,事情怎么会那么巧呢?案发当夜,下着大雨,三十几名强盗连夜出城,一路西行。奇怪的是这一伙强人在经过破庙“华光行院”的时候,竟然没有进庙暂避,而是一路向西又行了将近二十里远近。破庙“华光行院”离铜台府地灵县已经有四五十里路了,如果要分赃散伙,这破庙绝对是个好地方。可是,强盗们好像知道唐僧师徒就在破庙里一样,他们避过了唐僧师徒。如果,他们当夜能在“华光行院”与悟空他们碰上,这件事情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了。

这寇洪遭劫却又死而复活一事,案情蹊跷,绝非巧合这么简单。事情的经过大致应该是这样的:就在取经队伍来到铜台府之前,大善人寇洪已经被人“收买”了。寇洪斋僧二十四年是确有其事,但是这“一万缺四”将近圆满之事恐怕是故意作假。取经队伍一入铜台府地境就循“万僧不阻”之声名而来,等待已久的寇洪立即慌忙出门相迎。他的“劫数”到来了。留住唐僧就能化解“灾劫”,但是寇洪使尽千方百计只留得唐僧半月有余。半月之后,唐僧踏马继续西行。唐僧走后,寇洪对后事做了相应安排。果然不出所料,当夜即有强盗上门,寇家财物遭劫,寇洪死于非命。寇夫人依照寇洪生前所做安排行事,未敢有丝毫怠慢。那一伙强盗将财物拱手相送于唐僧师徒就是为了和寇夫人的诉状相互照应,以坐实唐僧师徒的抢劫杀人之罪。师徒四人遭人陷害,人赃并获,百口莫辩。为了洗却不白之冤,悟空唯有让死人张口方能使活人闭嘴。因此,悟空不得不往地府走一遭。此地府一行成真,大事成矣!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那收买寇洪的人到底是谁呢?就是那一伙强盗。那一伙强盗又是谁呢?其实,悟空是认识他们的。刚遇到这伙强盗的时候,悟空为什么仅仅只是定住了这些强盗?后来,他为什么又要审问这些强盗?最后,悟空为什么又轻易地放过了他们?其原因就在于悟空认识这些人,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伙人假扮强盗到底要干什么。于是,悟空就审问了他们。审问结果让悟空倍感意外,这件事情恐怕事出有因。于是,悟空一言不发,静观事态的发展。虽然这伙人的准确身份我们不能断定,但是仅从人数上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大致的推断。那么,这一伙强盗到底有多少人呢?书上的说法比较模糊,大致有三十多人。其实,这个人数恰恰就是三十人。为什么这么说?这一伙强盗被放倒之后,悟空曾变出绳索来绑缚他们,而这绳索之数恰恰就是三十条。因此,推测这伙强盗也是三十人。这三十人不是别人,就是六丁六甲和十八伽蓝。他们安排这一场灾劫的目的正是为了让悟空去和假地藏接头通气。

这一灾劫里面最倒霉的要算是唐僧了。以往的灾劫虽然艰险,但是唐僧从未遇到过肉刑加身的情况。在这一劫里面,唐僧就被那些监狱的禁子们痛打了一顿。悟空因为不知就里,未有任何动作。为了化解师父眼前的棍杖之灾,悟空就逼着唐僧把包袱拿出来,其意旨在向狱官展示那份通关文牒以期他们会因此而对唐僧另眼相看。之前,唐僧本想拿出那通关文牒来洗脱罪责的。可惜的是,当时那刺史大人见此案已是人赃并获,认定了唐僧有罪,因此执着于让唐僧招供,对于唐僧的通关文牒之说未加留意。果然,悟空的这一招起到了作用,狱官见此文牒就觉得事有蹊跷了。

夜深人静之后,悟空觉得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异常之处,再这么一味地等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他开始腾挪变化了。为了救师父出囹圄,悟空开始向涉案各方施压了。原告寇家,主审刺史大人先后都受了悟空的恐吓。为了保险起见,连与案情毫不相干的地灵县所属各官都受了悟空的恐吓,前来为唐僧师徒开脱。刺史大人受了极大的压力。但是,这桩官司乃是抢夺杀人的大案,已在公诉范围之内,况且现在是人赃并获,即使是原告寇家撤诉,也不能就此轻放了这唐僧师徒。仅凭一份通关文牒和对涉案各方所施的诸多压力,最多也只能让此案发回重审,还不足以为四众雪冤。于是,为了让真相能够大白于天下,唐僧提议到寇家与原告当堂对质。这其实是审案的一个必经程序,但是这个必经程序却被晕了头的刺史大人给忽略了。由此可见,司法程序之于司法结果的影响巨大,除了人为干涉的因素之外,还有系统误差的因素。

为了能够拿出铁证让众人信服,悟空到地府去让寇洪还阳。只要寇洪一还阳,这件事情自然就真相大白了。悟空来到地府找阎王查人,阎王说此人谢世并非鬼使勾魂,而且其魂魄也不在地狱,而是在地藏王菩萨处。看来这还是一起非正常死亡啊!悟空又到了翠云宫见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见悟空说出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于是便答应给寇洪延寿一纪。前文讲过,这个假地藏一见悟空已到铜台府便知自己的使命即将完成了。他时刻准备着撤退了。【寇洪见了行者,声声叫道:“老师!老师!救我一救!”】此处可见,阎王所说的寇洪不请自来的鬼话是不靠谱的。否则,寇洪为什么要悟空救他?他的魂魄明明就是被人拘来的。但是,到底是谁干的呢?尚不能断定。也许,阎王们对此事也确不知情。

寇洪还阳之后,冤情大白。不过,这个案子实际上并未了结。因为,唐僧师徒被释只不过说明了此案本身有冤,但是那伙抢劫杀人的强盗还未落网呢!这是西天路上的又一桩未结之案,而且这个案子恐怕永远也结不了案了。【当时一家老小,只是磕头。刺史宽恩,免其罪过。寇洪教安排筵宴,酬谢府县厚恩。个个未坐回衙。】看来这件事情,谁也不打算深究到底。寇家遭劫,报案之时虽有不实之处,但是缉拿真凶实乃官家职责,岂可诿罪原告?这件事情的结果实在荒唐:这件抢劫杀人案,不仅未能真相大白,缉获真凶,到头来寇家反而落了个诬告之罪。寇洪安排了宴席,但是这些个官员都没有落座就回衙办事了。看来,这些都是为民请命的清官啊!没有的事。这些官员个个都忙着回衙,其实是为了逃避职责。他们谁也不想去查这个无头案,于是溜之大吉。那个刺史大人之所以会明证其罪,又宽宥其罪,目的就是为了让寇家人见好就收,适可而止。

铜台府地灵县寇家血案冤情大白之后,唐僧师徒的西行之路也已经全部走完了。

苦也好,恨也罢,情意还在,恩怨难了!前面就到灵山大雷音寺了。就让这一路上十万八千里的恩怨情仇都随风而散吧!

南无阿弥陀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