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乌鸡国悟空双中计

乌鸡国这一节,看起来平平无奇。不管是救人,还是降妖,难度都很是一般,完全没有到让悟空到处搬救兵的地步。但是,这一节却在全书中占据了四个章回之多,是少有的浓墨重彩之作。就篇幅而言,此节已经到了跟平顶山之役、狮驼岭之战相提并论的地步了。那么这一节之中是否隐含着什么玄机呢?特别是四回之中的前三回,似乎无关痛痒的废话太多,整个情节不免有拖沓之嫌,甚至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整篇讲述的是两件事:一、师徒借宿宝林寺;二、中秋赏月悟道。这一回对于取经来说似乎是多余的废话,可以直接跳过不看。其实,这一回的内容对于解开本节之谜至关重要。这一回合之中并无什么“旁门”,也没有什么“月明”。真正要“劈破旁门见月明”的是各位读者看官,而不是唐僧师徒,这是本回的关键所在。那么这一回到底要说明什么呢?乌鸡国的僧道背景。

【行者闻言,把腰儿躬一躬,长了二丈余高,用手展去灰尘道:“师父,请看。”上有五个大字,乃是敕建宝林寺。】既然是【敕建】的宝林寺,怎么会蒙了污垢以致字迹朦胧了呢?看了后面的内容,才知道原来这与乌鸡国皇帝被害有关。乌鸡国皇帝原来崇信佛教,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三藏见了,点头长叹道:“我那东土,若有人也将泥胎塑这等大菩萨,烧香供养啊,我弟子也不往西天去矣。”】看来这个乌鸡国老国王不是一般地敬佛,连唐僧都非常感叹。所以佛祖感其诚,欲度他为金身罗汉,可惜中途似乎出了意外。后来,国王被害,宝林寺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渐渐衰败。【那众和尚,真个齐齐整整,摆班出门迎接。有的披了袈裟,有的着了褊衫,无的穿着个一口钟直裰,十分穷的,没有长衣服,就把腰裙接起两条披在身上。行者看见道:“和尚,你穿的是甚么衣服?”和尚见他丑恶,道:“爷爷,不要打,等我说。这是我们城中化的布,此间没有裁缝,是自家做的个一裹穷。”】以此来看,宝林寺的僧众之穷苦可见一斑。这只是乌鸡国僧侣遭遇的一个缩影,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乌鸡国的这个妖怪皇帝并不敬佛。这也难怪,他不是钟南山的一个全真道士吗?

既然这个妖精皇帝不敬佛事,那么他是否礼尚道教呢?他自己不就是化身道士的吗?原著中没有这方面的描述。好像乌鸡国中就没有道士一般。这个现状可能与之前的乌鸡国主崇信佛教冷落道教有关。不过,与车迟国的情况相比,还是有一点差异。在车迟国因有道士祈雨成功,因而道教大兴,佛教大败。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道士祈雨成功并没有带来道教的兴盛,道教依旧是悄无声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答案只有一个,这个妖精国王既不信佛,也不信道。这与他本为文殊菩萨座骑的事实是矛盾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暂且放过不提。

师徒中秋赏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行者闻言,近前答曰:“……至今十五日,三阳备足,是以团圆,故曰望。……”】悟空说的这话跟唐僧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搭不上:唐僧说的是思乡之意,悟空说的是月之弦前弦后阴阳规绳之说。悟空说了这么一大段到底要说明什么呢?就是【三阳备足】这四个字。这一夜乃是十五中秋月圆之夜,也就是悟空所说的【三阳备足】之夜,如此金阳之夜,试问乌鸡国国王的阴魂何敢现身?如果说这一点作为推翻老皇帝显身的假象的证据尚显不足,那么到了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的开篇又提供了重要线索。

【却说三藏坐于宝林寺禅堂中,灯下念一会《梁皇水忏》,看一会《孔雀真经》,只坐到三更时候,却才把经本包在囊里,正欲起身去睡,只听得门外扑剌剌一声响喨,淅零零刮阵狂风。】这说明老皇帝的阴魂显身是在夜半三更之时。三更时辰对应当今的计时系统就是23点至凌晨1点,按照干支计时法就是子时。那么鬼魂应该在什么时间出来活动呢?笼统地说是在夜里。但是具体到哪一些时辰恐怕就没有相关的说法了。常见情况就是在雄鸡报晓之前,鬼魂必须隐遁,否则将会魂飞魄散。但是,对于此一问题《西游记》里面偏偏给出了相关的说法。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邪》中,【八戒道:“我岂不知?鬼乃阴灵也,一日至晚,交申酉戌亥时方出。……”】这里八戒说得明白,鬼是在申酉戌亥之时方才出来活动。申酉戌亥按照现在的计时方法来计算就是15点至23点。因此,这老皇帝被欺占君位是真,但鬼魂夜半三更之时向唐僧报冤之事却纯属子虚。那么,究竟是谁在搞鬼呢?

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中,悟空和八戒干了一件大事:把老皇帝的尸身从井里面驮了回来。那么八戒为什么要去驮这个尸体呢?乍一看是悟空要驮的,其实不是。【行者道:“兄弟啊,这人死了三年,怎么还容颜不坏?”】当悟空看到老皇帝的尸身时也是吃了一惊:尸身浸泡井中,三年未曾腐烂。看来,悟空对于尸身之事完全不知。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尸骨打捞上来,再加上白玉圭,就可以与妖精当堂对质了。但是,悟空没有想到其实他已经坠入了一个阴谋之中。【龙王道:“元帅原来不知,他本是乌鸡国王的尸首,自到井中,我与他定颜珠定住,不曾得坏。你若肯驮他出去,见了齐天大圣,假有起死回生之意啊,莫说宝贝,凭你要甚么东西都有。”】其实,真正要八戒驮出尸身的是井龙王。井龙王为什么要八戒驮出这个尸身呢?首先,这个井龙王的身份就是可疑的。【八戒大惊道:“罢了!罢了!错走了路了!∠潞@匆玻『D谟懈鏊晶宫,井里如何有之?”原来八戒不知此是井龙王的水晶宫。

】不止八戒不知道井里也有龙王之事,其实悟空也不知道,否则这件事悟空不会处理得这么复杂。其次,井龙王对待八戒的态度也是前恭而后倨。当他得知八戒不肯驮出尸身的时候,直接就把尸身扔了出来,然后他连同整个水晶宫都消失了。乌鸡国皇帝溺水身亡而后复活的经历和唐僧的父亲陈光蕊的经历是何其相似啊!但是,同为龙王,处理的手法完全不一样。如果说当初陈光蕊是被打死后抛尸江中的,所以龙王没能及时救他。但老皇帝落井的时候,龙王为什么不救他呢?在他死后,又假装好人保存了他的尸身。龙王要救老皇帝易如反掌,陈光蕊复活就是先例,只要将老皇帝的阴魂送出回归尸身即可。可是,龙王除了保护尸身之外,似乎什么也没有做。再次,八戒刚到井底的时候,【那井龙王忽闻此言,心中大惊道:“这是天蓬元帅来也。昨夜夜游神奉上敕旨,来取乌鸡国王魂灵去拜见唐僧,请齐天大圣降妖。这怕是齐天大圣、天蓬元帅来了,却不可怠慢他,快接他去也。”】这里,井龙王所说的【奉上敕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上】是指玉皇大帝吗?不好说。

尸身驮回来之后,八戒为了报悟空捉弄的一箭之仇,唆使师父以《紧箍儿咒》逼悟空以阳世之法去复活乌鸡国皇帝。八戒真的这么无聊又小气吗?当然不是。可以说这一节才真正暴露了八戒的真实身份。先说说悟空为什么要去捉弄八戒吧。其实,悟空并没有捉弄八戒。悟空是个自负又高傲的人,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绝不假手他人。但是,悟空有几个死穴。第一个死穴就是水下的功夫很烂。乌鸡国老皇帝是被妖怪推下井溺水而死的,这个井下的情况根本不清楚,悟空是不敢贸然下井的。现在的悟空可不是当年闹天宫时的稚嫩猴头了,完完全全是一个临战经验丰富的西征指战员了。

所以,悟空要找八戒下去又怕丢人,只好先找师父说了一段扭扭捏捏的话,征得了师父的同意要晃点八戒去找宝贝。八戒有师父做靠山,也不惧悟空,随时可以唆使师父念《紧箍儿咒》。而唐僧也很懂得利用八戒提供的各种机会,去教训教训这个指点江山、不可一世的孙悟空。那么,八戒为什么要悟空以阳世之法去拯救老皇帝呢?【那人道:“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因为这个冒充老皇帝的妖精与十代阎罗有关系,如果悟空真的到了阎罗殿三问两问就能问出问题来了。因此,这是八戒故意使的计谋。

其实这段话是有玄机的。既然海龙王与此妖怪有亲,为什么井龙王会救他的尸身和阴魂呢?在这个派系林立的三界之中,井龙王应该和海龙王一样帮助这个妖怪朋友将老皇帝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才对啊!或者说对此妖怪的所作所为眼不见为净,至少也不应该和他作对呀!又或者井龙王是实在看不下去了,见义勇为救下老皇帝的尸身和灵魂。但是他为什么不直接救下活的老皇帝呢?或者说为什么不复活老皇帝呢?另外,查遍全书没有发现什么妖精与龙王有亲,除了九头怪。但是,九头怪与这节没有丝毫的关系。龙族是个极少与外界通婚的种族,基本都是种族内部婚姻。

所以老皇帝的这话意思是指他实际上是被井龙王囚禁在井底的。他也并没有死,只不过是元神出壳而已。因此,方才可以子时与唐僧梦中相见。按照老皇帝的叙述,翻查了书中妖精的来历,只有狮驼岭的三个妖精具备地府人脉这一条件。【公公道:“那妖精一封书到灵山,五百阿罗都来迎接;一纸简上天宫,十一大曜个个相钦。四海龙曾与他为友,八洞仙常与他作会,十地阎君以兄弟相称,社令城隍以宾朋相爱。”】这里三句话分别介绍了三个狮驼岭大鹏、白象、青狮三巨头。因此,这个妖精狮子和狮驼岭的狮子应该是同一个狮子才对。况且他们的身份也是一致的,都是文殊菩萨的座骑。但是,狮驼岭的狮子为什么不认识孙悟空呢?此事暂且不提。

那么,乌鸡国这一节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呢?这一节只讲了两件事:救人和降妖。因此本节有两个目的:一、救人的目的是给太上老君报信;二、降妖的目的是破解《紧箍儿咒》的军事机密。

至于第一点,八戒不让悟空去地府,那么以悟空的个性和能力他只能去天宫找太上老君帮忙了。这一点,老君也不好推辞,之前在平顶山讨宝贝还是欠了孙悟空一个人情的。而这正是八戒所要的结果,实际悟空的出现是在给太上老君报信。至于报什么信呢?容后再议。

我们就来分析第二点,降妖的目的和破解《紧箍儿咒》的军事机密有什么关联。这个妖精根本就没有和悟空怎么交手就跑了,后来证明这是个调虎离山之计。当悟空追上他,再转回来的时候,妖精已经变成唐僧的模样了。为了能够正确区分真假唐僧,八戒献计以是否知悉《紧箍儿咒》为准绳。悟空此时正因为误中妖精伎俩差点伤及唐僧而焦躁不快,一时大意就听信了八戒的计谋,结果是着了八戒的道。八戒这个计谋使得实在是高。不管是时机选择,还是方法选择,都是非常的巧妙。在悟空焦躁不安的时候,以冷笑刺激悟空,以致悟空乱了章法。

为什么说八戒献计以是否知悉《紧箍儿咒》为准绳是个阴谋呢?【行者闻言,捻诀念声咒语,叫那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驾伽蓝、当坊土地、本境山神道:“老孙至此降妖,妖魔变作我师父,气体相同,实难辨认。汝等暗中知会者,请师父上殿,让我擒魔。”原来那妖怪善腾云雾,听得行者言语,急撒手跳上金銮宝殿。】悟空此时对唐僧警卫排的诸神念咒下达命令,不料此怪有聆音察理的能力,将命令听得一清二楚。那么,既然此怪有如此之能力,唐僧念咒他就听不到吗?很显然,《紧箍儿咒》的军事机密此时已经泄露了。这一点,直接影响到了后面真假美猴王的判别。

本节中的两大任务全部都由八戒操刀完成,不能不让人怀疑八戒的身份。前面已经说过,八戒不是玉帝的卧底,那么八戒到底是向谁效命呢?这个时候,《西游记》中神秘的第三股势力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从妖怪不敬佛、不信道的特性,我们可以判断这一派乃是一股妖势力。能有与玉帝和如来争高低的如此之妖势力的,非金翅大鹏鸟莫属。地府的人脉条件也再一次把毛头指向了这位金翅大鹏鸟。所以,前面提到的井龙王口中所称【奉上敕旨】的【上】乃是金翅大鹏王。金翅大鹏鸟在狮驼国称王聚集势力,已经五百余年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