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谁主沉浮 4

我们说老君的道术是诸仙明心见性以渡劫的基本方法,也是诸仙实现长生不老的必要步骤。实际上,老而不死只是长生不老的一种形式而已,但是这并不是长生不老的唯一形式。死而复生就是长生不老的另一种形式。还记得本书第一回中有关长生不老的表达式吗?长生不老二寿数十命数,这就是玉帝和老君政治权力的根本源头。在见识了自己传授道术和玉帝出售蟠桃所形成的结果的巨大差别之后,老君就一直在想办法使自己的道术物化。如果道术也能够物化为蟠桃那样的产品,那么自己的权威就不输玉帝了。在对长生不老的一番深入参悟之后,老君终于找到了道术的物化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炼制九转还魂丹。

玉帝的蟠桃实现的是老而不死,而老君的九转金丹实现的是死而复生。九转金丹的面市使得长生不老从理论到实践都实现了里程碑式的新飞跃。九转金丹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变化之术对于命数的限制,同时彻底解决了智力成果交易的外部性问题。只要老君自己守住九转金丹的炼制之法,秘不示人,这个智力成果就算是保护起来了,其外部性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这就是《西游记》里面只有太上老君才有九转还魂丹的原因,也是《西游记》中九转还魂丹突破常规不具长生之功效而独为复生之法门的原因。由此可知,之所以中国传统工艺中有那么多秘不示人的祖传秘方,是因为那都是发明人基于保护自有知识产权的需要。秘方持有人的盈利模式之所以是秘方产品交易,而不是秘方交易,其原因就在于秘方交易有巨大的正外部性。

太上老君通过九转金丹的研制,终于从根本上解决了道术交易的外部性问题,同时他又通过道教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将已经产生的道术交易的正外部效益内部化。因此,老君的地位和权势终于再一次确立。只不过,可惜得很,这一切来得太晚了。大局已定,无力回天!

诸仙有蟠桃续命,又有道术渡劫,死而复生的需求极低。需求与供给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没有强而有效的需求作保证,市场就不存在。没有市场,也就意味着供给本身没有意义。所以,《西游记》中九转还魂丹的产量不高,其实是缘于天朝长生市场的(对九转还魂丹的)内需不足。由此可见,低产的九转金丹其实并不金贵,这恐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与此同时,玉帝的蟠桃市场却是产销两旺。蟠桃十之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奠定了玉帝在长生大业中的绝对垄断地位。但是,世事难料,当大规模战争爆发的时候,死伤无数,谁还敢说九转金丹没有市场?因此,太上老君的确是有翻盘的机会的。为了不给太上老君这个机会,玉帝必须要时刻注意维护三界的稳定。这也是玉帝要与如来以和平手段解决双方矛盾的原因之一。当然,如来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如来同样维护三界的和平局面,因为他不容许在自己和玉帝之外还有另一个人可以崛起。

在对太上老君的衰败史作了充分的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老君的权威和玉帝的势力存在着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当然,这种互动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历史的不自觉。这也就是说,决定老君的衰败和玉帝的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并不是二者的主观性差异,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选择。然而,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必然性的结果之中蕴含着偶然性的因素。那么,老君衰败和玉帝崛起的历史格局的形成的偶然性因素是什么呢?老君和玉帝各自的主观性因素。

在玄远之初,凭借着自己的无上道术老君曾经是无可争议的三界一哥。那时的太上老君自然是目空一切的,面对三界的风吹水皱他毫不上心。如果他能够早一点认识到自己道术市场的不可持续发展,如果他能够早一点意识到玉帝蟠桃的威力,如果他能够早一点炼制出九转金丹,那么三界的历史将会改写。不过,我们也不能如此苛责老君。太上老君,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当然有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历史地看,老君的自大和守成并不是没有来由的。因此,即使是从主观角度来衡量,太上老君也基本上可算得一个完人。但是,与如来一样,老君之所以会输给同样优秀的玉帝,乃是因为主观上的为政缺失。

那么,就为政之道而言,与老君和如来相比玉帝究竟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玉帝能够力压“二祖”,略胜一筹呢?我们就以凤仙郡的故事为例,试析玉帝的为政之道。凤仙郡的劫难,是玉帝在取经路上的最后一次出手,也是在取经大业结束之际玉帝和如来之间的一次表态。正如前文所述,玉帝和如来的这一次表态的内容乃是如来向玉帝交出财权,而玉帝也以接受如来财权的方式接纳了如来,接纳了佛教。

凤仙郡祈雨这件事情的由来乃是三年前凤仙郡郡侯一次漫不经心的祭天大典。在那次祭天大典上,上官大人出言不逊,并推翻供桌将一桌斋供与狗吃了。可是,古之大事,唯战与祭!祭天大典是何等重要的仪式啊!为什么郡侯的表现却如此地草率和鲁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郡侯根本就不信神佛不敬天。他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三年前的那一次祭天大典可能是凤仙郡自他掌印以来唯一的一次祭天大典。从当时祭天大典的现场情况来看,郡侯答应祭天恐怕也是迫于无奈!于是,在祭天大典上郡侯的漫不经心惹恼了大典主办方的诸位官员。言语争执不下,郡侯勃然大怒。于是,一气之下他掀翻了供桌,并将一桌供品喂了狗。郡侯此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打击凤仙郡的崇神势力。不过,事有凑巧,祭天大典上的这一幕正为出界浮游的玉帝看在眼里。玉帝受了气,于是立下三事誓要置凤仙郡于死地。此三事即为鸡啄米山、狗舔面山和火烧锁梃。只等鸡啄尽了米,狗舔尽了面,火烧断了锁,凤仙郡方可下雨以消三年大旱之灾。

凤仙郡三年大旱,郡侯计无所出,最后不得不发榜求贤祈雨。不过,郡侯一直就不相信这世上真有祈雨这么荒唐的事情,所以他对发榜求贤一事也并不上心。取经队伍路经凤仙郡,悟空在不知内情的情况下揽下了这祈雨的差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悟空的天庭之行竟然吃了闭门羹。于是,在老天师的指引下悟空开始领导凤仙郡的老百姓进行抗旱自救。最后,三事倒断,玉帝兑现承诺,凤仙郡渡过灾劫。

其实,凤仙郡一事的罪魁祸首是上官郡侯,这一点玉帝自己清清楚楚。可是,为什么玉帝不直接处置这个失德罪天的郡侯老爷,却反而南辕北辙般地针对凤仙郡的全体老百姓呢?因为玉帝根本就不在乎这个郡侯老爷。换句话说,虽然玉帝的确因为上官郡侯的过火举止而心有不快,但是实际上玉帝是根本不会因此而跟郡侯这么个小毛头计较的。玉帝之所以会这么小题大做,乃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这个凤仙郡是在佛境天竺国,这件事是一个向如来就取经谈判表态的绝好机会。只不过,这个机会来得早了一点,所以凤仙郡受了三年的大旱灾。而另一方面,玉帝不惩罚郡侯而是针对凤仙郡的老百姓,实际上是因为玉帝深知掌控民生大计的重要性。玉帝因蟠桃而崛起,在崛起的过程中,玉帝认识到了民生之于国计的决定性力量。所以,与老君和如来相比,玉帝虽然也同样计谋盈心,但是在关乎民生福祉方面却毫不含糊。而老君和如来却高高在上,根本不屑于打理凡尘俗事。即便是有什么往来,那也不过是因为斗争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一时的利用而已。如此一来,他们和三界民众之间就有了天然的隔阂。这便是玉帝与老君及如来为政的巨大差别。此差别正是造就了他三人各自是非功过的主观性因素。

有一个问题,相信大家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来抢玉帝的蟠桃树呢?玉帝苦修1750劫才修成大道,在这之前或之中为什么没有人来跟玉帝争夺蟠桃树呢?特别是太上老君,他完全有这个能力啊!现实是历史的起点,也是历史的终点。其实,这个问题只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就会豁然开朗了。我们不要把玉帝看成一定是第一个得到蟠桃树的人,而把他看成是最后一个得到蟠桃树的人,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这也就是说,蟠桃树一直在被抢,直到在玉帝的手上时蟠桃树的产权才算是稳定下来。虽然这个蟠桃树一开始被抢来抢去,但是由于玄远之初长生不老的仙草漫山遍野,所以这些零星的争斗并不是真的就一定冲着那些蟠桃树而来的,这就使得玉帝夺取蟠桃并将蟠桃的产权稳定下来的企图有了可能性。

当然,玉帝的这个企图是有偶然性的,如果玉帝也跟其他的神仙一样在抢得几个蟠桃之后便将蟠桃树抛弃了,那么玉帝也不会成为三界的主宰了。在玉帝夺得蟠桃之后,三界的蟠桃之争很可能就此止息了。玉帝无偿向各位神仙提供蟠桃,那么各位神仙就没有必要再为蟠桃争来抢去的了。此时,玉帝作为三界主宰的特质就表现出来了。产权,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为主体(人)对客体(物)的权利,但是实际上它反映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即各主体之间对于不同客体的权利的互相认可。诸位神仙接受了玉帝的蟠桃,这也就是默认了玉帝对蟠桃树的产权了。当其时,老君的地位正炙手可热,他根本没有兴趣理会玉帝的蟠桃树产权。玉帝在蟠桃树产权的确立之初,很可能还曾得到过老君的支持和首肯。如果真是那样,老君的肠子恐怕都要悔青了。

玉帝的产权一旦得到三界诸仙的确认,那么他的势力就开始慢慢地生根发芽了。在此之中,所有人对蟠桃的要求都将得到满足,即使是在三界仙草殆尽的情况下,玉帝也坚持兑现这一承诺。但是,真的到了三界仙草殆尽之时,蟠桃的供需状况就发生逆转了。这个时候,蟠桃的供给方在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长生市场从原生态的买方市场演变而为卖方市场了。如果,接下来不断有新人要求加入“蟠桃大会”,那么不等玉帝开口拒绝,诸位大会在座仙宾都会首先跳出来反对。因此,所谓的“妖”便出现了。当然,最终的决定权在玉帝手上。玉帝的翅膀硬了!

我们一直在说长生不老是天庭的本质,玉帝和老君正由于能够提供长生不老之方的原因而稳坐天庭头两把交椅。可是,我们忽略了另一个与长生不老有关的人的存在,这个人就是老寿星南极星君,南极星君是天庭负责寿命长短的官方长官。可是,由于长生不老一事涉及天朝的本质,于是南极星君的权利实际上被完全架空了。他在天庭也只能负责人世间的一些凡人的寿长命短,对于神仙妖怪的寿数毫无发言权。就算是个凡人,只要有与蟠桃相类似的仙草就可以立即脱离寿星的控制了。再加上三界仙佛在三界内的频频出手,实际上南极星君连一个凡人的寿数都无法控制。因此,南极星君的这个职位只是一个毫无前途可言的摆设罢了。正是基于这种状况,南极星君才背叛天庭倒向佛派,最终成为了观音菩萨的左右手。由此可见,观音菩萨出手是非常精准的,一下手就抓住了南极星君的弱点,同时也找到了天朝官僚体制的软肋。其实,背叛天庭的不仅仅只有南极星君而已,很多成了天朝冷衙门的职能部门都集体背叛了天朝。任何体制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总有它沙漏水滴的地方。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将如何面对这些薄弱环节。

凭借着道教和九转金丹,老君终于在天庭稳住了阵脚,虽然与手握蟠桃的玉帝相比还略逊一筹,但是总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正当大家都以为世界就此永恒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当年老君“化胡为佛”的产物佛教在西天世界逐渐成长起来了。没想到,佛教原来也是道家的一支。虽然他们继承了老君明心见性的道术,但是由于身在凡尘,难沐天恩,佛教徒们始终未能长生不老。由此可见,在没有蟠桃的影响下,老君的道术的确可以开辟一片天地。在这个被诸神遗忘的角落里,道家的一支佛教正在精心运作,慢慢崛起。当然,他们还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还有很多的敌人要面对。他们在聚集,他们在忍耐,他们在等待,这一劫里他们将迎来一位旷古烁今的大英雄。在大英雄的带领之下,佛教将走出阴霾,雄震三界,成为一支不可一世的新生力量。这位大英雄就是后来居上的如来佛祖。

风云聚散之间,如来和玉帝,究竟谁能笑傲三界?重掌仙阙,老君还有没有机会?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