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给皇后娘娘来一段西游记

“不对不对...他不知道的...”庄皇后喃喃自语。

“娘娘,您听明白了下官的意思了么?”赵宣眼中带着期待。

怎么样?

后现代的男人有没有魅力?

车厢中再次没了声息。

赵宣自得一笑,

肯定是被震惊住了啊!

“那水呢?水是什么?”庄皇后的声音传来,并没有想象中的惊奇。

赵宣微微一愣,莫名说道:“水?当当然就是我们人生中那些看似挤不进来,却又实实在在撞进了我们生活当中的意外...”

他说完便后悔了。

只是但他以为庄皇后会大发雷霆的时候,却没成想并没有想象中的狂风暴雨。

“意外么?赵司正倒真的令本宫有些意外啊!既然赵司正经验这么丰富,那知不知道怎么避免本宫脾气暴躁的问题?说实话啊,本宫也怕自己的孩儿受气,长的不健康...”

赵宣心里暗暗发苦。

这已经不是大夫的范畴了,而是专人心理医生了啊!

不过没办法。

谁让自己该呢!

“娘娘,依照臣来看,孕妇最重要的当属补,二是乐,三便是多运动了,这补嘛,当然便是补给孩子的,毕竟一个健康的孩儿比什么都重要,一般对于孕妇来说,多吃些水果啊...”

“你等等!我记一下!”车厢内传来声音拿纸笔的声音。

赵宣无所谓,反正已经说开了,再多说一些也没什么。

“至于这乐,便是愉悦心情,对普通人家来说这个可能困难,但是对于皇后娘娘来说,可是简单的很,多听听曲儿啊,画些画啊,听听评书什么的...”

庄皇后插言:“你这是说我这个皇后之所以享受这些,是因为我是皇后?”

赵宣丝毫不在意庄皇后话中的不满,点着头说道:“当然!给孩儿最好的,才是一个母亲所考虑的职责,哪怕违背天下!”

车厢里好一阵子没说话。

赵宣自顾自的说下去。

“再就是多运动了,要知道一个孩子从娘胎到出生,可是一直陪伴着母亲十月之久,这个过程中,孩儿一直蜷缩在母亲的肚子中,保持着一个姿势,可不就累坏了?所以就需要当娘的多走走,利于他换姿势...”

不得不说赵宣说的很专业。

毕竟也是后世育儿百科全书边上走过来的,即使没看过,好歹那些电视剧啊什么的说的明明白白,照搬下来还不是很简单?

“评书是什么?”

赵宣一愣:“娘娘不知道评书?那说书您总该知道吧?就是咱们市井间常有的讲古...”

“讲古啊!那本宫知道,只是这讲古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没意思的紧,听都听厌了,以前爹爹还时常带我...算了...说了你也不懂。”

你不说我怎么懂?

赵宣暗暗摇头。

接着整个频道便又静音了。

赵宣实在是无聊。

又想起庄皇后说的讲古没意思,不由心中一动,开口说道:“娘娘,眼见着这路程还有不短,要不我给娘娘说几段评书怎么样?”

车里的庄皇后一愣,眼中突然闪过一丝好奇和期待以及不信:

“你也会讲古?”

这话让赵宣怒了。

怎么?

瞧不起爷们?

“不就是讲古嘛!以前在我老家的时候,小时候就是听那个长大的,那时候可是连电视也没有,我们那里还有个胡集书会,在省里都是有名的,还弄了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什么乱七八糟的!那你说说,你会说什么书?”

赵宣摸摸鼻子,差点吹过了。

不过不吹怎么能显示出男人嘴上功夫厉害?

“娘娘喜欢听什么类型的?说说吧...”

吆!

能耐啊!

车厢里的庄皇后嘴角闪过轻蔑的笑,说道:“那就来点神怪的吧!”

古人对神啊鬼啊什么的还是很热衷的。

毕竟匮乏的精神生活,只能靠着想象力来,反而对于那些什么将军名将什么的好不热衷。

笑话,作为大明皇后,会热衷那些英雄?

“神怪啊...行吧...那娘娘是喜欢听《西游记》啊还是《聊斋》啊还是《封神演义》啊还是《济公》啊?”

“吆!这么多呢?”

车厢里的庄皇后听赵宣说的头头是道,反而拿不准了。

难道这人真的都知道这些东西?

“《西游记》是什么?《聊斋》是什么?《封神演义》和《济公》又是什么?”

赵宣一愣。

西游记都不知道!?

明明是明朝...

嗷,

巧了。

此时是正德朝,西游记出自万历朝,倒是早了将近百年!

那行了。

“既然皇后娘娘不知道,那咱们便随便说一个吧,《西游记》怎么样?”

“行,你说,本宫听着...”

车里的庄皇后正襟危坐,顺手还把自己的蜜饯给拿了过来,一副坐听好戏的样子。

赵宣开始了。

“啪!”

车里的庄皇后一愣:“什么响?”

赵宣不好意思:“皇后勿怪,习惯了,没有醒木,拍了下大腿当开场...”

“...”

“说是这遥远的东胜神洲啊,有一山名唤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日月精华,日积月累,生出一石猴。这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一出世便自个儿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这一说赵宣可就停不下来了。

脑海中的记忆,犹如电影一样从眼前闪过,不自觉的就将儿时听到的以及想到的那些画面说了出来。

此等神奇,令赵宣自己都没发觉。

只是他声音时急时缓,有时惊诡,有时疏放,随着故事情节而跌宕起伏。

从这石猴误入水帘洞,成就美猴王。

接着这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四海求师,在西牛贺洲得到须菩提祖师指授,得名孙悟空。

这孙悟空又学会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

归来又打败混世魔王,收复七十二洞妖王,结义六大魔王。

又风风火火的去龙宫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他的故事与古代的又不一样,话直白易懂,而且带着丰富的神怪色彩,感情也丰富。

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了多少!

直到他感觉嘴巴说的发干,人也走的累了,才猛然醒悟,整个车队竟然停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