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是她没教好

往后的一段时间,谙宁白天呆在隆兴银楼,晚上回家。

有时间还去看了别的两个铺子,一个绸缎庄,绸缎庄不是很大,一个是粮铺,粮铺是个小铺子,但仓库很大,价格亲民,很受百第五十一欢迎。还有一个是乡下的庄子,在上京城外,太远谙宁还没去。

自从谙宁收拾了柳氏的婢女以后,那些想捡软柿子捏的人,就消停了许多。

现在在谙府,谙宁就是个透明人,爹爹不疼,奶奶不爱的,也没人理会她几时回府,或是会没回府。

这样对于谙宁来说反倒自在,反正这里的人,于她而言除了恨,也没剩下什么了。

要不是为了查清当年的事,她根本不会回这里。

不然这近半月来,天天要来银楼,还有些麻烦。

虽然魏国民风开放,对女子也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要求,可一个闺阁女子,天天往外跑,别说大家闺秀,就是稍微好一点农户闺女,也是不可能的。

像谙宁这样的官家女眷出门,谁人不是侍卫随从,婢女婆子前呼后拥一大群人,伺候着。

像谙宁这样带个头纱,天天出门的,满上京可能都找不出第二个来。

好在她是个无人问津的人,到也自在。

开始看账本的时候,谙宁看的很慢,许多地方都看不懂,不是要请教墨忠。

外祖母在世时,是教过谙宁如何看账本的。

应该说,要如何操持好一个家,外祖母都很用心的教导过她。

外祖母心疼她,小小年纪受的苦。也心疼她有些东西,本该母亲教她的东西,只能由她这个外祖母来代劳。

外祖母教的反倒更用心,生怕她以后嫁人,受人嫌弃。

谙宁回到上京以后,无论是在外求学,还是在外祖母身边,只要有外祖母在,她都感觉很幸福。

可这家里的账本,跟银楼的账本根本没法比,家里的要简单的多。

家里的进项基本是固定的,只需将每一比支出,写明白就行。

这银楼里的账,可就复杂太多了,名目众多繁杂,还有价格的涨跌,制作中的耗损,反而开销是最简单的。

谙宁花近半月的时间,现在总算将这半年来的账,看的差不多了。

......

谙府。

谙翎经过半个月的修养,脸色也恢复了正常,脖子上的勒痕也消散的差不多了,只是勒痕的皮肤,细看比别的肤色颜色稍深一些。

只是从醒来到现在,不哭不闹,叫她也没反应。

柳氏这段时间,周围能请到的大夫,都请了各遍,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几天前,柳氏对谙锦荣说,谙翎在白云庵染了风寒,高热不退,让谙锦荣派人将其接回了府。

谙翎回府,柳氏求了谙锦荣,那拿了尚书府的牌子,去请太医,太医诊治以后,说可能是高烧诊治不及时,导致脑子受损,具体能否恢复,得再做观察。

谙翎出事当晚,柳氏去书房找过谙锦荣,想让谙锦荣想办法救谙翎,可谙锦荣回来喝的烂醉,柳氏一个妾室,夜晚她又不能出府,谙翎落得如今如此,柳氏是怪谙锦荣的。

谙翎为何会出府,府里除了柳氏,也许曹氏知道。

柳氏救下谙翎,大夫给谙翎安诊治过后,确定谙翎无事以后,柳氏又拼命往回赶。

她不能让人抓住她的把柄,女儿固然重要,可儿子更重要,盯着她的人多着呢?

夜里谙锦荣来柳氏这,问起谙翎早上为何没去给祖母请安,柳氏一脸奇怪的看着谙锦荣,说,“昨夜在书房,不是与你说过了吗?翎儿白云庵祈福,而且你也答应了的。”

那晚,丞相成心要灌醉谙锦荣,回家时已喝的烂醉,那还记得什么。

谙锦荣听了,思索了一番,什么也未想起,谙锦荣是个极爱面子的人,就算他真的想起来,他也不会承认,只会假装自己记得,将事情应承下来。

谙锦荣为了掩饰自己不记得,还说;“翎儿有这份孝心,为父颇为欣慰,回家跟他说一声他叫人去接,这样安全一点。

柳氏听了,只觉讽刺。外面安不安全她不知道,但她知道这府里反正不安全。

......

那日曹氏被人头吓得,着急忙慌的回了娘家。

曹氏将事情经过告知曹丞相,被批头盖脸的痛斥一通,“莽撞!愚蠢!真是愚不可及!”

这是曹氏三十余年来,第一次见父亲发这么大火,曹夫人要上前去劝,曹丞相立马将一肚子火气发到曹夫人身上:“是不是拿着愚妇教的?”

曹夫人委屈的拿起锦帕哭诉,“我跟你一听进来的,也是刚听说,你怎能如此冤枉于我。”

曹氏见母亲因自己受委屈,就要解释:“父亲这事是女儿思虑不周,母亲并不知情。”

曹丞相余怒未消,看了曹氏一眼:“那也她没教好你。”

曹丞相又仔细问了一遍事情经过,有哪些人知情,问完曹丞相也没发现什么有用的消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只交代曹氏,回去后静观其变,不要在轻举妄动。

这十几天来,风平浪静,曹氏谨记父亲的话,什么也没做。

但心里的担心一点都未变少。

谙翎回府,她总觉柳氏看她的眼神不对,等她仔细看时,又觉得没有问题。

曹氏也想知道谙翎到底如何了,可她不敢去。她做贼心虚。

怕那些人是柳氏将人藏起来了,为的是以后一举将她打倒。

她叫去的人,一个都没回,连当初说好银子,也没人来拿,显然,他们不是遇害就是被抓。

其实曹氏是担心过度,如果柳氏真的抓到那帮人,能指认她故意谋害庶女,且手段恶毒,柳氏早将事情闹到老夫人跟前了,哪还会忍而不发。

谙翎经历那样的遭遇,柳氏看到曹氏都恨不得,吃她的肉,和她的血,怎么可能还让她的人去接谙翎。

为什么柳氏回府,什么都没说呢?

她知道自己,不是曹氏的对手,而且,自己没有证据能指证曹氏。

曹氏有一个强大的外家,老爷要倚仗外家,才能平步青云。

柳氏知道,谙锦荣不会为了一个毫无根据的理由,去得罪丞相府。

所以,柳氏只能忍,不过只要心里种下仇恨的种子,迟早都会生根发芽的。

明面的老虎固然可怕,谁又能说黑暗里的毒蛇就毒不死老虎呢?

偌大得谙府,锦衣玉食的尚书府,又有几人是真的,因为这些获得而幸福呢?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