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篝火旁的思索

钟山脚下,篝火闪耀。

老朱没有返回皇城。

拉着朱标和朱标准备亲口尝尝,给他带来极大认知冲击的佳禾。

被烧焦的木棍,在堆积的灰烬里扒弄了好一阵,表面炭黑无比的椭圆红薯压着白灰滚了出来。

老朱等它风凉一会后,非常熟练地拿在手中,拨开漆黑被烧焦的表皮。

软糯糖色红心红薯,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老朱咕噜着喉咙,一口将其咽下,感受着进入肚子的回甜。

“这个红薯!”

“像咱吃四个就饱了!”

“儿子能吃五个!”

老朱没有看吹嘘自己的朱棣,而是转动视线投向,用长木棍插在地上,靠近篝火不断翻烤的玉米。

“你能吃五个?”

“饭桶!”

“看看人家小苏!”

“这些吃法都是小苏交给我们的,现在还在为我们用土豆炒菜和处理花生。”

老朱格外痛心疾首,脸上闪过愤怒,怒斥着嘴边吃得一圈炭灰,毫无形象的老大和老四。

“嗝。”

“爹,这不能怪儿子们,谁让红薯和玉米都挺甜的,而且还量大管饱,你说是吧老四!”

“大哥说得没错!”

“大哥快加快动作,既然爹说我们是饭桶,那我们就是饭桶!”

朱棣直接双手刨着烧的发黑的土坑,把大量烤熟的红薯全部收拢到身边,连插在土边的玉米都没放过。

饭桶!

看见老四这饿死鬼的模样,老朱在心底怒骂了两声,随后又叹了口气。

老四能姓朱,真是没姓错姓。

太能吃了!

“老朱,别和儿子怄气了。”

“快来尝尝这些。”

苏长生站在木桌前,冲着仿佛下一秒陷入争吵的朱家父子三人喊道。

“哼。”

老朱一甩手,向着苏长生走去。

刚落座。

老朱敏锐地发现,圆滚滚的土豆,在餐盘里已经出现了各种形状。

条片块应有尽有,而且还有如今大明常见的肉食,融为了一体。

老朱大快朵颐之间,特别中意这道名为牛肉炖土豆的菜,如果是在严寒冬日,能吃上一口那将是浑身都暖洋洋。

“嗝。”

朱棣打得饱嗝,让老朱暗自撇嘴。

“老朱啊。”

“你觉得土豆红薯这些菜,作为军粮如何?”

酒足饭饱的老朱,在听到苏长生的话,稍微愣了下,随后双眼一亮,“非常好!”

“咱刚才可瞧见了。”

“你那汗血马还在远处偷吃那红薯藤。”

“小小的一个红薯,没想到全是宝贝。”

“嘿。”

“能增加地产,解决肚子问题,还能作为军粮,连马都有一份。”

话音刚落下。

老朱似乎又想到什么,“老四你在就藩时,可不要忘了,把这些好东西给你岳父分享。”

“儿子记得!”

“就藩...”

“苏先生,老大曾说的削藩计策,有一部分是你的想法吧?”

老朱带着疑问的语气,实则是肯定。

“没错。”

苏长生没有回避,而是正面承认。

“都是自家人。”

“咱也不藏着掖着了。”

“咱之所以封那么多的王,一是拱卫我大明边疆、二是捍卫我大明内部,三是给我的子孙们留一口饭吃。”

“谁知道...”

“老四篡逆,各地藩王无所作为。”

“连老十六吊死,塞王和藩王也毫无动向。”

“你和老大的说的对,把我大明的王封出来,也许才是最好的方式。”

帝王和一族之长双重身份困扰着朱元璋,言辞之中充满了惆怅。

“爹。”

“儿子一直没跟你说。”

“是我家小子,逼死了五位叔叔,老四才起兵。”

老朱瞳孔极速放大,用着极其陌生的眼神,看着袒露心声老大。

苏先生没说过啊。

老大你是怎么知道?

“吕氏带允炆拜见过苏先生。”

朱标的一句话,瞬间让气氛变得凝固。

“你是说...”

“老四夺的允炆的江山?”

“还有!”

“允炆逼死了,咱的五个儿子?!”

“老大,明天让允炆进宫,咱要揍死他!”

老朱激动地拍桌,格外气愤,未来的自己为什么会看走眼,把位子传给逼死亲叔叔的皇孙。

“爹!”

“我委屈啊!”

“你和娘、大哥打得我好疼啊!”

“还时不时对我冷眼相待和冷嘲热讽。”

朱棣骤然抱着头痛哭起来,格外委屈。

“老四,咱对不住你。”

“要是早知道缘由,咱会把你和允炆,一起吊着抽。”

老朱的安慰丝毫没其他任何作用,朱棣反而哭得成大声了。

主动屏蔽朱棣的哭号,苏长生神色凝重,“老朱,你知道你后世子孙,过得有多惨吗?”

惨?

老朱感到诧异。

他在皇明祖训里写了。

亲王的所有儿子都是郡王,享受大明朝廷的奉养。

而郡王子授镇国将军。

曾孙授奉国将军。

玄孙授镇国中尉。

五世孙授辅国中尉。

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

无论怎样都是奉国中尉每年都有两百石的奉养,怎么会过得凄惨?

听着老朱的亲口讲述,苏长生无声地笑了,“正是因为丰厚的待遇,让宗室的人口不断膨胀。”

“后世帝王为了不养宗室,你猜猜怎么做的?”

“难不成是克扣口粮?”

“还是那用日益贬值的宝钞,抵做两百石的口粮?”

“都有。”

苏长生的声音,让老朱心头凉了半截。

“甚至还...”

“还怎样?”

“不在宗室玉牒上给名字,很多宗室子,从出生到入土,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一生穷困潦倒。”

“那他们可以去做工啊!”

“他们是宗室,能做工吗?”

老朱了没有继续谈论的兴致了。

正如之前所说。

他不过是想给后世子孙一口吃的,谁曾想过得这么凄惨。

如果红薯土豆等佳禾,推广到大明各地后。

百姓只要有一亩地,就有一口吃的。

而后世子孙常年被奉养,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碍于身份也不能做工,只能等待光张嘴朝廷救济。

那岂不是在宗室出现饥荒?

一想到这里老朱,不免格外痛心,“那咱要怎么办?”

苏长生凝视着老朱的双眼:

“老朱放手吧,还子孙自由。”

“不要让后世子孙,拖垮了大明国库,成为亡国的诱因之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