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楚平王第1节卖国行径

公元前529年,对楚国人民来讲是不寻常的一年。令他们怨恨的楚灵王终于去了,他们期待中的楚平王终于来了。

楚平王,男,生辰年月不详,崩于公元前516年,芈姓,熊氏,名弃疾,楚共王之幼子,楚穆王、楚灵王之弟,于公元前528年至公元前516年在位。

雄武的楚共王怎么也没想到,他的五个宝贝儿子最终居然会弄成这样:长子熊招顺利接班当了楚康王,但楚康王的儿子却被自己二弟给杀了;次子熊围干掉了当了楚王的侄子当了楚灵王,结果被三个弟弟联手给干掉了;三子熊比、四子熊晳参与干掉二哥熊围后,结果中了小弟熊弃疾之计而自杀身亡。

楚共王现在唯一的儿子熊弃疾,正坐在楚王的宝座上,楚平王。

人看风光无限好,悲凉最是帝王家。不知楚平王自己的家,今后会是怎么呢?

楚平王费心苦心得来的王位,自然很珍惜。在楚平王看来,楚国太大了,而王位只有一个。得到王位,可以不择手段,而且自己的手段又那么高明。

三个兄长之死,都属于自杀,貌似跟他不相干,是他们自己互相逼死自己的。史官也不会记录自己有过弑君的历史,而且自己所为,给了楚国人民一个匡扶楚国的感觉。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是的,二哥楚灵王太荒诞了,他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坏孩子,总是贪得无厌,总是自以为是,总是炫耀武力,总是搞笑。必须吸取教训!楚平王想。

先给自己改个名吧,弃疾,哪个弃疾?斗弃疾?姬弃疾?还是千年以后的大词人辛弃疾?多难听的名字,那是自己以前不当楚王时的名字,当了楚王,得有自己的好听一点的名字嘛,改为居吧。熊居,多好听。

别忘了自己答应过的事,作为楚王,应该言而有信。陈国和蔡国的公族大夫们一直在等着,好吧,就让他们复国吧。

公元前529年,楚平王下令将所有楚军从陈、蔡两国撤出,迎接陈哀公之孙妫吴担任陈国国君,即陈惠公。这样,自楚灵王于公元前534年灭陈五年后,陈国死而复生。迎接蔡灵候之子姬庐任蔡国国君,即蔡平侯。这样,自公元前531年被楚国灭后两年,蔡国复活重生。

这是楚平王在起兵时,曾经答应过陈蔡那些公族大夫过的。当时由于时间紧迫,没来得及搞盟誓,楚平王是以人格担保许诺成事后给予陈、蔡复国的。

也许楚灵王是很贪,但他在贪国土上,那是为了楚国,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陈、蔡这样的诸侯国,本就是楚国邻居,楚灵王趁与晋国的和平协议尚未破坏之前,找到借口一举并吞此陈、蔡,那是楚国扩张的需要。

而且,已经经营了数年了,灭国设县,而且楚国已经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筑陈、蔡两国都城,将原本不起眼的两国国都建成了一个大城,可以征发战车千乘了!现在倒好,楚平王继位后便败家了。

春秋时期所谓的国家,说到底那还不是公族大夫们的国家?对老百姓来讲,谁当家作主都无所谓,关键是要让老百姓有幸福感嘛。楚平王一个诏令下去,楚国便丢掉了两块重要国土!

这无异于卖国!但还有哩。楚平王认为楚灵王在国际上的形象不大好,主要原因便是楚灵王时不时破坏国际和平协议,伐吴国、灭赖国、灭陈国、灭蔡国、伐徐国等等,动不动便发动战争。

楚国向全世界承诺:楚国一定严格遵守国际和平协定,五年内,绝不动刀兵!

楚平王分派使者赴各诸侯国,一是宣布新王上任了,二是去向各国许下这个承诺。

其中对郑国,还应加上一个友好协议:楚国北境的犨、栎两城,本来便是郑国土地,是通过战争夺来的。还给人家吧,给郑国人一个好印象。

楚平王派大夫枝如子躬出使郑国。枝如子躬,楚国公族大夫,芈姓,枝氏,字子躬。最早在楚地有一个古枝国,后亡于楚国,后人以国为氏。

子躬对楚平王把楚灵王时期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拱手让给人家很不乐意,他已经对归还陈国、蔡国不满了,心想:大王啊,一寸山河一寸血啊,怎么可以如此大方呢?

待人,要大方;国土,寸步不让!这是子躬的为人为官原则。犨近汝水,栎近颍水,两地自归楚后,楚国已经设县经营多年,现在已经是楚国北境重镇,扼之可拒郑、晋,绝对不能还!

郑国人听说楚平王有归还土地给郑国的意向,简直不敢相信:天上真还能掉馅饼啊?

全郑国上下都急切地等待着来自楚国的使者,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关于交割土地的一切手续。子躬终于到了,这是一位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楚国大夫,严格按照周礼,一丝不苟,无可挑剔,展示了大国风范。

郑国人却无所谓,这些都是虚的,实实在在的便是子躬将要代表楚国,正式提出归还犨、栎两城。子躬在郑国受到了隆重的欢迎,高规格的国宴,郑国特色的风味小吃,让子躬赞不绝口。

眼看离出国访问的期限近了,郑国人终于忍不住了:“子躬大夫,听闻您这次出使敝国,主要是为了归还犨、栎两城之事而来?”

“啊?贵国从哪里听来的消息?此等大事,外臣怎么没有听说过?外臣此行来,就是告知楚国新王继位这事啊。”

郑国人傻眼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难道真的是驻楚国办事处的情报有问题了?这帮鸟人,不好好工作,净搞假情况,得撤换了。郑国人失望透顶。

子躬回国后,楚平王问此事交涉得如何了?子躬当场脱去朝服,跪伏于地,说:“请大王治微臣违命之罪啊,微臣出使郑国,虽不失大楚脸面,但要微臣将国土无故割让给他国,微臣宁死不敢从命啊。”

二千多年后,有一位叫李鸿章的清朝大臣,哆嗦着手在中日《马关条约》上签字时,不知他是否也曾想到过这位叫枝如子躬的楚国大夫?

楚平王感触万分,他也本有些后悔,此时见子躬并未将两城交割给郑国,顿时也疏了口气,忙将子躬扶起来,道:“大夫何罪之有?不谷怎么可能责怪大夫呢?快穿上朝服,先回家好好休息,不谷还要交付大夫重要使命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