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误会不存在(二合一)

经过十多轮的炮击,西海水师大营冒烟喷火。

栈桥左近一片狼藉。

大沽战舰停止了炮击,开始让火炮散热。

十多艘明军战船驶向了栈桥。

抵达栈桥后,一些军卒在号令下,从绳梯上迅速滑下。

他们手拿着刀枪火铳,立即向两三百步外开去。

他们会建立第一道防线。

卸载空了的战舰立即退却,有新的战舰靠拢。

孙应元和他的亲卫踏上了栈桥。

他下令已经登上栈桥的边群所部八百余人将防御扩大到一里外。

同时下令他们挖掘壕沟,开始备战。

孙应元不怕朝鲜军步军的冲击,他怕的是朝鲜军的骑军,虽然朝鲜骑军战力一般,但是快速冲击还是有巨大威胁。

这次登陆征战的是三千营骑军和辽镇骑军。

但是,战马长途漂流,抵达码头,没有一两天的休憩,无法恢复战力。

所以,现在骑军其实就是步军。

只能挖掘壕沟作为内层防御,外层防御完全交给了舰炮。

舰炮可以从两三百步散弹扩展到两里外的实心弹。

两艘两千料的战船靠拢了栈桥,大量的萎顿的马匹被驱赶下战船。

孙应元让人挑选了几十匹勉强可用的战马,向外圈派出了斥候,通晓他们外扩三里,敌人一到立即预警。

天色渐渐昏暗。

夜幕降临。

舰队卸载速度大大降低,但是没有停止,不断有人马辎重被卸载到栈桥。

孙应元手下的军卒不断的扩充。

不过让他吃惊是,没有朝鲜军来攻击栈桥。

酉时末,前方斥候快马回报,有朝鲜大员求见。

孙应元更加迷惑,没有朝鲜军的反扑,却是有朝鲜大臣前来,什么目的。

如果是他应该是第一时间反扑。

...

金尚贤现在形容十分狼狈。

当炮击发生时候,他就在大营,结果是大营内弹丸横飞,金尚贤的一个亲卫也被弹丸击中身亡。

读书人的金尚贤经历了沈阳之行,可说有了血腥的洗礼,但是这样被碎裂的死法还是让他惊惧。

金尚贤的亲卫将其背出了烟火缭绕的大营。

只是仪仗丢失,身上烟熏火燎的肮脏狼狈。

金尚贤回首看到了成为废墟的大营,心中无比敬畏。

果然是天朝上国,火炮如此的犀利,朝鲜大铳的制作远远不及。

“更衣,去往明军所在。”

金尚贤当即命道。

“老爷,明人凶悍,还是折返汉阳为好。”

‘闭嘴,你懂什么,老爷我身负王命,’

金尚贤一板脸。

他是不得不走一趟。

金尚贤清楚,水师败阵太快,汉阳方面措手不及,到现在无法派出援军来。

仁川通往汉阳的道路已经为明人敞开了。

他现在不仅仅是为了出使明人,也是为防御争取时间。

说是更衣,但是他的衣物等全部陷入了大营,现在只怕化作灰烬了。

金尚贤只好派出亲随,从附近的富庶人家买了些衣物,然后更换。

勉强保持了体面。

至于从人那是顾及不得,他的几十个从人简直是破衣烂衫。

金尚贤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失仪过。

一行人再次向西行进。

金尚贤等人先是被明军斥候阻拦,然后十几名明军斥候押解他们赶往栈桥。

临近栈桥,他看到了大量的明人军卒。

这些军卒相对朝鲜军卒身材高大健壮。

而且人人披甲,相比之下,就连朝鲜禁军也做不到人人披甲,很多军卒更是瘦弱不堪。

金尚贤参与国事多时,曾经入阁,对朝鲜军的羸弱心知肚明,朝鲜也曾一再改制军制,最后都半途而废。

相比之下,这些军卒拿出任一都可算是劲卒。

当他看到这些明军的战旗的时候,金尚贤眼睛一缩。

大明京营三千营,大明辽镇。

辽镇对朝鲜来说是鼎鼎大名的劲旅。

当年万历援朝,辽镇倾巢而出,让朝鲜人至今仍旧津津乐道辽镇明军的悍勇,而建奴崛起后,大明辽镇作为抵挡建奴的最前线,足足抵挡了建奴进攻二三十年。

须知朝鲜只是数次大败就差点亡国了,足见朝鲜军卒和辽镇相比下战力相差太多。

而大明京营,是最近崛起的强军。

就是这支大明皇帝的亲军在德州歼灭建奴大军十万。

让沈阳城内痛哭流涕,满城缟素。

可见其凶悍。

此番大明皇帝派出这样两个凶名在外的强军征讨朝鲜看,可见大明皇帝对朝鲜的痛恨。

没错,官场老手金尚贤从派军的名号就推断出这些内容。

他倒是不意外,想想朝鲜数次派军随同建奴入寇大明,肯定是惹恼了大明皇帝,昔日情份再也不见。

只是,这让他的出使变得十分艰难了。

金尚贤忽然停步不前,他惊诧万分的看着远处的海面。

但见远处海面上到处是灯火。

他做过夜船,每艘船只船头和船尾都有灯笼照明,为的是附近的船只指明这里有船,防止相撞。

而如今仁川湾内密布这样的灯火,这个景色好像很朦胧美感十足,如果是昔日,金尚贤一定赋诗几首。

但是现在朝鲜资政金尚贤却是头皮发麻。

大明这是派出了多少战船讨伐朝鲜,船上有多少明人军卒,五万,还是十万。

金尚贤一身大汗,他知道此番明人征伐朝鲜,必然是倾力而来。

朝鲜就要经历灭顶之灾啊。

此时,前方纷乱的脚步声传来,一队明军走来。

当先一人身穿明光铠,身形粗壮。

“来者何人,”

这人身边一个军将高声道,

‘大明提督三千营,旅顺伯孙应元孙大人驾到,还不见过。’

‘我家老爷乃是朝鲜王驾前资政金尚贤,你等军将应首先见过,’

金尚贤身边亲随高声道。

朝鲜也是文尊武卑,而且是朝鲜国大臣,又是在朝鲜地面上,所以金尚贤的亲随当然不想让金尚贤丢了脸面。

孙应元冷冷的看着,没有一丝上前见礼的意思。

登时,场面十分尴尬。

金尚贤的亲随没敢继续发声,因为周围很多明军军卒瞪眼盯着他们,一个个表情不善,好像再敢出言不逊,就会出手一般。

金尚贤上前一步拱手道,

‘金尚贤拜见旅顺伯,’

孙应元这才拱手还礼。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