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回安身立命就是学做人

牛山镇,位于武平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城。此城向南通向异域,是武平国与异域交通往来的必经之路。

小镇虽不大,但是人口颇为稠密,是一个来往客商的落脚之地。

这一日,有只猴子寻了牛山镇一低矮处,爬进城里。

六子刚一进城镇,便丢了麻草围裙。倒也不怪,若是有人看到一个蒙昧未开的猴子系一条围裙遮住羞物,难保不会多想。

六子运法支起灵耳,听着百里内得声响。

只见六只灵耳有两只微微发光,另外四只却如同凡物。六子同时将法力向双足上缓缓灌注,沿着街市房屋,飞速的在城里四下搜寻。

忽听得镇上一处人声嘈杂,似是有众多人聚集。六子收了法,也不迟疑,便循声而去,好瞧个究竟。

那热闹处,是熙来攘往的街市中,有一处专供江湖艺人卖艺的空地。

有一相貌平平,肤色黝黑但身材高大的说书人立于其中,旁边立一杆,杆上有一旗,旗上写一大字——韩。

说书人身着青色道袍立于一木方上,身前摆开案台,正说着书。身边一左一右各立两个道童,一童着金色道袍,一童着黑色道袍。

案台前留出一小块空地,周边围着大人孩童,书生农夫,真一个众生百态,好不热闹。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且说那盘古巨神生于混沌,虚空中伸手便抓一巨斧。。。”说书人娓娓道来。

“盘古开天地这段还用你讲,讲点书上没有的,换一段,换一段!”人群中有人喝起倒彩。

“那我今日就说说昔日唐僧取经路上的一段秘辛。”说书人道。

“。。。唐僧取经东归时,且说到了通天河,本是被一老鼋驮着,风平浪静。可怎奈师徒四人负了老鼋嘱托。老鼋一怒之下把唐僧一行众人掀翻在通天河里。。。虽成了九九八十一难。。。但那真经有几页遗在了晒经石上。。。”

说书人在空中比了个圆,似说那晒经石。

“那唐僧一众晒干经书离去后,这几页真经被那老鼋得了去,不光化了人形,还从中悟了些天机。随后这老鼋却不再以通天河为家,神秘地隐遁于世,不知所踪。。。”

说书人声情并茂的讲了一段,听得人群时而喝彩,时而屏息。六子来的晚些,蹲在旁边一棵树上,只听了个大概。

“那老鼋得了什么天机,又去往何处了?”人群中有人问到。

“这天机与那六界大劫关系甚密,天机不可泄露,且听下回分解。”说书人言毕,便开始收拾案台。两个道童各持一个木盘,向周围的人群讨钱。

这说书人一段说罢,人群中虽时不时有人扔个仨瓜俩枣,但也逐渐散去。

六子听罢,思忖道:“这说书卖艺倒是个好营生,只是我初来人间,也不知该说点什么。”

思忖间又望了望那青袍说书人,突然有了灵感:“有了,我虽不说书,也能识文断字,我就变个书生,讨个教书先生做做如何。”

只见六子四下扫了一眼街市上的众人,心里便有了主意。六子找了个名叫蔡记的裁缝铺子偷了些内衬外衣之类,又从街上捡了一个破书箱。

六子寻了一处僻静巷子,施了个法,以千变万化术变作一个俊俏的白面书生。

书生身高八尺,内着青色袍服,外批白雪鹤氅,头戴逍遥巾,脚踩银丝履,左手拿一柄木雕扇,右手提一个破书箱。

六子又学了学街上的他家书生道个之乎者也,真不知是谁家俊秀才。

“兄台,刘圆生敢问阁下尊姓大名?”六子有模有样的学到。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很满意自己置办的这一身行头。

“倒是苦了那裁缝铺子,折了一笔买卖,这帐刘圆生便以后再还吧。”六子说罢,便走上街去。

刘圆生边走边施法聆音,好寻个教书先生的差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时辰过后,饥肠辘辘的刘圆生忽听的有人声入耳,清晰可闻。

“听闻牛山镇南边青平乡长老欲招一个教书先生,也不知近来可有人去应了?”一个声音说道。

“那穷乡僻壤的地方,也没好供奉,哪个穷读书人愿意上门。”另一个声音回到。

听到此言,刘圆生喜上心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刘圆生向路人打听了一下青平乡具体所在,看了一眼日头,便往城南而去。

出了城,刘圆生施法入足,不消半个时辰,便到五十里外的青平乡附近。

日头正高,刘圆生面上汗珠微岑,四下张望间,见一老农伏于田间劳作,便问道。

“在下刘圆生,敢问老丈可知青平乡招一教书先生,可是此地。”

老农支起身子,佝偻着腰道:“正是此处,先生往前再走二里,到了村中,寻那赵府便是”

刘圆生拜谢老农,撤了足上法力,便徒步往那青平乡走去,好寻赵府。

赵府是青平乡乡绅赵有才的府邸,虽这青平乡农户不多,但这赵有才一户平时为人乐善好施,深得附近乡民尊敬,村中长老也以赵有才为首。赵府也便成了村中议事之地,也不难寻。

刘圆生登门拜访,门童问了来意,便进内通报。少卿便引刘圆生进府内一叙。

“在下刘圆生,拜见赵大人。”刘圆生恭敬的施了一礼道。

青平乡招先生已久,但因地处偏僻,村民纳奉银也少,久不得贤。

赵有才方见刘圆生这一个施礼,心情大好,又细细观刘圆生打扮,只见刘圆生明目清灵,面相俊俏,真生得一个翩翩好书生。

“先生免礼,在下赵有才。方才门童已通报一二,先生请在此稍待片刻。我这就差下人去请村中长老,聘请先生一事还容村中长老共同做主。”赵有才回礼道。

刘圆生随赵有才进了堂屋,稍一坐下,便有婢女侍奉清茶。

刘圆生坐定,忍着肚里饥渴,捧起茶碗啜饮几口,便搁下茶碗不再喝了。

赵有才看着眼前的青年暗自思忖道:

“此人面上汗珠岑岑,定是不少赶路。日头将西,想必饥渴难耐,但这书生还能保持气定神闲,品茶仍不失礼,想来这回招先生是有着落了。”

刘圆生虽面上不多言,两眼也不四下打探。但心里可没闲着,刘圆生整理着从牛山镇上得来的信息,思索着如何编一套合适的身世,好让人信服。

少卿,村中长老在堂屋中均已坐定。赵有才一一介绍,刘圆生一一施礼后,便有一王姓长老问了起来。

“先生看着面生,口音也不似本地,从何处来?”王长老问道。

“从东北上京国白城来,云游至此。”刘圆生答到。

“年方几何?”王长老没停口问道。

“年方二十九。”

“哪年生人?”王长老紧接着问道。

“生于上京历天显十八年。”

“属相。”王长老不留喘息的问道。

“壬辰年属龙。”刘圆生答

王长老满意的点了点头,与一个瘦高仆人简单交谈了几句,瘦高仆人便退了出去。

王长老连问的这几个问题虽简单,但问的极快,其实里面暗藏玄机。若是来人信口胡诌,要么一时语塞,要么一查便知。

刘圆生侥幸的暗忖道:“幸好早做准备,没有信口胡言。否则略一计算便知大概真假。”

王长老似是不欲再发问。赵有才道:“不知先生为何不远万里云游至此。一表人才何不考取功名?”

刘圆生微微一笑,知道自己方才对答如流已得些许信任,便道:“刘某志不在于仕。是个愿走遍天下,寄情山水之人。”

“即是志在山水。为何来我青平乡当教书先生?”赵有才道。

“不怕诸位笑话,刘某人从远处云游至此,已无半点盘缠。在牛山镇盘桓数日,听得消息。在下身无长物,只读的闲书几本。故而来此一试。一来落脚,二来赚些盘缠。”刘圆生哑然道。

这时,瘦高仆人返回堂屋和王姓长老耳语了几句。王姓长老又和屋内其他长老使了个眼色,刘圆生料想瘦高仆人便是对他那年岁生辰去了。

“原来如此,刘先生不必担心。不怕先生笑话,这青平乡虽然比不上其他富庶村落。但是每日粗茶淡饭,每年奉银几两还是有的。”一位陈姓长老说道。

“各位长老意下如何?”赵有才接着道,也不避讳刘圆生。

见诸位长老都点头称好,赵有才便道:“刘先生,长老都已认可,明日起你便是青平乡的教书先生了。每日有婢女奉粗茶淡饭,每满一年便奉银三两。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如此刘某便心满意足。”

如此,刘圆生便以教书先生的名义在武平国西南边陲牛山镇青平乡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三十年,尚不知这三十年刘圆生怎得过,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