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末路

田丰与王士诚两人刺杀察罕后,虽带了不少军粮草秣,躲入了益都城内,不过仍然不足以长期防守抵抗。于是早先,田丰便以大宋所封益都行省平章名义,事发后便派出快马前往安丰城求救,以便里应外合。

而察罕帖木儿死后,大军竟未瓦解或减弱,反而是士气激昂;据探得消息,大元朝廷已正式下诏,命察罕养子扩廓帖木儿为太尉,接替察罕所有官职和兵权;而扩廓也受旧将拥戴,接掌兵权,更是带头指挥围攻,全军奋力攻城。

两人也知道刘福通在安丰城内,财政艰困、兵力拮据;不过,整个红巾军也只剩安丰这边,还可能派兵前来支援。

因为察罕尚在时,朱元璋便曾多次派人送信给察罕,自称自己不过是较大的义兵万户统帅,并没有称「王」的意图,只是因为大宋朝势大,且将士大多为白莲教众,才会以龙凤为正朔云云。

朱元璋来信通好之事,察罕曾向同为大宋红巾军的田丰与王士诚两人,问及朱元璋的来历及背景。所以六月时,察罕也曾回信,派人招降朱元璋。

不过,朱元璋写信通好,只不过是缓兵之计,所以也是置之不理。

但是田丰与王士诚都得闻此事,以致于大宋朝在名义上,除了安丰城外,虽然还有朱元璋所领的势力,江南等处行中书省的广大地盘,更拥有十几万的将士;但既知朱元璋通好察罕,就算归降于大元朝也不意外,所以两人都对朱元璋不抱希望。

好不容易派出的快马,也只能往安丰送信去,希望这几年来,大宋在安丰已势力稳固,有能力出兵前来援救。

………

安丰城内

大宋朝自从三年前在汴梁被察罕击溃后,刘福通仅带领亲兵护着小明王韩林儿突围,逃到安丰也仅剩几十骑亲兵,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勉强扩增至几千人军队。

大元至正十五(1365)年底,答失八都鲁大败刘福通等于太康,进围大宋京师亳州,刘福通遂携大宋「皇帝」小明王韩林儿退至安丰城时,安丰也当过大宋暂时的京师。

不过当年起义才刚起步,白莲教气势仍旺,红巾军大军还在;且随大元丞相脱脱被解兵权,元朝的百万大军,顿时溃于攻打张士诚的高邮城之战后,整个局势再次逆转。

刘福通当时便打着大宋小明王韩林儿的旗号,很快又顺利集结了几十万的红巾军,更是有能力分路反攻大元朝京师。

然而,现今白莲教已势微,余下的农民已无造反意愿,当年曾经的近百万红巾军,大多已将领凋落、士卒横尸荒野。

如今,刘福通也仅能维持住表面上的大宋朝廷,实在无力再派兵支持益都那方了。

所以,明知朱元璋过去大多是阳奉阴违,但至少仍奉龙凤年号为正朔,也接受大宋所封的江南等处行省右丞相、吴国公。

更是以此所封官职高低的名义,借机处死了「以下犯上」的前主公郭子兴之子郭天爵。

一个月前,刘福通实在不得已,才会联系朱元璋也出兵救援。

这日,刘福通在大厅上,看着朱元璋送来的信函,以及跪在下面的无名偏将,心中百感交集。

小明王韩林儿道:「太保,吴国公信函上写些什么?」

刘福通道:「回陛下,朱元璋信上说,平章昭荣谋反,已伏诛。因为处理此事而耽搁了时间,所以派兵才会延宕多时。」

「又说,因为吴地的张士诚随时侵扰征战,且又要防备西边的汉朝大军,所以已尽其所能,派两位参军,率领五千人及一个月粮秣,支援陛下去救援益都。」

韩林儿问道:「喔!你们两位是各率五千人?还是总共五千人?」

一位参军回道:「明王在上,卑职两人共率领五千人前来支援,不过明王放心,这些军士都是效忠明王的教众,必当竭尽心力,奋战到底。」

韩林儿听了大喜,道:「很好!很好!」

刘福通道:「两位参军路途辛苦了,你们先下去,让军士休息整备,三天后大军出发前往益都,与田丰将军一起奋战,打败大元。」

两位参军同时大声回道:「卑职遵命,弥勒下生,明王出世…」,随即后退退下。

韩林儿道:「原来朱元璋那边还有这么多忠心的教徒,早些送来就好了。」

刘福通回道:「陛下,这些应该是目前剩下的最忠心的教众了。」

韩林儿道:「太保,你意思是白莲教的势力真的没落了吗?」

刘福通道:「经过这几年的大战,死去、凋零的太多了,应该让这些徒众守护在陛下身边,保护陛下安危。」

小明王道:「那田丰怎么办?」

刘福通道:「田丰时降时叛,当初察罕大军未到时,名义上虽受封为益都行省平章政事,不过也未对大宋、对安丰有所支持。」

「而此次田丰再叛出大元,或许是真心想回归大宋,但此刻,安丰已无力去拯救。」

韩林儿道:「难道…难道,看着他们求救,却见死不救?」

刘福通道:「救援还是要去,只不过只能稍微缓解围城军势,真正要突围而去,还是要看他们自己的能力与士气了。」

又道:「陛下,三日后,臣会率领原本安丰的军队一千人,会同朱元璋派来的援军五千人,前去支援,尽力而为吧!希望能保存实力,为将来再做打算。」

韩林儿也自知目前困境,叹了一口气,道:「一切依太保之意,小心行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