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苦恼

孟浩三人回到房间,为了更隐秘的安置耶律楚芳,他们离开之前居住的客栈换了一家小院。三人回到房间就有手下送上了热茶,三人喝了口热茶,完颜伦列即道:“孟门主,现在西辽的使者已经落入我们手中,虽然耶律楚芳刀临安未必能劝说的了赵构小儿和西辽出兵夹击我大金,但总是个隐患,现在他们既已落入我们手中,元帅那边就可以安心了。下面我们就得准备准备洪州城所谓的群英会上的事情了。”

听到完颜伦列提到群英会,孟浩和戴容神情有些不自然,两人背后伎俩不知是否让完颜宗瀚知晓,尽管如此孟浩还是昂然道:“对于群英会不知元帅有何安排,但有所辞我风刀门上下无所不从。”

完颜伦列接道:“此次宋国武林人士在洪州城举行所谓的‘群英会’,对于群英会的目的想必你们也有所耳闻,就是为了对付我们大金,自从我大金与宋国大战一来,以宋国武林人士为中坚的抗金义军犹如附骨之蛆很是让人头疼,正大光明的对打他们不是我大金精骑的对手,可是他们仗着身手敏捷熟悉地形确实给我大金造成很大麻烦,使得我大金不得不疲于奔命。“

“此次群英会宋国武林人士想把一盘散沙的江湖组成一个整体共同对付我大金,如若他们目的达成恐怕选出的武林盟主恐怕将成为另一个宗泽”

听完完颜伦列的话孟浩和戴荣不禁大有同感,两人不禁想起了五年前中原两河义军蜂拥而起的盛状,这些义军正是宗泽统筹协调下才形成合力,严重威胁了金军的后方拖住了金军南下的后腿,如果宗泽还活在这世上恐怕金军不敢放心大胆地南下。

五年前中原两河义军的崛起不禁给金军造成了威胁,也使得投靠金军的各种势力成了过街老鼠。鉴于此孟浩对将要举行的“群英会“也是担心不已,从完颜伦列的话中他听出了完颜宗瀚的话外之意,就是让他出面破坏群英会。

孟浩尽管内心十分支持这一想法,不过权衡利弊却不得不把这想法压到心里,作为北方武林名宿,单独对付江南的一个武林大派,孟浩毫无压力,可是群英会上云集了大半个宋国的武林高手,他若再出面作对那真是不自量力了。

完颜伦列一直看着孟浩二人的反应,当看见二人既心动又踯躅的表情心里不禁叹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看来二人还是舍不得以身犯险,还是元帅高明,看来只得把元帅的杀手锏请了出来了。”

完颜伦列遂打破了尴尬的局面道:“元帅知道两位的难处,因此元帅此次从吐蕃何西域请来了两位高手配合两位。”说完后完颜伦列小心地看着孟浩二人的反应,果不其然完颜伦列的话刺激了孟浩这个武林名宿的自尊。

只见孟浩脸上闪过一丝怒火愧色,紧握的拳头发出了骨骼声,孟浩沉声道:“难道元帅不相信我风刀门的实力?请元帅放心我孟浩就算把风刀门拼光也会让元帅得偿所愿。”

戴荣看到师兄的表情不禁心里大急,恨他不应中了完颜伦列如此简单的激将法。不过完颜宗瀚早对完颜伦列有过交代,正所谓用人之道张弛有度,不可过度压迫,完颜伦列也劝道:“孟门主不必如此打动干戈,此次群英会是大金和宋国两个国家军备上的对决,并不只是江湖上单纯的切磋较量武艺,因此元帅才在没有通知门主的情况下才请了外援,此次门主如果想出面那两个高手绝对不会出手以防误了门主的英明。”

戴容也在旁劝道:“还是元帅考虑的周到,正所谓先公后私,我想师兄一定会明白元帅的一番苦心。”孟浩戴容心意相通,见有台阶下面子好看了也不再坚持了。

经过一番唇枪口剑,气氛一时有些冷淡,完颜伦列色心难灭心里挂念着耶律楚芳,把完颜宗瀚的话意思传达到就想去关押耶律楚芳的柴房。于是口中道自己要去审问耶律楚芳,孟浩戴容难能不知道他的心思,心里尽管对完颜伦列的行为不耻却也不好说什么。

完颜伦列见两人没有反对大喜正待出去,从外面来了个手下单膝跪地道:“启禀门主,外面有人送了张请柬?”孟浩听见后不见大为疑惑,自己在洪州从未古人谁会宋请柬,完颜伦列见此也停止了脚步,孟浩接过请柬打开稍微一看惊道:“李乾堂送了的请柬,请我和小侯爷共同商议对付群英会之事。”

在洪州城的西南面的一所小院里,李乾堂端坐在正堂当中左右两边坐着他的心腹助手野利讹和没藏炯仓。李乾堂左手拿着两个铁球在轱辘轱辘的转着,右手在轻轻敲打着桌面,桌面上放着一张信纸,熟悉他的人知道这是李乾堂思索事情下意识的动作,李乾堂的所思所想正是与信纸上的内容有关。

一个时辰以前他接到了手下的密报,知道西辽使臣已经落入孟浩之手,金国派遣了右路军的前锋大将完颜伦列出使临安,而且随同完颜伦列的竟然有两位异域的武林高手,再联想到洪州城内即将举行的群英会,越想事情越不简单。

作为后起小国的西夏只有他们这些上位者才能深深了解到小国的悲哀,在这大争之世小国注定要沦为大国的饕餮之餐,最好的结局只不过是一个名存实亡的附庸罢了。

在女真崛起之前,西夏之所以得以存在正是缘于宋辽两国的对峙与势均力敌,作为一个缓冲西夏才得以存在,尽管在开国皇帝元昊的东征西讨下西夏国力大增,为了广阔的生存地为了党项的尊严李继迁和李元昊父子两人还不自量力地挑战宋辽,在被人视为疯狂的举动下党项以举国之力竟然连续战胜了两个大国,在胜利的背后也只有当事人才能了解西夏为了胜利付出了什么。

满目苍夷、民不聊生、人丁凋零就是西夏付出的代价,小国的悲哀就在于此没有大国深厚的根基就不允许失败,大国可以失败十次八次,失败后凭借广阔的土地丰富的人口他们可以迅速恢复元气,而小国只要失败一次就会面临亡国局面,就算胜往往也是得不偿失的惨胜。

这一点在宋国人身上就有深刻体现,元丰四年宋国凭借王安石变法积累的财富乘着西夏内乱举国之力五路讨伐西夏,五路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一度势如破竹,若不是党项贵族破除隔阂勠力同心恐怕西夏早已亡国,急功近利的宋军在西夏军面前损失惨重,三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可如此惨败宋军第二年竟然卷土重来逼的西夏不断的丧师沦土,以羸弱著称的宋军更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不间断的进攻西夏,西夏国力势微,若不是契丹出面干预占有优势的宋军绝不会罢手,尽管辽夏之间也有矛盾,也一度爆发大战,但出于契丹保全西夏的举动,西夏举国上下对契丹还是很有好感的,因此才在契丹亡国之时应邀出兵支援契丹,真是西夏实力太过弱小根本不是金国的对手。

不仅没有帮助契丹还被金国狠狠教训了一顿,不得已的西夏只得忍辱负重拜服于金国的淫威下。当契丹复国后西夏表面未有任何反映,但心里一直期望契丹能恢复昔日疆土,和野蛮无礼、茹毛饮血的女真人相比西夏还是怀念性情相对温和的契丹人。

想到以上的种种又想到来时皇兄对宋辽联手羁绊金国的交代,对西辽使臣的被俘李乾堂绝对不能坐视不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