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十八排

在不知不觉中,爷孙俩来到了这段路程的最高处——“十八排”。

“十八排”,只是以前的一个说法和地标。

按照老一辈人的说法,人走到这里,体力会消耗很大。路人会选择在这里稍作短暂停留,以补充一下体力。

有人在这里休息时,闲来无事,就数起了前面的崇山峻岭。

结果,一共数出了纵横交错,长短大小不一的山脉,一共有十八条。

这就是“十八排”的由来。

当地的人走过这条路时,叫做“过界”。

从山脚走到这里,意味着已经走到了一半路的路程,也就是有七公里多了。

这里也是“过界”人行道路的最高点了,海拔高度有六七百米。

走在这段路上面,一点也不觉得是走在山顶上。

相反,倒是感觉走在平地一样。

这段相对平坦的地段有几百米长。

站在这里,人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看云海,观松涛,闻鸟鸣,听风吟,可谓是别有一番情趣。

走上“十八排”没多久,行人就会看到路边有一块三十多厘米见方的石头,上面刻有“十八排”三个字。

杨辰看着石头上的字,让他感到很奇怪:

“爷爷,是谁闲来没事干,来到这么远的地方,而且还在这里刻上几个字啊?”

“不是别人闲来没事,而是人家在这里做的一个‘记号’。以前这里是荒山野岭,是我们这边山脚下的一对夫妻上山开荒种林。后来,他们才叫人在这里刻上石碑的。”

爷爷说出了这块石碑的“前世今生”。

“那你的意思是,这块石碑也是有故事来讲的咯?”

“没错,本来是没有故事的,后来就变成有故事了!”

“此话怎讲?”

“这事说起来话久长了,这得要从十多年前说起。在七十年代初期,灯影村旁边的蒙屋村有两个蒙姓兄弟,因为房屋的宅基地问题发生了纠纷。两兄弟刚开始只是斗嘴、吵架,后面就发展到动起手来了。他们的父亲见状便冲上去想拉架,父亲和哥哥以为这个弟弟这下会停住手了。没想到,这个弟弟对父亲和哥哥照打不误,导致了他的父亲和哥哥都受了伤。”

“那后来怎样了?”

“后来嘛,他们父子三人争吵和打架的声音越来越大。左邻右舍得知情况后,赶紧跑来拉开这个弟弟,一场父子间的打架才得以停顿下来。如果没有人来劝阻,那么,被打的人会伤得更重!”

“说起来,父子之间怎么会打起架来?”

“平时是不会打的,但是当时两兄弟都正在气头上,哪个还会去考虑后果如何?”

“那么,后来结局怎样?”

“又能怎么样?一家人对打架这件事商量不下去。后来,他们又找到了村干。这种家事,村干的人也不好怎样去协调、处理,没有谁愿意去趟这趟浑水。村干的人说,你们去找大队的人说看吧。”

爷爷说,其实村干的人是哪个都不想得罪。都是乡里乡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若是处理得不好的话,以后会麻烦不断……

“看来村干的人做事不是胆子小,而是在推诿,在踢皮球啊。”

“没错,他们到了大队,调解结果嘛也跟去村干找调解时差不多。大队干说,家和万事兴,你们这件事属于家务事,我们也不好处理,你们还是先回家吧!”

大队干的一句话,就把这件事推得一干二净。

“这个本来就是不大不小的一件事情,可是这一家人没有谁愿意让步。要是谁让步了,以后还怎样在村里面见人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