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夏季走亲

还没有到十一点钟,杨辰就跟着爷爷来到了灯影村的姨妈家里。

进到姨妈刚建好不久的房子,杨辰能明显地感觉到比以前的老房子宽敞了不少。

爷爷放下担子,他拿起从不离手的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他看了一眼杨辰的姨妈说道:

“这夏季的天气真是热啊,刚才走在路上一点风都没有,热得我身上的衣服都湿了一大片。”

姨妈看到爷孙两人这身行头,估计他们今天还会到别的什么地方去。

“阿公,今天你要带杨辰到哪里去玩呀?”

姨妈想知道爷爷下午的行动计划后,自己则尽快安排好今天的午饭,不耽误两人的行程。

“我孙子杨辰今年读书已经毕业了,趁着现在我还能走得动,就想带着他回一趟平桂县乐慕公社弦锣村的故居。今天吃了午饭之后就打算出发了,先到智金公社时仁村他姑姑家那里住一个晚上。”

爷爷把自己和杨辰的此行的目的,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姨妈。

“你们要走的这条山路很险峻,上山和下山要走五个多小时,不知道杨辰这个小青年能不能吃得消?”

姨妈对这段路程可谓烂熟于心。

这条路有多少个弯,多少个坳,她都能够数得出来。

“我虽然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但这二十多斤行李从头到尾都是由我来挑的。这十五公里的山路,确实是有一段是比较险峻的山路。杨辰他只是空着手跟着在我后面走而已,我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爷爷对着姨妈说完,扭头看了一眼杨辰。

杨辰会意地点了点头。

上午走了十二多公里的路程,下午又是十五多公里的山路,一共是二十七多公里。

“我的天啊,我从小到大,还没有走那么远的山路。这次不累得个半死,骨头也会被弄得散架!”

看到爷爷的决心已定,杨辰的心里顿时感到忐忑不安起来。

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己也是硬着头皮答应爷爷的。

爷爷都75岁高龄了,自己一个十几岁的小青年,若是说害怕困难打退堂鼓,说出来那不被人当作笑话吗!

“那现在你们就先歇一下子,坐下来吃一碗粥,先解决口渴的问题,让体力恢复一下。我马上就快一些去落实好中午的饭菜,不会耽误你们太多的时间。”

姨妈到临近的菜园去摘菜。

杨辰吃了一碗粥以后,感觉到身上的疲惫减轻不少。

趁着还没得吃午饭的空档,杨辰要到新建不久的房子四处溜溜。

表哥一边做事,一边说着自家里的情况。

姨丈有两兄弟,他们是同时搬到这里,并共同建造这栋房子。

主房一排共有五间,中间是大厅,两边各有两间。

正房的左右两边各有两间矮小一点的房子。

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吃饭和放置农具的地方。

哥哥的房子在左边,弟弟的则在右边。

每间房子里面建有阁楼层,主要是放置和储存一些粮食,也可以睡人。但是,阁楼层的空间和通风采光方面要比下面层稍微差一点。

姨丈名字叫邓成,他的弟弟叫邓寿。

两兄弟从小在一起玩到大,一直到成家,彼此都不曾分开过。

以前在旧房子时,他们邓家的两兄弟共十余口人,也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底下。

在新建这几间房子的时候,准备构筑地基和墙壁所有的石块,全都是这两个男人从六百多米外的小河里把石头一块块的捡起来。

然后,他们像愚公移山那样,把堆在河滩的石块用肩膀一担又一担地挑到新建房的地点。

遇到一百多斤一块的石头,姨丈两兄弟就用绳子绑着石头,两个人用肩膀抬着沉重的石块,艰难地行走几百米的路程,直至运送到建房的地方。

为了完成石块的运送,他们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用断了几条拇指粗的绳子和好几对箩筐……

可见,姨丈和自己的弟弟,他们做事不仅配合默契,而且兄弟情谊也是那样的深厚。

人生就短短几十年,兄弟俩能够互相搀扶,互相帮助地走过一辈子。说起来,确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