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问策(求鲜花和评价票)

然而,朱棡就当没看见徐达的表情,继续开口回答第二个问题,道:

“北元现在占据着辽阳、宁夏府等五个要塞,却不对我大明发起大规模总攻,而是不断的分兵袭扰,也就是打游击战术。”

“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合兵一处,他们直接就会放弃攻击,缩回某个据点,等我们去打这个据点,他们又跑到别的据点。”

“反正就是,我们打他们跑,我们不打了,他们就又开始袭扰。”

“这样的话,即便打到明年,也分不出胜负,更不会对他北元造成多大的影响。”

“而如果我们想让元军主力主动和我们决战,那就只能按照刚才我说的那种,兵分三路的打法。”

“然后,我们一边出兵,一边声称要把王保保和北元皇帝从大明的版图内,彻底赶走。”

“这样,王保保才会以为,我们已经对他发动了全面攻击,在我们的引诱之下,集结兵力,选择对我们的某一路兵马,给予全力一击。”

徐达听完朱棡对兵力部署的解释,完全错愕了……

因为刚才朱棡所说的这些,正是他想了整整两天才想出来的作战方法。

而且,朱棡的战略部署,明显比他脑子里现有的这个,更加缜密,更加科学。

这小子从来没上过战场,怎么会懂这些?

难道真的有这样的天才,不用在战场上千锤百炼,就能直接做三军主帅?

这……这简直不可思议!

孙武、诸葛亮在世吗?这也太神了!

“父亲,晋王殿下说得这些,能勉强过关吗?他从来没上过战场,您就别难为他了。”徐妙云在一旁劝说着。

徐妙云心想,这毕竟是晋王第一次到咱们府上赴宴,作为老丈人,您要给他在兵法上上一课,这也没什么,但注意适可而止。

徐达望着徐妙云,一脸无奈。

我难为他?

不,分明是他在打我脸好吗?

朱棡做的三军整体作战计划,有理有据,科学合理。

正常来说,完全能够通过考核了。

但徐达沉思了一会儿后,并没有直接让朱棡通过,而是又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只是,这次的题目,已经不再是为了考验朱棡了。

而是为了向朱棡问策。

没错,一个带兵多年的大将军,向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毛头小子问策。

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徐达还是这么做了。

只听徐达道:“我最后一个题目是,面对我方三路大军合击的战术,王保保可能会怎么做?”

王保保可能会怎么做?

这,相比于前两道题目,这题可真难了。

要知道,前两道题目,就算再空再大,那也是根据自己现有军事力量做出的部署。

只要对己方兵力和后勤有足够的了解,多少还是能做出来的。

可最后这道题目,就不一样了。

要回答这道题,不仅要对敌方将领平时用兵的习惯非常了解,还要对他在此次用兵中可能的变化进行预测。

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讲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历朝历代,无数名将,又有几个人做到了?

徐达问完后,坐在椅子上,非常期待着朱棡的回答。

只听朱棡缓缓道:“我们的作战计划虽然看似不错,但王保保也算是北元名将,他不可能这么轻易上当。”

“而且,我认为他不但不会上当,还会主动用计,在我们面前故意战败,引诱我们孤军深入,然后再将我们一网打尽。”

“尤其是岭北山区、阿鲁浑河,这两个据点,无论是距离还是地形,都很适合夹击。”

“假设一种情况,如果我方中路军出雁门关,第一次遭遇战应该会发生在野马川附近,这时候如果王保保故意战败,应该会退守到土喇河。

“然后在土喇河依旧故意战败,大概到岭北的时候,一共佯败四五次。”

“试想,如果我大明的军队,接连胜了四五场后,面对北元的继续引诱,大概率会上头。”

“而正是这个时候,如果王保保在岭北,汇合另一支兵马,对我中军进行夹击的话,那我军就危险了。”

朱棡如数家珍一样,将王保保可能使用的战术、两方可能会发生遭遇的地点,全都说了出来。

实际上,这段历史,也正是按照朱棡所讲的这些,逐一上演的。

明朝历史记载,徐达的中路军,刚出雁门关,就碰上了北元的骑兵,然后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三番五次打败北元。

然后徐达轻敌了,认为自己马上就能彻底击败王保保了。

因此,在王保保的一路引诱下,徐达进军岭北。

然而,他刚进入岭北,就被王保保和贺宗哲的兵马合围了。

虽然最后,徐达凭借自己超人的镇定和理智,成功突围,但中路军无功而返的史实,却无法改写了。

现在,既然有和徐达面对面讨论漠北战局的机会,朱棡也顺便将这段历史说了出来。

也希望几天后,徐达在出兵北伐时,能够减少大明的损失吧……

……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