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凋敝荒城;募兵

两拨人马合兵一处,缓缓进了坤岭城。

姜恒询问秦威后得知,城中百姓约有一百六十户、七百来人,很多房屋都是空的;

而且城内物资极度短缺,诸如,粮食、布匹、盐巴等等,而且钱在这里也花不出去,百姓们都是以物易物;

问到军队采购时怎么办,秦威立刻支唔着说不出来。

姜恒也猜到了八九,恐怕是用盐、铁、衣服来换。

城中的乡三老(掌管教化)、秩吏(掌诉讼)、啬夫(收赋税)、游徼(司缉盗)都跑路了,民政架构已经崩溃,好在街坊的坊正都在,才没有乱起来。

姜恒没打算插手民事,这样会犯忌讳,只要把部下和同来的百人安顿好就行。

姜恒一边询问着,到了城中的兵营,也是一处校场。

安顿好后,又在秦威的陪同下巡视了一下城中防务,人少是一个问题,但更严重的还是城墙上的几个豁口。

随即命令秦威张贴告示,通知百姓明天雇佣青壮修筑城墙,总共得两百人,每天三顿饭,顿顿管饱,完工后每人再发一百斤麦子,但限期十日内完工,且要通过验收。

这话一出,秦威以及几个什长肚子顿时不争气地叫唤起来。

姜恒奇怪道:“你们没吃饱饭?”

秦威眼睛顿时红了:“禀报幢主,在你来之前,我屡次派人到掖县请求调拨粮食,每次都让我们等着,眼看支撑不了多久,每天便只吃一顿,而且只能喝稀粥…”

姜恒说道:“这倒是我疏忽了。这样罢,粮食我带来了一些,先给你拨付一百石(2700公斤),往后每月按此供应,如何?”

“谢幢主!”

秦威顿时高兴坏了,一百石足够他和手下饱吃一个月了。

姜恒点头道:“只要弟兄们一心效命,本将保管大伙都能吃饱穿暖!”

秦威捶着胸膛说道:“幢主放心,若有差遣,弟兄们必定用命!”。

当粮食运至秦威所部驻地时,这些饿了好些天的兵卒们眼泪都下来了。

姜恒就这么轻易地收服了军心,不用打击什么刺头之类。

回到刚选定的幢主府邸,用信鹰与船上联络后,得知途中平安,现在刚走了一小半路程,晚上准备在掖县以北的浅海区驻锚。

姜恒回信叮咛他们小心戒备,随即转向身后一个穿着皮甲的高挑身影。

“娘子这身打扮不错,晚上时不要解甲,如何?”

第二天,前来做工的百姓如潮水般涌来,将几个招工点围得水泄不通,不但是青壮,连十几岁的少年和年过五旬的半老头子都跑来了,全都是饿的。

姜恒先稳定了秩序后,从中抽取青壮修补城墙,剩下的每人发了十斤救济粮,将老弱们劝了回去。

被选中的青壮们吃饱之后,劲头十足地开工了,伐木、运土石、夯土,干得热火朝天。

凋敝的荒城犹如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般,焕发出勃勃生机,士卒、百姓们感恩戴德之余,又非常忐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是否长久。

姜恒一安排完,马上写了一份报告,说明了修补城墙的事,以及预计耗费粮食,差两个部下骑马给鞠殷送去。

修筑城墙与防务有关,他插手没错,但这笔消耗得另算,不能从军饷中扣,否则就得自己补窟窿了,不划算不说,还有挪用军饷之嫌,因此话得说、粮得要。

当天夜里,甲字屯以及船队抵达坤岭城北十里左右的海岸,就地休息了一晚后,第二天一大早登岸。

姜恒亲率着乙字屯前去迎接,到了附近后取出十几辆空出来的马车,将船上的家当物资以及老弱妇孺载上,浩浩荡荡地回到坤岭城。

城中空余房屋非常多,不少还是成片的,很容易就将众人安置下来,还圈了一块地方做为养殖场兼作坊,要是在后世的镇子里这么搞,肯定被环保贴了封条,但现在城里姜恒说了算,占一块无主之地轻而易举。

安排好琐事后,姜恒把原望海亭护卫队与坤岭城守军集合一块,进行了一场比斗。

两方人数比例接近为1:2,秦威一开始时信心满满,谁知一开打,局面立刻一边倒,护卫队一方以碾压之势获胜,自身“阵亡”不足两成,这下原守军彻底服气了。

姜恒随后将两支队伍合为一个幢,罗橹升半级,成为甲字队队主,罗大柱任甲字一屯屯长,赵崇任第一什什长;

乙字屯架构维持不变,雷奉也升了半级,成为副队主;

秦威手下的守军编为乙字队。

整编完成后,训练开始了,甲字队的队主、什长教授单兵技能,而乙字幢的则传授战阵、战术,双方取长补短,等训练一段时间后,再以对抗的方式检验,并予以修正。

将训练安排下去后,姜恒再次开小差,独自骑马在城外转悠起来,发现很多田地都荒着;

向西驰行三十里便是潍水东岸,对面就是青州的地盘了,西岸往南四十里,就是青州辖下的都昌、下密,两县。

青州军只要过了潍水,兵力单薄的坤岭小城就成了瓮中之鳖,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好在一场大战刚刚过去,短时间内不会再有战事,能安宁多久,就看曹嶷什么时候做好下次战争准备了。

又向北驰行到海边,观察了一遍附近海岸的地形,最后掉转方向去了东南方向的山地。

沿途特意绕了一下路,发现坤岭城外共计二十多个村子,离得都不远,不过都比较小,每个村子大概有二十户左右,共计400户,以每户六口人算,大概两千四百口,加上城内的六七百人口,也就是三千出头的样子。

心里计较着,已经到了山脚下,这里有另一个小城——下丘城,与坤岭城一南一北,构成掖县及东莱郡的门户。

远远绕开后,放开大黑马让它自己撒欢,独自上了山。

这座山叫赤岗,周围还有大泽山、鸡冠山、大青山等等,绵延起伏近百里,按说是个躲避战乱的好地方,耐何离坤岭城太远,有这个工夫都跑掖县去了。

拿着一柄小锤在山岩敲敲打打,不断用提炼术试验,累计找到了铁、铜、钼、锰、银等金属矿,还找到了一处露头的金矿,他这才想起,后世探明莱州的黄金储量达2000多吨,是华夏黄金储量第一市。

不过提炼术无法对着岩壁操作,必须凿下来,就算是高品质的金矿,每吨矿石也不过25克,实在太费力,尤其是在货币几乎失效的情况下,等于做无用功,还不如采铁矿,好歹用处大些,而且他今天不是找黄金来的。

“石墨?这个不错,可以做铅笔。”

姜恒总算有了点收获。

翻过三个山头后,姜恒在一处山沟里找到了铅锌矿,这才是此行的目标。

没说的,开整。

单质锌提炼了十公斤,耗费一点力量值,暂时够用了;

单质铅足足提炼了100公斤,力量值下降至10/21;

进食、休息,恢复之后,再次提炼100公斤,记下这个位置后原路返回。

返回府邸后,发现信使已经回来,并且带回了鞠殷的回信,信中对他一通褒奖,同时催促他尽快募足兵力,以免时间久了有人说他吃空饷。

姜恒是打算将已有兵员训练完后,最好打几次仗再扩充的,现在看是不行了,于是又撰写了一份文书,表示明天就开始招募。

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二十四,姜恒让杨瞻、林起两人写下若干份募兵文书,准备在城里以及附近村庄张贴,说明了招募条件以及待遇。

条件为:十六到三十五岁男子,身体健康,非家中独子,身强力壮者优先;

待遇为:每天三顿尽饱吃,中午有肉,每月再发一石粮贴补家用。

杨瞻算了一下账,脸色顿时变了。按照这个标准,一千兵力算,每月得多消耗一千石的粮食,而且这个月都支撑不下来,因为郡府是按每个士兵每月一石七斗供给的。

姜恒坚持按这个来,并且又加了一条:家属可到守军开办的作坊中做工,管吃管穿管住,每月一石粮,伙食与军队一样。

杨瞻一副“你疯了”的表情,却还是按他说的写上了。

告示一张贴出去,百姓们立即将张贴告示的士兵给围上了,纷纷询问是否属实。

这些士兵都是原鱼龙寨的青壮,当然要挺姜恒了,加上他们两个多月以来养得身强体壮,百姓们立刻就信了,当天之内便募足了八百兵员。

姜恒让杨瞻、林起两人登记造册,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伍长、什长都由新兵担任,什长以上由教官担任;

充当教官的是甲字队抽出的老兵,每人训练三十个新兵,这样还剩一半老兵。

新兵训练开始后,姜恒又招募劳力在海边修筑简易码头,并找工匠制作乌蓬船,支付的费用还是粮,少数是盐,盐倒罢了,原本打劫田庄的粮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耗着,130吨恐怕也撑不了多久。

分出十名老兵监督城墙施工,十名监卡码头、船只,其余十名跟着他上山打猎。

一天下来,野兔、野猪、獾、山羊、雉鸡共收获了五十多只,还抓了几窝野猪幼崽,以后可以增加养殖种类了。

几天之后,攒够了当月的肉类消耗,附近猎物的几乎被抓绝了,于是到此为止。

姜恒又独自出了门,由坤岭城一路南下,开着地图搜寻一番,找到了大小十几座坞堡。

他的打算是,用肥皂和这些坞主交易粮食,肥皂在城中没有多少市场,但这些富得流油的坞主们哪个不想自己和小妾洗白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