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温馨轻松

到正月初二的时候,村里各家各户就开始出远门拜年走亲戚了。

距离不远的,很多人都手里提着个篓子,里面装白面饽饽,带着去拜年走亲戚。

要是距离远的,大家都会搭乘牛车,给点铜板过去。

现在很多人家手里有了银子,坐个牛车花一两文钱,他们也都不觉得舍不得了,也都愿意坐牛车省点体力。

不过更多的人都习惯走着,有的走一个多时辰甚至两个时辰都不觉得远。

这里的民风淳厚,大家更重视亲情,稍微远一点的亲戚大家也都乐意走动。

有时候走个亲戚能直接到正月初七八。

每天都安排的满满的。

不过如此倒也热闹的很。

而且如今走亲戚,大家有的也会带点别的礼品,有的多带一些白面做的点心,有的带一些糖,这些平日都是稀罕东西。

也是柳河村附近这些村民条件好了,才舍得带这些。

若是以往,就是带白面饽饽那也是极稀罕的东西。

点心那是大家平日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若是有远方亲戚来他们这边拜年,很多人家也都准备了压岁钱给小孩子们。

若是往常,顶多给点糖。

以前柳河村这边偏僻的很,柳河村这些村民们,他们有些远的亲戚一般也都不怎么来。

但现在谁家有个北流镇这边的亲戚,哪怕远,都愿意大老远的来拜年。

就是腌制咸鸭蛋的方法,以及织毛衣的方法都是他们从这边的亲戚这里学的。

要不哪会这些东西。

而且大家都明白,跟这边的亲戚走动走动,都有好处。

所以一个个来也都没吝啬,能多带点东西都多带点东西。

所以一整个正月里,柳河村以及附近几个村子那是真的热闹的很。

每天都能看到一堆人来柳河村拜年走亲戚。

正月里大家都闲着没事,也都乐意看到亲戚来,聚一起说说家常,说说一年的变化,倒也有很多感慨感触。

当然大家提及最多的还是沈月瑶。

每个人心里都对沈月瑶充满着感激。

因为大家切切实实的日子变化都是沈月瑶带来的,包括他们现在一家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

很多远处来串门拜年的亲戚,往那炕上一坐,都震惊又羡慕。

“还是你们这里烧热炕好啊,这么暖和,冬天就坐在炕上也不冷,也不怕外面下大雪,也不必买炭火,更何况最便宜的炭火也都很贵。”

柳河村的人总会解释一下,“这热炕当然好处多,我们入冬的时候都提前准备了柴火,反正平日也要烧火做饭,烧火做饭的同时也就烧了炕了,一点都不耽误,啥都不影响,大冷天的睡在热炕上都暖和。”

“白天做事,就坐在热炕上做事都不影响,下午没事,我们就用簸箕装了花生玉米,剥花生剥玉米,又暖和,干活又不影响。”

那拜年的亲戚总要感慨一番道:“也不知道我们那边啥时候能盘炕。”

“你们找人盘炕不就行了吗,我们村里正家大儿子带的工匠队就会这个活。”

那人就开口道:“哪有那么简单,人家的活排的满满的都要排队,有些会这个活的人,都要排队请的,大家都着急想盘炕来着……”

如此细说又是一番话,总归大家看着柳河村看着那么一个个大作坊,都震撼不已。

再说中午用土豆招待亲戚的,大家吃了土豆,知道产量高,都赞不绝口,也都顾不得脸皮了,厚着脸皮想买点土豆,开春的时候也好种植。

柳河村各家各户土豆产的多,自然也不吝啬那么一点。

最主要的是东家说了,他们可以将土豆的种植方法告诉旁人。

东家若是没发话,他们可不敢乱说。

如此便一一细说。

有的好酒的,柳河村招待亲戚,中午吃饭用酒招待,大家喝了酒也都惊讶不已,因为大家一喝就知道酒是好酒啊。

所以那些远处的人这才知晓,柳河村竟然还盛产好酒。

如此回去,跟周围人以及亲戚闲话一二的时候,更多的人也就知道柳河村这边有好酒。

那些好酒的人都打算专门来买酒。

也有的做生意的人,都想着来这边买酒出去卖。

也都看到了一些商机。

不过眼下正月的时候,各店铺也都关着门,作坊也都休假了,大家想买酒也无法买。

在这边就是大家正月初十往后,陆陆续续才会继续将店铺开起来。

一整个正月里,沈月瑶家里也热闹。

虽然她都不用作坊的人来拜年。

但很多人还是想着来给东家问好,所以有的人正月初三过来,有的初四初五过来拜年。

以至于沈月瑶家里都热闹的很,有人来,她就叫着大家一起打牌玩,给大家尝一尝她做的糖果点心和地瓜干以及薯条。

不得不说,大家都挺喜欢吃薯条的,尤其用薯条蘸着酱吃,真的能吃很多。

当然做薯条也简单,

都是用土豆做的,这东西也没什么成本。

沈月瑶也乐意多做一些,让大家吃的高兴。

一直热热闹闹的。

苏大丫苏二丫以及大宝二宝都玩的开心。

正月初四的时候,沈月瑶和苏雪衣带着大宝二宝,准备了一马车的东西去了娘家拜年。

沈承舟和翠氏他们见沈月瑶他们来,更高兴了。

中午更是准备一桌子丰盛的午饭。

沈月瑶将火腿肠和腊肠拿出来,道:“爹娘,这是我们用羊肠衣灌的火腿肠和腊肠,很好吃,娘,这些留给你们,平日吃,中午正好切两盘菜吧。”

用火腿肠切一盘,腊肠切一盘。

当大家看到沈月瑶带来的火腿肠和腊肠后,都惊呆了。

他们都从未见过如此美食。

不过更让他们惊讶的是,这东西竟然是用羊肠灌出来的?

实在是不可思议。

崔氏道:“虽然挺震惊的,但闺女做的东西肯定好吃,就按照你说的,切两盘菜。”

如此,崔氏便拿了两根火腿肠切了一盘菜,两根腊肠切一盘菜。

其余的菜都是准备的别的菜,有红烧肉,炖鸡,酱猪蹄等菜肴,很是丰盛。

倒是沈少景惊讶练练,“原来妹妹你用羊肠衣就是为了做这个啊,也不知道味道如何。”

沈月瑶道:“娘切了,你先尝一尝。”

崔氏道:“一会吃饭再尝,大家一起吃。”

崔氏心里都想着也不知道火腿肠什么味道,一定很好吃,就不知道跟平日吃的食物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闺女真厉害,什么东西都能做出美食来。

“这两种还有什么区别吗?”

沈月瑶解释道:“这个火腿肠,用的肉和淀粉鸡蛋等东西做出来的,还可以用玉米淀粉做玉米肠,不过我倒是没弄那么多,先做这些自家吃,这个腊肠全部都是用肉做的,所以味道不一样,但都好吃。”

沈少景道:“妹妹,我之前还好奇你用羊肠衣做什么来着,原来做食物啊,这也太神奇了。”

“去年你回了家到年底这段时间,农场也都积攒了很多羊肠衣,也都清洗干净,我让人晒好了给装起来了,这次你回去拿着就行。”

“反正农场这边的羊肠衣我都不扔了。”

“不过妹妹,你如此研究食物,是不是也打算再开作坊了?”

沈月瑶道:“看看吧,我有想过在农庄那边建个火腿肠作坊,本来就要打算在那边建油炸作坊的,顺便也可以建火腿肠作坊,那边我让人买了一批人,平日教导培训一番,做事完全没问题,更何况农庄那附近也有很多村子,到时候也可以雇村民们做事。”

“去年,我就叫了农庄那边一些激灵的人过来帮忙做事,干活倒是挺快也挺稳当,没啥问题。”

“不过到时候如何操作再具体看看。”

沈少景有些心疼妹妹道:“妹妹,你这么忙,能忙过来吧?”

他就担心妹妹累着。

沈月瑶道:“放心吧,如今再开作坊,我不亲自盯着了,买的这批人,可以放心用,让他们盯着看着就行,我有时间就去巡逻看看,不会有什么问题。”

不亲自盯着一些事,她倒是轻松省事一些,不会那么忙。

沈月瑶在厨房这边跟自己娘和三嫂一起做饭,爹还有三哥在里屋跟苏雪衣说话。

大宝二宝则带着弟弟轩轩一块玩。

他们将自己的一套玩具拿来给轩轩,还将娘带的很多糖,都拿出来吃。

宁绵绵怀着身孕,崔氏不让她忙活着,让她歇着便好。

宁绵绵闲不住,便看着三小家伙玩,光是看着他们都觉得有意思。

大宝二宝好奇的看着宁绵绵的大肚子。

轩轩道:“小婶婶肚子里有弟弟妹妹,不能碰。”

大宝二宝好奇,“那也是我们弟弟妹妹了,娘说了,四舅母生的,也叫我们哥哥。”

他们好奇的过去,看着宁绵绵的肚子。

宁绵绵好笑的看着他们道:“你们是不是好奇啊,可以过来互动一下。”

大宝二宝将手放上去,发现感觉里面动,两宝连连好奇惊讶的叫着,眼睛都亮亮的。

沈月瑶他们在灶房这边做好了饭,便将饭菜端到桌子上,大家一块吃。

但吃起饭来,大家尝了一下火腿肠和腊肠,都惊呆了。

就连轩轩都很喜欢吃火腿肠,腊肠稍微咸一些,但就着馒头吃最好吃。

沈少辰道:“这个腊肠真的很入味,光是就着馒头吃就觉得能吃好几个馒头,连馒头都香了。”

沈少辰暂时都不想吃别的了,就想着就着馒头这么吃腊肠。

沈月瑶道:“我多带了一些,平日就可以直接这样吃,腊肠冷着吃也好吃,想热一热吃也可以。”

“这是火腿肠,可以烤着吃炸着吃,味道都不错。”

大家都说火腿肠和灌肠好吃。

别的菜倒是没吃多少,吃火腿肠腊肠吃的多。

轩轩更喜欢吃火腿肠,就这火腿肠都自己吃了一大半的馒头,吃的很高兴,坐在凳子上,小腿都一晃一晃的。

沈月瑶和苏雪衣他们在家吃过,就吃桌上的菜多。

大家都一边吃着饭一边说起话来。

沈月瑶也提起去年腊月去县城里一个烤粉店里的事情了。

“那何大姐说她表妹是宁家二房的媳妇,也因着这一层关系,才买到了粉丝……”

“人很好很热情,也挺会做生意的,怎么也不要我们的钱,所以我们一行人就那么免费吃了……”

宁绵绵道:“说起这个来,我还要谢谢妹妹,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家里人来了一趟,直说妹妹的好,何家大姐也亲自过来感谢我们,她说自从按照你说的方法做那些食物啊,还推出了炒饼,她说自从改良了一下做法,又推出炒饼,老顾客们都会去店里吃饭,都说好吃……”

“她心里最感激的就是你。”

沈月瑶笑着道:“我其实都没做什么,只是凑巧而已,凑巧去店里吃饭,说起话来知道她从爹娘这边定粉丝,才知道这层关系。”

“要不是她热情喜欢多说话,我都不知道,更何况我们在店里吃饭,她都没要钱,我自然也要回馈一二了。”

其实她也不是谁都帮助的。

只不过正好遇到的是好人,都是亲戚的亲戚,人都不错,自然也愿意帮一下。

都是互相的礼尚往来。

宁绵绵觉得妹妹是真的谦虚,但妹妹也是真厉害。

娘家人都为她高兴,说她能进沈家,能跟妹妹有这层关系。

因着妹妹如此厉害,爹娘更相信她会过更好的日子。

当然多亏了妹妹,现在娘家的日子也都好起来了。

大家再也不用风餐露宿,再也不用像之前还东躲西藏,现在宁家都开始安稳过日子了。

况且有妹妹这条线做生意,宁家什么都不用担心,不用担心买了布料什么的卖不出去。

就算是做点小买卖,妹妹也都能提供好的意见。

当然宁家人都动感恩,宁绵绵不但想着要好好孝顺公婆也要友爱妯娌,好好相夫教子。

再就是宁家给妹妹绣坊供货,也都严格把控质量,尽量帮着妹妹压缩成本,从源头进货,弄到更好的布料,用更便宜的价格供货给绣坊。

就算是如此,因为妹妹绣坊所需要的布数量大,宁家也很赚。

再就是妹妹绣坊所出的绣品成衣鞋子等好的东西,宁家也都可以用批发打折的价格买然后去外地售卖。

一来一回都能赚很多。

一直跑固定的路线,宁家熟悉路线,路上都会很安全。

就连她爹她兄长的武艺,沈家人都帮忙指点了一番。

她爹和兄长都说,身手比以前厉害多了。

想着这些,宁绵绵眼睛里都溢出笑容来了。

因为心情好吃的好,宁绵绵气色也很好。

崔氏道:“现在大家吃粉丝的多,知道这东西好吃,再加上咱们现在用红薯做粉丝,做的也更多了,待过了正月,再多雇一些人做粉丝,反正不售卖问题,买的人多,生意很不错。”

“日子有奔头,大家都安安稳稳的好好过日子,家里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就挺好。”

崔氏就喜欢这样温馨热闹的感觉。

很快少辰和绵绵的孩子生下来,她也会帮着看。

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说话,沈月瑶也知道正月的时候,三哥三嫂的面馆店也都关门歇息了。

说起正月开店的事情,沈月瑶问道:“三哥三嫂,打算过了正月初十再开店吗?”

沈少辰将他们的打算说了出来,道:“我和你三嫂商量了,待正月十五那天再开店门,正好元宵节,过节大家都出来过节看花灯看舞龙舞狮,热闹,很多人估计出来玩也会在外面吃饭,我们正好下午就开店门,就正式营业。”

沈少景道:“我也打算那天上午开业,所有连锁店上午开始正式开店,中午就可以接待客人,让大家吃火锅了。”

本来沈少景完全可以正月早早的营业。

但想到大家忙活一整年都是为了过个好年,正月的时候估计也要歇息歇息,走走亲戚拜年,亲戚们聚一起说说加常,说一下一年的变化。

要是平常的话,估计很多人也都没时间真正放松下来歇息歇息一起说说话。

那么多连锁店,雇的人自然也多。

要是早营业的话,那么多人都要早早上班。

想着旁人都在家里正月走亲戚歇息拉呱,他们上班,心里也不是那个滋味。

妹妹也经常跟他说,不能光将员工当成干活的人,也多想想大家的立场。

所以沈少景也会想着让大家正月在家多待几天,多歇一歇,心里也高兴也放松。

反正这段时间在家,他是真的歇息。

每天都可以抱着媳妇睡到自然醒,大冬天的有热炕有炉子,每天家里也很暖和,也不用为吃的操心,正月家里一日三餐都变着花样做各种好吃的,顿顿不但吃的饱还能吃的好。

很是惬意。

沈月瑶点头道:“那天大家都出来逛街看花灯看节目,倒是会更热闹,那会开店营业挺好,不过那天晚上我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吃夜宵。”

沈少辰道:“嗯,我们那天也会推出元宵,让大家也可以在店里吃元宵。”

沈少景道:“我们火锅店也是如此,可以给大家准备几个元宵,意思意思,总不能大家来店里吃火锅,想吃过节的食物,却没有吧。”

“过几天他们就准备在家里包元宵了,多包一些,自家人也吃。”

“不过没有芝麻,我们就包花生馅的。”

沈月瑶笑着道:“我这次来就带了很多黑芝麻,你们可以用来包元宵用。”

沈少景一下子激动起来,道:“妹妹,你那里真的有黑芝麻吗?”

沈月瑶当然有,上次来的时候没有,不过后来去县城逛的时候,集市上正好有摊位,有人卖各种杂货,沈月瑶一眼看到芝麻,就全部买了。

“去年回来后,年前置办年货到处逛的时候发现有人在集市上摆摊卖黑芝麻,也不少,我就全部买了。”

“这次带了两大袋,你们正好用。”

沈少辰和沈少景他们都极为高兴。

“这敢情好,有了黑芝麻就可以包黑芝麻馅的汤圆了,正好妹妹你也说黑芝麻补钙,绵绵喜欢吃汤圆,就可以多吃点。”

沈月瑶笑着道:“还留点芝麻种子,到时候开春的时候也种芝麻。”

崔氏道:“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又买了一大片地,也买了一个大庄子,开春的时候,就可以种很多东西了,虽然忙活不过来,但到时候可以雇人种这些。”

沈承舟道:“还是自家多种一些东西用起来方便,就说制作粉丝就需要玉米红薯等东西,多种一些,咱们也就不用从村里人这里买玉米了……”

沈月瑶点头,她觉得买庄子种植一些东西确实挺好。

沈月瑶也继续补充道:“其实还可以用红豆绿豆红薯包元宵,还有香糯金沙汤圆,是用咸蛋黄制作的。”

沈月瑶一说,大家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她。

他们还没想到这种做法,红豆绿豆的他们应该都会做。

但这个什么用咸蛋黄做的,他们可不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